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20
上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论著
中老年农业工作者慢性病共病模式及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柳蔚洲, 赵倩
2025, 51(5): 484-489. doi:
10.12183/j.scjpm.2025.0484
摘要
(
39
)
PDF
(2318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国中老年农业工作者慢性病患病情况、共病模式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慢性病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和2020年的中老年农业工作者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慢性病共病模式及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结果
2018和2020年共纳入6 295名中老年农业工作者,慢性病共病率由51.52%(95%
CI
:50.27%~52.76%)增至55.87%(95%
CI
:54.63%~57.10%)(
χ
2
=23.98,
P
<0.01)。疾病谱分析显示,关节炎或风湿病(2018:33.95%→2020:35.46%)、消化系统疾病(27.28%→29.29%)与高血压(26.93%→30.10%)持续占据慢性病共病率的前3位。经系统聚类分析,2018和2020年均识别出3类稳定的共病模式:代谢-循环系统群组、呼吸-肝肾多器官群组、神经-肿瘤复合群组。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门诊利用方面,2020年(
OR
=1.32)、抑郁症状(
OR
=1.21)、高体力活动(
OR
=1.17)、男性(
OR
=0.84)、健康水平自评(一般:
OR
=0.53;良好:
OR
=0.32)、慢性病罹患数量(1种:
OR
=1.65;2种:
OR
=2.10;≥3种:
OR
=3.40)是影响因素;在住院服务利用方面,2020年(
OR
=1.33)、年龄(55~<65岁:
OR
=1.18;65~<75岁:
OR
=1.51;≥75岁:
OR
=2.35)、抑郁症状(
OR
=1.17)、高体力活动(
OR
=0.83)、健康水平自评(一般:
OR
=0.42;良好:
OR
=0.25)、慢性病罹患数量(1种:
OR
=1.70;2种:
OR
=2.33;≥3种:
OR
=3.85)是影响因素。
结论
中老年农业工作者慢性病共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共病疾病谱以关节炎或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为主导,卫生服务利用呈现多维驱动机制。提示需构建共病网络与风险梯度干预的防控体系,通过健康行为优化与智能监测强化慢性病管理效能,为特殊职业群体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995—2024年柯萨奇病毒B组5型广东省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陈乐妍, 陈启方, 黄玉梅, 王博俊, 毛锐坤, 王乐, 柯昌文
2025, 51(5): 490-495. doi:
10.12183/j.scjpm.2025.0490
摘要
(
34
)
PDF
(3484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1995—2024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方法
使用高通量测序对1995—2024年广东省AFP监测分离获得的非脊灰肠道病毒进行分型鉴定,同时结合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收录的CVB5病毒株结构蛋白VP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CVB5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
结果
从AFP病例样本分离株中鉴定出31株CVB5毒株,并获得其VP1序列;序列全长849 bp,编码283个氨基酸,且未发现氨基酸插入或缺失。31株CVB5毒株VP1序列核苷酸一致性为88.05%(76.10%~10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15%(94.30%~100.00%);其中B基因型1株,C基因型27株,D基因型3株。基于全球CVB5 VP1区的进化分析显示,1996—2024年亚洲地区多数分离株为C基因型,欧洲地区分离株为D基因型。
结论
CVB5在世界多地持续流行,1995—2024年广东省CVB5分离株包含3个基因型且以C基因型为主,与亚洲地区流行基因型相同。D基因型分离株出现表明需继续加强对广东地区CVB病毒的专项监测和研究。
广东省肠道病毒B组75型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陈启方, 陈乐妍, 王博俊, 黄玉梅, 王乐, 毛锐坤, 张宝, 柯昌文
2025, 51(5): 496-502. doi:
10.12183/j.scjpm.2025.0496
摘要
(
27
)
PDF
(576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溯性地对广东省1994—1999年AFP监测系统分离的肠道病毒B组75型(EV-B75)进行全基因组特征及重组分析,为我国新型肠道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补充重要基础数据。
方法
使用探针捕获富集法对目标基因进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基于邻接法构建VP1区及P1~P3编码区系统进化树,分析病毒遗传进化关系;使用Simplot分析验证EV-B75与其他肠道病毒的重组情况。
结果
VP1进化树显示,EV-B75总体分为Cluster 1和Cluster 2两大分支;广东分离株与福建、山东及云南分离株同属于Cluster 2,与Cluster 1的原型株及其他地区分离株差异显著,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域特异性。P1~P3区进化树的聚类差异提示广东株在分子进化中存在重组;Simplot分析证实其在2A~2C、3D区与EV-B组的E9、CVB2/3/4等血清型发生型间重组。
结论
本研究的7株毒株是广东省早期分离的EV-B75新型肠道病毒,均属于在我国散发流行的Cluster 2分支;其在非结构蛋白区的高频型间重组现象表明EV-B75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追溯EV-B组病毒的演化历史具有参考意义。
广州市从化地区老年人健康增龄实现状况分析
李建华, 熊倩灵, 杨嘉璐, 莫凯明, 刘志剑, 曾国纬, 柳雁, 夏敏
2025, 51(5): 503-50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03
摘要
(
29
)
PDF
