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7-20
    论著
    2014—2020年广州市HIV职业暴露变化趋势及暴露后预防相关因素分析
    赵宇腾, 蔡衍珊, 刘方华, 韩志刚
    2022, 48(7):  777-781.  doi:10.12183/j.scjpm.2022.0777
    摘要 ( 111 )   PDF (123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1951—2020年南京市猩红热时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许阳婷
    2022, 48(7):  782-785.  doi:10.12183/j.scjpm.2022.0782
    摘要 ( 83 )   PDF (1697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南京市1951—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时间序列,了解其变化特征及趋势。方法 运用移动平均、滑动T检验和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51—2020年猩红热年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猩红热在南京市呈春夏季和冬季2个发病高峰,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144 8(发病率/5年)。滑动t检验显示4个下降突变点和3个上升突变点。Morlet小波法时频分析呈现3个中心尺度和周期,分别在4、16和25尺度上,高低发病周期分别为4、8和13年;第1主周期在25尺度。周期分析2014年起猩红热发病呈上升势态。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一、二级时,发病明显下降,在三级响应时发病回升。结论 依据猩红热发病的周期性和趋势分析,应该加强对猩红热的监测,及时做好疫情处置,以控制其在人群中的传播。
    1990—2019年亚洲地区接触性皮炎疾病负担研究
    樊文龙, 王红心, 陈东宇, 杨晓雨, 何玉清
    2022, 48(7):  786-791.  doi:10.12183/j.scjpm.2022.0786
    摘要 ( 104 )   PDF (2150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接触性皮炎的疾病负担,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19)中获取接触性皮炎病例的相关数据,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和年龄标化患病率(/10万)来描述疾病负担,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EAPC)(%)来评估1990—2019年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接触性皮炎DALY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均EAPC>0、95%UI>0),中国大陆DALY率和患病率均逐年增加(均EAPC>0、95%UI>0)。亚洲DALY率和患病率较全球高,中国大陆DALY率和患病率较亚洲高。女性DALY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2019年DALY率和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70~74岁, DALY率最高的国家是菲律宾(34.94/10万)、最低的是以色列(7.28/10万),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菲律宾(1 406.92/10万)、最低的是以色列(289.63/10万)。结论 亚洲接触性皮炎的疾病负担呈增长趋势,各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人们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某儿童成长配方奶粉对微量营养素不足饲料喂养大鼠生长发育、骨量及钙吸收的影响
    黄斯妤, 陈偲, 何彤彤, 叶兴旺, 房洪涛, 刘正冬, 闫志远, 朱惠莲
    2022, 48(7):  792-796.  doi:10.12183/j.scjpm.2022.0792
    摘要 ( 74 )   PDF (1287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儿童成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配方奶粉)进行营养加强或营养补充后,对大鼠生长发育及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断乳SD大鼠雌雄各半6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以微量营养素不足饲料、营养素加强饲料、营养素补充饲料,监测大鼠身长和体重,8周后进行钙吸收实验。12周后测定全身、脊柱、四肢骨密度(BMD)和骨矿量(BMC)。结果 与营养素不足组相比,营养素加强组及营养素补充组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加快(均P<0.05),全身、脊柱与四肢BMD增加(均P<0.05),全身及四肢BMC增加(均P<0.05),营养素补充组雌性大鼠身长增长加快(P<0.05);与营养素不足组相比,营养素补充组雄性体重及身长增长加快(均P<0.05),营养素加强组及营养素补充组雄性大鼠全身、脊柱及四肢BMD增加(均P<0.05),全身及四肢BMC增加(均P<0.05),营养素补充组雄性大鼠脊柱BMC增加(P<0.05)。与营养素不足组相比,营养素加强组及营养素补充组雌雄大鼠钙吸收率上升(均P<0.05)。与营养素加强组相比,营养素补充组雄性大鼠体重、身长增长加快,全身BMC及四肢BMD和BMC增加(均P<0.05)。结论 配方奶粉强化AIN-93G饲料或在微量营养素不足饲料中添加配方奶粉对营养素不良饲料喂养的大鼠其身长、体重、BMD、BMC及钙吸收率均有所改善。且在雄性大鼠中,在微量营养素不足饲料中添加配方奶粉可实现对强化饲料在体重增长、BMD、BMC等方面的追赶。
    上海市外来人口医患信任及影响因素研究
    施佳华, 金蕾, 王晓虹
    2022, 48(7):  797-802.  doi:10.12183/j.scjpm.2022.0797
    摘要 ( 67 )   PDF (1241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上海市外来人口医患信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智慧蓝领”健康科普服务站为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来人口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外来人口医患信任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医患信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219名外来人口中,男、女分别为1 762、1 457人,年龄16~67岁,平均(27.79±9.46)岁。上海市外来人口医患信任总体及医疗技术信任、关怀沟通信任2个维度均表现为较好。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β’=0.089)、文化程度越高(β’=0.089)、就医次数越多(β’=0.084)、女性(β’=0.137)外来人口医患信任度较低,无业/待业(β’=-0.047)的外来人口医患信任度较高。年龄越大(β’=0.072)、文化程度越高(β’=0.080)、吸烟越多(β’=0.049)、就医次数越多(β’=0.083)、女性(β’=0.133)的外来人口医疗技术信任度较低,无业/待业(β’=-0.048)、城镇居民医保(β’=-0.184)的外来人口医疗技术信任度较高。年龄越大(β’=0.094)、文化程度越高(β’=0.083)、就医次数越多(β’=0.073)、女性(β’=0.118)、居住城郊结合部(β’=0.036)的外来人口关怀沟通信任度较低。结论 外来人口的医患信任受人口社会学因素、家庭因素和健康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健康服务公平性,提升该群体的医患信任。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欧阳斌发, 赵丹, 朱利清, 彭绩, 彭晓琳
