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20
    论著
    复合营养素对PM2.5所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影响
    蔡君华, 张波, 劳文艳, 任超, 范子轩
    2022, 48(8):  907-911.  doi:10.12183/j.scjpm.2022.0907
    摘要 ( 94 )   PDF (1790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某复合营养素对大气PM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PM2.5模型组、低剂量营养素(150 mg/kg)+PM2.5组、高剂量营养素(750 mg/kg)+PM2.5组。营养素组连续预灌胃14 d营养素溶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第15天灌胃后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2.5(9.0 mg/kg)混悬液染毒,每隔24 h 1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水平;肺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M2.5模型组的大鼠MDA、ACP、LDH、TNF-α、IL-1β水平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或P<0.01);与PM2.5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营养素+PM2.5组能降低MDA、TNF-α、IL-1β水平及升高SOD活力(P<0.05或P<0.01),高剂量营养素+PM2.5组能降低ACP、LDH水平(P<0.05或P<0.01),并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该复合营养素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秀艳, 于丽娟
    2022, 48(8):  912-916.  doi:10.12183/j.scjpm.2022.0912
    摘要 ( 83 )   PDF (128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海南省某肿瘤医院诊治的37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腺癌类型、IASLC分级、组织学亚型、CT影像学特征等对EGFR突变的影响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EGFR基因检测,共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172例,EGFR野生型患者198例,基因突变率为46.49%;其中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突变75例,占突变组43.60%;EGFR基因21号外显子突变97例,占突变组59.4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有吸烟史、有毛刺征、有空气支气管征、乳头型浸润型黏液性腺癌是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微浸润腺癌是EGFR突变的保护因素(P<0.05)。EGFR基因19号外显子、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相关的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对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石家庄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姣姣, 曹晓玮, 韩京旭, 杜志卿, 田静
    2022, 48(8):  917-921.  doi:10.12183/j.scjpm.2022.0917
    摘要 ( 112 )   PDF (1288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市3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的所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社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应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2 348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其中男1 205人,占51.32%,女1 143人,占48.68%,年龄31~76岁。共有146例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为6.22%,其中轻度69例,占47.26%,中度54例,占36.99%,重度23例,占15.75%,未检出极重度者。检出来的症状分布中,以咳嗽及咳痰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2.05%(76例)和49.32%(7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1.705、1.936)、男性(OR=3.404)、居住在农村(OR=2.469)、偶尔或经常吸烟(OR=1.592、1.800)、有职业粉尘接触史(OR=2.179)、有哮喘家族史(OR=3.16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史(OR=5.170)、有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3.414)是石家庄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石家庄市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且危险因素众多。重点针对中老年、吸烟、农村、有各种相关家族史的男性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防控。
    杭州地区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友琴, 张云兰, 谷成晓, 许秀娟, 王冬
    2022, 48(8):  922-925.  doi:10.12183/j.scjpm.2022.0922
    摘要 ( 99 )   PDF (1266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地区某疗养中心3个院区于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诊疗的18~4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耻感评估(采用DSAS-2量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病耻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58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调查,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1.12±3.32)岁,BMI 17.6~33.72 kg/m2, 平均BMI(23.67±3.40)kg/m2。糖尿病病程以<10个月所占比例较高,占82.17%。DSAS-2总分为(58.55±18.69)分,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耻辱、责怪和评判、区别对待,分别为(21.35±7.75)、(19.44±6.20)、(17.76±5.8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β’=-0.251)、合并其他慢性病(β’=0.360)、糖尿病家族史(β’=0.295)、糖尿病并发症(β’=0.611)、胰岛素注射治疗(β’=1.049)是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存在较高的病耻感水平。若干因素均为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可控因素,需进行相应的干预。
    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钟华, 杨永超, 肖金萍
    2022, 48(8):  926-929.  doi:10.12183/j.scjpm.2022.0926