(125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广州市从化地区老年人群健康增龄目标的实现情况,探讨不同亚组人群在健康增龄目标实现方面的差异,为制定针对性健康管理策略、促进老年人群健康增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3年7—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卫生院、龙潭卫生院、温泉镇卫生院及其管辖区域内接受健康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5项健康指标(收缩压、最大肺活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心率)及总体健康增龄状态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实现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亚组(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独居状态)人群在健康增龄目标实现方面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1 455名广州市从化地区年龄≥60岁的老年人,男性635人,占43.64%。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总体健康增龄目标的实现占比为9.46%(95%
CI
:7.92%~11.26%),空腹血糖达标率最高(39.14%,95%
CI
:36.64%~41.69%),收缩压最低(27.57%,95%
CI
:25.31%~29.9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家庭年收入≥30 000元和独居老年人健康增龄目标达标比例显著降低(
P
<0.05),而性别亚组及所有亚组在心率和空腹血糖目标的实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广州市从化地区老年人总体健康增龄目标的实现比例较低,高龄、中高收入及独居老年人在实现健康增龄目标方面面临更大挑战,需针对不同亚组特点制定个性化健康支持策略,以提升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和Cox回归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生存预测模型研究
吴树法, 杨慧, 徐远飞, 唐伟, 于海兵, 龚春梅
2025, 51(5): 508-513. doi:
10.12183/j.scjpm.2025.0508
摘要
(
25
)
PDF
(126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基于随机生存森林(random survival forests,RSF)和Cox回归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生存预测模型。
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多参数重症智能监护数据库-IV(MIMIC-IV)V3.0,以高血压肾病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及在接受治疗后生存时间为结局变量,以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合并症、评分指标以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为预测变量,将高血压肾病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提取重要变量构建Cox回归模型和RSF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ime dependent ROC,t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区分度。
结果
共纳入7 36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因高血压肾病导致死亡共3 543例(48.1%)。在训练集中,Cox模型1、5、10年的
AUC
分别为0.783 6、0.770 7和0.760 7,一致性指数为0.719 0(95%
CI
:0.709 2~0.728 8);RSF模型1、5、10年的
AUC
分别为0.794 7、0.783 0和0.769 5,一致性指数为0.720 0(95%
CI
:0.710 2~0.729 8)。在验证集中,Cox模型1、5、10年的
AUC
分别为0.794 7、0.783 0和0.769 5,一致性指数为0.731 0(95%
CI
:0.717 3~0.744 7);RSF模型1、5、10年的
AUC
分别为0.794 7、0.783 0和0.769 5,一致性指数为0.720 0(95%
CI
:0.710 2~0.729 8)。
结论
基于RSF和Cox回归构建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杜颖, 张士巧, 侯继崇
2025, 51(5): 514-51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14
摘要
(
25
)
PDF
(116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合理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2021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 6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检查BMD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的2 725例≥ 6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298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0.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85岁(OR=2.452)、体重过轻(OR=4.125)、男性(OR=2.787)、高催乳素血症(OR=2.404)、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OR=2.855)、低血钙症(OR=2.542)、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OR=3.056)及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 10年(OR=2.596)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
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且其影响因素涉及年龄、体重过轻、性别、高催乳素血症、25(OH)D缺乏、低血钙症、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等,针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要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流产后关爱服务后1年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路玖, 刘爱珍, 吴坤英, 宋芷霜, 钱荃荃, 司恩霞
2025, 51(5): 518-522. doi:
10.12183/j.scjpm.2025.0518
摘要
(
17
)
PDF