    2022, 48(7):  803-807.  doi:10.12183/j.scjpm.2022.0803
    摘要 ( 83 )   PDF (1234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辖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 1 12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0.48±12.19)岁。男性661例,占59.02%。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69.64%。对比1年前血压情况,患者血压达标率上升3.84%,其中联合用药(≥2种)和使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提高19.55%和24.63%(均P<0.01);使用单种西药和未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降低5.03%和2.83%(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用药(OR=0.20)、增加使用中医药(OR=0.4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存在关联。结论 联合用药、增加中医药的使用,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因特征及治疗费用分析
    庞敏, 卢丽娜, 匡哲, 郭慧丽
    2022, 48(7):  808-812.  doi:10.12183/j.scjpm.2022.0808
    摘要 ( 77 )   PDF (123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病因特征,分析所承担的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平谷区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UGIB住院患者基线资料、检查结果、治疗及住院时间等信息。并从医院收费系统调取患者住院费用、手术费、输血费、西药费、中成药费等相关治疗费用信息。采用描述性及非参数分析临床资料及治疗费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 022例UGIB住院患者,男性732例(71.62%),女性290例(28.38%),男女比例为2.52∶1;18~44岁209例,45~59岁244例,60岁及以上569例。不同性别的疾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022例UGIB患者住院时间为14(10,17)d,治疗费用:检查费为2 755.0(1 988.0,4 575.3)元,手术费为1 870.0(1 380.0,2 603.0)元,输血费为1 546.0(0,2 773.3)元,西药费为9 746.5(8 765.5,11 527.3)元,中成药费为212.0(168.8,255.0)元,总费用为16 007.5(12 581.3,19 916.5)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574)、合并高血压(β’=0.054)、合并冠心病(β’=0.064)、是否输血(β’=0.257)、是否胃癌(β’=0.047)以及住院时间(β’=0.230)为影响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UGI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病因存有差异,老年患者治疗费用较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输血、住院时间较长亦为高治疗费用的关键影响因素。
    郑州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高危分型、风险等级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殷红霞, 梁燕, 王丽, 王艳波
    2022, 48(7):  813-816.  doi:10.12183/j.scjpm.2022.0813
    摘要 ( 82 )   PDF (1215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高危分型、风险等级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以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并完成心血管科疾病筛查而评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心血管科医师采用China-PAR模型完成评估,对评估结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者进行预防性药物服用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人群高危现状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预防性药物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 684例心血管疾病高危者,男性896例,女性788例;年龄39~75岁,平均(56.9±9.4)岁;BMI为18.2~29.7 kg/m2,平均(22.8±3.1)kg/m2;居住为城镇者920例,农村者764例;吸烟753例;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14例。以血压高型者最多(48.28%),1种高危类型者比例最高(86.70%),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中、高风险者占44.77%(754例)。共有233例研究对象遵医嘱需预防性用药,其中服用抗血栓药物者127例(7.54%),服用他汀类药物者106例(6.29%)。不同年龄、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种类高危类型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高危类型者预防性用药率更高;不同高危类型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分层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风险者预防性用药率更高。结论 郑州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单一高危类型者多见,以血压高型、血脂异常型者更多,年龄增加、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危类型种类更多、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分层更高者预防性用药率也更高,应根据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个体状况加强健康管理工作,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北京市通州区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魏占超, 赵志玲, 孟彤, 叶琪, 万颖, 刘亚非
    2022, 48(7):  817-821.  doi:10.12183/j.scjpm.2022.0817
    摘要 ( 67 )   PDF (123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通州地区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随访其泌乳情况并通过问卷收集孕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产妇泌乳延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泌乳延迟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109名产妇进行研究,产妇年龄20~48岁,以35~48岁居多,占54.10%。泌乳启动正常者1 387人,占65.8%,泌乳启动中位时间为50.65(19.33,70.14)h。泌乳启动延迟者722例,占34.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278)、孕期增重过多(OR=1.992)、初产妇(OR=1.243)、妊娠期糖尿病(OR=1.45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314)、剖宫产(OR=1.584)是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高龄、孕期增重过多、初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均是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当对于上述类型产妇予以重视,及时关注治疗,以期改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情况。