    摘要 ( 74 )   PDF (1274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和分析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现状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该人群龋齿的影响,为开展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张家口市12所初中学校,对抽中学校的所有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初中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龋齿患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02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其中男生1 123名,女生906名,年龄11~14岁;独生子女1 187名,非独生子女842名;父母最高学历是高中及以下1 106人,父母最高学历是中专/大专605人,父母最高学历是本科及以上有318人。共检出龋齿学生724例,龋齿患病率为35.68%,龋均为(2.48 ± 0.77)颗,龋齿充填率为15.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用睡前甜点(OR=4.455)、每天进食甜品类食物的频率≥2次(OR=2.347)、刷牙方法不正确(OR=4.754)、有错颌畸形(OR=1.956)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每天刷牙≥2次(OR=0.293)、乳牙萌发后有刷牙习惯(OR=0.262)、家长重视(OR=0.384)、对刷牙出血理解正确(OR=0.304)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不良饮食习惯、刷牙习惯、家长重视程度以及牙齿知识了解程度影响了龋齿的发生,需要家长以及社会提高对在校初中生龋齿的关注程度。
    上海市浦东新区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与现在吸烟行为及相关性分析
    黄凌, 吴佳昱, 梁超, 吴倩, 郭蕾, 顾春华, 杜尉英, 王静
    2022, 48(8):  930-933.  doi:10.12183/j.scjpm.2022.0930
    摘要 ( 80 )   PDF (1285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健康素养与现在吸烟行为现状及相关性分析,为新区制定健康素养促进策略及控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7—9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及吸烟行为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健康素养与现在吸烟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在纳入2 553名调查对象中,总体健康素养具备水平为31.57%,现在吸烟率为20.52%。调查对象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患慢性病方面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备总体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6类问题健康素养水平者现在吸烟率均低于不具备者(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均OR<1,95%CI<1)、大专/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均OR<1,95%CI<1)、职业为学生者(均OR<1,95%CI<1)、具备总体健康素养者(OR=0.713,95% CI:0.542~0.937)以及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素养者(OR=0.715,95% CI:0.530~0.964)现在吸烟行为可能性较低,职业为其他者(OR=2.384,95% CI:1.006~5.654)现在吸烟行为可能性较高。结论 现在吸烟行为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相关,应深入开展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水平以降低人群吸烟率。
    北京市昌平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坦, 刘梅娟, 邓微, 陈佳
    2022, 48(8):  934-938.  doi:10.12183/j.scjpm.2022.0934
    摘要 ( 64 )   PDF (127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昌平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区16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中招募T2DM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符合研究条件的T2DM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招募符合研究条件且数据有效的T2DM患者2 126例,年龄22~76岁,病程以1~9年为主,占68.53%。2 126例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12)、病程(OR=1.956)、BMI(OR=0.399)、吸烟(OR=2.895)、体育锻炼(OR=0.459)、血糖监测情况(OR=2.53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OR=3.517)、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OR=2.777)、碱性磷酸酶(ALP)水平(OR=3.452)、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OR=1.982)均为T2DM病例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BMI、吸烟、体育锻炼情况、血糖监测情况、HbA1c、PTH、ALP、25(OH)D水平,据此完善临床防治体系,有利于降低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东营区≥45岁人群结直肠癌初筛结果分析及肠镜顺应性调查
    成志芳, 胡翠
    2022, 48(8):  938-942.  doi:10.12183/j.scjpm.2022.0938
    摘要 ( 72 )   PDF (129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青岛市≥40岁吸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耿传信, 徐坤, 王君瑜, 杨海
    2022, 48(8):  943-947.  doi:10.12183/j.scjpm.2022.0943
    摘要 ( 92 )   PDF (1290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青岛市≥40岁吸烟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现状,并分析COPD发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8—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有吸烟习惯居民的家庭户中年龄≥40岁的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分析吸烟人群中COPD患病现状,并对COPD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 共纳入吸烟者1 516人,男性占81.06%,吸烟包年≥21者占70.25%,吸烟年数≥31年者占71.17%;发生COPD 297例,发生率为19.5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06)、50~59岁(OR=1.567)、60~69岁(OR=2.585)、≥70岁(OR=4.926)、城镇居民(OR=1.568)、BMI<18.5(OR=3.848)、被动吸烟(OR=2.516)、吸烟包年11~20(OR=1.903)、吸烟包年21~30(OR=2.472)、吸烟包年≥31(OR=3.792)、吸烟年数31~40(OR=2.400)、吸烟年数≥41(OR=4.227)为吸烟人群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趋势χ2分析显示:随着吸烟包年、吸烟年数不断增加,吸烟者COPD发生率逐渐升高(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OPD病情程度与吸烟包年、吸烟年数呈显著正相关,COPD病情程度会随着吸烟包年、吸烟年数增加而不断加深(均P<0.01)。结论 青岛市≥40岁吸烟人群以男性为主,COPD发生率较高。男性、高龄、城镇居民、低BMI、被动吸烟为吸烟者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包年与吸烟年数越高可增加COPD发生风险。
