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0
    论著
    高通量测序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及遗传进化分析
    袁润余,康银峰,王峥,武捷,曹蓝,柯昌文
    2016, 42(4):  301-308.  doi:10.13217/j.scjpm.2016.0301
    摘要 ( 543 )   PDF (3617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2013年在广东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中分离到的2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为广东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Ion Torrent对2份样本[A/Environment/Guangdong/SW-C12382070/2013(H6N6)和A/Environment/Guangdong/SW-C12382099/2013(H6N6)]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显示,2株毒株血凝素蛋白(HA)基因裂解位点附近序列均为P-Q-I-E-T-R-G,仅含有1个碱性氨基酸,是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序列。2株毒株的HA基因与越南分离株A/duck/NhaTrang/60/2013(H6N6)相似性最高,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湖南分离株A/chicken/Hunan/S4495/2010(H6N6)相似性最高。全基因组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株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谱系的禽源进化分支,其中HA基因属于ST2853-like分支,NA基因属于ST192-like分支,核蛋白(NP)基因属于HN573-like分支,碱性聚合酶2(PB2)、碱性聚合酶1(PB1)、酸性聚合酶(PA)、基质蛋白(M)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属于ST339-like分支。结论本研究中的2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株为同一亚型不同基因群间基因交换的重组病毒。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干扰效应的研究
    胡帅尔,张紫虹,陆彦,杨美玲,李文立,黄建康,王凤岩,周轶琳
    2016, 42(4):  309-313.  doi:10.13217/j.scjpm.2016.0309
    摘要 ( 564 )   PDF (1496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大鼠甲状腺毒性作用机制及去除暴露因素后的恢复效应。方法SPF 级SD种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DEHP暴露组及DEHP暴露恢复组,均下设阴性对照亚组(0.0 mg/kg)、低剂量亚组(50.0 mg/kg)、中剂量亚组(158.2 mg/kg)、高剂量亚组(500.0 mg/kg),分别以0.0、50.0、158.2、500.0 mg/kg BW DEHP连续灌胃染毒。DEHP暴露组连续染毒13周,DEHP暴露恢复组经上述染毒后停止染毒并恢复6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监测大鼠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情况及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DEHP染毒13周后,大鼠一般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中剂量亚组T4浓度、高剂量亚组T3及T4浓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亚组(均P<0.05)。高剂量亚组甲状腺滤泡体积明显变小,胶质密度下降,滤泡上皮细胞水肿。与阴性对照亚组相比,高剂量亚组甲状腺组织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均P<0.05)。去除暴露因素恢复6周后,DEHP暴露恢复组的甲状腺素水平及甲状腺病理改变与DEHP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鼠甲状腺组织GSH-Px活性低于DEHP暴露组(P<0.05),MDA含量高于DEHP暴露组(P<0.05)。结论对大鼠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去除暴露因素恢复6周后,大鼠甲状腺功能无明显恢复趋势,且DEHP对甲状腺的氧化损伤作用持续加重。因此,DEHP对甲状腺组织有不可逆性的毒性作用。
    2005―2014年佛山市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骆艳婷,谢铭,李柏生,谭海玲,陈爱贞,廖华乐,梁景涛,何秀榕
    2016, 42(4):  314-318.  doi:10.13217/j.scjpm.2016.0314
    摘要 ( 686 )   PDF (1756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比较分离自病例与环境的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为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分离自霍乱病例(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和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在菌型分布、药物敏感性、毒素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2005―2014年佛山市共分离各类来源霍乱弧菌39株,其中病例来源菌株6株、环境来源菌株33株。2种来源菌株的菌型构成均以O1群稻叶型为主;病例来源菌株以产毒株为主,ctxA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6.67%,携带8种毒力基因阳性率为50.00%;环境来源菌株以非产毒株为主,ctxA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1.21%,携带8种毒力基因阳性率为6.06%。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萘啶酸均有较高的耐药率(>50.00%);病例来源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83.33%)高于环境来源菌株(18.18%)。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9株霍乱弧菌可分为35个PFGE型别,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为72.5%~100.0%。结论佛山市霍乱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霍乱防控形势严峻,需要加强霍乱弧菌常规药敏和菌株型别变异情况的监测。
    邢台山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抑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赵爱珍,付利鸿,王胜男,张岩雪
    2016, 42(4):  319-322.  doi:10.13217/j.scjpm.2016.0319
