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23, Vol. 49 ›› Issue (11): 1412-1416.doi: 10.12183/j.scjpm.2023.1412

• 现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合肥地区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糖调节受损调查结果分析

王霞1, 龚慧娟1, 李曼曼1, 陆雯2, 许敏丽1, 谭蓓3, 梁及菊1   

  1.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肥东县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1600;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收稿日期:2023-06-29 出版日期:2023-11-20 发布日期:2024-01-04
  • 作者简介:王霞(1979—),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防治工作

  • Received:2023-06-29 Online:2023-11-20 Published:2024-01-04

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合肥地区成年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调节受损筛查结果,为调整当地糖尿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3—12月采用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地区3 000户家庭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筛查糖尿病高危因素,调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以及糖调节受损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 671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效率97.38%,其中男4 128 人(47.61%),女 4 543人(52.39%);年龄 23~93岁,平均(55.6±10.9)岁。检出糖尿病患者914例,检出率10.54%。检出糖尿病高危人群6 190例,检出率为71.39%。其中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3 043例,检出率35.09%;糖调节受损3 147例,检出率36.2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 259 例(14.52),糖耐量受损(IGT)1 427例(16.46%),IFG+ IGT 461例(5.32%)。所有糖调节受损者均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长期静坐、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情况不同的居民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具有2项和3项危险因素占比最高,分别为27.42%和28.14%;不同危险因素数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随着糖尿病高危因素聚集性增加检出率越高(P<0.01)。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调节受损以及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十分重要,应持续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尽早规范健康管理水平,为糖尿病防治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高危人群, 糖调节受损, 危险因素,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 R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