(117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分析流产后关爱服务后1年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降低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多部门合作在青少年性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接诊的进行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后均由责任护士以一对一方式提供流产后关爱服务。出院1年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非意愿妊娠发生情况的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非意愿妊娠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意愿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149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后的青少年女性中有105例在1年内发生非意愿妊娠,发生率为9.1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24岁
HR
=0.201)、避孕措施(每次
HR
=0.246)、知识与行为脱节(
HR
=2.498)、计划外性行为(
HR
=2.706)、低估怀孕风险(
HR
=2.191)、性教育需求(不需要
HR
=3.047)、性教育知识获取途径(网络/电视
HR
=3.434)、月经不规律(
HR
=2.373)均是流产后关爱服务后1年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相关因素(均
P
<0.05)。
结论
尽管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发生率仍偏高,提示需加强针对性干预,提高性教育质量,增强避孕措施的可及性和使用频率,改善知识与行为脱节问题,以有效降低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
广东省四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邓颖茵, 闻剑, 李世聪, 甘萍, 孙九峰
2025, 51(5): 523-52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23
摘要
(
33
)
PDF
(123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4县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6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广东省4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501人,营养不良率为11.60%,超重肥胖率为9.40%。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营养状况正常学生相比,试点县(
OR
=0.167)、肺活量等级为良好(
OR
=0.292)的学生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低(均
P
<0.05),有时挑食(
OR
=3.439)的学生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
P
<0.05);每周喝饮料3~6次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高于每周喝饮料≤2次的学生(
OR
=3.959,
P
<0.05)。
结论
广东4县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针对性营养干预,重点关注饮食行为及体能素质,提升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Joinpoint回归模型在2008—2023年江阴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钱程, 顾敏华, 颜雅娟, 卫昕童, 张妍楠, 崔仑标, 王适之, 戴启刚
2025, 51(5): 528-532. doi:
10.12183/j.scjpm.2025.0528
摘要
(
28
)
PDF
(1403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8—2023年江阴市手足口病的长期流行趋势,为全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2008—2023年江阴市手足口病的年报告发病率、月平均报告发病率、分性别年报告发病率、分年龄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的年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β
=25.44,
t
=3.85,
P
<0.01),2018—2021年的年报告发病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
β
=-114.54,
t
=-1.35,
P
=0.22),2021—2023年的年报告发病率呈非显著上升趋势(
β
=146.12,
t
=1.22,
P
=0.26)。男性年报告发病率的整体趋势高于女性(
P
<0.01)。≤2岁年龄组年报告发病率呈非显著上升趋势(
APC
=94.72%,
t
=0.65,
P
=0.53),2~≤15岁年龄组年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APC
=-45.03%,
t
=-5.33,
P
<0.01),≥15岁年龄组年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APC
=-9.31%,
t
=-6.10,
P
<0.01)。1—5月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MPC
=86.53%,
t
=2.71,
P
=0.03),5—12月报告发病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
MPC
=-15.18%,
t
=-1.69,
P
=0.13)。
结论
2008—2023年江阴市手足口病的年报告发病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月平均报告发病率呈快升缓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呈快升快降的拖尾趋势。江阴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重视夏季,以及15岁以下人群、男童为重点,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儿童。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评价中的应用
龙遗芳, 张应涛, 杨芬
2025, 51(5): 533-53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33
摘要
(
21
)
PDF
