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1-16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广州市2008—2014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流行特征和经济负担研究
刘慧,肖新才,张丹萍,陈宗遒,陆剑云,杨智聪
2016, 42(5): 401-406. doi:
10.13217/j.scjpm.2016.0401
摘要
(
400
)
PDF
(1042KB) (
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广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直接经济负担。
方法
选取广州市8个区(县级市)8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ARI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查询医院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RI住院病例的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医疗费用等变量信息,按照年份、年龄及病种分层,分析ARI住院病例流行特征及经济负担。
结果
8家医院共收治ARI住院病例48 886例,ARI住院病例数由2008年的5 561例增至2014年的8 925例。ARI住院病例以0~4岁年龄组占比例最大(占39.4%),其次为≥65岁年龄组(占28.3%)。病例数排在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扁桃体炎,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6.7%、17.5%、16.8%、16.2%和5.0%。ARI住院病例人均住院费用由2008年的2 568.20元增至2014年的6 000.90元,年均增长率为15.2%。药费所占比例最大(占38.4%),其次为化验费(占20.6%)。≥65岁年龄组人均住院费用最高,为10 625.50元。不同病种中以肺炎病例人均住院费用最高,为7 074.70元。
结论
广州市ARI住院病例数呈上升趋势,0~4和≥65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住院费用以药费、化验费占比例高,老年肺炎病例在ARI病例所致经济负担中占主导地位。
2009—2014年合浦县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分析
陈玲,吴德仁 ,黄坚 ,谢平,茹立,陈娜萦
2016, 42(5): 407-412. doi:
10.13217/j.scjpm.2016.0407
摘要
(
365
)
PDF
(959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合浦县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PYLL、PYLLR、APYLL、WPYLL、VPYLL、APEL、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合浦县2009—2014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4年合浦县报告居民伤害死亡2 617例,占总死亡人数的8.19%,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0.4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伤害死亡PYLL为12 816.92人年,PYLLR为14.19‰,APYLL为29.40人年,WPYLL为7 092.50人年,VPYLL为9 869.83人年,APEL为78.84万元。男性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女性,15~44岁组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伤害使人群平均期望寿命损失1.35岁。
结论
伤害是合浦县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广州市2004—2011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流行趋势分析
宋韶芳,李科,林国桢,李燕,董航,梁颖茹,许欢,王穗湘,刘华章
2016, 42(5): 413-416. doi:
10.13217/j.scjpm.2016.0413
摘要
(
359
)
PDF
(1094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广州市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广州市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2004—2011年发性乳腺癌发病资料,计算发病率,并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0.2统计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对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14 279例,乳腺癌发病粗率从2004年的46.29/10万上升到2011年的51.49/10万,增加了11.23%,APC为1.62%(95%CI:0.30%~2.90%)。广州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出现2个发病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50~54岁之间,另1个高峰出现在70~74岁之间,并且绝经前峰值明显高于绝经期后。55~59和75~79岁年龄组的APC分别是2.99%(95%CI:0.01%~6.01%)与4.36%(95%CI:2.15%~6.53%)。
结论
广州市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应加强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尤其对中年女性乳腺癌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安徽省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操银环,胡茜琪,陈圆静,何倩,沈先卿,黄芬
2016, 42(5): 417-420. doi:
10.13217/j.scjpm.2016.0417
摘要
(
304
)
PDF
(941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睡眠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池州市农村≥60岁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行政村的老年人,对抽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生活质量(SF-3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老年人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925名农村老年人中,睡眠质量PSQI总分为(8.02±3.54)分,有463例存在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0.05%。调查对象以女性(60.5%)、60~69岁(56.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9%)、配偶健在(占73.0%)的老年人为主。多因素结果显示,女性(OR=1.281)、年龄≥70岁(OR=1.648、2.721)、配偶不健在(OR=1.775)、有慢性病(OR=2.615)的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较大。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均值均与PSQI相关(均P<0.05)。