    郑州地区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
    陈磊, 刘新灿, 付新, 王炜, 李明, 董静, 闫奎坡, 孙天福
    2022, 48(8):  948-951.  doi:10.12183/j.scjpm.2022.0948
    摘要 ( 67 )   PDF (127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郑州地区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郑州市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是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空腹血糖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或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平均血小板体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1.442)、吸烟(OR=3.012)、冠心病家族史(OR=1.057)、高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OR=1.993)、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942)以及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OR=3.522)是影响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超重、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高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影响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西安地区高中学生干眼症现状研究
    张艳, 赵永锋, 白净
    2022, 48(8):  952-956.  doi:10.12183/j.scjpm.2022.0952
    摘要 ( 64 )   PDF (127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西安地区高中学生干眼症现状,并分析干眼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对西安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30所高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眼科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中学生干眼症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中生干眼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21名高中学生进行研究,男性312人,占比59.88%;女性209人,占比40.12%;平均年龄(16.28±1.98)岁。检出干眼症238例,检出率为45.68%。其中轻度干眼症176例,中度干眼症52例,重度干眼症10例,分别占73.95%、21.85%、4.20%。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OR=2.389、2.307)、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OR=1.440)、近视情况(OR=1.931)、使用滴眼液情况(OR=5.888)、接受视力矫正术(OR=2.210)、眼部外伤史(OR=5.501)、电子产品使用频率(OR=2.632、4.669)、熬夜情况(OR=1.736、1.887、2.234)和每日睡眠时间(OR=2.307、2.704)是高中生出现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高中生干眼症发病率较高,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眼部矫正史等是高中生出现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建议学校适当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普及与预防措施宣传,降低高中生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疾病负担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疾病负担研究
    吴晓惠, 林立丰, 孟瑞琳, 许燕君, 许晓君, 郑雪燕, 王晔, 周兵, 张美娜, 周少恩, 马书丽
    2022, 48(8):  956-958.  doi:10.12183/j.scjpm.2022.0956
    摘要 ( 73 )   PDF (1254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CKD)疾病负担特点,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广东省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利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描述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CKD疾病负担。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死亡率为8.39/10万~9.49/10万,平均9.02/10万;男性为9.68/10万~10.54/10万,平均9.99/10万;女性在7.00/10万~8.33/10万,平均7.94/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CKD死亡所致平均YLL分别为 42.86万人年、26.41万人年和16.45万人年,平均YLD依次为15.17万人年、8.04万人年和7.13万人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平均DALY分别为58.03万人年、34.45万人年和23.58万人年,DALY强度分别为2.74‰、3.10‰和2.35‰。CKD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DALY强度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后快速上升。结论 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疾病负担较重,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张佛金, 林立丰, 许燕君, 许晓君, 王晔, 李爱娟, 古彩红, 孟瑞琳
    2022, 48(8):  959-962.  doi:10.12183/j.scjpm.2022.0959
    摘要 ( 82 )   PDF (1262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5年(GBD2015)研究结果,选用YLL(早死损失寿命年)数及率、YLD(伤残损失寿命年)数及率、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数及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DALYYLLYLD分别为2 509 686人年、1 404 007人年和1 105 679人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0.14%、增加0.62%、降低1.11%。2015年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分别为2 219.27/10万人年、1 245.66/10万人年和973.61/10万人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14.02%、15.79%、11.64%。男性传染病疾病负担前5位分别为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艾滋病、腹泻性疾病;女性传染病疾病负担前5位分别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腹泻性疾病、脑膜炎。0岁组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艾滋病、腹泻性疾病是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防制策略上应更重视男性和0岁年龄组人群的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及变化趋势