    上海市386例心血管病患者积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俭, 胡晓颖
    2022, 48(7):  822-825.  doi:10.12183/j.scjpm.2022.0822
    摘要 ( 70 )   PDF (1207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上海浦东新区心血管病患者积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某医院2021年2—10月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本研究范围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外周血管病)为研究对象进行积极度相关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心血管病患者积极度现状。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病患者积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86例患者完成调查,男性235例,女性151例,平均年龄(67.12±8.14)岁。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度评分平均为(66.04±10.47)分。在量表的条目中,以我可以为管理自身的健康负责的得分最高,达到(3.27±0.55)分。积极度水平为第4级的构成比最高,201例,占52.0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β’=0.137)、主动获取相关知识(β’=0.201)、自我效能水平高(β’=0.328)、心血管疾病等级低(β’=0.241)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积极度。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积极度相对较高,自我效能水平、性别、是否主动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合并症情况均对该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度产生影响。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工作,提升该人群的积极度水平。
    南京地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颖, 王晓玲, 姜田甜, 周伟, 张琛
    2022, 48(7):  826-830.  doi:10.12183/j.scjpm.2022.0826
    摘要 ( 82 )   PDF (1238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选取本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独感量表(ULS-8)评估患者孤独感,以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评估患者自我感知老化情况,以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分析患者ULS-8评分与B-APQ评分和PHQ-9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患者孤独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平均(20.14±2.13)分,B-APQ评分平均(46.75±5.42)分,PHQ-9评分平均(6.23±1.5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与B-APQ评分、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未婚/离异/丧偶(β’=0.315)、高中及以下(β’=0.458)、独居(β’=0.217)、从不锻炼(β’=0.170)、B-APQ评分高(β’=0.373)、PHQ-9评分高(β’=0.135)的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较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处于较高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锻炼情况、B-APQ评分及PHQ-9评分为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以上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以尽量减轻患者孤独感,促进其恢复。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国内外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应用现况
    卢晓贤, 陈美钟, 黄淑芬, 徐俊贤, 邓小玲
    2022, 48(7):  831-834.  doi:10.12183/j.scjpm.2022.0831
    摘要 ( 101 )   PDF (1209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的推进,国内开始应用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本研究就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自我检测和专业使用抗原检测的应用现状和灵敏度、特异度等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国内抗原检测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现场研究
    成都市4 172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
    熊琼珍, 李敏, 郑小凤, 张菊
    2022, 48(7):  835-837.  doi:10.12183/j.scjpm.2022.0835
    摘要 ( 95 )   PDF (1175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减少医院及所在地区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成都市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资。结果 共收集0~14岁儿童伤害病例4 172例,其中2016年862例,2017年832例,2018年826例,2019年814例,2020年838例,5年内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大致相当。儿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86∶1,年龄以1~3和7~14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9.19%、28.62%。伤害发生时间以8月、9月及1月、12月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39.79%。致伤原因以跌伤、擦伤或划伤、刀或锐器伤为主,分别占23.73%、21.76%、18.26%。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分别占38.11%、29.24%。伤害部位以四肢、躯干常见,分别占25.93%、23.63%。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6%、0.53%。溺水、中毒、道路交通伤的病例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达20.00%、11.39%、6.42%,头部、多部位受伤者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为6.12%、4.05%。结论 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男童、1~3岁年龄段者所占比例更高,跌伤、擦伤或划伤、中毒为主,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应针对病例特征加强儿童安全监管,提高伤害防范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伤害带来的致残、致死,尽力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基于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对急诊入院患者疾病谱特征分析
