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7, Vol. 43 ›› Issue (6): 597-600.doi: 10.13217/j.scjpm.2017.0597

• 卫生监督与卫生管理 • 上一篇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对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和互联互通的启示

张容瑜1,2,郑迪楠3,刘钢4,何志辉1,陈梦兰4,蔡荟1,曹蓉1,潘燕群6,何群1   

  1. 1.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1430;2.中山大学南方学院;3.伦敦大学学院;4.广州市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
  • 收稿日期:2017-07-09 修回日期:2017-07-09 出版日期:2018-01-06 发布日期:2018-01-12
  • 通讯作者: 何群 E-mail:heq@gdiph.org.cn
  • 作者简介:张容瑜(1984―),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慢性病控制卫生服务管理与公共政策
  • 基金资助: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3040013905,2015A030313708)

Enlighten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family plannig service to establishment and interconnec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ZHANG Rong-yu, ZHENG Di-nan, LIU Gang, et al   

  • Received:2017-07-09 Revised:2017-07-09 Online:2018-01-06 Published:2018-01-12

摘要: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EHR)的现状,了解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研究动态,探讨流动人口EHR建立和互联互通的政策思路。方法文献综述: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等主题词,检索CNKI、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和评述;专家咨询:由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广州、深圳、顺德、东莞的专家各3人进行专家政策咨询。结果流动人口EHR存在的问题为建档率低、电子化程度低、共享程度低、实用性差、缺乏可持续机制。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政策特点为:调动社会资源,科学有效投入;整体统筹规划,统一技术标准;转变管理模式,发挥服务职能。建议EHR的建立和互联互通遵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良性循环的原则,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服务中提高建档率、利用率,从而实现EHR的共享。 结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对流动人口EHR的建立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图分类号: 

  • R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