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0
    论著
    珠海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
    彭鹏, 林伟基
    2019, 45(5):  401-405.  doi:10.13217/j.scjpm.2019.0401
    摘要 ( 549 )   PDF (1225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珠海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女性骨折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珠海市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户外活动量、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胎儿数、骨折史、饮酒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等。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该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0例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00名50~70岁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以60~70岁为主,分别占75.0%、66.5%,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分别占80.0%、85.0%。家庭月收入<5 000元分别占60.0%、55.0%,文化程度均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60.0%、57.5%。有骨折史(OR=4.116)、有吸烟史(OR=3.904)和绝经年龄<45岁(OR=4.229)是50~70岁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量≥60 min/d(OR=0.417)、牛奶摄入频率≥3次/周(OR=0.191)是该年龄段女性骨折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户外活动量、骨折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和绝经年龄是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户外活动量较大、牛奶摄入频率较高可降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南平市6~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因素调查和健康教育管理效果研究
    游爱萍
    2019, 45(5):  405-409.  doi:10.13217/j.scjpm.2019.0405
    摘要 ( 416 )   PDF (1236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南平市6~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因素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并研究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福建省南平市某医院就诊的全部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支气管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进行家庭因素对支气管哮喘影响的问卷调查,并对病例组儿童进行教育管理,比较病例组儿童在6个月的健康教育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支气管哮喘儿童(病例组)1 000例,健康体检非哮喘儿童(对照组)500人,病例组男童654例,女童346例,年龄6~14岁,平均(8.44 ± 1.43)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5.41 ± 1.37)年。对照组男童314人,女童186人,年龄6~14岁,平均(5.31 ± 1.06)岁,2组儿童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动吸烟(OR=16.494)、非呼吸系统的过敏体质(OR=10.425)、家族哮喘史(OR=3.548)、家里饲养带毛宠物(OR=1.361)的儿童患支气管哮喘的风险较高。6个月的健康教育管理后,病例组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ACT、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家族哮喘史、非呼吸系统的过敏体质、家里饲养带毛宠物、被动吸烟是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管理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临床症状。
    基于半定量风险评估和专家会商法的重点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张应涛, 郭汝宁, 宋铁, 钟豪杰, 郑慧贞, 邓爱萍, 李剑森, 杨宇威, 张萌, 谭小华, 杨芬, 龙遗芳, 梁剑, 徐新, 胡培, 谢仕兰, 黄琼
    2019, 45(5):  410-413.  doi:10.13217/j.scjpm.2019.0410
    摘要 ( 712 )   PDF (1503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重点传染病疫情风险,并分析风险相关关键要素。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信息,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和专家会商法对疫情风险进行研判。结果 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登革热病例境外输入风险将常年存在,本地疫情可能于5—6月开始出现。人禽流感疫情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诺如病毒感染发病水平可能高于2017—2018冬春季。季节性流感可能存在冬春季和夏季流行高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可能高于2018年或持平,重症及死亡可能维持较低水平。麻疹疫情可能较2018年小幅增长。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可能较2018年下降。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不排除脊髓灰质炎、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病例输入以及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结论 2019年广东省应特别关注登革热疫情,重点关注人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需要关注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以及基孔肯雅热等输入性传染病相关疫情。
    广州市重症监护室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睡眠状况调查
    柳双燕, 晋金兰
    2019, 45(5):  414-418.  doi:10.13217/j.scjpm.2019.0414
    摘要 ( 347 )   PDF (1224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睡眠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睡眠问卷量表和ICU睡眠质量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睡眠状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188例ICU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进行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65.96 ± 4.32)岁,住院时间3~15 d,平均住院时间(6.85 ± 2.74)d。患者睡眠质量(57.62 ± 13.51)分、觉醒(55.65 ± 9.87)分、睡眠潜伏期(56.05 ± 10.87)分、睡眠效率(54.69 ± 12.39)分、睡眠深度(56.51 ± 17.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呼吸不畅均降低患者5项睡眠评分(标准系数:-0.365、-0.201),转运/走路/抢救噪音均降低患者睡眠质量、觉醒和睡眠深度评分(标准系数:-0.658~-0.336),其他不适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深度评分(标准系数:-0.487、-0.207),焦虑降低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评分(标准系数:-0.665、-0.365),使用镇静药物降低觉醒评分(标准系数:-0.147)。结论 ICU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睡眠状况整体较差,噪声、疼痛、负性情绪等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王成龙, 罗岳, 李存宽
    2019, 45(5):  419-423.  doi:10.13217/j.scjpm.2019.0419