    梁大艳, 孟瑞琳, 李川, 许晓君, 郑雪燕, 许滢珊, 彭丹丹, 宋秀玲
    2022, 48(8):  963-967.  doi:10.12183/j.scjpm.2022.0963
    摘要 ( 90 )   PDF (1275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的广东省数据,计算2005—2015年广东省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粗死亡率为123.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33/10万,粗死亡率(APC=2.84%)、标化死亡率(APC=2.63%)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老年人总体、男性与女性DALY分别为1β590β250、687β170、903β081人年,DALY率分别为1β493.74/10万、1β320.60/10万、1β659.28/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1β406.48/10万、1β371.02/10万、1β438.09/10万。女性DALYDALY率分别为男性1.31、1.05倍。老年人总体、男性的DALY率、标化DALY率及女性的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女性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APC值分别为2.12%、3.46%、3.05%、0.90%;60~64岁组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DALY率较高的地市有广州、深圳、肇庆、珠海、茂名,较低的地市有潮州、湛江、汕头、汕尾、梅州。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高龄老年人最为严重,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现场研究
    2019—2021年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贾梦山
    2022, 48(8):  967-969.  doi:10.12183/j.scjpm.2022.0967
    摘要 ( 80 )   PDF (1273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特征,为该地区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周口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周口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 4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45/10万。其中甲肝8例,占0.15%,乙肝3 698例,占70.49%,丙肝1 504例,占27.73%,戊肝216例,占3.98%。不同年份乙肝、丙肝报告发病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不同年份甲肝、戊肝报告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月均有乙肝和丙肝的病例报告。乙肝1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423 例,占发病总数的11.44%。丙肝6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168例,占发病总数的11.17%。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年龄最小病例为0.5岁,年龄最高97岁。乙肝和丙肝病例均以30~44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45~59岁。乙肝和丙肝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乙肝、丙肝病例主要以农民为主,分别为52.46%、35.90%,其次是居家或待业者,分别为21.31%、17.82%。各县市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生,其中乙肝病例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郸城县(15.55%)、扶沟县(13.06%)、沈丘县(12.36%);丙肝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的是沈丘县(14.10%)、项城市(12.77%)、郸城县(12.43%)。结论 2019—2021年周口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是主要发病类型,病例主要以男性、中青年、农民为主,防控措施的制定应结合以上特征进行制定,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发病率。
    2015—2019年西安地区产妇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影响因素分析
    熊英, 苏琪, 刘沛
    2022, 48(8):  970-973.  doi:10.12183/j.scjpm.2022.0970
    摘要 ( 71 )   PDF (1285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西安市某妇产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产妇资料,同时记录产妇在院内期间接受的检查项目结果及是否发生VTE,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产褥期VTE发生情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VTE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产妇数据6 870份,共有210例产妇发生VTE,VTE产妇平均年龄为(31.29±2.20)岁,其中≥35岁53例,占25.24%。出现VTE患者中有85.71%接受剖宫产,14.29%接受阴道分娩;VTE的发病时间以产后14 d内为主,占78.57%;患者症状体征以无症状或肿胀为主;血栓范围多为混合型(52.38%);VTE临床结局死亡1例,死亡率0.48%,死亡原因为肺栓塞;VTE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静脉(76.19%)、肺血管(8.57%)及脑静脉(4.29%)。 VTE组产妇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低于无VTE组产妇(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VTE病史(OR=1.944)、合并内科疾病(OR=2.232)、年龄≥35岁(OR=2.675)、剖宫产(OR=3.018)以及住院制动≥3 d(OR=2.411)是诱发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褥期VTE多发生于产后14 d内,累及静脉较多且范围较广,对于既往有VTE病史、合并内科疾病、年龄≥35岁、剖宫产以及住院制动≥3 d的产妇应着重予以关注,可考虑予以抗凝治疗。
    2005—2020年宝鸡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预测
    贾敏, 李红兵, 何微, 梁文革
    2022, 48(8):  974-977.  doi:10.12183/j.scjpm.2022.0974
