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5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综述
百日咳疫苗与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林伟照, 钱姿霞, 赵卫, 孙九峰
2024, 50(8): 683-685. doi:
10.12183/j.scjpm.2024.0683
摘要
(
132
)
PDF
(928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百日咳为百日咳鲍特菌(
Bacillus pertussis
)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百日咳疫苗不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保护,近年来部分百日咳疫苗高覆盖率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现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将介绍国内外百日咳疫苗的发展历程、种类与效果,并对百日咳的免疫策略进行概述。
登革热蚊媒控制、疫苗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吴跃千, 田亚锋, 唐慧, 常义坤, 陈津伟, 李俊熹, 杜志成
2024, 50(8): 686-690. doi:
10.12183/j.scjpm.2024.0686
摘要
(
94
)
PDF
(935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登革热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和传播最快的蚊媒病毒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登革热疾病负担加剧,已成为亟需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传染病。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疼痛等多种症状,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浆渗漏、休克。目前,尚未有获得全球广泛许可的疫苗和治疗方法,预防主要依赖蚊媒控制和监测,而治疗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研究对全球登革热的流行状况、蚊媒控制、诊断、治疗以及疫苗4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后续登革热的控制与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论著
2015—2022年威海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何丽萍, 曲文勇, 殷敏
2024, 50(8): 691-695. doi:
10.12183/j.scjpm.2024.0691
摘要
(
82
)
PDF
(896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威海市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效果和改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 2015―2022年威海市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监测数据和同期人口资料分别计算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6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5―2022年威海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标发病率为58.82/10万~72.88/10万,中标死亡率为38.72/10万~47.40/10万。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比较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均为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男女性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男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男女性胃癌和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男性均高于女性,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高峰年龄有差异。
结论
2015―2022年威海市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保持稳定,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中占较大比重,不同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变化不一致;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不同肿瘤开展精准防控。
广州地区≥60岁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彩云, 高峰, 钟艳云, 易文华
2024, 50(8): 696-700. doi:
10.12183/j.scjpm.2024.0696
摘要
(
94
)
PDF
(909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60岁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23年1—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3个辖区,每个辖区抽取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点,从调查点抽取社区≥60岁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2 420名广州市老年人群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男性占比43.35%、女性占比56.65%;年龄以60~79岁为主,占比87.02%;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占比85.62%。292例老年人被评估为认知障碍,占比12.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岁(
OR
=1.476、3.574)、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
OR
=1.515)、饮酒(
OR
=1.589)、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
OR
=2.606)均是影响≥60岁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
OR
=0.268、0.372)、社会经济地位高(
OR
=0.324)则是保护因素。
结论
广州地区≥60岁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率较高,其中高龄、饮酒、社会经济地位不高、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是影响认知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
深圳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谢尉, 赵志广, 吕德良, 谢凤珠, 尚庆刚, 武小艳, 吴肖冰
2024, 50(8): 701-705. doi:
10.12183/j.scjpm.2024.0701
摘要
(
72
)
PDF
(913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4—12月对深圳市10个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56名成年人,平均年龄(40.28±14.23)岁,男女性别比为0.99∶1。MS患者1 107例,患病率为17.70%(标化率19.63%)。深圳市成年居民最常见的MS组合为“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高甘油三酯”,占比28.18%(31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OR
=0.589)、中学文化程度(
OR
=0.72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OR
=0.531)、体重过低(
OR
=0.160)是成年人MS的保护因素;35~64岁(
OR
=2.379)、65~94岁(
OR
=7.242)、超重(
OR
=6.292)、肥胖(
OR
=19.355)、现在吸烟(
OR
=1.316)和高尿酸(