    摘要 ( 576 )   PDF (962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邢台山区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抑郁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邢台山区4个县市(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和沙河市)共935个行政村的符合条件的女性居民进行抽样,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对调查对象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抑郁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抑郁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668人,平均年龄为(51.26±7.38)岁,以40~49岁为主,占55.34%(923/1 668)。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抑郁的发生率为50.07%(348/695),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严重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配偶(OR=3.865)、有慢性疾病(OR=5.114)、家庭关系差(OR=6.197)和邻居关系差(OR=2.366)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发生可能性较高。结论邢台山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抑郁发病率高,应该对高危人群积极治疗慢性病,疏导其与家庭和邻居的关系,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的发生。
    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跌倒现况及致跌因素分析
    徐小红,陈韦冰 ,刘峥 ,赵仁成 ,谢艺明,吴国龙,周惠尔,赖伏虎
    2016, 42(4):  323-326.  doi:10.13217/j.scjpm.2016.0323
    摘要 ( 706 )   PDF (956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掌握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群跌倒情况并对老年人致跌因素进行分析,为探索城市社区可行性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宝安6个社区的≥60岁、在当地居住至少满1年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跌倒危险因素及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情况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跌倒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跌倒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60岁老年人328人,完成有效问卷327份。调查对象中以女性为主,占61.47%(201/327)。年龄为60~91岁,以60~64岁老年人最多,占46.79%(153/327)。过去1年中发生跌倒25人次,跌倒发生率为7.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跌倒史(OR=31.834)和居家环境中致跌危险因素得分越高(OR=1.189)调查对象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较低,有跌倒史和居家环境中致跌危险因素为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居家环境中致跌危险因素是可行的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
    深圳市南山区0~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孙健,王月,黄海雄,李维克,朱凤,肖云军,吴小敏,张锦周,黄薇
    2016, 42(4):  327-332.  doi:10.13217/j.scjpm.2016.0327
    摘要 ( 602 )   PDF (968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婴幼儿喂养指数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探讨喂养指数评分体系应用于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0~36月龄婴幼儿,通过24 h回顾性调查获取婴幼儿基本信息和食物消费量,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喂养指数评分标准为依据制定深圳市0~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标准, 参照WHO推荐的标准计算婴幼儿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分析喂养指数与各类Z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0~36月龄婴幼儿474人,总喂养指数为(6.51±3.09)分,0~6、7~9、10~12、13~36月龄组喂养指数得分分别为(1.48±0.54)、(6.85±1.94)、(7.88±2.11)和(8.08±1.61)分,喂养指数合格率分别为50.0%、39.0%、65.9%、68.4%,不同月龄组婴幼儿的喂养指数及其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婴幼儿的喂养指数及其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12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HAZ相关(r=0.355,P<0.05),男孩喂养指数与WHZ相关(r=0.109,P<0.05),女孩喂养指数与HAZ(r=0.136,P< 0.01)、WHZ(r=0.125,P<0.05)相关。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可以通过喂养指数初步反映出来,可通过规范婴幼儿看护人的喂养行为达到提高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目的。
    指数综合修改模式在城际轨道车站验收卫生检测结果评价中的应用
    王芳,赵丽,于莹莹,杨振,古婷
    2016, 42(4):  333-337.  doi:10.13217/j.scjpm.2016.0333
    摘要 ( 629 )   PDF (966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某城际轨道4个车站卫生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探讨指数综合修改模式对新建轨道交通车站等公共场所综合卫生评价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根据GB 9672—1996和WS 394—2012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按WS/T 199—2001中的指数综合修改模式对广东省某城际轨道4个新建车站的检测结果(含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及站内环境清洁程度,新风口、空调过滤器、冷却塔、送风口、回风口、机房等部位的清洁程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东省某城际轨道4个车站中B站的集中空调送风真菌总数和C站的空气细菌总数和集中空调送风细菌总数不合格,现场卫生调查结果中C站的站内环境清洁度、新风口、空调过滤器和机房评分均为50分。指标综合修改模式计算结果显示,A、B、C、D 4个车站的综合指数分别为1.00、1.58、1.94和1.19,卫生等级除A站为Ⅱ级合格外,其他3个均为Ⅲ级较差。结论指数综合修改模式可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的卫生状况评价,此方法实现了全面总体的等级评定和分级排序。
