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6, Vol. 42 ›› Issue (1): 167-170.doi: 10.13217/j.scjpm.2016.0167

• 现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隔代抚养对农村儿童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韩志红,郭智慧   

  1.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 出版日期:2016-05-20 发布日期:2016-05-24
  • 通讯作者: 郭智慧 E-mail:348076990@qq.com
  • 作者简介:韩志红(1975—),大学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 基金资助:
    陕西省宝鸡市2013年度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BJSKGH—201311)

Impact of grandparenting on lonelin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children

HAN Zhi-hong, GUO Zhi-hui   

  • Online:2016-05-20 Published:2016-05-24

摘要: 目的探讨隔代抚养对农村儿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宝鸡市的凤翔、岐山和扶风3个平原县和陇县1个山区县,每县随机抽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1所初中和1所小学,共抽取15所乡镇中小学校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到的每名中小学生填写自编农村儿童调查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不同抚养方式的农村儿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618份,其中男生318人,女生300人,初中生532人,小学生86人,年龄范围为10~16岁,平均年龄13.76岁。其中完全隔代抚养为100人、部分隔代抚养即共同抚养为304人、父母抚养的214人。父母抚养的农村儿童孤独感得分均值为51.57分,共同抚养为56.80分,隔代抚养为58.34分,不同抚养方式的儿童孤独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抚养方式的儿童在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焦虑、适应不良、心理失衡和总症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隔代抚养的男生的孤独感得分(60.72分)高于女生(56.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代抚养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心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小学阶段的(P<0.05或P<0.01)。结论隔代抚养的农村儿童中孤独感的发生率要高于共同抚养和父母抚养的,相对于父母抚养和共同抚养,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初中阶段隔代抚养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中图分类号: 

  • R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