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20
    论著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郭子韩 ,蔡卫平 ,周倩 ,朱亚静 ,郭艳
    2015, 41(6):  501-506.  doi:10.13217/j.scjpm.2015.0501
    摘要 ( 1149 )   PDF (1084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广州市不同性别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HIV感染相关因素、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状况、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40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9.9%(286/409),女性占30.1%(123/409);平均年龄为(36.26±8.82)岁。男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3±10.97)分,抑郁发生率为49.0%(140/286);女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5±12.71)分,抑郁发生率为46.3%(57/1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得分(OR=0.232)、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082)和性别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OR=0.663)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较于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男性感染者,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女性感染者其发生抑郁的风险更低(OR=0.663)。基于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感染者来说,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102)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而较高的自我效能得分(OR=0.176)可降低抑郁的风险。对于女性感染者而言,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4.309)会显著增加抑郁的风险,而有外出打工经历(OR=0.363)和较高的社会支持(OR=0.333)则降低抑郁的风险。结论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较为严重。除了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外,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的因素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感染者主要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女性感染者主要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
    深圳市宝安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方芳,钱兵,涂玉山,孙群露
    2015, 41(6):  507-511.  doi:10.13217/j.scjpm.2015.0507
    摘要 ( 990 )   PDF (994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对艾滋病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和利用情况,为今后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志愿者采用“滚雪球”抽样方式,在男同会所和宝安区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选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MSM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对艾滋病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对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及HIV感染率的影响。结果142名调查对象中,85.2%(121/142)了解VCT服务,76.0%(92/142)知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免费检测机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7.3%(124/142),调查对象最希望了解的艾滋病知识是如何预防,占57.7%(82/142);卫生服务项目总覆盖率为100.0%,其中网络宣传覆盖率为80.3%(114/142),VCT服务覆盖率为57.7%(82/142)。60.6%(86/142)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63.4%(90/142)的调查对象曾经和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其中仅有32.2%(29/90)的调查对象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调查对象HIV阳性率为15.1%(21/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资料发放是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OR=2.55,95%CI为1.19~5.44),是否咨询过医生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OR=3.07,95% CI为1.43~6.61)。
    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短期效应研究
    刘苑婷,胡梦珏,曾韦霖,杨玉,林华亮,刘涛,肖建鹏,李杏,马文军,欧阳玉林
    2015, 41(6):  512-516.  doi:10.13217/j.scjpm.2015.0512
    摘要 ( 965 )   PDF (1122KB) ( 7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热浪对广州市和兴宁市2个城市居民发病住院的影响及确定其脆弱人群。方法收集2006—2011年广州、兴宁各1家综合性医院的逐日住院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不同滞后期高温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大小,同时进一步分析热浪对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人群发病住院影响。结果2006—2011年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的温度阈值分别为30.8和30.9 ℃。兴宁市热浪发生天数总和、热浪强度(指热浪期间日均气温)以及热浪持续平均天数均比广州市高。2个地区的热浪均发生在6—9月。广州市和兴宁市2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较为短暂,在滞后0 d时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值最大,RR值分别为1.045(95%CI:1.005~1.165)、1.165(95%CI:1.142~1.288)。2市热浪在滞后0~1 d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最大,住院人数分别增加2.6%(95%CI:1.4%~3.8%)和4.5%(95%CI:2.0%~6.0%)。与65岁及以下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及男性相比,兴宁市热浪对75岁及以上人群(CER=5.7%)、呼吸系统疾病患者(CER=4.6%)以及女性(CER=4.7%)发病住院的影响较大。结论广州和兴宁市热浪均会增加人群的发病住院风险;患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
    广东省某工业区环境铅镉暴露对9~11岁儿童智力影响分析
    潘尚霞,曾凡,曲亚斌,黄锦叙,何昌云,金晓玲
    2015, 41(6):  517-520.  doi:10.13217/j.scjpm.2015.0517