    广东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门诊数据质量分析
    徐勇,吴伟彬,伍水平,张媚,李胜峰
    2016, 42(4):  338-343.  doi:10.13217/j.scjpm.2016.0338
    摘要 ( 612 )   PDF (970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门诊数据质量,并筛选出数据质量好的医院作进一步研究,探索提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方法抽取广东省G市和F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28家医院2012―2014年的门诊数据,采用多维量化评估和综合评分2种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多维量化评估结果显示,G市10家医院数据上传率为23.18%~100.00%, F市18家医院数据上传率为14.96%~100.00%。G市和F市医院的数据填充率最高分别为73.18%和82.20%,最低分别为46.53%和55.26%。G市和F市数据规范率最高分别为88.38%和93.69%,最低分别为33.10%和60.48%。G市和F市数据逻辑正确率最高分别为99.44%和92.71%,最低分别为43.50%和67.54%。G市和F市数据可用率最高分别为91.55%和77.66%,最低分别为49.93%和55.18%。G市和F市医院数据质量综合评分最高分别为83.59和89.28分,最低分别为53.20和54.82分,平均分分别为69.59和77.52分。结论所调查的医院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数据质量尚可,部分医院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将疾控工作的需求列入建设内容。
    现场研究
    2011―2013年珠海市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林毅雄,阮锋,魏泉德,张丽荣
    2016, 42(4):  344-347.  doi:10.13217/j.scjpm.2016.0344
    摘要 ( 688 )   PDF (1507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珠海市婴幼儿腹泻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株基因型的演化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3年珠海市2家腹泻监测医院婴幼儿粪便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选取部分抗原阳性样本采用RT-PCR扩增衣壳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3年共采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1 150份,检出NoV抗原阳性381份,总阳性率为33.13%。从381份抗原阳性样本中共选取85份进行序列测定,成功分型71份样本,基因亚型均为NoV GⅡ,其中36株为GⅡ.4/2006b、32株为GⅡ.4/Sydney_2012、2株为GⅡ.3型、1株为GⅡ.1型。结论2011―2013年珠海市诺如病毒以GⅡ.4型为主,2012年8月出现GⅡ.4/Sydney_2012变异株,并成为流行优势株。
    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黄振宇,詹志强,马智超,朱奕,周小涛
    2016, 42(4):  348-351.  doi:10.13217/j.scjpm.2016.0348
    摘要 ( 641 )   PDF (1170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07例(占86.29%)、输入性病例17例(占13.71%),年发病率为2.55/10万。流行高峰期为9―11月,共报告病例122例(占98.39%)。全区6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新安街道71例(占57.26%)、西乡街道39例(占31.45%)。男性68例,女性56例;发病年龄以25~64岁人群为主(97例,占78.23%),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最多(43例,占34.68%),其次为工人26例(占20.97%)。引起本地疫情流行的病毒株为登革病毒Ⅰ型和Ⅱ型。结论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登革热疫情流行的原因,中老年人和家务待业者是登革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加强病例监测、及时隔离治疗输入性病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定期清理室外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关键措施。
    雅安市2001—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陈云霞,周启富,周成林
    2016, 42(4):  352-354.  doi:10.13217/j.scjpm.2016.0352
    摘要 ( 579 )   PDF (945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雅安市2001—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情况,评价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通过AFP监测系统收集雅安市2001—2014年AFP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市2001—2014年共报告AFP病例95例,经省级专家组诊断,1例为非AFP,94例为AFP病例,AFP年均发病率为2.47/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区(县)分别为雨城、天全、芦山,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99/10万、3.30/10万、2.69/10万,不同区(县)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2~4岁年龄组,共计50例,占53.19%;男性62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1.94∶1。全市各项监测指标中除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2001年为83.33%、2010年为90.00%,粪便样本7 d内送达率2007年为90.90%,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2001年为83.33%外,其余均达100.00%。结论雅安市2001—201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良好,但各区(县)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AFP监测工作。