    庾静雯, 廖南南
    2022, 48(7):  838-842.  doi:10.12183/j.scjpm.2022.0838
    摘要 ( 84 )   PDF (1231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探讨急诊入院患者的疾病谱及就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分析入院患者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共25 136例,其中2020年占比较低,仅14.99%。急诊入院患者病种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3.98%),呼吸系统疾病(17.17%),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83%),循环系统疾病(15.06%),消化系统疾病(11.68%)。急诊入院患者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5年间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7岁患者占19.92%,18~44岁患者占44.47%,45~64岁患者占21.50%,≥65岁患者占14.11%,5年间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中第2季度入院人数最多,占27.30%,第1季度入院人数最少,占20.66%,5年间患者入院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日就诊时段最高峰出现在20:00~21:59,谷值出现在6:00~7:5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住院疾病谱不同。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主要病种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疾病谱存在差异,住院患者以男性及18~44岁为主, 18:00点以后进入接诊高峰期,第2季度就诊病例较多,医院要根据急诊接诊特点,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蒋慧君, 赵秀梅
    2022, 48(7):  843-846.  doi:10.12183/j.scjpm.2022.0843
    摘要 ( 70 )   PDF (1223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河南省某医院诊治存活的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认知功能情况评估,同时收集患者实验室及相关诊断结果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类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情况。使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537例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中男性927例,女性610例,年龄分布在55~83岁,平均(69.10±12.11)岁。疾病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45.22%。检出认知障碍532例,占3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060,2.413)、文化程度(OR=0.588,0.515,0.474)、饮茶习惯(OR=0.408)、高血压(OR=2.619)、同型半胱氨酸(OR=1.023)、超敏C反应蛋白(OR=1.0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OR=0.985)等情况不同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不同。结论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较高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部分因素对该种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具有影响,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
    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茹媛孟, 王翔宇, 赵彬, 侯如霞, 刘佳佳, 史晓彤
    2022, 48(7):  847-850.  doi:10.12183/j.scjpm.2022.0847
    摘要 ( 70 )   PDF (1224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12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因素与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共对1 380名12岁儿童进行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 364人,有效应答率98.8%。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7.3%(509/1 364),龋均0.83,龋补充填比为9.4%,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3.1%(452/1 36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在城镇(OR=1.348)、父母一方最高学历为中专或高中(OR=1.409)、父母一方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OR=1.780)、刷牙(OR=2.095)、每日刷牙次数≥2次(OR=1.462)、使用含氟牙膏(OR=1.515)、使用牙线(OR=2.193)、近1年内有牙痛经历(OR=1.522)、经常进食水果(OR=1.412)是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促进因素。结论 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
    连云港市473例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耐药基因研究
    陈熙璁, 金娟, 孟琳, 周瑾
    2022, 48(7):  851-853.  doi:10.12183/j.scjpm.2022.0851