(178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建立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阈值,并进行强度分级。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12—2020年手足口病周报告发病率资料,应用MEM模型分析各年份的流行强度阈值,为同时兼顾广东省手足口病存在夏季和秋季2个流行高峰的不同流行特点,采取分割策略拆分成2个流行季节后分别计算各自强度阈值,利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评价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
广东省手足口病春夏流行季,流行前阈值最低的为2014年(5.60/10万),最高为2017年(6.04/10万),中流行阈值、高流行阈值和极高流行阈值最低的均为2014年(分别为15.36/10万、19.72/10万、22.02/10万),中流行阈值最高为2018年(16.66/10万),高流行阈值和极高流行阈值最高均为2013年(分别为22.74/10万、26.39/10万)。秋冬流行季流行前阈值均为3.22/10万,中流行阈值、高流行阈值和极高流行阈值最低的均为2017/2018年(分别为8.75/10万、12.82/10万、15.18/10万),最高均为2016/2017年(分别为9.96/10万、17.59/10万、22.63/10万)。除2015/2016年秋冬季流行季的极高流行阈值高于春夏季外,其余各年份春夏季流行季的极高流行阈值均高于秋冬季流行季。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除2014/2015年外,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80%。
结论
对于在1个流行季内呈现双峰流行特征的广东省手足口病,可通过拆分流行季使用MEM模型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流行季的流行强度阈值。
青少年失眠、食物成瘾在家庭亲密度与青少年抑郁间中介效应
杨亚明, 李敏辉, 张徐军, 杨婕, 王菲, 王欣, 杨文漪, 王洋, 肖月
2025, 51(5): 538-543. doi:
10.12183/j.scjpm.2025.0538
摘要
(
23
)
PDF
(1223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睡眠质量和食物成瘾作用于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单独和联合中介效应,为青少年抑郁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江苏省宜兴市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中选取青少年,采用网络自助式监测系统,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家庭环境量表、失眠严重程度量表、耶鲁食物成瘾量表等对青少年进行调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食物成瘾、失眠在抑郁与家庭亲密度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
4 180名中小学生中,男生2 141名(51.2%),女生2 039名(48.8%);小学生1 154名(27.6%),初中生1 644名(39.3%),高中生1 382名(33.1%)。抑郁发生率为16.6%。家庭低亲密度、中亲密度、高亲密度的学生分别有414名(9.9%)、1 398名(33.44%)、2 368名(56.65%)。失眠发生率为13.8%。食物成瘾发生率为7.7%。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747,95%
CI
:-0.841~-0.659,中介效应占比为39.1%)和食物成瘾(中介效应值为-0.098,95%
CI
:-0.139~-0.070,中介效应占比为5.1%)构成单独中介效应;失眠和食物成瘾(中介效应值为-0.064,95%
CI
:-0.091~-0.043,中介效应占比为3.3%)构成链式中介效应。
结论
家庭亲密度可以直接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失眠、食物成瘾的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产生。
职业人群视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丽婷, 祁海燕, 冷非
2025, 51(5): 544-548. doi:
10.12183/j.scjpm.2025.0544
摘要
(
20
)
PDF
(117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职业人群视疲劳现状,分析影响职业人群视疲劳的相关因素,为职业人群制定针对性的视疲劳预防与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2家医院接受视力检查的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人口特征职业人群的视疲劳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职业人群视疲劳的相关因素。
结果
职业人群的视疲劳发生率为61.84%(329/532)。年龄≥30 岁(其中30~<40岁
OR
=1.397,40~<50岁
OR
=1.449,50~60岁
OR
=1.474),职业为IT从业者(
OR
=2.408)、司机(
OR
=2.179),工作性质为中强度用眼(
OR
=1.511)、高强度用眼(
OR
=1.622),近视(其中<1年
OR
=1.118,1~<3年
OR
=1.136,≥3年
OR
=1.178),电子设备使用时间≥5 h(其中5~10 h
OR
=1.710,>10 h
OR
=1.946),在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
OR
=1.902),户外活动时间≤3 h(其中2~3 h
OR
=1.493,<2 h
OR
=1.571),睡眠时间<8 h(
OR
=1.264)是视疲劳发生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职业人群的视疲劳发生率较高;年龄、职业类型、工作性质、长期近视、不良用眼行为、户外活动及睡眠等生活方式是影响职业人群视疲劳发生的相关因素。
现场研究
2021—2023年广州市网络外卖配送餐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
曾锦衡, 张维蔚, 李燕, 刘览, 宋韶芳, 王燕燕, 张玉华, 林欣琪, 邬思璇, 李海麟
2025, 51(5): 549-553. doi:
10.12183/j.scjpm.2025.0549
摘要
(
24
)
PDF
(117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广州市网络外卖配送餐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监督提供参考。
方法
2021—2023年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在每年的4、6、8、10月采集网络外卖配送餐食品共768份。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以及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2021—2023年共采集网络外卖配送餐食品768份,其中凉拌类食品、日韩料理类食品、盒饭类食品各256份。总体微生物不合格率为45.18%(347/768),其中菌落总数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9.97%(307/768),3年内菌落总数的检出值均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r