    广州市天河区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贾晓飞,夏君,匡志明
    2016, 42(4):  355-357.  doi:10.13217/j.scjpm.2016.0355
    摘要 ( 688 )   PDF (943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天河区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天河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52.86/10万;全区21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5—7月,共报告1 484例,占病例总数的40.06%。发病主要集中0~14岁年龄组,共报告2 651例,占病例总数的71.57%;男性2 280例,女性1 424例,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职业主要集中在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分别报告1 641(占44.30%)、811(占21.90%)、473(占12.77%)例。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6起,其中2011年1起、2012年3起、2013年2起,累计报告病例102例,平均罹患率为0.90%。结论广州市天河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学生和托幼儿童是高发人群。应加强对学生和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管理,进一步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2003—2014年肇庆市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陈发颖,刘宇伦
    2016, 42(4):  358-359.  doi:10.13217/j.scjpm.2016.0358
    摘要 ( 618 )   PDF (931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肇庆市2003—2014年新发现麻风病例(下称“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索进一步减少新发病例的防治策略。方法收集肇庆市各县(市、区)2003—2014年新发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4年共有新发病例71例,年均发现率为0.155/10万。95.77%的病例由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发现并确诊。新发病例最多的地区为高要市和肇庆城区,分别发现29、14例。男性51例,女性20例,男女性别比为2.55∶1;病例主要集中在35~74岁年龄组(60例,占84.51%),职业以农民为主(61例,占85.92%)。Ⅱ级畸残8例(占11.27%)。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占23.94%。结论肇庆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态势,防治重点应放在及早发现、提高治愈率、降低畸残率等方面,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等措施。
    蚌埠市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与心理病理状态和睡眠信念的相关性
    顾璇,李红影,汤建军,万宇辉
    2016, 42(4):  360-362.  doi:10.13217/j.scjpm.2016.0360
    摘要 ( 670 )   PDF (948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与心理病理状态和睡眠信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蚌埠市8所中学学生,使用自我伤害问卷、简版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 306份,收回有效问卷5 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7.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5.06±1.36)岁。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32.4%。心理病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病理状态(OR=2.330)、心理病理状态和性别(OR=1.366)的交互作用对中学生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较高,且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采取措施,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达到防控自伤行为发生的目的。
    2013—2015年广州市脑卒中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分析
    张婷,许斌,龚诚华,戴丽萍,余丹丹
    2016, 42(4):  363-365.  doi:10.13217/j.scjpm.2016.0363
    摘要 ( 736 )   PDF (943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住院费用构成情况,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方向与指导。方法对2013—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内二级以上医院脑卒中病例基本情况和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脑卒中住院病例24 957例,82.6%(20 617/24 957)为脑梗死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4.31±9.72)d,病例中男性15 469例,女性9 488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平均年龄为(70.96±13.34)岁,以汉族(占91.6%,22 861/24 957)、离退休人员(64.5%,16 097/24 957)、已婚(94.1%,23 485/24 957)和≥65岁老年人(69.9%,14 617/20 900)为主。病例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5 092.23元,56.1%是药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6 757.13元,脑出血患者17 853.31元,脑梗死患者为14 611.53元,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和难分类脑卒中患者为16 732.73元,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和经济负担沉重的疾病,应着重注意重点人群如老年、男性的健康管理,同时针对年轻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