结论
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与性别、年龄、配偶健在与否及慢性病有关,应及早治疗慢性病、戒烟戒酒、提倡子女常回家探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广东省羊种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赖沛炼,陈经雕,彭晓放,刘美真,邓爱萍,谢志坚,黎薇,管大伟 ,肖红 ,张万里 ,苏娟
2016, 42(5): 421-425. doi:
10.13217/j.scjpm.2016.0421
摘要
(
302
)
PDF
(2286KB)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广东省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研究,了解菌株的遗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
方法
采用MLST技术对60株羊种布鲁氏菌地方株的7个看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 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STS),分析与其他ST型间的遗传关系。
结果
60株地方株经PCR产物检测、测序及序列分析,全部菌株的各等位基因谱相同,均为gap(3)、aroA(2)、glk(3)、dnaK(2)、gyrB(1)、trpE(5)、cobQ(3)、omp25(8)、Int-hyp(2),与文献报道的ST8 型的各等位基因型一致。经 MLST技术分析聚类后,60株羊种布氏菌地方株与16株各生物种型标准株间的相似值介于2.5%~100.0%,100.0%相似值水平的菌株分成12种ST型别,其中60株地方株与羊种2型标准株同为ST8型。
结论
广东省羊种布鲁氏菌MLST基因分型的优势基因型别为ST8型,MLST分型技术不能有效区分广东省羊种布鲁氏菌的各生物型,只能作为羊种各生物型菌株分子分型的补充手段。
广东省1991―2014年中小学生呼吸机能发育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曲亚斌,聂少萍,沈少君,袁华晖,朱炳辉,林立丰
2016, 42(5): 426-430. doi:
10.13217/j.scjpm.2016.0426
摘要
(
227
)
PDF
(953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小学生呼吸机能发育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广东省1991―2014年6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采用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7~18岁中小学生呼吸机能发育动态变化趋势。
结果
24年间,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下降350和400 mL,其中18岁组分别下降481和568 mL。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肺活量指数分别下降16.3和15.5 mL/kg,其中18岁组分别下降12.7和12.5 mL/kg。各年龄组城市男生肺活量降幅均大于乡村男生(P<0.05或P<0.01),多数年龄组城市女生肺活量降幅大于乡村女生(P<0.05或P<0.01);男生肺活量降幅城乡差异平均为35 mL/10年,女生肺活量降幅城乡差异平均为20 mL /10年。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呼吸机能指标呈现整体性、连续性负增长,建议采取运动干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均衡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评价
王荀,庄武毅,蔡文,何玲,李斌
2016, 42(5): 431-434. doi:
10.13217/j.scjpm.2016.0431
摘要
(
410
)
PDF
(999KB) (
5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慢性非致癌健康风险及癌症风险。
方法
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慢性非致癌风险特征评价方法和癌症风险特征评价方法对2014—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公共场所(酒店、商场、歌舞厅、美容美发店、电影院、医院候诊室、候车室共7类)监测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
2014—2015年共对185间次需换证或新办证公共场所进行了空气监测,其中酒店53间次、商场(含超市)46间次、歌舞厅(含KTV)43间次、美容美发店15间次、电影院10间次、医院候诊室13间次、候车室5间次。电影院、医院候诊室、酒店、歌舞厅、商场、美容美发店、候车室的甲醛平均浓度分别为0.08、0.03、0.06、0.07、0.06、0.05和0.05 mg/m3。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除医院候诊室外其余6类公共场所中的甲醛均对从业人员存在慢性非致癌性风险(HQ>1);7类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甲醛均对从业人员存在致癌风险(>1×10-6),且电影院中的甲醛致癌风险最高,达1.02×10-4。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对从业人员存在慢性非致癌风险及较大致癌风险。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物中毒样品中α-茄碱和α-卡茄碱
刘红河,康莉,廖仕成,刘桂华
2016, 42(5): 435-442. doi:
10.13217/j.scjpm.2016.0435
摘要
(
344
)
PDF
(2729KB)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包括土豆、加工食品、血清及尿液中龙葵素主要成分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确证方法,为龙葵素中毒提供证据和治疗依据。
方法
粉碎均匀样品用5%乙酸水溶液进行超声提取,对于土豆样品,提取液用乙腈稀释后上机测定;加工食品、患者呕吐物样品、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提取液采用MC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用含5%氨水的乙腈洗脱,收集流出液,将流出液在50 ℃水浴下氮吹浓缩至干。加入1.0 mL乙腈-水(90+10,v/v)溶解,过0.22 μm滤膜。待测物经Waters UPLC BEH Amide柱分离,选用含2 mmol/L乙酸铵的乙腈-水为流动相,10 min内梯度洗脱分离α-茄碱和α-卡茄碱;在优化的质谱条件下,采用ESI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
结果
在浓度范围1.0~200.0 μg/L内α-茄碱和α-卡茄碱在不同基质样品中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8 8~0.999 7,土豆样品的最低检测限为0.60 μg/kg(α-茄碱)和0.21 μg/kg(α-卡茄碱),血液或尿液样品分别为0.08 μg/L(α-茄碱)和0.04 μg/L(α-卡茄碱)。方法回收率在82.6%~105.5%之间,RSD为1.93%~5.11%。
结论