OR
=2.040)是成年人MS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成年人MS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对大龄、男性、超重肥胖、吸烟及高尿酸等高危人群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和干预,从而预防MS的发生。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患病现状调查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杨丽娜, 柳欣, 孙金菊, 赵越颖, 邓咏梅, 宗英爽
2024, 50(8): 706-710. doi:
10.12183/j.scjpm.2024.0706
摘要
(
57
)
PDF
(1033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患病现状,并探讨其对生活质量影响。
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PD-CRS)等一系列量表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PDQ-39量表评分与非运动症状各项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影响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 215例帕金森病患者,各项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81.40%、疼痛65.19%、睡眠障碍53.58%、疲劳43.13%、抑郁38.85%、焦虑30.21%、认知功能障碍24.20%、冲动控制障碍22.72%及淡漠20.82%。1 215例患者PDQ-39评分平均为(43.52±5.6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评分(
β′
=0.243)、HAMA评分(
β′
=0.531)、PD-CRS评分(
β′
=-0.287)、帕金森病预后量表-自主神经评分(
β′
=0.781)、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β′
=0.478)及帕金森病疼痛量表评分(
β′
=0.259)均对帕金森病患者PDQ-39评分有显著影响(均
P
<0.01)。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上述非运动症状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越差,临床需寻找有效的针对性非运动症状干预措施,以综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恩施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分布及矮小症患病情况分析
谭黎黎, 刘月, 谢娜
2024, 50(8): 711-715. doi:
10.12183/j.scjpm.2024.0711
摘要
(
71
)
PDF
(104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恩施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分布及矮小症患病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2023年1—6月抽取恩施市不同辖区内的5所小学、5所初中,再在每所学校的各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习惯及家庭情况,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身高、体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矮小症检出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9 652名中小学生最终纳入研究,6~9岁男生平均身高高于女生,10~12岁女生平均身高高于男生,13~16岁男生平均身高高于女生。9 652名中小学生中,低体重7.02%、正常66.74%、超重14.92%、肥胖11.31%,6岁组超重及肥胖者较少,12岁组超重及肥胖者明显增多。检出矮小症251例,检出率2.60%,女生矮小症检出率3.01%显著高于男生的2.20%(
P
<0.05);8岁矮小症检出率最高,为3.35%,但不同年龄的矮小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矮小症(
OR
=5.959)、生长激素缺乏(
OR
=8.575)、户外活动时间(
OR
=0.828)、睡眠时间(
OR
=0.738)、规律进餐(
OR
=0.389)、喜食西式快餐(
OR
=1.493)、喜食零食(
OR
=2.947)是恩施市中小学生矮小症的影响因素。
结论
恩施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女生矮小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12岁肥胖者明显增多。矮小症患病受到体育锻炼、睡眠及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可根据区域内中小学生发育特点并结合个体差异防治矮小症。
登革热防控
2011—2020年汕头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陈耿娜, 李伟南, 姚丽君, 张驰, 张志华, 张旭彬, 蔡子熙
2024, 50(8): 716-719. doi:
10.12183/j.scjpm.2024.0716
摘要
(
65
)
PDF
(108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汕头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汕头市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空扫描统计量等方法对登革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汕头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 2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3/10万,其中本地病例1 153例(占90.72%)。全市7个县区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本地病例数与输入病例数呈正相关(
r
s
=0.83,
P
<0.05)。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汕头市登革热本地病例在2014年和2019年呈显著空间聚集性,共扫描到16个“热点”区域,无“冷点”区域。时空扫描分析共探测到4个本地病例聚集区:Ⅰ类聚集区为涉及金平区和龙湖区的17个街道(镇),聚集时间为2019年7—9月;其余3个聚集区分布在潮南区2个、潮阳区1个。
结论
汕头市登革热疫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在聚集空间和时间存在相关性,应重点在流行季节前和在高发街道(镇)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2013—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流行特征
郭鹏娟, 蔡振练, 谈琦琪, 白珊珊, 张欢
2024, 50(8): 720-723. doi:
10.12183/j.scjpm.2024.0720
摘要
(
195
)
PDF
(1067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23年海珠区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三间分布特征。筛选急性期确诊病例血清,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进行血清分型。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样本进行登革热IgG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6 820例,其中输入病例97例(占1.42%),本地病例6 723例(占98.58%),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4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 400.39,
Ρ
<0.01)。本地病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病,63.29%病例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1∶1.11,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急性期病例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海珠区登革病毒血清型由单一Ⅰ型登革病毒演变为Ⅰ、Ⅱ型并存。2016—2022年健康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10.50%(323/3 076),不同年份、性别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Ρ