    摘要 ( 68 )   PDF (1384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宝鸡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预测发病趋势,掌握丙肝的发病情况,为科学防控丙肝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 软件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20年宝鸡市的丙肝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2021—2025年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20年宝鸡市共报告丙肝12 242例,去除重复报告后为10 187例,年平均发病率17.09/10万。男性5 360例,女性4 82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2005—2012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2012—202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发病率最高(22.88/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12.85/10万)。丙肝高发县区为金台区(26.71 /10万)、岐山县(25.58/10万)、千阳县(24.97/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0~<10岁组发病率最低(0.78/10万),70~<80岁组发病率最高(36.11/10万)。农民病例比例最高,占总发病数的56.57%。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5年丙肝发病率为10.33/10万。结论 2005—2020年宝鸡市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发地区仍存在。建议加强丙肝高发地区防控,加大筛查力度,改善卫生环境,关注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宣教和干预工作提高对丙肝认知,减少丙肝的发生和死亡。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娜, 王庆明, 陆江洋, 冯喜莲, 李强, 张俊茶, 郑春贵, 王会青, 胡俊岭
    2022, 48(8):  977-980.  doi:10.12183/j.scjpm.2022.0977
    摘要 ( 59 )   PDF (127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石家庄地区6 70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及相关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共计6 702例,发生率为0.98%,不良反应类型以A类为主,共6 594例,占98.39%;非重度不良反应6 692例,占99.85%,重度不良反应10例,占0.15%;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835)、年龄30~49岁(OR=1.921、1.573)、工人(OR=2.599)、农民(OR=2.591)、BMI<18.5 kg/m2OR=4.059)、团体献血(OR=1.550)、献血≥2次(OR=0.537)、流动献血车(OR=1.332)、固定献血屋(OR=1.471)、献血量400 mL(OR=1.726)及操作不规范(OR=3.881)是影响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多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但仍需引起血站工作人员的重视,针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给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全社会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识,保障血液安全及献血者身心健康。
    广州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分析
    王建, 陈秋霞, 王海燕, 赖蔚苳, 朱海明, 宋曼丹, 杨冰, 李晖
    2022, 48(8):  981-984.  doi:10.12183/j.scjpm.2022.0981
    摘要 ( 69 )   PDF (1852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Noroviru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浓度,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和诺如病毒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诺如病毒定量分析。结果 242份样品中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样品42份,阳性率为17.36%,检出GI阳性的样品3份,检出GII阳性的样品42份。诺如病毒污染牡蛎的时间以冬春季为主,1月份出现高峰,阳性率为72.73%(16/22)。批发市场样品阳性率为17.20%(27/157),农贸市场样品阳性率为17.65%(15/85)。42份阳性样品诺如病毒的污染浓度为3.13×102~2.17×105copies/g(消化腺)。结论 广州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阳性率及病毒浓度比较高,必须加强监测及监管,宣传正确烹饪方法,避免引起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及疫情暴发。
    重庆地区母婴不良分娩结局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谢明慧, 刘兆明, 陈容, 向悠琼
    2022, 48(8):  985-988.  doi:10.12183/j.scjpm.2022.0985
    摘要 ( 66 )   PDF (1259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1年全年在重庆市某医院产检并成功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孕产妇3 743名,不良分娩结局孕产妇572例,发生率为15.28%。以早产最为多见,占2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孕次≥3次(OR=1.639)、产次≥1次(OR=3.028)、流产次数≥3次(OR=2.541)、瘢痕子宫(OR=1.514)、妊娠期高血压(OR=11.031)、妊娠期糖尿病(OR=11.350)、胎儿宫内窘迫(OR=4.915)、前置胎盘(OR=16.088)、羊水偏少(OR=12.284)、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OR=3.506)、妊娠期合并贫血(OR=8.918)、剖宫产(OR=1.558)及双胎(OR=5.861)等均是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前BMI<18.5 kg/m2OR=0.276)则是不良分娩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中以早产最为常见;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加强孕期管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状况调查
    赵越颖, 孙金菊
    2022, 48(8):  988-991.  doi:10.12183/j.scjpm.2022.0988
    摘要 ( 61 )   PDF (127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开展分析。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丰台区6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社区)抽取居民户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就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就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合计纳入≥60岁老年人1 201人,共筛查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32例,发生率为1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40、2.307、2.704)、参加社会活动(OR=0.380)、锻炼身体(OR=0.214)、教育程度(OR=0.532、0.452)及睡眠质量(OR=1.887)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居民罹患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较高,老年居民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高年龄、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身体、教育程度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建议对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老年居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电子屏幕暴露干预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效果研究