    摘要 ( 72 )   PDF (1214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连云港市慢性乙肝(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基因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连云港市某医院诊断为CHB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和反向杂交技术进行HBV的基因序列分型,同时检测HBV的耐药突变位点,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耐药突变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473例HBV患者进行研究,HBV基因型构成比前3位为B型、C型及D型,分别占35.52%、30.02%、14.16%。不同性别HBV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耐药基因突变100例,突变率为21.14%;共检测出14种耐药突变基因,其中rt180M+rt204V的突变率最高,其次为rt204Irt204V。100例耐药基因突变中由高到低分别为C型、B型、D型,突变率分别为30.3%、19.0%、11.9%,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云港市HBV基因型以B型及C型为主,其中C型基因的突变率最高,rt180M+rt204Vrt204Irt204V是本地区常见耐药突变位点,C型基因更容易发生rt204Irt180M突变。
    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君, 高燕, 李光梅
    2022, 48(7):  854-856.  doi:10.12183/j.scjpm.2022.0854
    摘要 ( 71 )   PDF (1197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济南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疏离感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00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58.42±6.03)岁;男性374例,女性326例。调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疏离感评分共(43.89±5.23)分,心理弹性评分共(43.79±5.23)分,脑卒中症状评分(42.69±4.35)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5.78±4.41)分,病耻感评分为(43.92±4.35)分。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评分(β’=0.308)、病耻感评分(β’=0.262)、脑卒中症状评分(β’=0.237)及年龄(β’=0.215)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较高水平,年龄、社会支持评分、病耻感评分、脑卒中症状评分为影响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因素,因而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促进疾病恢复。
    郑州市中青年慢性胃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王彩霞, 秦进, 池玉晓
    2022, 48(7):  857-860.  doi:10.12183/j.scjpm.2022.0857
    摘要 ( 49 )   PDF (1222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郑州市中青年慢性胃炎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消化门诊治疗的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选取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但排除慢性胃炎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组人群的慢性胃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 052人,病例组1 054例。病例和健康体检者年龄均为30~59岁,2组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和职业分布差异均为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酗酒(OR=2.071)、抽烟(OR=1.822)、有家族史(OR=2.132)、高热量饮食(OR=2.186)、工作压力大(OR=4.491)、处于抑郁状态(OR=4.221)、处于焦虑状态(OR=6.495)、盐分摄入过量(OR=1.896)、合并Hp感染(OR=5.629)是中青年合并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热量饮食、合并HP感染、处于焦虑状态、处于抑郁状态、家族史、酗酒、抽烟、工作压力等因素均是导致中青年发生慢性胃炎的独立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还需养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加强健康教育降低慢性胃炎患病率。
    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志娟, 钱春格, 李静
    2022, 48(7):  861-863.  doi:10.12183/j.scjpm.2022.0861
    摘要 ( 58 )   PDF (1209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以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于术后3个月复诊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胃癌术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营养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556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7例,女性259例,年龄34~78岁,疾病分期以Ⅰ期所占比例最高(42.45%),病理类型以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占39.39%)。有营养风险者284例,无营养风险者27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3.121)、疾病分期越高(OR=1.957)、术后有并发症(OR=2.983)、围术期有输血史(OR=1.739)是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腹腔镜(OR=0.670)、肠内+肠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OR=0.641)是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营养风险状况受到胃癌患者年龄、疾病分期、手术方式、围术期输血史、术后并发症、营养支持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应结合个体状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使患者获取良好预后。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者肝癌高危筛查结果分析
    尚学敏, 何爽, 王静
    2022, 48(7):  864-866.  doi:10.12183/j.scjpm.2022.0864
    摘要 ( 57 )   PDF (1211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肝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全年在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且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护士完成肝癌高危的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肝癌高危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肝癌高危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 904名有效研究对象,检出肝癌高危1 239例,肝癌高危检出率为17.9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2.042)、年龄增加(OR=1.442)、BMI≥24.0(OR=1.990)、饮酒(OR=4.807)、血脂异常(OR=1.439)、焦虑(OR=2.995)、抑郁(OR=3.532)是肝癌高危检出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624)为肝癌高危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郑州地区肝癌高危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多样,需要关注男性、45岁以上高危人群,并针对体重、饮酒、血脂异常、焦虑、体育锻炼、抑郁这些可改变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肝癌防控水平。