该方法测定各种中毒样品中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残留量简便、快速、准确,可以用于因龙葵素中毒的应急事件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场研究
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永平,李晓霞,蔡文德,龙清平,谢显清,刘渠
2016, 42(5): 443-446. doi:
10.13217/j.scjpm.2016.0443
摘要
(
376
)
PDF
(936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在MSM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时间场所抽样(TLS)和“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在MSM聚集场所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MSM一般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
结果
共调查MSM 801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39%。检出HIV抗体阳性148例,阳性率为18.48%;HIV感染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3.24%,138/148)高于非感染者 (87.29%,57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省户籍(OR=1.51,95%CI:1.02~2.23)、本地居住时间1年及以上(OR=1.29,95%CI: 1.18~1.4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66,95%CI:1.41~1.96)、发生过异性性行为(OR=1.36,95%CI:1.06~1.74)、无感染性病(OR=1.80,95%CI:1.15~2.83)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而没有获得同伴教育服务 (OR=0.38, 95%CI: 0.30~0.49)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开展多途径、多方式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提高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广西美沙酮维持治疗者5年随访HIV、HCV感染状况分析
黄玉满,沈智勇,蓝光华,李荣健,杨继
2016, 42(5): 447-450. doi:
10.13217/j.scjpm.2016.0447
摘要
(
369
)
PDF
(937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吸毒方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HCV及其合并感染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8年广西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为期5年的HIV及HCV感染状况前瞻性随访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共325人,其中注射吸毒者155人(注射组)、口吸或烫吸者170人(烫吸组),5年随访率为93.2%。随访5年后,注射组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5.5%、62.3%及4.1%,均分别高于烫吸组的0.6%、19.1%及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分别为9.043、7.004及14.377,均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组出现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的平均时间均比烫吸组的短(注射组分别为5.727、4.905、5.819年,烫吸组分别为5.894、5.605、5.89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注射吸毒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感染HIV、HCV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控制HIV、HCV感染的发生。
2007—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王秀云,王会松,李芬,郭松洋,刘红新,侯钊
2016, 42(5): 451-453. doi:
10.13217/j.scjpm.2016.0451
摘要
(
256
)
PDF
(925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和确证阳性情况。
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7—2014年HIV检测数据为依据,对术前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和孕产妇等被动筛查人群和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检测人群的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检测各类样本351 283份,HIV抗体阳性率为0.07%(260/351 283),各年阳性检出率为0.0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检测筛查份数最多,占29.15%(102 409/351 283),其次是孕产期检查,占24.73%(86 874/351 283)。不同来源样本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阳性检出率最高,达2.23%(107/351 283)。疾控中心检测的HIV抗体阳性率高于医疗机构(P<0.05)。
结论
昌平区2007—2014年 HIV检测的主要来源是将 HIV列为常规检测的被动筛查人群;自愿咨询检测和羁押人员筛查是发现 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径。
2009—2013年渭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刘刚,马宁,雷东潮,刘玮,高颖杰,曹敏
2016, 42(5): 454-456. doi:
10.13217/j.scjpm.2016.0454
摘要
(
411
)
PDF
(1084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渭南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渭南市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渭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0 827例,年均发病率为154.47/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4—7月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1.51%。男性24 114例,女性16 713 例,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4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组,共报告39 185例,占病例总数的95.98%。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共报告39 639例,占病例总数的97.09%。
结论