    鲍茹, 李永凤, 郭一凡
    2022, 48(8):  992-995.  doi:10.12183/j.scjpm.2022.0992
    摘要 ( 66 )   PDF (1270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子屏幕暴露干预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儿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并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干预,2组均持续2个月,所有儿童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1个月后由同一组临床医师采用量表评估脑发育情况、生活质量、早期语言发育进程及干预效果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儿童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病例共2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男童62例,女童44例,平均年龄(3.9±0.5)岁;对照组男童59例,女童47例,平均年龄(3.9±0.4)岁。2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儿童病例Gesell发育量表、ADL评分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显效73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40%;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1.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esell发育量表、ADL评分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0%、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并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干预模式可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
    陈霞, 崔扬慧, 段明珍, 张艳
    2022, 48(8):  996-999.  doi:10.12183/j.scjpm.2022.0996
    摘要 ( 71 )   PDF (1268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危重症医学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安市某医院危重症医学病房接受治疗的380例CRPA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未被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carba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感染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机械通气等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对380例患者分离的504株CRPA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504株CRPA开展同源性分析。结果 504株CRPA菌株主要来源于脑脊液和痰液,分别占50.00%和32.34%。有手术史(OR=1.430)、有侵入性操作(OR=1.517)、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OR=2.469)为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504株CRPA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及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低,分别为61.71%、58.93%和67.46%,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100.00%。分离的504株CRPA病菌通过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可区分为A~F合计6个亚型,其中B型占23.53%,E型占20.59%。结论 危重症医学病房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手术史、有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RPA对多种抗菌药物都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对CRPA的检测和监控,防止耐药性的传播与流行。
    北京地区育龄女性子宫肌瘤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研究
    许娜, 谭丽丽, 刘欣欣, 薛宇婷, 曹广明
    2022, 48(8):  999-1002.  doi:10.12183/j.scjpm.2022.0999
    摘要 ( 67 )   PDF (1279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病例流行特征,并进行发病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一院2址(本部和西院,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的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子宫肌瘤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360名育龄女性进行调查,年龄20~55岁。检出子宫肌瘤455例,检出率为19.28%。455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4.76±4.13)岁,肌瘤数量2~8个,平均(4.28±1.24)个,以4个所占比例最高,占27.47%,最大肌瘤直径3.4~9.7 cm,最大肌瘤直径平均(6.74±2.12)cm。有症状者210例(46.15%),多表现为经期延长(200例,43.96%)、下腹坠胀且腰酸背痛(195例,42.86%)、月经量增多(185例,40.66%)、腹部疼痛(165例,38.46%)。病例中以40~4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33.85%)。主要类型为肌壁间肿瘤(325例,7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49岁(OR=2.555)、已婚(OR=1.925)、BMI≥24 kg/m2OR=1.811)、妊娠次数≥2(OR=1.368)、流产次数≥3(OR=2.117)、月经紊乱(OR=2.542)、妇科炎症(OR=2.529)、焦虑(OR=1.613)、抑郁(OR=3.277)均为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围绝经期(OR=0.415)为子宫肌瘤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育龄女性子宫肌瘤检出率较高,子宫肌瘤数多发,以肌壁间肿瘤为主要类型。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关注相关因素,及早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子宫肌瘤发生风险。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亚培, 马盼盼, 田丹丹
    2022, 48(8):  1003-1006.  doi:10.12183/j.scjpm.2022.1003
    摘要 ( 75 )   PDF (1275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H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尿素[13C]或[14C]散剂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 028名健康体检者年龄以18~44岁为主(45.97%),男性1 560人(51.52%)。Hp阳性者共1 136例,阳性率为3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013)、饮酒(OR=4.450)、家庭成员感染Hp(OR=7.807)、空腹血糖(FPG)异常(OR=2.942)、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OR=3.658)者Hp阳性率更高。结论 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Hp阳性检出率较高,吸烟、饮酒、家庭成员感染Hp、FPG及Hcy异常等与Hp感染密切相关。