<0.01)。
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流行呈现多血清并存形势,且存在隐性感染的状况,需加强登革热病例监测和疫情处置。
2019年和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本地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宇丽, 黄智聪, 吴树凯, 陈凤灵
2024, 50(8): 724-727. doi:
10.12183/j.scjpm.2024.0724
摘要
(
202
)
PDF
(1056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2019年和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本地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今后登革热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和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报告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数据,结合广东省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的蚊媒监测数据以及佛山市气象局发布的气候公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本地登革热年发病率(16.98/10万)高于2019年(5.41/10万)(
P<
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1月,高峰期在10月。2023年祖庙街道和石湾街道本地登革热发病率较2019年明显升高(
P<
0.05或
P<
0.01),2023年≥20岁组发病率均高于2019年(
P
<0.01),且≥60岁组发病率上升较快。2023年患者的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长于2019年(
P
<0.01),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间隔短于2019年(
P
<0.01)。2023年本地登革热病例数与提前4个月月平均伊蚊密度(MOI)呈正相关(
P
<0.05),与提前2个月降雨量呈正相关(
P
<0.05),但与当月降雨量和当月平均气温均无显著相关性(均
P
>0.05)。
结论
2023年禅城区本地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变化较为显著,病例就诊积极性降低而诊断及时性提高,月平均MOI、月平均降雨均与本地登革热疫情呈正相关,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老年人群体、离退人员等为防控重点人群。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犹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庄春燕, 李武, 陈婉宜, 谭惠玲
2024, 50(8): 728-731. doi:
10.12183/j.scjpm.2024.0728
摘要
(
65
)
PDF
(89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疫苗犹豫现状,分析居民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接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龙岗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疫苗犹豫状态以及“3Cs”模型的信任、自满和便利维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答卷16 198份,有效12 372份。深圳市龙岗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6.62±6.89)岁,男女性别比为1∶4.23,疫苗犹豫占比为3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疫苗不信任(
OR
=3.198)、不自满(
OR
=0.481)、30~59岁(
OR
=0.392)、未婚(
OR
=0.667)、医护工作者(
OR
=0.714)、自述目前身体情况一般(
OR
=0.787)或较差(
OR
=0.401)与居民疫苗犹豫有关。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居民对疫苗的信任和自满等与新冠病毒疫苗犹豫有显著关联,应致力提升大众对疫苗的信心,降低自满情绪,提高疫苗接种率以获得牢固的免疫屏障。
现场研究
海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玉婷, 崔杨慧, 陈秋香, 沈连华, 邵君铭
2024, 50(8): 732-735. doi:
10.12183/j.scjpm.2024.0732
摘要
(
60
)
PDF
(102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海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安市2家三级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卒中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有349例患者评估为继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1.1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2.164)、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
OR
=2.380)、吸烟(
OR
=1.786)、过量饮酒(
OR
=1.661)、体育锻炼(
OR
=0.624)、每日睡眠时长<6 h(
OR
=1.313)、高血压(
OR
=1.809)、糖尿病(
OR
=3.001)、皮质部位梗死(
OR
=1.854)、颈动脉斑块(
OR
=1.77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OR
=2.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吸烟、过量饮酒、体育锻炼、睡眠时间<6 h、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皮质部位梗死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芮, 刘怡, 李善红
2024, 50(8): 736-738. doi:
10.12183/j.scjpm.2024.0736
摘要
(
51
)
PDF
(1066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持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科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由研究组成员在调查完毕12个月后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持治疗情况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维持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牙周维持性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牙周维持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489例,占26.7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城镇(
OR
=1.549)、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OR
=1.919)、脑力劳动(
OR
=1.644)、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
OR
=7.351)、牙齿脱落(
OR
=2.007)、重度慢性牙周炎(
OR
=13.532)、医保/新农合(
OR
=6.644)、个人口腔健康习惯良好(
OR
=11.216)及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良好(
OR
=2.642)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持治疗依从性好的影响因素。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维持依从性较低,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2022—2023年南通地区职业学院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与相关知识调查