渭南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人群特征,应在重点季节对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疫情。
2013―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孙健,吴楠,叶俊,许艳子,段永翔
2016, 42(5): 457-459. doi:
10.13217/j.scjpm.2016.0457
摘要
(
437
)
PDF
(1039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5年南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184.60/10万,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其中5―7月达到全年第1个峰值,共报告3 264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49.86%;9―10月出现全年第2个高峰,共报告1 562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23.86%。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西丽、南山、南头街道,分别报告 1 621、1 532、1 050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4.76%、23.40%、16.04%。男性3 901例,女性2 64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共报告4 226例,占病例总数的64.56%。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4 782例,占病例总数的73.05%。
结论
2013―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分布特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江阴市2004—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姚建香,顾敏华,马焰
2016, 42(5): 460-462. doi:
10.13217/j.scjpm.2016.0460
摘要
(
366
)
PDF
(926KB)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江阴市2004—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江阴市2004—2014年甲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4年江阴市共报告甲肝300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0万;2004—2007年(纳入免疫规划前)年均发病率为3.87/10万,2008—2014年(纳入免疫规划后)年均发病率为0.69/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市16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数为58例,年均发病率为0.87/10万,农村地区发病数为242例,年均发病率为2.41/10万,农村地区年均发病率高于城区(P<0.01)。男性204例,女性96例,男女性别比为2.13∶1。30~39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98/10万,占总病例数的29.67%。职业以农民报告病例数最多,共133例(占44.33%)。
结论
江阴市2004—2014年甲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
2013―2015年梅州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现状分析
古彩红,林立新,李煜
2016, 42(5): 463-464. doi:
10.13217/j.scjpm.2016.0463
摘要
(
362
)
PDF
(923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梅州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为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3―2015年新进入梅州市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毒品使用情况及共用注射器情况等,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CV抗体检测。
结果
3年共检测吸毒人员1 235人,检出HCV抗体阳性296例,阳性率为23.9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婚姻状况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注射毒品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8.45%(193/1 046),注射毒品者阳性率为54.50%(10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用注射器者HCV抗体阳性率为57.89%(99/171),无共用注射器者阳性率为2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梅州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注射毒品及共用注射器是吸毒人群感染丙肝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后要针对吸毒人群开展丙肝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防止丙肝在人群中传播。
东莞市2000—2014年狂犬病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
张巧利,张泽武,陈平华,袁汝钊,杨挺立
2016, 42(5): 465-467. doi:
10.13217/j.scjpm.2016.0465
摘要
(
391
)
PDF
(1170KB) (
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掌握东莞市2000—2014年狂犬病疫情特点,并对防控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东莞市2000—201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犬伤门诊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0—2014年东莞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32例,死亡132例,病死率为100%。2006年达到发病高峰,当年共报告狂犬病36例。病例以外地户籍(88例,占66.67%)、男性(95例,71.97%)、15~59岁年龄组(104例,78.79%)、农民工(92例,69.70%)为主,输入性病例占59.09%;伤人动物主要为犬(占79.55%)。犬伤门诊监测结果显示,狂犬病暴露后的就诊者从2000年的27 187例逐年增长到2007年的58 822例,之后一直维持在每年50 000~60 000例的水平;每年7—8月份为狂犬病暴露后就诊高峰期,就诊人数占全年总人数的23.05%。就诊者伤口处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基本维持在87%和98%以上水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从2003年的1.17%缓慢上升至2014年的20.02%。
结论
从2000年开始东莞市狂犬病疫情日趋严重,2006年达到了发病和死亡高峰,经采取以规范犬伤处理工作、强化犬类免疫的措施后有效控制了人间狂犬病的流行。