    2019—2021年广东省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张婷, 梁文佳, 邱泉, 胡培, 朱德新, 孙立梅, 何剑峰, 赵占杰
    2022, 48(7):  867-870.  doi:10.12183/j.scjpm.2022.0867
    摘要 ( 110 )   PDF (1224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广东省流感疫苗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免疫规划模块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采用STATA 1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流感疫苗共报告AEFI 1 431例,报告发生率20.32/10万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报告发生率(21.52/10万剂次)高于四价流感疫苗(17.65/10万剂次)。不良反应1 239例,报告发生率为17.60/10万剂次。一般反应987例,报告发生率为14.02/10万剂次,以发热为主(75.76%);异常反应252例,报告发生率为3.58/10万剂次,以过敏性皮疹为主(71.43%)。异常反应疾病转归为好转或治愈占97.62%。结论 广东省流感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1年深圳市部分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朱波, 倪一平, 叶小莉
    2022, 48(7):  871-874.  doi:10.12183/j.scjpm.2022.0871
    摘要 ( 58 )   PDF (122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部分市售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2021年5—10月采集4类240份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本中的真菌毒素,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面及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中主要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率分别为73.33%、8.33%。食用油中主要检出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为31.67%。玉米制品中真菌毒素总体检出率95.00%,超标率3.33% ,95.00%玉米制品受到真菌毒素的多重污染。结论 深圳市4类市售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需要对高风险食品加强监测管理。
    苏州地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现状调查
    顾爱丹, 徐怀忠, 吴金兰
    2022, 48(7):  875-877.  doi:10.12183/j.scjpm.2022.0875
    摘要 ( 72 )   PDF (1211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现状,为控制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疾病发展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苏州市某医院诊治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人群特征、服药、良好生活行为的依从情况,通过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估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不同人群特征、不同依从项目对血糖达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349例,血糖达标765例,达标率56.71%。禁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依次为80.43%、68.50%、66.20%、55.67%、85.35%(676/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75)、年龄(OR=0.641)、文化水平(OR=1.902)、病程(OR=0.393)、限酒依从性(OR=2.164)、控制体重依从性(OR=2.753)、适量运动依从性(OR=1.346)、遵医嘱服药依从性(OR=2.812)是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苏州地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与多项人群特征、依从项目有密切关系,应针对血糖达标率的各项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血糖控制达标,控制病情发展。
    2019—2021年郑州市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特征分析
    汤文文, 李婵, 姚竹音, 孙文卓, 白向威, 罗希芝, 常玉霞
    2022, 48(7):  878-881.  doi:10.12183/j.scjpm.2022.0878
    摘要 ( 81 )   PDF (122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市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急诊内科就诊病例数据来源于郑州市内3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诊内科病例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病例数据31 259条,其中2019年10 028例,占32.08%,2020年10 321例 ,占33.02%,2021年10 910例,占34.90%。男女性别比为1.34∶1。病例年龄15~92岁,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共7 081例,占22.65%,≥90岁的比例最低,共1 301例,占4.16%。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诊时间一周中大致相当,未出现明显的“周末效应”。就诊病例数以冬季和夏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27.54%、26.09%。排名在前5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12.59%、12.31%、12.20%、11.99%、9.59%,共18 345例(占58.69%)。在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疾病中,每年就诊人群性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排名在前5位的分别为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分别占全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的9.40%、8.68%、8.56%、8.43%、8.39%,共13 584例,占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43.45%。滞留时间<1.5 h的患者16 873例(53.98%),其中以脑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占38.73%)。结论 2019—2021年郑州市急诊内科就诊病例数大致相当,就诊的病例年龄与人口构成一致,未出现周末效应,主要疾病以5大重点疾病为主,滞留时间较长,需要继续增加力度建全急诊绿色通道。