    摘要 ( 1157 )   PDF (991KB)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广东省某工业区环境铅镉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已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划入环境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治区的广东省某工业区所在镇为暴露区,相邻上风侧的镇为对照区。暴露区和对照区调查对象分别为来自所在区域的镇一级小学9~11岁在校学生。采用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量表中国第二次修订版(CRT-C2)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同时对暴露区和对照区的儿童进行尿铅、尿镉含量检测。结果暴露区儿童尿铅、尿镉含量分别为4.040 、1.434 μg/L,对照区儿童尿铅、尿镉含量分别为2.136 、1.023 μg/L,暴露区儿童尿铅、尿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儿童(P<0.01)。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IQ值分别为103.38和106.23,暴露区儿童IQ值低于对照区(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尿铅对IQ值有负面影响(β=-4.442,P<0.05),而尿镉对IQ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β=-1.277,P>0.05)。同时,尿铅、尿镉的交互作用对IQ值的影响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重金属污染已经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加大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力度,以降低儿童重金属暴露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三七的经口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唐娇,赵敏,谭剑斌,陈壁锋,黄俊明,杨杏芬
    2015, 41(6):  521-526.  doi:10.13217/j.scjpm.2015.0521
    摘要 ( 1068 )   PDF (998KB) ( 6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三七的经口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检测三七的急性毒性作用。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经口染毒剂量分别为0.000、0.750、2.372、7.500 g/(kg·BW),连续染毒90 d,定期观察一般健康状况,记录体重和摄食量并计算食物利用率,终期检测血液学和血液化学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称取重要脏器重量并计算脏/体比值,对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结果在14 d观察期内,未出现受试物引起的中毒和死亡情况。雌雄大鼠均外观正常,四肢活动正常。剖检未出现肉眼可见病变。获得三七SD大鼠的经口最大耐受剂量>20.25 g/(kg·BW)。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动物一般生理体征、行为、外观、皮毛和大小便等均无异常,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液化学指标、脏器重量、脏/体比值、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无与受试物相关的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三七属无毒级物质,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7.500 g /(kg·BW)。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谢冬怡,陈维炬,黄志雄,关洁明,高君毅
    2015, 41(6):  527-531.  doi:10.13217/j.scjpm.2015.0527
    摘要 ( 972 )   PDF (1046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佛山市南海区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与健康生态学理论相结合的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已确诊且在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比较2组高血压患者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效能、身体测量指标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共收集高血压患者412例,其中干预组212例,对照组20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项目实施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每天食盐摄入量、每周水果蔬菜摄入频率、每周运动次数、每周吸烟量和每周饮酒量的行为变化的构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管理效能、政策资源利用和医疗服务资源利用上,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构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仅医疗服务资源利用在干预前后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舒张压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空腹血糖、TC、TG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组各项检查指标干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比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活方式相关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充分利用社会政策资源和积极与医生沟通的能力、控制体重和腰围、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效果更为有效,建议此管理模式在社区中广泛应用。
    邢台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冯自红, 徐冉, 彭振峰
    2015, 41(6):  532-535.  doi:10.13217/j.scjpm.2015.0532
    摘要 ( 958 )   PDF (979KB) ( 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邢台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刑台市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邢台市区和南和县城各抽取2所中学和2所小学,对抽中学校的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8所中小学校10 822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学生5 527人,小学学生5 295人;男生5 594人,女生5 228人;市区5 455人,县城5 367人。调查对象中视力低下发生率为50.15%(5 427/10 8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学生(OR=1.09)、中学生(OR=2.21)、有近视家族史(OR=1.46)、课间运动少(OR=2.30)、读写姿势差(OR=1.65)、连续学习≥ 2 h/d(OR=1.97)、连续荧屏接触≥ 2 h/d(OR=1.48)和无用眼防护(OR=2.02)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结论刑台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高,不良的用眼习惯和不注重用眼防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4年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段义军,欧阳文婷,金丽
    2015, 41(6):  536-540.  doi:10.13217/j.scjpm.2015.0536
    摘要 ( 985 )   PDF (1046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综述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向辉
    2015, 41(6):  541-544.  doi:10.13217/j.scjpm.2015.0541
    摘要 ( 1225 )   PDF (976KB) ( 10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正日益危害人类健康,为此国内外研究出多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新方法。本文简要综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培养基增菌技术、理化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磁分离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结合等,简要评价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展望。
    白杨素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杨美玲,何云,李欣
    2015, 41(6):  545-548.  doi:10.13217/j.scjpm.2015.0545
    摘要 ( 841 )   PDF (995KB) ( 8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杨素(chrysin,ChR) 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抗癌功能的天然产物,不但具有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势,还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高血压、抗肿瘤、抗炎症等作用。近年来,白杨素天然优势及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本文将从体外、体内试验对白杨素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大学生自杀原因探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陈思秇,吴为,许燕君,宋秀玲,蔡秋茂,马文军