    2013年与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烟草使用知信行情况比较
    姬春燕,孙洪文,李慧
    2016, 42(4):  366-371.  doi:10.13217/j.scjpm.2016.0366
    摘要 ( 990 )   PDF (966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连续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校人群烟草使用的现状以及烟草使用相关认知和态度的现状;连续监测与青少年烟草使用和暴露相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为控烟决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2011年抽取辖区内小学、初中、高中、职高41个班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抽取相同学校41个班级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烟草使用行为及相关知识态度、影响学生使用烟草行为的环境因素及认知态度的现状。结果2011、2013年分别调查1 462、1 531名中小学生,吸烟率分别为4.58%(男女生分别为6.77%、2.45%)、4.90%(男女生分别为7.23%、2.68%),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3.12%、2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现在吸烟率分别为9.85%、7.25%,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5.62%、7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11、2013年高中生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76.40%(272/356)、83.76%(294/351);中小学学生对于别人吸烟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78.09%、84.00%;烟草可及性、家庭及校园有烟环境2个年度基本持平,其中售烟人不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学生和家人当面吸烟的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2013年中小学学生吸烟相关知信行状况略优于2011年,但烟草使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烟草获得途径容易。应该继续加强烟草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创造无烟学校和无烟家庭,对售烟人加强监督管理。
    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膳食供给及就餐学生膳食质量调查
    张睿佳,范劭琪, 余泳泉, 彭友悦,卢晓翠
    2016, 42(4):  372-374.  doi:10.13217/j.scjpm.2016.0372
    摘要 ( 638 )   PDF (949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高校食堂提供的膳食进行评估,并对就餐学生的膳食质量进行调查,借此评定该校大学生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进而对学校食堂的膳食供给和学生就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跟厨称重法,记录食堂1周内的膳食供给以及对提供的所有饭菜的各种配料与调味料进行称重记录,参照《食物成分表2002》制定出高校食堂主副食分量换算表。随机抽取在食堂就餐的200名学生,依据此表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分析就餐学生膳食质量及三餐消费额度情况。结果共调查男生62人,女生114人。该食堂1周菜品供给总数量为81种,较10年前减少13种,但鱼肉蛋类供给数量增加8种。男生和女生摄入的能量达到能量需要量(EER)推荐值的比例分别为15.9%、7.9%;男生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推荐值的比例分别为14.5%、46.8%、1.6%,女生分别为20.2%、51.8%、1.7%;男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较高,其中最高的是钙,男女生摄入不足率分别为96.8%、98.2%。男生的早午晚餐能量分布分别为16.5%、42.3%、41.2%,女生分别为5.1%、49.9%、45.0%。男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18.0%、30.8%、51.2%,女生为11.0%、18.3%、70.7%。男生正餐的消费额度高于女生(P<0.01)。结论该学校的男女学生在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方面摄入量不足,并且三餐能量和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布不合理。食堂应建设营养搭配微信平台,提供多元化混合类菜肴。
    深圳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蔡琳,方琼,王永刚,曹丽,周志峰,林宝妮
    2016, 42(4):  375-377.  doi:10.13217/j.scjpm.2016.0375
    摘要 ( 653 )   PDF (942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讨知识、态度及其与接种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容量概率比例抽样法抽取30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20名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41份, 回收有效问卷610份,问卷有效率为95.16%。深圳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得分(76.87±16.31)分;88.4%以上的家长对预防接种必要性和守时性持肯定态度;96.4%的家长有学习接种知识的意愿;家长预防接种安全风险耐受持积极态度比例低于35%。流动儿童建证率为97.21%,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6.23%,合格接种率为80.66%,其中合格接种率比本地儿童(91.6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地区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较好, 但六苗合格接种率较低。应加强预防接种知识宣教,增强家长安全风险耐受积极性态度,提高流动儿童合格接种率。
    乌鲁木齐市职业禁忌证者职业卫生知识、态度、需求分析
    张丽江,芮宝玲,刘军,于慧敏,张亮,路宝利,卢耀勤,何华
    2016, 42(4):  378-382.  doi:10.13217/j.scjpm.2016.0378