    阜阳市城区居民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
    李爱群, 苏春娥, 杨慧慧
    2022, 48(7):  882-884.  doi:10.12183/j.scjpm.2022.0882
    摘要 ( 71 )   PDF (1209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阜阳市社区居民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情况,以了解该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及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对阜阳市颍泉区4个社区的常住成年居民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筛查出的可疑对象再经专科检查确诊,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变应性鼻炎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调查对象1 096人,男女性别比为1∶0.86,年龄18~73岁,以45~5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43.07%。116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0.58%。1种变应原阳性率为16.38%(19/116),2种变应原阳性率为30.17%(35/116),≥3种变应原阳性率为53.45%(62/11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62.93%(73/116),主要为粉尘螨43.97%(51/116)、屋尘螨41.38%(48/116)、草/树花粉31.90%(37/116)等;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8.79%(45/116),主要为花生25.00%(29/116)、鸡蛋19.83%(23/116)、芒果15.52%(18/116)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变应性鼻炎家族史(OR=3.800)、哮喘病史(OR=3.225)、食物过敏史(OR=1.317)、药物过敏史(OR=1.677)、饲养宠物(OR=1.766)、家中种植花草(OR=1.637)、近1年房屋装修(OR=2.154)、开窗通风(OR=0.509)、体育锻炼(OR=0.705)是阜阳市城区居民变应性鼻炎的影响因素。结论 阜阳市颍泉区城市居民变应性鼻炎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为主,多种变应原阳性居多,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以上因素可确定关注人群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
    郑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眼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王亚丹, 付娟, 闫佳敏
    2022, 48(7):  885-888.  doi:10.12183/j.scjpm.2022.0885
    摘要 ( 71 )   PDF (1227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眼病流行情况,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眼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郑州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或)高中各10家,抽中学校各随机抽取4个班级,抽中班级的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及眼科检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眼病检出情况。结果 共完成郑州市儿童青少年眼病筛查及信息收集7 061人,年龄3~18岁,学龄前儿童2 310人,小学生2 372人,中学生2 379人,分别占32.71%,33.59%、33.69%。男女性别比为1.02∶1。共检出眼病2 243例,检出率为31.77%,屈光不正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9.13%,结膜炎的检出率排名第2位,为8.87%。女性眼病总体检出率、结膜炎、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或P<0.01)。不同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眼病总体检出率、结膜炎、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膜炎、屈光不正的检出率为中学高于小学,小学高于学龄前期。弱视、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的患病率为学龄前期高于小学,小学高于中学(P<0.05)。斜视的检出率以小学最高。不同户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眼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眼病检出率较高,以屈光不正、结膜炎为主。不同学龄、性别的眼病分布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早治疗,改善该人群的眼病状况。
    1 642例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特征分析
    艾长玲, 关新凤, 邱丽丽, 潘真
    2022, 48(7):  889-891.  doi:10.12183/j.scjpm.2022.0889
    摘要 ( 80 )   PDF (120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检出状况,为防治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1年1—12月驻马店市某儿童医院诊治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使用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共有1 642例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纳入研究,1 289例检出病原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78.50%。共检出阳性菌株2 378株,排在前3位的呼吸道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17.70%)、肠道病毒(15.26%)、腺病毒(13.12%)。不同年龄、发病时间、全身症状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4~6岁、秋、冬季发病、有全身症状的病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更高。不同年龄、发病时间、症状的病例病原体检出情况也不同,各年龄段均有甲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检出,1岁及以上病例有博卡病毒、巨细胞病毒检出,发病时间冬季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季节均以肠道病毒为主,有全身症状的病例以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检出最多,无全身症状的儿童病例以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最多。结论 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4~6岁,发病时间秋、冬季,有全身症状者病原体检出率更高,不同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的病例病原体不同,应根据病原体检出状况进行有效诊治,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