李锐, 宋亦华, 金晗, 黄志斌
2024, 50(8): 739-742. doi:
10.12183/j.scjpm.2024.0739
摘要
(
92
)
PDF
(121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南通地区职业学院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健康知识、态度情况,为针对新生人群建立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22年9月和2023年9月南通地区职业学院报道的所有新生为研究对象,对新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口腔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2022—2023年共调查8 356名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其中口腔健康状况不良5 916例,不良发生率为70.80%。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知晓率最低,占51.66%;定期口腔检查十分必要积极率最低,为82.97%。口腔健康状况不良组的知识得分、口腔保健态度得分分别为(3.25±0.43)、(2.17±0.24)分,均低于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组的(4.86±0.55)、(2.81±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42.916、100.056,均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刷牙次数<1次(
OR
=1.483)、每天吃甜点心及糖果的频率≥2次(
OR
=1.346)、每天喝果汁、可乐等甜饮料的频率≥2次(
OR
=1.508)、每天喝加糖的甜牛奶、酸奶或茶的频率≥2次(
OR
=1.499)、口腔健康知识得分(
OR
=0.703)、口腔健康态度得分(
OR
=0.674)均为口腔健康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南通地区职业学院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良发生率较高,不良口腔习惯、口腔知识和态度情况均会影响新生口腔健康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
2021—2022年晋江市5种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许毓颖, 许名源, 林巧莉
2024, 50(8): 743-746. doi:
10.12183/j.scjpm.2024.0647
摘要
(
65
)
PDF
(949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晋江市性病流行情况,为性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1—2022年晋江市报告的5种性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21—2022年晋江市报告5种性病共6 505例,2年累积报告发病率为157.48/10万。其中2021年、2022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9.52/10万、135.5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病例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2.76%(2 131例)和30.42%(1 979例)。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青阳街道(601.69/10万),其次是梅岭街道(225.54/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是青阳街道(1 239例,19.05%),其次是陈埭镇(1 134例,17.43%)。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2∶1,20~<30岁组发病率最高(321.93/10万)。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为主(2 539例,39.03%),其次是农民(1 917例,29.47%)。
结论
2021—2022年晋江市性病防控形势仍较严峻,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重视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攀枝花市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勇, 殷波, 杨金钰, 孙菊元, 孙建军, 李俊霖, 郑小敏
2024, 50(8): 747-750. doi:
10.12183/j.scjpm.2024.0747
摘要
(
65
)
PDF
(1028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CAUTI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导尿管留置48 h后尿样进行检测,发生CAUTI的纳入感染组,未发生CAUTI的纳入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CAUTI发生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 683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CAUTI发生率为42.97%(1 153/2 683);年龄(
OR
=2.337)、留置导管时间(
OR
=2.932)、有无糖尿病(
OR
=2.194)、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OR
=2.013)、尿袋更换频率(
OR
=3.319)、导尿管与膀胱的位置(
OR
=2.414)是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CAUTI发生率较高,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糖尿病等为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干预措施。
2021—2022年昆明市在校学生结核感染状况分析
孙艾丝, 李杰, 李萌, 严磊, 张华杰, 周锐, 张雪阳, 张柳菊, 文雨, 叶玉芬
2024, 50(8): 751-753. doi:
10.12183/j.scjpm.2024.0751
摘要
(
74
)
PDF
(888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21—2022年昆明市初、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结核感染状况,为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2022年随机抽取昆明市初、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开展结核筛查,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强阳性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人群结核相关专业知识知晓情况。
结果
2021—2022年TST共检测19 871名在校学生,其中初中生5 008名,高中生4 894名,大学生9 969名。共筛查TST强阳性在校学生735例,2021年TST强阳性检出率4.44%(382/8 612)高于2022年3.14%(353/11 259)(
P
<0.01)。共筛查潜伏结核感染(LTBI)在校学生1 263例,LTBI率为6.36%。2021年结核病检出率为34.84/10万,2022年为53.29/10万。400例TST强阳性在校学生结核相关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78.67%。
结论
昆明市初、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结核病检出率较高,结核相关专业知识尤其对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认知不够。
常熟市某乡镇≥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董晨章, 顾亦斌, 顾淑君
2024, 50(8): 754-757. doi:
10.12183/j.scjpm.2024.0754
摘要
(
68
)
PDF