    2015, 41(6):  549-552.  doi:10.13217/j.scjpm.2015.0549
    摘要 ( 922 )   PDF (982KB) ( 7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学生自杀事件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大学生自杀现状、原因、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为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耳鸣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杨攀,马文军,郑亿庆,杨海弟,林华亮
    2015, 41(6):  553-556.  doi:10.13217/j.scjpm.2015.0553
    摘要 ( 952 )   PDF (995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耳鸣是一种令人烦躁的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耳鸣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欧州和美国人群,对亚洲人群的研究较少。我国尚没有大规模的耳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仅少数地区有过报道。不同的耳鸣流行病学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差异,对比较不同地区耳鸣患病率造成影响。近年来,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对耳鸣的危险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涉及的可能的耳鸣危险因素主要有肥胖、饮酒、吸烟、焦虑、抑郁、家族遗传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耳鸣的危险因素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佛山市南海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黄喜明,曹晓鸥,易建荣
    2015, 41(6):  557-559.  doi:10.13217/j.scjpm.2015.0557
    摘要 ( 828 )   PDF (1063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为开展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佛山市南海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2 208例,年发病率为83.54/10万,死亡1例。疫情持续183 d,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10月,共发病2 095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4.88%;疫情波及全区7个镇(街)的250个社区,病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989例)、大沥镇(669例)和里水镇(335例),3个镇(街)发病数占全区总发病数的90.35%(1 195/2 208)。男性1 026例,发病率为71.12/10万,女性1 182例,发病率为98.47/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病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共1 222例,占病例总数的55.34%;发病率则以≥70岁年龄组最高,为241.60/10万。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占17.30%)、商业服务(占16.62%)、工人(占11.91%)、离退休人员(占11.59%)和农民(占11.46%)为主。结论2014年南海区登革热疫情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散发与暴发并存及季节性等特点。
    滕州市2007—2013年水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徐玉銮
    2015, 41(6):  560-562.  doi:10.13217/j.scjpm.2015.0560
    摘要 ( 870 )   PDF (966KB)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滕州市2007—2013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滕州市2007—2013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滕州市2007—2013年累计报告水痘病例1 6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49/10万。全市21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荆河街道(298例,占18.33%)、龙泉街道(243例,占14.94%)和北辛街道(160例,占9.84%)。4—6、12—1月为全年的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报告636和414例,占发病总数的39.11%和25.46%。男性1 114例,女性512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55%(1 326/1 626);职业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2.52%(854/1 626)。结论滕州市2007—2013年水痘发病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今后要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水痘监测,严格执行接种证查验制度。
    2012年珠海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关天姬,黄晖,赵泳瑜
    2015, 41(6):  563-565.  doi:10.13217/j.scjpm.2015.0563
    摘要 ( 987 )   PDF (967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珠海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评估免疫服务可及程度。方法在全市3个行政区内,采用分层抽样法从每个区抽取30个居委(行政村),每个居委(行政村)随机抽取7名1~2岁儿童(小龄组);另在全市范围内,每个街道(镇)随机调查10名3~6岁儿童(大龄组),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抽取的儿童进行包括建卡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等的调查。结果共调查小龄组儿童632人,大龄组儿童244人,共876人。2012年珠海市1~6岁儿童建卡率为99.20%,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五苗全程及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86%、99.20%、99.43%、99.20%、98.51%、97.26%、95.77%,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86.53%。在小龄组与大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比较中,卡介苗、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和脊灰疫苗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为小龄组比大龄组高;在本地和流动儿童接种率比较中,卡介苗、五苗全程和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为本地儿童比流动儿童高。结论2012年珠海市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95%;但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低于90%,需加强产房接种的规范管理。
    2010—2013年江门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莫兆波,冯绮雯,于雪芳
    2015, 41(6):  566-569.  doi:10.13217/j.scjpm.2015.0566