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龚玉姣,周勇,张晶,胡玉山,张豪,吴新伟
2016, 42(5): 468-469. doi:
10.13217/j.scjpm.2016.0468
摘要
(
293
)
PDF
(922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预测疫情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疑似布病患者的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认。
结果
共采集疑似布病患者血清样本474份,检出抗体阳性101份,总阳性率为21.3%;全年各月均能检出阳性病例,其中9―12和1―3月检出阳性数最多,分别占全年总阳性数的47.5%(48/101)和25.7%(26/101),不同月份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阳性率为22.5%(62/275),女性阳性率为19.6%(39/199);以40~4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7.9%(46/165),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0.6%(21/102);职业分布中畜牧业从业人员阳性率最高,为25.0%(70/281)。
结论
2014年广州市布病流行的高危人群以从事畜牧业的青壮年人群为主,流行高峰在秋冬季,今后应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
广东省农村儿童游泳水平与非致死性溺水关系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孟瑞琳,徐浩锋,张铭驱,何志礼,朱旭豪,许燕君,夏亮
2016, 42(5): 470-472. doi:
10.13217/j.scjpm.2016.0470
摘要
(
268
)
PDF
(932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游泳水平对农村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交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镇的全部3~9年级的中小学生,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关系、学生的游泳水平、学生溺水认知情况、高危行为、环境、溺水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对性别、年龄和游泳水平等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其与非致死性溺水的关系,并对数据拟合的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性别、年龄和游泳水平等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学生8 390人,有效问卷8 317份。男生4 367人,女生3 950人,分别占52.5%、47.5%,年龄为8~18岁,41.7%(3 470/8 317)的调查对象不会游泳。发生非致死性溺水1 013人,非致死溺水发生率为12.2%。对数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优度高(似然比 ?2=5.414,P>0.05;Pearson ?2=5.422,P>0.05),游泳水平与性别,游泳水平与年龄,游泳水平与性别、年龄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或P<0.01)。
结论
游泳水平对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提示游泳水平对溺水的发生有更高的保护性。
广州市天河区医务人员吸烟及相关认知状况调查
肖苑云
2016, 42(5): 473-474. doi:
10.13217/j.scjpm.2016.0473
摘要
(
292
)
PDF
(919KB) (
6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吸烟情况及其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天河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吸烟情况以及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控烟能力等。
结果
共调查444名医务人员,其吸烟率为11.94%(53/444),均为男性,不同年龄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57% (411/444)的医务人员从不在患者面前吸烟。医务人员对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44.14%~95.27%。67.79%(301/444)的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控烟方面的培训;65.99%(293/444)的医务人员经常会劝说患者戒烟。
结论
广州市天河区医务人员吸烟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培训,提升其控烟能力。
台湾与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
范茜茜,林伟权 ,王培席
2016, 42(5): 475-477. doi:
10.13217/j.scjpm.2016.0475
摘要
(
348
)
PDF
(928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台湾与广州两地大学生睡眠情况,并比较两地大学生睡眠质量,以便了解大学生睡眠问题并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对广州某大学和台湾某大学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和睡眠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自我睡眠质量。
结果
共对两地高校大二年级各170名学生进行调查,男生171人,女生169人,台湾女生84人(占49.4%),广州女生85人(50.0%)。台湾、广州大二学生年龄分别为(19.80±0.631)、(19.79±0.624)岁。台湾大学生的PSQI得分为(3.670±1.487)分,低于广州大学生的(4.150±2.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全国大学生PSQI常模的(5.26±2.38)。广州大学男生PSQI得分高于台湾大学男生(P<0.05),女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州和台湾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均较好,但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差于台湾大学生,建议广州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重视睡眠问题。
广州市城区7~12岁小学生营养状况与体能关系研究
刘伟,林蓉,陈思宇,熊莉华,林琳,郭重山,刘伟佳
2016, 42(5): 478-481. doi:
10.13217/j.scjpm.2016.0478
摘要
(
324
)
PDF
(943KB)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年广州市城区小学生营养状况与体能水平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5个区29所小学7~12岁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和“WS/T 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对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运动素质指标(6 min跑、立定跳远)进行评价。