=0.097,
P
<0.05),且凉拌类以及盒饭类的检出值与饭菜温度呈相关关系(
r
=0.192、-0.401,
P
<0.05)。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为14.84%(114/768),食源性致病菌的不合格率为4.56%(35/768)。凉拌类、日韩料理类食品总体微生物不合格率为分别为67.58%(173/256)、44.14%(113/256)。夏秋季的样品总体微生物不合格率(51.82%)高于春冬季(38.54%)(
P
<0.05)。城郊区的样品菌落总数不合格率(44.35%)高于中心城区(36.57%)(
P
<0.05)。
结论
广州市网络外卖配送配送餐食品卫生状况较差,存在微生物污染,需加大监管力度,市民需选择更优质与配送时间较短的商家及尽少食用凉拌类、日韩料理类食品。
太和县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筛查结果分析
伲雷, 张新春, 申青平
2025, 51(5): 554-55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54
摘要
(
24
)
PDF
(116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为本地区慢性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抽取太和县30个镇及1个开发区,每个镇(开发区)随机选择2个社区,共62个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对其完成体检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太和县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太和县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太和县62个社区共3 158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共505例检出肾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5.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2岁(
OR
=2.080)、饮酒(
OR
=1.293、1.739)、有糖尿病(
OR
=2.168)、有高血压(
OR
=1.790)、衰弱(
OR
=1.234)、共病数(
OR
=2.176、2.380、4.027)、高盐饮食(
OR
=1.331)均为太和县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太和县社区常见慢性肾病高危人群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需综合考虑年龄、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衰弱、共病数及高盐饮食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有效防控肾功能异常的发生、发展。
2018—2023年绵阳市涪城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彭秀
2025, 51(5): 558-561. doi:
10.12183/j.scjpm.2025.0558
摘要
(
31
)
PDF
(116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绵阳市涪城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该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8—2023年居住于绵阳市涪城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相关数据,对疫情数据的报告发病趋势和三间分布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
结果
2018—2023年绵阳市涪城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0 516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1.74/10万,不同年份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年均报告发病率由2018年的149.68/10万上升到2023年的818.87/10万,年均增长43.70%。年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P
<0.01)。农村乡镇年均报告发病率(206.73/10万)低于城区街道(343.49/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281.40/10万)低于男性(322.57/10万)(
P
<0.01);0~<10岁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2 031.63/10万),不同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2018—2023年绵阳市涪城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人群,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应加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疫情的影响
赵永年, 张丽杰, 段丽丽, 董改梅, 马晓玲
2025, 51(5): 562-565. doi:
10.12183/j.scjpm.2025.0562
摘要
(
20
)
PDF
(118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疫情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2024年登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的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比较主动筛查期间(2023—2024年)和主动筛查前(2020—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平均发病率主动筛查期间(45.77/10万)较主动筛查前(42.93/10万)升高6.61%(
P
<0.05);北疆师主动筛查期间肺结核平均发病率(41.95/10万)较主动筛查前(36.97/10万)上升13.45%(
P
<0.05)。较主动筛查前,主动筛查期间60~<75岁组人群病原学阳性上升幅度最大(31.80%),≥75岁组人群利福平耐药上升比例最高(307.04%)。
结论
老年人群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对该类人群的主动筛查工作,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以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和流行。
2013—2022 年广州市越秀区青少年健康影响行为比较分析
余少珍, 赖志胜, 翁创伟, 周焕宁, 陈力, 兰智, 吴彦葶, 邓俊雯, 林蓉
2025, 51(5): 566-569. doi:
10.12183/j.scjpm.2025.0566
摘要
(
28
)
PDF
(1178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青少年健康影响行为变化及其特征,为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指导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2013、2016、2022 年对广州市越秀区3 084 名青少年开展调查,采用
χ
2
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健康影响行为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
χ
2
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间报告率。
结果
3 084 名学生纳入研究,男生1 528 名,女生1 547 名(另有9 人性别未回答);初中、高中和职校分别为1 134、1 221 和729 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1~19 岁,平均(15.06±1.75)岁。2013、2016、2022 年3 次调查,越秀区青少年尝试吸烟、尝试饮酒、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有所下降,饮食行为和运动锻炼行为的报告率均有所上升,除过去7 d内喝含糖饮料≥1 次/d外,不同年份间的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或
P
<0.05)。男、女学生在过去7 d 内吃油炸食物≥1 次/d、吃新鲜水果≥1 次/d、喝牛奶≥1 杯/d的报告率均呈上升趋势,尝试吸烟、尝试饮酒的报告率均呈下降趋势(
P
<0.05或
P
<0.01)。所有学段的学生过去7 d 内喝牛奶≥1 杯/d、吃新鲜水果≥1 次/d的报告率均呈上升趋势(均
P
<0.01)。初中生过去7 d 内喝牛奶≥1 杯/d(40.0%,36.9%,67.5%)、吃新鲜水果≥1 次/d(53.4%,54.8%,73.5%)和运动锻炼行为(52.5%,51.2%,69.5%)的报告率最高(
P
<0.01);高中生吃油炸食物≥1 次/d的报告率年均增速(13.61%)高于初中生(6.26%)。
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青少年健康保护行为有所改善,但是非健康饮食和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较高,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对学生非健康饮食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
北京市朝阳区6~14岁儿童青少年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嘉, 王银会, 姜薇
2025, 51(5): 570-573. doi:
10.12183/j.scjpm.2025.0570
摘要
(
15
)
PDF
(117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6~14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尿酸水平,并深入探究血尿酸与体质量指数(BMI)、年龄、血脂状况、饮食习惯等潜在关联。
方法
从北京市朝阳区的8所小学、4所中学中招募了1 240名6~14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
结果
儿童青少年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95.12±69.41)µmol/L,高血尿酸症(HUA)检出率为10.08%,且血尿酸水平随年龄递增而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OR
=1.177,95%
CI=
1.052~1.317)、BMI(
OR
=1.113,95%
CI=
1.048~1.183)、含糖饮料每周饮用次数(
OR
=3.025,95%
CI=
2.318~3.947)、血脂异常(
OR
=1.883,95%
CI=
1.135~3.125)是HUA检出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儿童青少年血尿酸水平、HUA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超重肥胖、含糖饮料饮用次数较多、血脂异常的儿童青少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丛会, 康会玲, 王茹
2025, 51(5): 574-577. doi:
10.12183/j.scjpm.2025.0574
摘要
(
17
)
PDF
(116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NRDS患儿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 951例新生儿资料。依据NRDS诊断标准及排除混杂因素后,将新生儿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收集资料包括新生儿基线资料(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和母体基线资料。对NRDS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NRDS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5 951例新生儿中132例确诊NRDS,NRDS发生率为2.22%。NRDS患儿中男性患儿占比高于女性患儿;胎龄<37周占比较高(71.21%),以进行性呼吸困难(100.00%)、吸气时三凹征(93.18%)、鼻翼扇动(90.91%)为主;并发症以动脉导管未闭(47.73%)、肺部感染(34.85%)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
OR
=1.734)、胎龄越小(
OR
=1.735)、出生体质量<2 500 g(
OR
=4.344)、胎儿窘迫(
OR
=2.321)、母体年龄≥35岁(
OR
=2.123)、伴妊娠期糖尿病(GDM)(
OR
=1.972)是NRDS发病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NRDS患儿以男性、早产儿为主,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和鼻翼扇动,常见并发症为动脉导管未闭和肺部感染。剖宫产、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胎儿窘迫、母体年龄≥35岁、伴GDM是NRDS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这些因素,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监测与管理,以降低NRDS的发生率。
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郑文惠, 谢涛, 杨艳贞, 罗丽莉
2025, 51(5): 578-580. doi:
10.12183/j.scjpm.2025.0578
摘要
(
17
)
PDF