    李娇, 李彩霞, 于晓婷
    2022, 48(7):  892-895.  doi:10.12183/j.scjpm.2022.0892
    摘要 ( 72 )   PDF (1207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分析。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及合作医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量表对其延续护理需求予以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528名照顾者,延续护理总分(46.91±4.73)分;护理内容方面中预防过敏性紫癜发作的相关知识需求得分最高,为(4.52±0.39)分,护理方式方面中网络平台访视需求得分最高,为(4.48±0.4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病例年龄(β’=-0.114)、照顾者年龄(β’=0.697)、照顾者学历(β’=0.133)、照顾者对过敏性紫癜病例的照护经验(β’=-0.116)为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照顾者延续护理需求呈中等偏上水平,儿童病例年龄、照顾者年龄、照顾者学历、照顾者有无对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的照护经验为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对低龄儿童病例、年龄过大、低学历和缺乏对过敏性紫癜儿童病例照护经验的照顾者给予重点关注,为其开展个体化的延续护理,以预防儿童病例病情复发。
    驻马店市4 338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现状
    周晓
    2022, 48(7):  896-898.  doi:10.12183/j.scjpm.2022.0896
    摘要 ( 62 )   PDF (1207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接噪工人职业健康现状及特点,为保护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该市所有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接噪工人的体检信息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4 338名噪声作业工人,男性3 426人,女性912人,平均年龄(32.56±6.69)岁,接噪工龄0.5~39.5年。体检结果显示,纯音测听异常260例,检出率为5.99%;高血压1 045例,检出率为24.09%;血常规异常472例,检出率10.88%;尿常规异常439例,检出率10.12%。纯音测听异常率、血常规异常率、尿常规异常率最高的行业均为采矿业,高血压异常率最高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结论 驻马店市接噪工人的纯音测听异常率、高血压异常率、血常规异常率、尿常规异常率较高,应加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监管,加强对其工人的健康监护和健康教育。
    郑州市社区医护人员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态度、应急能力研究
    赵瑞芳, 胡方舟, 陈金京, 张红梅
    2022, 48(7):  899-902.  doi:10.12183/j.scjpm.2022.0899
    摘要 ( 57 )   PDF (1218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社区医护人员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3月对郑州市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态度和应急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知识、态度和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郑州市社区医护人员有效调查问卷348分,医护人员中男性82人(23.6%),女性266人(76.4%),年龄20~59岁,以25~34岁所占比例最高,占56.61%,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59.20%。医护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态度和应急能力总分≥70分者205人,合格率为58.08%。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得分为(14.36±2.29)分,得分率为71.8%,应对态度部分得分为(31.48±1.17)分,得分率为89.9%。应急能力部分的得分为(49.99±6.81)分,得分率为76.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β’=0.145)、参加过新发传染病应急培训(β’=0.323)、参加过新发传染病救援活动(β’=0.450)以及参加过新发传染病应急演练(β’=0.533)是社区医护人员新发传染病知识、态度、应急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新发传染病应对态度比较积极,相关知识和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社区医护人员学历水平提升,积极建立完善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模式,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救援活动,最终提升其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应急能力。
    无锡地区中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辉, 吴亚亭
    2022, 48(7):  903-906.  doi:10.12183/j.scjpm.2022.0903
    摘要 ( 68 )   PDF (1219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无锡地区中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流行现状开展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城区6个街道、农村地区6个乡作为调查点,从每个调查点招募≥45岁居民至少16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慢阻肺筛查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慢阻肺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慢阻肺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对2 037名无锡地区≥45岁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共检出慢阻肺244例,占比为11.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61)、居住地(OR=1.932)、生物燃料暴露(OR=2.203)、吸烟指数高(OR=1.032)、有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OR=2.111)、有呼吸道感染史(OR=3.011)、PCT(OR=2.854)及IL-6(OR=2.763)表达上调是郑州地区≥45岁居民慢阻肺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无锡地区≥45岁居民慢阻肺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需针对无锡地区中老年人群制定慢阻肺相关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