    摘要 ( 320 )   PDF (1229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某医院骨科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海东市某医院进行上肢开放性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386例进行手术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男性217例,女性16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以上肢单侧肱骨骨折为主(163例,占42.2%)。古斯蒂洛(Gustilo)分型为III A型159例、III B型197例、III C型30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5例,发生率为9.07%。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4.461)、2型糖尿病(OR=4.249)、肺功能低下(OR=5.687)、Gustilo分型为III C型(OR=2.161)、全身麻醉(OR=5.185)、手术时长≥2.5 h(OR=4.951)、术中输血(OR=4.574)、留置导尿时间≥7 d(OR=4.212)、血红蛋白<90 g/L(OR=2.154)、白蛋白≤35 g/L(OR=5.780)、CD4+/CD8+<1(OR=4.236)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结论 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危险性因素多样,不定期加强危险性因素筛查,针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张家口市桥西区脑卒中流行特征及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乔楠, 卓思思
    2019, 45(5):  423-427.  doi:10.13217/j.scjpm.2019.0423
    摘要 ( 430 )   PDF (1240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我国华北地区脑卒中人群流行特征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析可能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调查表,在张家口市桥西社区调查18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脑卒中疾病信息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506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4.9 ± 8.9)岁。患者中汉族占99.4%,已婚有伴侣者占77.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5.7%。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mRS评分≤1)占62.8%,恢复不良(mRS>1)占3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症状为瘫痪(OR =8.526)、说话不清楚(OR =2.712)、复发(OR=1.894)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发病症状为呕吐(OR=0.387)、采用溶栓治疗(OR=0.219)、神经保护治疗(OR=0.441)是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症状、治疗方法、康复手段、复发情况均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相关。应该关注高危人群的发病征兆,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治疗和积极康复,避免脑卒中复发,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廖巧玲, 李小麟
    2019, 45(5):  428-432.  doi:10.13217/j.scjpm.2019.0428
    摘要 ( 245 )   PDF (1613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国内外关于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对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urope PMC、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2009年1月至今公开发表的关于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报道进行检索并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9篇文献,观察组共398例、对照组共398例,共纳入受试者896例,均为高质量文献;护理后SAS、SDS、EORTC QLQ-C30、SF-36评分 报道均无显著异质性(P>0.05),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降低(WMD=-20.63,95%CI为-34.82~-14.57, P<0.01),SDS评分显著降低(WMD=-7.89,95%CI为-10.02~-5.63,P<0.01),EORTC QLQ-C30评分显著提高(WMD=5.67,95%CI为2.18~7.12,P<0.01),SF-36评分显著提高(WMD=3.63,95%CI为0.97~5.88, P<0.01)。各项文献间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风险。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城市孕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认知水平及接受程度调查
    蒲星伊, 田梅, 陈远玲
    2019, 45(5):  432-436.  doi:10.13217/j.scjpm.2019.0432
    摘要 ( 434 )   PDF (1227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城市孕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认知水平及接受程度。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某医院产科门诊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IPT技术相关知识及接受程度,对NIPT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接受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156名孕妇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以汉族为主,占78.98%,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52.51%。孕周以12~27周为主,占51.04%。孕次1次占39.01%,2~5次占39.97%。产次0次者占51.04%,1次者占30.36%。调查对象中NIPT高认知水平者有486人,占42.04%,愿意及已选择NIPT筛查者占48.01%。在NIPT相关知识中,NIPT、NIPT检测方法、NIPT与有创诊断区别知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0.73%、60.03%和58.04%,孕12周开始即可进行筛查、NIPT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0.02%和19.9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303)、文化程度越高(OR=1.191)、有不良孕产史(OR=1.171)、家庭月均收入越高(OR=1.394)和NIPT认知水平高(OR=1.164)的孕妇愿意或已选择NIPT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攀枝花市孕妇对NIPT技术的认知水平并不理想,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年龄、不良孕产史、认知水平、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该城市孕妇是否选择该技术的主要因素。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参数评价价值
    徐晓玲, 殷明刚
    2019, 45(5):  436-439.  doi:10.13217/j.scjpm.2019.0436