(119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产科建立健康档案的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历管理系统查阅并记录研究对象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对14 400例妊娠晚期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例发生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方式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524)、既往有剖宫产史(OR=1.414)、既往有人工流产史(OR=1.339)、妊娠早期工作(OR=1.470)、孕期有下生殖道感染(OR=1.408)、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711)、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1.579)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 0.05)。
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多样,包括妊娠方式、既往剖宫产史、既往人工流产史、妊娠早期工作、孕期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等,需在妊娠前及妊娠期间采取针对性综合管理措施,以降低前置胎盘发生风险,保护母婴安全。
卫生体系与政策
边境地区跨境传染病工作机制理论模型构建与防范路径分析—基于扎根理论
然衣拉·乌买尔, 赵玉花, 胡晓远, 穆克戴丝·艾合买江, 董梦真, 冯雷喜, 甫尔哈提·吾守尔
2025, 51(5): 581-585. doi:
10.12183/j.scjpm.2025.0581
摘要
(
15
)
PDF
(116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边境地区防范跨境传染病工作机制现状理论模型,为提升跨境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新疆边境地区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与海关部门的70名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
结果
访谈对象中来自疾控机构有41名(58.7%)、医疗机构有21名(30.0%)、海关相关部门有8名(11.3%)。通过三级程序化编码分析,归纳出31个初始概念与副范畴,提炼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入境端口风险识别、应对困境、应急监测预警、资源供给和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的8个主范畴,构建了边境地区防范跨境传染病工作机制的理论模型。
结论
我国边境地区跨境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着多重困难与挑战,今后需重视输入性防控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多边合作的传染病防控网,完善多部门协作的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注重入境端口风险识别,加强医疗、人才等资源赋能,从而提高应对能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顺德区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郝爱华, 杨俊杰, 吴焜, 胡轶君, 陈亮, 杨颖
2025, 51(5): 586-590. doi:
10.12183/j.scjpm.2025.0586
摘要
(
24
)
PDF
(116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在顺德区抽取≥15岁居民进行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i-Wallis
H
检验。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共调查≥15岁佛山市户籍的顺德区常住居民1 960人,其中男性892人(45.51%)。顺德区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平均得分为(72.66±17.88)分。20个问题中,仅1个问题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3个问题平均得分为80~<90分,6个问题得分在60分以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β
'=0.075)、初中文化程度(
β
'=0.074)、高中文化程度(
β
'=0.12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β
'=0.282)、年收入≥20万元(
β
'=0.049)是慢性病核心知识的影响因素。
结论
顺德区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掌握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男性、低学历人群要加强慢性病核心知识宣传力度。
基于行为理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干预策略构建研究
黄睿, 李新莉, 李晓乾, 张颖
2025, 51(5): 591-594. doi:
10.12183/j.scjpm.2025.0591
摘要
(
18
)
PDF
(116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基于行为理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移动健康干预平台,并评估其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6—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健康平台进行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估2组效果。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09例。按研究设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症、吸烟情况、治疗方案及学历等基线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平均年龄、病程、BMI在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值均较对照组高(均
P
<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较对照组高(均
P
<0.01)。
结论
基于行为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平台能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疾病知识、遵医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血糖控制,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便捷、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