    摘要 ( 902 )   PDF (1296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对2010—2013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10—2013年江门市累计报告居民死亡110 408例,各年粗死亡率分别为701.16/10万、695.25/10万、700.51/10万和704.7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70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56/10万;男性死亡61 268例,女性死亡49 140例,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前10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的93.67%。在前10位死因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0~4岁(幼儿组)以围生期疾病为首位死因,占39.13%;5~14岁(少儿组)以伤害为首位死因,占38.89%;15~44岁(青年组)和45~64岁(中年组)均以肿瘤为首位死因,分别占33.79%和43.23%;≥65岁(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因,占62.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广东省居民体质指数、腹部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的分析
    何志辉,许晓君,许燕君,马文军,赵劭娟,李琴
    2015, 41(6):  570-572.  doi:10.13217/j.scjpm.2015.0570
    摘要 ( 976 )   PDF (977KB) ( 7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腹部肥胖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抽取大城市3个、中小城市5个、1类农村11个、2类农村2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2个街道(乡)、6个居委,共9 600户,采用KISH表法抽取调查户中1名≥18岁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调查对象的BMI和腹部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8岁成年人9 590人,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0.94∶1,年龄以40~59岁为主(占46.0%)。调查对象中BMI以<18.5(占63.6%)、非腹部肥胖(88.7%)、不吸烟(68.4%)、不饮酒(69.7%)人群为主。控制性别、年龄和吸烟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MI为18.5~23.9的人群相比,BMI为24.0~27.9和≥28.0的调查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分别是前者的1.73和2.53倍。腹部肥胖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是非腹部肥胖人群的1.38倍。结论超重和肥胖以及腹部肥胖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风险显著增高,有必要通过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等多种措施控制体重,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2014年广东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杨通,刘礼平,钟文,伍珠清,池海珊,宋德志
    2015, 41(6):  573-575.  doi:10.13217/j.scjpm.2015.0573
    摘要 ( 792 )   PDF (976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现状,分析《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后广东省居民碘营养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全省范围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监测,调查8~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尿碘水平和家庭盐碘含量,以及孕妇尿碘水平和五年级学生智商水平。结果共调查1 500名8~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均值为3.3 mL,甲状腺肿大率为3.0%,尿碘中位数为171.2 μg/L、家庭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6%。共调查600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31.6 μg/L。共调查1 178名五年级学生,智商平均值为105.7。结论2014年广东省儿童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孕妇碘摄入量不足,应引起重视。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务员吸烟现况分析
    李小虎,刘熹,赵艳婷,杨莉,田红梅, 张晓燕
    2015, 41(6):  576-579.  doi:10.13217/j.scjpm.2015.0576
    摘要 ( 796 )   PDF (974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务员吸烟行为和认知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务员吸烟行为和对烟草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03名被调查的公务员中吸烟者90人,吸烟率为22.3%,其中男性公务员吸烟率为 39.5%(81/205),女性公务员吸烟率为4.5%(9/198)。吸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工作年限以及职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被调查的公务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程度总体较好,但是仅有19.2%的公务员知道烟中的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81.5%知道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87.1%知道肺癌与主动吸烟相关,47.1%知道骨质疏松与主动吸烟相关;92.1%支持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学校全面禁烟,85.1%赞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结论成都市中心城区被调查的公务员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需加大公务员人群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重视,以降低全人群吸烟率。
    实验研究
    DiversiLab系统对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的DNA指纹图谱分析
    黄胜中,叶雪仪,李宇聪,袁达康,杨丽,方昌勇
    2015, 41(6):  580-582.  doi:10.13217/j.scjpm.2015.0580
    摘要 ( 809 )   PDF (1458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发生的一起由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12份样本(6份患者肛拭子及6份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Lab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对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2份样本分离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rep-PCR 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8株菌之间相似度为95.6%~99.7%,聚类分析相似度≥97%。结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受同一来源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肠毒素基因检测与分析
    朱海明,陈秋霞,杨冰,赖蔚苳,王海燕,王建,宋曼丹,房树超
    2015, 41(6):  583-586.  doi:10.13217/j.scjpm.2015.0583
    摘要 ( 1276 )   PDF (1461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分离自食物中毒事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型别,并对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及菌株分子分型进行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某起食物中毒的12株金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采用微孔板酶联免疫法( ELISA) 、酶联荧光免疫法( ELFA) 、聚合酶链反应(PCR )进行肠毒素型别和肠毒素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Bio 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株来源于患者和食物样本的菌株经ELFA、ELISA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株来源于某患者呕吐物样本的菌株为肠毒素B型,其余11株来源于该患者的肛拭样本和其他样本的菌株均为肠毒素A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除1株未能检出肠毒素基因外,1株检出肠毒素基因seb, 1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sea,其中8株同时检出肠毒素基因see。PFGE分型结果显示,11株菌为1型,1株菌为2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对明确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十分重要,PFGE分型技术有助于食物中毒的溯源研究。