    摘要 ( 510 )   PDF (958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职业禁忌证者的职业禁忌岗位就业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的职业禁忌证者开展职业卫生知识、态度、需求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相关知识(9题)、态度(7题)和健康需求(13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有188人检出职业禁忌证,收集到完整信息者146人。男女性别比为11∶1,以20~29岁人群为主,占55.48%(81/146)。民族分布中汉族占78.08%(114/146),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5.48%(81/146)。职业禁忌中不宜从事噪声作业者占81.51%(119/146),不宜从事粉尘作业者占17.12%(25/146),不宜从事化学类作业者占8.22%(12/146)。检出职业禁忌证后依然在禁忌岗位工作者占31.51%(46/146)。调查对象中非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对职业病的概念、作业场所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劳动者应享有的职业健康保护权利的认知率高于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P<0.05或P<0.01);非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在是否会主动了解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等6项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高于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均P<0.01);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享有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如何维权、广播专题讲座职业病知识和互联网提供职业病知识的需求率高于非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P<0.05或P<0.01)。而在个人防护用品及正确使用方法指导、提供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设置宣传栏/宣传册宣传职业病知识的需求率上,非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高于职业禁忌岗位工作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仍有部分职业禁忌证者离开应聘企业后在其他企业继续从事职业禁忌工作。职业禁忌证者对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均相对较低。
    实验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茶药中钩吻碱
    麦沛明,吴正华,余胜兵,苏广宁,钟秀华,吴西梅,朱炳辉
    2016, 42(4):  383-385.  doi:10.13217/j.scjpm.2016.0383
    摘要 ( 536 )   PDF (945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茶药中钩吻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样品浸泡方式、萃取溶剂、浸泡浓度、超声强度、盐浓度、萃取剂用量和超声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优化的萃取条件。新鲜样品经自然晒干脱水后,粉碎过50目筛,用5.0 mL添加5%(w/v)NaCl的NaOH(5%, w/v) 溶液浸泡并超声30 min,然后用4.0 mL氯仿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在500~15 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和0.998 9,检出限分别为2.7和2.2 mg/kg,定量限分别为9.0和7.5 mg/kg。钩吻素甲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9.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11.8%;钩吻素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7%~111.6%,RSD分别为5.1%~6.7%。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具有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快速测定大茶药中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的含量。
    荧光定量 PCR方法快速检测人肠道病毒埃可30的研究
    易丽娜,郑焕英,肖红,曾汉日,陆靖
    2016, 42(4):  386-389.  doi:10.13217/j.scjpm.2016.0386
    摘要 ( 669 )   PDF (1629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特异、快速、灵敏的人肠道病毒埃可30(ECHO30)核酸检测的荧光定量 PCR方法。方法应用 ClustalW软件分析ECHO3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 TaqMan探针 , 研制ECHO30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巢式 PCR方法比较,确定方法的灵敏性,并利用数字PCR定量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同时通过对广东省内主要流行的其他肠道病毒株的检验,确定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扩增ECHO30核酸,与巢式 PCR方法比较,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至27.7 copies/μL;且与广东省内主要流行的其他肠道病毒株(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6、A10、A16)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无论对高浓度还是低浓度样本偏差均很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 PCR是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检测ECHO30的方法,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综述
    水痘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范仁锋,张吉凯,汤妍,苏家立
    2016, 42(4):  390-396.  doi:10.13217/j.scjpm.2016.0390
    摘要 ( 579 )   PDF (985KB) ( 8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对儿童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主要是对症处理,无特效治疗方法,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预防及控制水痘的措施。近年来,水痘疫苗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水痘的流行特征、疫苗的研究方向、水痘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夏英华
    2016, 42(4):  397-400.  doi:10.13217/j.scjpm.2016.0397
    摘要 ( 864 )   PDF (956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