(900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高危检出率、患病率、名称知晓率、既往肺功能检查率及危险因素,为慢阻肺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随机抽取常熟市某乡镇≥40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筛查和肺功能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的慢阻肺高危检出率、患病率、慢阻肺名称知晓率及既往肺功能检查率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3 197人,慢阻肺高危检出率为13.17%(421例),患病率为3.38%(108例),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呈上升的趋势(均
P
<0.01);慢阻肺名称知晓率为48.23%(1 542人),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男性、文化程度高、机关企事业和离退休、已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的人群知晓率高(均
P
<0.05);既往肺功能检查率为2.31%(74人),男性、文化程度高、工人和其他职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群肺功能检查率高(均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OR
=2.669)、老年(60~69岁
OR
=3.036,70~93岁
OR
=3.144)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OR
=4.091)为慢阻肺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常熟市某乡镇≥40岁居民慢阻肺高危检出率、患病率及既往肺功能检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慢阻肺名称知晓率较高,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是男性、老年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需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泰州地区新生儿黄疸病例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包小玉, 李萍
2024, 50(8): 758-760. doi:
10.12183/j.scjpm.2024.0758
摘要
(
55
)
PDF
(937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生儿黄疸病例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为新生儿黄疸防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泰州市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出生的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管理系统获取病例相关资料并进行跟踪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例特征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新生儿黄疸病例特征对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收集1 579例新生儿黄疸病例资料。1 579例患儿以出生胎龄<37周、体质量<2 500 g、阴道分娩、单纯母乳喂养、妊娠期每日维生素D摄取量<10 μg/d、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生理性黄疸、就诊时总胆红素水平<257.57 μmol/L、缺氧为显著特征。1 579例患儿治疗1周后有效1 469例,占9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
OR
=1.629)、体质量(
OR
=1.579)、喂养情况(混合喂养
OR
=2.250)、妊娠期维生素D摄入量(
OR
=1.611)、黄疸类型(
OR
=2.911)均为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
泰州地区新生儿黄疸患儿胎龄、体质量、喂养情况、母亲妊娠期每日维生素D摄取量及黄疸类型等特征具有一定分布特点,且上述病例特征会对患儿预后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可以根据孕产妇及新生儿病例特征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个体化防治,促进患儿预后改善。
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现状调查
樊艳, 施林华, 陆燕燕, 王小萌, 王成珍, 许文建
2024, 50(8): 761-765. doi:
10.12183/j.scjpm.2024.0761
摘要
(
52
)
PDF
(106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及自觉健康状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3年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南京市11个市辖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溧水区、鼓楼区、栖霞区、浦口区、雨花台区、六合区、江宁区、高淳区)与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和自觉健康状态等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 6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血糖监测每月≥16次者1 021例(8.06%)、10~15次1 021例(8.06%)、4~9次5 772例(45.56%)、2~3次3 245例(25.61%)、0~1次2 631例(20.77%)。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良好者6 793例(53.62%),依从性较差者5 876例(46.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60岁
OR
=0.665,≥71岁
OR
=0.64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
OR
=0.782,大专及以上
OR
=3.060)、服药种类(2种
OR
=0.051,3种
OR
=0.050,≥4种
OR
=0.298)、自觉健康状况良好(
OR
=6.821)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独立因素。
结论
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较低,其受年龄、受教育程度、服药种类、自觉健康状况等影响。
保定市特殊学校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于雪, 崔敬雅, 马学娟, 崔玮, 刘颖先, 孔中楠, 魏朝, 范宏瑾
2024, 50(8): 766-769. doi:
10.12183/j.scjpm.2024.0766
摘要
(
58
)
PDF
(1028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保定市特殊学校的残障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当地特殊残障儿童青少年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6—9月选取保定市特殊教育学校(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残障儿童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口腔健康信息收集,并对学生进行口腔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学生口腔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学生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83名学生中男231名(60.31%),女152名(39.69%);72.06%(276名)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其中总患龋率为67.62%,龋齿充填率为6.79%,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分别为55.87%和46.48%。不同年龄间的患龋率、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
OR
=0.283)、残障类型为智障(
OR
=3.618)和脑瘫(
OR
=7.057)、每天刷牙次数(
OR
=0.324)、每次刷牙时间(
OR
=0.336)以及进食甜食频率(
OR
=2.633)是影响保定市特殊学校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保定市特殊学校儿童青少年学生患龋情况严重,但充填率低,且牙周情况较差,应针对影响学生口腔健康问题相关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重视特殊残障儿童青少年的口腔健康问题。