    摘要 ( 359 )   PDF (1231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自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以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和对照组人群H-FABP及主要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4例AMI病例及124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2组人群男、女分别为69、55例,平均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病例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在8 h前逐渐上升,于8 h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低。病例组在各时间点的H-FAB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发病后8 h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血管舒张功能(FM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皮细胞微粒(EMCs)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Killip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有43、39、42例,分别占34.7%、31.5%、33.9%。分级越高,H-FABP、LVEDd、EMCs检测值越高,LVEF和 FMD检测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FABP水平与LVEF、FMD 水平呈负相关(b=-2.764、-2.846),与EMCs、LVEDd水平呈正相关(b=2.294、2.495)。结论 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现场研究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情况分析
    陆海雯, 胡琴
    2019, 45(5):  440-442.  doi:10.13217/j.scjpm.2019.0440
    摘要 ( 319 )   PDF (119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主要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武汉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WalkAway-40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本研究对29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菌分析,共分离出1 200 株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411株,占34.25%)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34株,占19.50%)。检出耐药菌303株,耐药率为25.25%,其中244株同时对2种抗生素耐药,二重耐药率为20.33%,59株同时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率为4.82%。病原菌耐药率最高为粪肠球菌(占35.48%,22/62),最低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68%,32/12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4.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为8.59%。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23.2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97%。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30.0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8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23.36%~29.93%。粪肠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最高,为33.87%,对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1.6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3.68%、11.54%、10.68%,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为0.85%。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较普遍,耐药率较高,且检出多重耐药菌,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不一,临床上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海口市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炎病原体感染情况
    龙静, 刘洁玲, 韩朝辉, 韦衍莉
    2019, 45(5):  443-445.  doi:10.13217/j.scjpm.2019.0443
    摘要 ( 302 )   PDF (1208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海口市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炎病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海口市某医院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及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包括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淋球菌)检测。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收入及婚姻状态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228例海口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以31~40岁为主,占37.4%,月均收入以3 000~6 000元为主,占60.1%,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占40.0%,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占58.0%。阴道清洁度以Ⅲ度为主,占56.4%,其次是Ⅳ度,占25.3%。共分离出2 204株菌株,其中念珠菌830株,检出率为67.6%,支原体726株,检出率为59.1%,衣原体418株,检出率为34.0%,其他菌株230株,检出率为18.7%。念珠菌合并支原体感染发生率最高(216例,发生率为17.6%)。不同年龄育龄妇女念珠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和阴道清洁度的妇女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其他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已婚和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的妇女各项病原菌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该女性人群发生感染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且念珠菌多为混合感染。
    2018年陕西某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周学标, 方萍
    2019, 45(5):  446-448.  doi:10.13217/j.scjpm.2019.0446
    摘要 ( 403 )   PDF (1202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陕西省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陕西省某高校在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专业,每个专业抽取2个班(要求至少有1个班级为医学专业),抽中班级的学生全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肺结核防治知识。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陕西省某高校1 337名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男性714人,女性623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24岁。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27.90%、27.52%、19.07%、25.50%。生源地为城市的占56.25%,医学专业占23.71%。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均以高中/中专/大专为主,分别占47.42%、47.12%。接受过肺结核防治宣教的学生占34.03%。肺结核防治知识达标人数为473人,达标率为35.38%。医学专业(OR=11.728)、接受过肺结核防治知识宣教(OR=6.761)、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越高(OR=4.204、4.145)的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达标可能性越高。勤洗手、多通风、强身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的正确率最高,为95.06%,最低是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施免费政策,为40.16%。结论 陕西省某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达标率较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大理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迟锦瑜, 杨丽花, 王辉