    合欢皮抗血管新生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朱洁,王旭,侯豹,蔡维维,施建军,冯磊,邱丽颖
    2015, 41(6):  587-589.  doi:10.13217/j.scjpm.2015.0587
    摘要 ( 827 )   PDF (1567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合欢皮抗血管新生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为合欢皮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欢皮正丁醇相样品进行固相萃取,获得组成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抑制新生血管活性的组分。对该活性组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色谱柱为InnovationTM RTP Amide (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 ℃,进样量为10 μL;建立合欢皮有效组分指纹图谱,并对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可重复性进行测定。 结果3个共有峰分离度最好、峰面积最大,在合欢皮指纹图谱研究中可标定为指纹图谱峰。该3个色谱峰分别对应完整色谱图中的14、21、22号峰,所以将14、21、22号峰标定为指纹图谱特征峰,并对这3个特征性指纹峰进行峰面积计算。结果14号峰的峰面积不小于25.7 mAU×min,21号峰的峰面积不小于55.89 mAU×min,22号峰的峰面积不小于23.79 mAU×min。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RSD为2.01%~2.90%,保留时间RSD为0.07%~0.35%;精密度试验显示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RSD为2.03%~2.40%,保留时间RSD为0.37%~0.67%;重复性试验显示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RSD为1.79%~2.62%,保留时间RSD为0.38%~0.76%。指标样品溶液的含量在2~20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合欢皮抗新生血管有效部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某氨糖骨胶原钙片增加骨密度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楚天,谭剑斌,黄俊明,赵敏,陈瑞仪,周诗光
    2015, 41(6):  590-592.  doi:10.13217/j.scjpm.2015.0590
    摘要 ( 1204 )   PDF (966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以碳酸钙、骨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某氨糖骨胶原钙片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方法以0.42、0.83、2.50 g/(kg·bw) (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剂量的某氨糖骨胶原钙片喂饲大鼠13周,测定大鼠身长、体重、股骨重量、股骨钙含量以及骨密度,评价钙的表观吸收率。结果高剂量组大鼠的身长、体重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P<0.05);碳酸钙对照组、各剂量组大鼠的骨钙含量均高于低钙对照组(均P<0.05);碳酸钙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股骨重量、股骨中点骨密度、股骨远心端骨密度均高于低钙对照组(均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股骨中点骨密度、股骨远心端骨密度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钙的表观吸收率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氨糖骨胶原钙片具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检验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中7种微囊藻毒素
    李秋霞,刘辉 ,蔡超海 ,梁燕萍
    2015, 41(6):  593-595.  doi:10.13217/j.scjpm.2015.0593
    摘要 ( 763 )   PDF (1041KB) ( 5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检测生活饮用水中7种微囊藻毒素(MC)异构体MC-LR、MC-RR、MC-YR、MC-LA、MC-LF、MC-LY、MC-LW的方法。方法生活饮用水无需任何处理,过滤后直接上机测定;水源水经煮沸处理30 min后,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净化,5 mL 0.1%甲酸甲醇溶液洗脱,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定容至1 mL,过0.22 μm滤膜后上机测定。结果在0~20 μg/L范围内7种微囊藻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最低检出限介于0.2~0.5 μg/L间;在0.5、1.0、5.0 μg/L 3个浓度下加标回收,平均回收率在76.9%~113.0%之间,RSD在1.1%~11.3%之间。结论该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生活饮用水中7种微囊藻毒素。
    冷冻干燥技术-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蔬菜中20种有机磷农药
    陈春晓,仲岳桐
    2015, 41(6):  596-598.  doi:10.13217/j.scjpm.2015.0596
    摘要 ( 820 )   PDF (1421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冷冻干燥技术-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20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样品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干燥处理过的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浓缩仪浓缩后,进入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该方法在0.00、0.25、0.50、1.00、2.00、2.50 mg /L 范围内20 种有机磷农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9 0~0.999 5之间,方法检出限在0.002~0.030 mg/kg;在低浓度样品(农药加标浓度为0.5 mg /kg)中相对标准偏差在2.31%~8.41%之间,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2.8%~92.5%之间;在高浓度样品(农药加标浓度为2.0 mg /kg)中相对标准偏差在2.25%~6.09%之间,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6.1%~101.0%之间。采用前述实验方法检测的114份蔬菜样品中,共检出农药13份,检出率为11.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适用于蔬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工作交流
    三亚地区婴幼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检测结果分析
    郑通喜
    2015, 41(6):  599-600.  doi:10.13217/j.scjpm.2015.0599
    摘要 ( 792 )   PDF (956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婴幼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 (OH)D3]水平,为指导该地区婴幼儿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岁及以下婴幼儿,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1.5 mL进行血清中25- (OH)D3检测。结果共调查1 208名婴幼儿,其中0~6月龄298人、7~12月龄359人、1~2岁484人、3岁67人。结果显示:0~6月龄婴儿的血清25- (OH)D3平均水平为(74.78±25.82)nmol/ L,7~12月龄婴儿的血清25- (OH)D3平均水平为(78.63±23.98)nmol/ L,1~2岁幼儿的血清25- (OH)D3平均水平为(75.32±20.19)nmol/ L,3岁幼儿的血清25- (OH)D3平均水平为(67.74±19.44)nmol/ L。结论三亚地区婴幼儿血清中25- (OH)D3水平普遍偏低,建议该地区婴幼儿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适当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