结果
共调查小学生4 606人,其中男生2 553人(占55.4%),女生2 053人(占44.6%);平均年龄9.43岁。调查对象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6.1%(741/4 606)、8.7%(402/4 606)、5.5%(253/4 606)。超重、肥胖男生6 min跑成绩均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女生6 min跑成绩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体重正常组(均P<0.05)。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男、女生6 min跑取得较好成绩的OR值分别为0.12、0.16;肥胖男、女生立定跳远取得较好成绩的OR值分别为0.14、0.27。
结论
2014年广州市城区7~12岁肥胖小学生运动素质指标(6 min跑、立定跳远)下降较为明显。
2015年广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杨通,刘礼平,钟文,温妍,池海珊
2016, 42(5): 482-483. doi:
10.13217/j.scjpm.2016.0482
摘要
(
341
)
PDF
(922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病情现状,评价病区控制效果,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对全省40个病区县(市、区)的377个病区村进行监测,监测病区村改水后的居民饮水中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等指标,按照《饮水型氟中毒控制评价内容和判定标准》的要求对各病区村的防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全省377个病区村中集中式供水改水率和正常运行率均为93.6%(353/377),各村水氟均值范围为0.03~3.10 mg/kg,水氟均值合格率为99.2%(374/377)。共监测水样826份,水氟含量超标(>1.0 mg/kg)的水样共15份,超标率为1.8%;15份超标水样均为分散式井水。全省抽查8~12岁儿童40 244人,检出患氟斑牙1 689例,氟斑牙患病率为4.2%,氟斑牙指数平均为0.06(0~1.1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72个病区村防治达到控制标准,达标率为98.7%。
结论
广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基本上已达到控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今后应继续落实降氟改水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佛山市常见水产品甲基汞浓度比较分析
林少英,黄学敏,谭领章,程允杰,区文凯,杨志群
2016, 42(5): 484-486. doi:
10.13217/j.scjpm.2016.0484
摘要
(
285
)
PDF
(932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佛山市常见水产品甲基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为建立甲基汞监测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
以佛山市禅城、南海、三水、高明为采样区,于2014年分上、下半年在以上采样区进行随机采样,采用超声萃取-冷蒸汽-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并对甲基汞的浓度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640份样本的甲基汞含量进行检测,包括鲩鱼、鳙鱼、鲢鱼、鲈鱼、鲫鱼、塘鲺、虾和贝类,每种均采样80份。甲基汞浓度中位数为0.010 mg/kg,四分位间距为0.021 mg/kg,含量范围为0.001~0.308 mg/kg。不同鱼类甲基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鳙鱼(中位数0.028 mg/kg)、鲈鱼(0.023 mg/kg)、鲫鱼(0.014 mg/kg)、鲢鱼(0.009 mg/kg)、塘鲺(0.005 mg/kg)、鲩鱼(0.003 mg/kg),虾类甲基汞浓度中位数为0.007 mg/kg,贝类为0.005 mg/kg。不同采样点(超市与农贸市场)、不同区域(城镇与农村)的水产品甲基汞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区的水产品样本甲基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为高明区(0.015 mg/kg),最低为禅城区(0.007 mg/kg)。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区8种水产品甲基汞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鲈鱼外,各区不同种类的水产品甲基汞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佛山地区居民日常食用水产品的甲基汞污染程度比较轻微,孕妇和儿童应注意食用频率和种类的选择。
综述
寨卡病毒病研究进展
吴照春,吴家兵
2016, 42(5): 487-490. doi:
10.13217/j.scjpm.2016.0487
摘要
(
246
)
PDF
(1117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寨卡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覃直然,陆维智,刘旭玲,余健海,刘雨菁,李盈,赵卫
2016, 42(5): 491-494. doi:
10.13217/j.scjpm.2016.0491
摘要
(
376
)
PDF
(934KB) (
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寨卡病毒肆虐,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由于寨卡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容易和其他黄病毒产生交叉反应,故急需建立特异有效的检测技术用于寨卡病毒病的防治和研究。本文介绍了寨卡病毒的特点,并对感染者不同检测样品的特性、核酸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克雅氏病的研究进展
谈琦琪,吴德
2016, 42(5): 495-497. doi:
10.13217/j.scjpm.2016.0495
摘要
(
380
)
PDF
(969KB) (
9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雅氏病潜伏期长,病程短,病死率高。自1922年报道以来,每年世界各地都不断地有新病例发生,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只能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但还是有学者不断地在发病前诊断和治疗方面努力着。本文就目前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生存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
李杏
2016, 42(5): 498-500. doi:
10.13217/j.scjpm.2016.0498
摘要
(
314
)
PDF
(932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