    2019, 45(5):  449-452.  doi:10.13217/j.scjpm.2019.0449
    摘要 ( 357 )   PDF (1220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大理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抽取大理市24家基层医疗机构,以每月30~50张分别抽取抽中的医疗机构2018年全年门诊处方,对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抽中乡镇卫生院检出菌株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2018年大理市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处方12 801张,其中诊所3 586张,占28.01%,社区卫生服务站2 874张,占22.45%,乡镇卫生院3 687张,占28.80%,村卫生室2 654张,占20.7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58%(4 810/12 801),抗菌药物联用率为23.93%(1 151/4 810),抗菌药物越级用药率21.46%(1 032/4 810),无指征用药率为72.33%(3 479/4 810)。诊所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用率、越级用药率均最高。给药方式以静滴为主(占68.9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58.2%~82.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41.4%~10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酚、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高(69.8%~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酚耐药率较高(58.3%、56.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CNS葡萄球菌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较高(41.3%~99.2%)。结论 大理市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诊所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联用率、越级使用问题突出,乡镇卫生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尿促性腺激素测定在快进展青春期女童中的诊断意义
    吴海瑛, 陈秀丽, 张丹丹
    2019, 45(5):  453-456.  doi:10.13217/j.scjpm.2019.0453
    摘要 ( 277 )   PDF (1219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尿促性腺激素测定在快进展青春期女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6—2018年在苏州市某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确诊为早青春期的8~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随访6~12个月后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快进展青春期(RPP) 和缓慢进展青春期(SPP),测定晨尿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并对晨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和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5例早青春期女童进行调查,女童年龄中位数为8.50岁,其中RPP组女童35例,SPP组女童30例 ,年龄分别为8.50(P25,P75:8.38,8.83)岁、8.50(P25,P75:8.25,8.75)岁,2组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4,P>0.05)。2组女童入组时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45、-0.52,均P>0.05)均为TannerII期。随访6~12月后RPP组女童骨龄-实际年龄差值(BA-CA)、子宫体积、血清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GnRH激发试验中LH峰值均高于SPP组(均P<0.01),晨起尿黄体生成素(ULH)、GnRH激发后2 h ULH均高于SPP组(均P<0.01)。随访后晨起ULH与基础血清LH、GnRH激发试验后LH峰值、GnRH激发试验后血清LH峰值与激发后2 h ULH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578 6、0.565 6、0.789 5。结论 快进展青春期女童血清促性腺激素升高,尿促性腺激素也随之升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尿促性腺激素测定无创、简便,对快进展青春期有一定诊断意义,有望作为鉴别快进展青春期的新方法。
    育龄女性功能性不孕症影响因素分析
    高影茜, 刘辰辰, 毛洁
    2019, 45(5):  457-460.  doi:10.13217/j.scjpm.2019.0457
    摘要 ( 273 )   PDF (1215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育龄期女性功能性不孕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功能性不孕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6—2018年妇科门诊自然就诊且明确诊断为不孕症但排除器质性不孕的女性为病例组,同时以生育能力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析2组人群在基本情况、日常生活习惯、月经情况、婚育史、流产史、生殖系统辅助项目和性激素结果中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功能性不孕女性247例(病例组),生育能力正常女性158人(对照组),病例组女性18~29岁148例,占59.92%,对照组女性18~29岁101人,占63.92%,2组人群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女性BMI<24分别占54.25%、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BMI≥24(OR=1.842)、经常失眠(OR=6.696)、月经失调(OR=3.749)、无生育史(OR=2.314)、自然流产次数≥2次(OR=2.587)的女性发生功能性不孕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BMI、睡眠情况、月经失调、无生育史、自然流产次数是功能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可在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宣教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
    海口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高芳凤, 王荣兰, 吴培梨, 黄燕妮, 刘金利, 王少芬
    2019, 45(5):  461-464.  doi:10.13217/j.scjpm.2019.0461
    摘要 ( 323 )   PDF (1209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知识知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海口市某医院产科确诊的所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年龄、孕周、胎次、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BMI、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家族糖尿病史等)和糖尿病知识测试量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调查共对94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9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32.4 ± 7.7)岁,以25~35岁为主,占43.04%(408/948),以孕中期为主,占48.00%,第1胎占51.90%。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32.91%。配偶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32.81%。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6.52%。本人及配偶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836、1.433)、家庭人均月收入≥4 500元(OR=2.151)、有家族糖尿病史(OR=1.831)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知晓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掌握程度偏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族糖尿病史是调查对象的影响因素,建议针对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武威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樊平, 叶延程, 郝志成, 郭兴才, 康红