琼海市部分三级医疗机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佟欣培, 宫铭, 王丙环
2024, 50(8): 770-773. doi:
10.12183/j.scjpm.2024.0770
摘要
(
52
)
PDF
(105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掌握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琼海市三级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各1家作为研究点,对选中的医院2023年1—12月接受二级及以上手术治疗的成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疗机构数据平台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诊疗信息,对并患者完成治疗至出院期间进行感染情况的跟踪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 415例手术室患者术后共19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60岁
OR
=2.942,>60岁
OR
=5.332)、BMI(过轻
OR
=6.336,超重
OR=
5.254,肥胖
OR
=10.670)、手术时间>2 h(
OR
=2.470)、免疫功能紊乱(
OR
=2.260)、营养状态不良(
OR
=4.905)、合并基础疾病≥2种(
OR
=2.873)、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
OR=
4.285)、引流管留置(
OR
=2.881),ICU入住史(
OR
=2.396)均为引发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琼海市部分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偏高,引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行政部门及医护人员需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积极防护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佳手术环境,最大程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重庆市≤14岁哮喘儿童病情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帆, 张郑, 冉林洁, 余春梅
2024, 50(8): 774-776. doi:
10.12183/j.scjpm.2024.0774
摘要
(
56
)
PDF
(1064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重庆市≤14岁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并确定与哮喘失控相关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加强哮喘防治及病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某医院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估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并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哮喘病情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512例哮喘儿童,其中男童占49.41%,女童占50.59%,年龄范围1~13 岁;儿童哮喘控制不良163例,控制不良率31.83%,控制良好率为6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伴随其他过敏性疾病(
OR
=3.452)、定期体检(
OR
=0.268)、坚持规范性用药(
OR
=0.112)以及主要照顾者哮喘认知水平良好(
OR
=0.194)是影响哮喘儿童控制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重庆市≤14岁哮喘儿童中哮喘控制不良率较高,规范用药依从性和提高主要照顾者哮喘认知等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儿规范用药依从性和监护人认知情况,以提高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
“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鲁志威, 苗景锐
2024, 50(8): 777-780. doi:
10.12183/j.scjpm.2024.0777
摘要
(
69
)
PDF
(1029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的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增进该类高校MPA研究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在广州地区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MPA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开展在线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共321名MPA研究生纳入研究,其中171例(53.3%)自述有压力,重度压力者88例(2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硕士二年级有压力的比例是一年级的0.413倍;已婚同学有压力的比例是未婚同学的0.423倍;相对于家庭负担较重的研究生,家庭负担轻的研究生有压力的比例更低;工作学习生活的冲突与压力情况成正相关。
结论
MPA研究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压力,未婚、研究生一年级、家庭负担重以及工作家庭学习冲突等人群需重点关注,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压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青岛地区港口职业人群的效果研究
逢金华, 王炳伟, 沈庆旺, 王苏, 刘璐, 于文雯
2024, 50(8): 781-785. doi:
10.12183/j.scjpm.2024.0781
摘要
(
55
)
PDF
(1038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医院健康管理团队对山东港口部分职工健康干预工作的效果,为未来更大规模的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22年1—3月在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区在职职工进行1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收集干预前后的血生化指标结果并进行10年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评估,对干预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1 417人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 263人(89.1%),女性154人(10.9%),男女性别比8.2∶1。健康干预后该职业人群的血压异常率和10年心血管疾病患病高风险率均低于干预前(均
P
<0.01)。超重和肥胖率、空腹血糖异常率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男性、40~<50岁、50~<60岁、已婚、大专及以下和本科文化程度、20~<30年和≥30年工作年限、职员的血压异常率指标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
P
<0.05或
P
<0.01),女性、40~<50岁组、20~<30年工作年限、脑力劳动者和职员的空腹血糖异常率指标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均
P
<0.05),男性、年龄段为30~<40岁、40~<50岁、50~<60岁、未婚和已婚、各个受教育程度人群、工作年限为10~<20年、20~<30年和≥30年、脑力劳动者和职员干预后的10年心血管疾病患病高风险率均低于干预前(
P
<0.05或
P
<0.01)。
结论
依托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和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对山东港口部分职工进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工作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