    新疆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特征情况分析
    贾俊红, 单世君, 姜芸, 许华
    2022, 48(8):  1006-1009.  doi:10.12183/j.scjpm.2022.1006
    摘要 ( 68 )   PDF (1274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采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时长≥2 d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重症监护病房总住院病例9 551例,总体发生院感429例,总发生率为4.49%,重症监护病房总住院天数为 51 446 d,医院感染日感染发生率为0.83%,过去5年院感发生率和医院感染日感染发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 不同置管方式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7,P<0.01),以呼吸机相关置管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呼吸道是病例主要感染部位(275例,占64.10%)。429例病例共分离出病原菌 572株,其中37例患者感染2种病原菌,12例患者感染3种及以上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64株(81.12%),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25.70%(147株)。革兰阳性菌共108株(18.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7.17%,41株)。分离出非重复多重耐药菌共 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1.47%,主要为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1.0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占24.03%,产 ESBL肺炎克雷伯菌占 23.26%;G+以耐甲氧西林为主,占 8.53%。结论 2017—2021年新疆地区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途径,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强化对呼吸道的护理。
    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周晓兰, 郭志国, 代海萍
    2022, 48(8):  1010-1013.  doi:10.12183/j.scjpm.2022.1010
    摘要 ( 66 )   PDF (130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现状,并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宿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14C呼气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健康体检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86名健康体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18~71岁,以40~4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28.00%。检出Hp感染257例,感染率为23.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21)、年龄(OR=1.191)、吸烟(OR=3.111)、饮食习惯(OR=0.268)、有消化系统症状(OR=5.441)、运动习惯(OR=0.489 )、知晓Hp感染需治疗(OR=0.712 )是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者Hp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症状等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Hp感染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运动习惯,降低Hp感染风险。
    2017—2021年成都市温江区食品中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周婕, 姚羚羚, 瘳惠青
    2022, 48(8):  1014-1017.  doi:10.12183/j.scjpm.2022.1014
    摘要 ( 79 )   PDF (125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食品中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该区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7—2021年《成都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在温江区大型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集体食堂、冷鲜肉门店、饭店以及快餐店等地对肉类(生肉和熟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水产品(海水和淡水,鲜冻水产品和生食水产品)进行采集并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共采集食品样本1 000份,其中肉类600份,水产品400份,大型农贸市场采集139份,大型超市采集146份,集体食堂采集197份,冷鲜肉门店采集204份,饭店采集201份,快餐店采集113份。共检出致病菌590株,总体检出率为59.00%。不同年份食品中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肉类和熟肉制品中不同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熟肉制品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生肉类中以沙门菌为主,水产品种主要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但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地点重要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大型农贸市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冷鲜肉门店,饭店和快餐店重要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率较低。结论 成都市温江区食品安全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肉类特别是熟肉制品存在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产品则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大型农贸市场是食品污染的主要场所。在今后应针对以上特点持续加强监督,做好食品安全预警,以降低食品污染的发生风险。
    定安县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陈明霞, 王昌高, 邓照军
    2022, 48(8):  1017-1020.  doi:10.12183/j.scjpm.2022.1017