    2019, 45(5):  465-467.  doi:10.13217/j.scjpm.2019.0465
    摘要 ( 266 )   PDF (1210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甘肃省武威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情况以及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 对2018年3—12月在武威市出生的全部新生儿进行4种常见耳聋基因(GJB2、SCL26A4 、线粒体12SrRNA和GJB3)筛查,并对耳聋基因初筛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7 004名武威市户籍的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进行检测,其中男婴3 668名,女婴3 336名,分别占52.37%、47.63%。携带GJB2、SCL26A4 、线粒体12SrRNA或GJB3耳聋基因者266例,携带率为3.80%。检出4个耳聋基因共14个突变位点。SCL26A4 基因突变111例,携带率为1.58%,占41.73%。GJB2基因突变98例,携带率1.40%,占36.84%。线粒体12SrRNA 基因突变34例,携带率为0.49%,占12.78%。GJB3 杂合突变19 例,携带率为0.27%,占7.14%。复合杂合突变4例(均为GJB2合并SLC26A4突变),携带率为0.06%,占1.50%。15个检测突变位点中,SLC26A4基因的c.IVS7-2 A > G位点耳聋基因所占比例较大,占28.57%,其次为GJB2基因的c.235 del C位点,占21.81%。未检测到线粒体12SrRNA 基因的m.1494 C > T位点。测序结果与微阵列芯片筛查结果相符率为100%。结论 武威市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接近,各类耳聋基因的构成比接近国家水平。微整列芯片耳聋基因筛查可作为新生儿听力检查较为理想的辅助筛查方法。
    住院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陈晓庆, 夏菊芳
    2019, 45(5):  468-471.  doi:10.13217/j.scjpm.2019.0468
    摘要 ( 261 )   PDF (1210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住院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扎实有效的开展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结核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无锡市469例住院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469例督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95 ± 15.31)岁;男221例,女248例;学历以小学为主230人(49.04%),职业以农民337人(71.86%)为主,居住地为农村者355人(75.69%)最多,治疗状态中初治321人(68.44%),复治148人(31.56%),结核类型以浸润型肺结核350人(74.63%)为主。调查对象对15条结核病防治知识正确应答率为11.51%-73.13%;总知晓合格人数为116例,总知晓合格率为24.73%,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及户籍知晓合格率经统计学检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OR=1.269),年龄为20~40岁(OR=1.387)及41~60岁(OR=1.511),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小学OR=1.422、初中OR=2.824、高中或中专OR=3.404、大专及以上OR=3.572),职业为工人(OR=3.815)、干部(OR=5.425)及教师(OR=2.552),常居城镇(OR=3.404)和治疗状态为复治(OR=7.516)的住院患者知晓结核病知识的可能性较高,是影响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有利因素。结论 无锡市住院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较低,应根据不同特征人群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60岁以上老年女性、文化程度低、农村地区及初次治疗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不断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
    2014—2018年河北省某医院医院感染分析
    郑娜, 张彬
    2019, 45(5):  472-474.  doi:10.13217/j.scjpm.2019.0472
    摘要 ( 364 )   PDF (1213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医院感染现状,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制定的《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收集相关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014—2018年全院应调查住院患者共2 039例,实际调查2 024例,实查率为99.26%。共发生医院感染75例,80例次,医院感染平均现患率为3.71%,例次现患率为3.95%。不同年份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呈逐年下趋势(均P<0.0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综合重症监护室(为30.00%),部位总体上以下呼吸道最为多见(29例次,占36.25%)。共检出病原体38株,主要为革兰阴性(G)菌(占50.00%)。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与例次率均明显下降。应重点督查综合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密切关注下呼吸道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在病原微生物方面应重点关注G菌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015—2018年宿州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张玲
    2019, 45(5):  475-477.  doi:10.13217/j.scjpm.2019.0475
    摘要 ( 367 )   PDF (122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宿州市流感样病例流行情况及流感病毒检出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8年宿州市哨点医院所有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样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鉴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2015—2018年共检测宿州市哨点医院所有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 082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40份,总阳性率为15.7%,各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5.0%、18.0%、14.8%、14.7%,各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样病例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51.9%,不同年龄段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最高人群为16~22岁(为25.8%)。流感样病例中男、女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5.6%、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株以H3N2和Yamagata为主,分别占32.2%、34.8%。不同年份流感病毒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和2017年以H3N2(分别占54.4%、30.8%)和Yamagata(分别占40.8%、35.7%)为主,2016年以H1N1(占31.3%)、H3N2(占34.9%)、Yamagata(占29.4%)为主,2018年以H1N1(占60.1%)和Yamagata(占34.8%)为主。检出病毒核酸阳性数发生在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结论 2015—2018年宿州市流感流行趋势基本平衡,病毒优势株交替流行,流感样病例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峰期,应注意做好防控工作。
