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传华,吴思齐.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伤害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3): 1-6. [2] 雷蕾. 《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把握救命黄金时刻[J].发明与创新,2019(2): 58-59. [3] 祝益民,韩小彤.《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简介[J].实用休克,2017(2):86. [4] 王明太,白蔷薇,李欢,等.社区“第一目击者”培训对心源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意义[J].河南外科学,2018,24(3):156-158. [5] 武继文,黄丹,王超.大学生实施CPR急救意愿的调查与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367-371. [6] 张军根. 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7] 郭晶,包洁欣,姚明,等.甘肃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2020,33(4):127-129. [8] 陈唯,徐昌圆,曹彦,等.广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7,33(20):2852-2855. [9] 裴丽,黄海超,梁芳芳,等.护生跌倒者救助知识、意愿和勇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全科护理,2019,17(29):3699-3701. [10] 胡苏珍. 社区居民自救互救体系的建立与实施[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1] 莫康林,宁宗,黄翠青,等.大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意愿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 6(18): 125-128. [12] 徐静,王森业,王宇涵,等.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水平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8,34(24):3421-3423. [13] 曹艳萍,韦燕金,周振宇.影响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意愿的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9):1076-1078. [14] 秦坤伟,杨立刚,高强,等.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 48-49. [15] 胡吉富,李利华,路会侠.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4,35(2):254-255. [16] 童玲,李静,杜彦瑶,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0, 36(8):1255-1256. [17] 廖文科. 加强我国校园急救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121-1123,1126. [18] 邱洁萍,孙梦雨,吴之涵,等.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159-1161. [19] 程珺.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0] 荆丽君.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问题研究 [D].烟台:鲁东大学,2016. [21] 周维. 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利益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6):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