    摘要 ( 74 )   PDF (1278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定安县某医院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及体检结果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脂肪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8 763名体检者问卷资料及体检项目的数据,男女性别比为1∶0.94,年龄20~60岁,以41~50岁的所占比例较高,为44.07%。体检者中共检出2 262例脂肪肝,检出率为2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3.766)、脂代谢异常(OR=3.967)、高尿酸(OR=2.252)、高血糖(OR=2.694)、高血压(OR=1.285)、维生素D缺乏(OR=2.512)、吸烟(OR=1.523)、饮酒(OR=4.170)者脂肪肝检出风险增加。结论 定安县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脂代谢异常、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维生素D缺乏。因此针对存在以上情况者需进行重点健康指导,适量运动、调节饮食、控制体重、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以减少脂肪肝发生。
    北京地区1 175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康英
    2022, 48(8):  1021-1024.  doi:10.12183/j.scjpm.2022.1021
    摘要 ( 109 )   PDF (127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引流液等样本进行处理、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75例患者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77例,感染率为6.55%,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13株。113株主要来源于痰液(25.66%)、咽拭子(22.12%)、创面分泌物(17.70%)、排泄物(15.04%)、引流液(12.39%)、血液(7.08%)。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80%;对多粘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90.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OR=1.823)、使用糖皮质激素(OR=1.887)、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713)、机械通气(OR=2.165)、深静脉置管(OR=3.189)、术后引流管(OR=1.913)、低蛋白血症(OR=4.129)是重症医学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术后引流管、低蛋白血症的影响。
    珠海市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邬友昌, 黄楠, 骆丽芳, 吴华娟, 戚小兵
    2022, 48(8):  1025-1028.  doi:10.12183/j.scjpm.2022.1025
    摘要 ( 82 )   PDF (1277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与特征,探索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珠海市医疗机构检测的梅毒螺旋体阳性孕产妇及新生婴儿信息, 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接受梅毒螺旋体检测的产妇共195 414人,筛查率为99.50%;总阳性检出率为0.12%。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共44例(19.38%),其中死胎6例(13.63%)、死产2例(4.55%)、早产22例(50%)、低出生体重19例(43.18%)、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2.27%)。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时期为产后(OR=4.884)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结论 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工作,并进行规范性治疗。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精神疾病态度调查
    谢峰, 李红霞, 曹宁
    2022, 48(8):  1029-1032.  doi:10.12183/j.scjpm.2022.1029
    摘要 ( 79 )   PDF (1270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 2021年5月对济宁市某精神病防治医院门诊就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认知和疾病态度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态度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对1 023名患者家属完成调查,其中692名家属知晓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7.64%。家属态度平均得分为(15.77±1.42)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知晓率最高(95.21%),知晓率最低的为知道或听说过世界自杀预防日(31.77%)。认为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管理应该严格听从医生指导为家属认同第1位,认同率为96.09%,隐瞒家庭中存在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事实、不对外提起亲属患有精神疾病认同率均为46.82%。结论 家属年龄、文化程度、每日照顾时间是影响其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家长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谢晓东, 马妮萨, 刘鹏华
    2022, 48(8):  1033-1036.  doi:10.12183/j.scjpm.2022.1033
    摘要 ( 67 )   PDF (1271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家长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洛阳地区6家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家长(父亲或母亲)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儿童家长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呼吸道相关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761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及分析,男性家长253人,女性508人,年龄25~43岁,平均(34.51±4.05)岁。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得分平均为(77.51±7.36)分,得分最高维度为个人的呼吸道健康维护(16.01±2.33)分,其次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呼吸系统防控知识,分别为(15.37±3.01)、(15.35±2.50)分,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抗生素应用情况得分分别为(14.88±2.74)、(14.05±2.58)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438)、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OR=2.726、3.518)、居住在城市(OR=5.436)、职业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OR=3.108)、儿童呼吸道非感染性疾病史(OR=2.814)、家长自身呼吸道感染病史(OR=5.124)、每日对儿童的照护时间(OR=2.619、4.157)是儿童家长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家长对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一般,结果受家长性别、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适当改善家长人群的健康宣教水平,提升其对于呼吸道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