    西宁市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关英, 阿选德
    2019, 45(5):  478-480.  doi:10.13217/j.scjpm.2019.0478
    摘要 ( 421 )   PDF (1205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西宁市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该市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宁市抽样≥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COP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效调查人数4 704人,男性占51.28%,女性占48.72%,年龄以40~59岁为主,占62.1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9.44%,有吸烟史者占47.70%,有COPD家庭史者占24.11%。符合COPD诊断标准者426例,患病率为9.1%。单因素分析显示:按性别等9个指标/因素分别进行分层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782)、COPD家族史(OR=1.649)、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OR=3.624)及呼吸系统疾病史(OR=2.278)为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宁市COPD患病率较高,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COPD家族史、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史的综合作用相关。
    一例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现
    郑夔, 孙芳芳, 袁帅, 黎东红, 林泽凯, 梁洁怡, 欧阳善初, 黄树祥, 戴俊, 师永霞, 李小波, 黄吉城
    2019, 45(5):  481-485.  doi:10.13217/j.scjpm.2019.0481
    摘要 ( 438 )   PDF (1780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来自菲律宾的入境旅客(1例发热病例)进行病原体鉴定。方法 采集病例血液样本,提取核酸后进行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荧光RT-PCR检测,进而接种Vero细胞分离培养病毒,细胞培养上清用荧光RT-PCR方法和宏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例存在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Ct值分别为20和26;血清样本接种Vero细胞72 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培养上清的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Vero细胞中有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结论 该病例为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混合感染病例。
    许昌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吴宁, 王艳, 彭金华, 李晓利, 杨彦彦
    2019, 45(5):  486-488.  doi:10.13217/j.scjpm.2019.0496
    摘要 ( 314 )   PDF (1204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许昌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抽取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即时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盐碘检测采用(GB/T 13025.7—2012)直接滴定法,尿碘检测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甲状腺容积测量采用B超法。结果 共检测食用盐样1 258份,盐碘中位数为26.8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17%(1 235/1 258),碘盐合格率为90.93%(1 123/1 23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9.27%(1 123/1 258)。共检测8~10岁儿童尿样1 258份,尿碘中位数为211.5 μg/L,尿碘<100 μg/L的有134份,占10.65%,尿碘≥300 μg/L的有292份,占23.21%。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3.10%(39/1 258)。结论 许昌市8~10岁儿童碘营养处于较适宜水平,但也存在碘摄入不足与过量的人群,今后应加强盐业市场监管、健康教育和碘营养监测工作,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科学补碘。
    2013—2017年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吕涛, 张晶月, 朱顺玲, 张旺生, 陈苗, 邱德志
    2019, 45(5):  489-492.  doi:10.13217/j.scjpm.2019.0489
    摘要 ( 334 )   PDF (1211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襄阳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3 554例,年均发病率为48.69/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10—12月,共报告6 535例,占发病总数的48.2%。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谷城县105.66/10万、樊城区92.03/10万、襄州区52.80/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8 023例,女性5 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45∶1;病例年龄以0岁组最多,共报告5 488例,占发病总数的40.5%,其次为1~4岁组4 710例,占发病总数的34.7%;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共报告11 060例,占发病总数的81.6%。共检测病例样本685份,检出阳性279份,阳性率为40.73%,其中病毒阳性260份,占93.2%,细菌阳性19份,占6.8%。结论 2013—2017年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应针对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不同大气污染水平对学龄儿童肺通气功能影响
    谭爱军, 宁婷, 代文灿, 朱克京, 李德云, 尹锡玲, 马丹, 肖伟华, 吴和岩, 郭凌川
    2019, 45(5):  493-496.  doi:10.13217/j.scjpm.2019.0493
    摘要 ( 302 )   PDF (1239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珠海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香洲区(空气污染区)A校和斗门区(对照区)B校3~5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并收集距离学校最近的环保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资料,对污染水平与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珠海市A监测点PM10、PM2.5、NO2日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分别为33、5、11 d,B监测点PM2.5、NO2日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分别为7、5 d。A、B校均为149人,2校学生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共有71例学生检出肺通气功能异常,异常发生率为23.8%,小气道功能异常例数为37例,异常发生率为12.4% ,A校学生小气道功能异常率高于B校(P<0.01)。综合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后,A校儿童小气道功能异常发生风险是B校的2.587倍。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儿童肺功能下降与大气污染有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异常。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健康城市与卫生城市关系分析
    秦芊芊, 张宏, 何志辉
    2019, 45(5):  497-500.  doi:10.13217/j.scjpm.2019.0497
    摘要 ( 414 )   PDF (1213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