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论著
    孕期参加孕妇学校改善父母D型人格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杨伟康, 赵雅芬, 莫秋彬, 陈招弟, 林丰
    2021, 47(9):  1099-1104.  doi:10.12183/j.scjpm.2021.1099
    摘要 ( 134 )   PDF (1273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D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TDP)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对2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为开展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华区2017年9月份新入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D型人格量表(DS14)收集儿童一般情况、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TDP特征情况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TDP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评价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在2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17 245份问卷,纳入15 02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童8 062名,女童6 960名,平均年龄为(3.54±0.35)岁。不同性别、父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TDP与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呈独立正相关,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可改善父母TDP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与多动指数的影响。结论 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教育可以改善父母TDP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等3个维度的影响。
    兰州市城区102例乳母膳食营养状况及其与乳汁成分关系
    苏燕燕, 陈睿迪, 张永花, 鹿盼婷, 李娜, 钱昌丽, 王玉
    2021, 47(9):  1105-1108.  doi:10.12183/j.scjpm.2021.1105
    摘要 ( 135 )   PDF (1257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兰州市城区乳母膳食营养状况及其与乳汁成分的关系。方法 招募102位乳母,通过问卷调查其基本情况和膳食状况,计算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红蛋白和微量元素水平,采集母乳分析体质指数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和乳汁成分的关系。结果 乳母能量摄入量中位数为1 507.5(1 245.5,1 954.5)kcal,能量和宏量营养素及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均不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13.72%、25.67%、60.90%;乳汁中脂肪、总蛋白质、糖类、干物质、能量的含量分别为(4.33±1.23)g/100 mL、(1.23±0.24)g/100 mL、(7.07±0.32)g/100 mL、(12.82±1.13)g/100 mL、(73.70±10.93)kcal/100 mL。不同BMI分组乳母乳汁中脂肪、干物质以及能量含量不同(均P<0.05),超重/肥胖组乳母乳汁中能量、脂肪以及干物质含量高。乳汁成分和乳母膳食宏量营养素之间未发现相关性(均P>0.05)。乳母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为(137.23±1.10)g/L,7例(7.53%)贫血,乳母缺乏的微量元素主要为镁(24.73%)和铁(7.53%)。结论 需要加强对乳母的营养宣教,鼓励其合理膳食,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改善。
    绵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龋病与牙颌面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杨春丽, 王荣, 喻明成, 林萤, 李新
    2021, 47(9):  1109-1112.  doi:10.12183/j.scjpm.2021.1109
    摘要 ( 108 )   PDF (1262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绵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龋病发生情况,分析龋病对牙颌面畸形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绵阳市12所中小学的6~18岁儿童、青少年,检查其龋病及牙颌面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其龋病与牙颌面畸形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绵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3 005人,男1 589人,女1 416人,平均年龄(12.06±5.99)岁。龋病患病率为51.31%(1 542/3 005)。不同年龄组的患龋率、龋均、乳牙龋失补牙面数/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DM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6~9岁、10~12岁患龋率、龋均、dmft/DMFT和龋病活跃性(CAT)均较高。共检出1 382例牙颌面畸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口腔习惯(OR=2.151)、龋病(OR=1.690)、dmft/DMFT越多(OR=2.061),儿童、青少年发生牙颌面畸形的风险越大。结论 6~12岁是绵阳市儿童、青少年龋病高发年龄,龋病、因龋失牙是导致6~18岁儿童、青少年牙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
    西安市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闫芍药, 郭绵, 翁琳, 王锁良
    2021, 47(9):  1113-1117.  doi:10.12183/j.scjpm.2021.1113
    摘要 ( 121 )   PDF (1260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西安市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西安市4家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18名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答题得分率分别为45.80%、40.73%和46.09%。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β'=0.116)、职称(β'=0.089)、疼痛科/肿瘤科相关科室工作经历(β'=0.249)、接受疼痛知识教育或培训(β'=0.357)是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年限(β'=0.227)、疼痛科/肿瘤科相关科室工作经历(β'=0.416)、接受疼痛知识教育或培训(β'=0.269)、知识得分(β'=0.263)是医护人员疼痛管理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年限(β'=0.176)、疼痛科/肿瘤科相关科室工作经历(β'=0.263)、接受疼痛知识教育或培训(β'=0.242)、知识得分(β'=0.203)、态度得分(β'=0.237)是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对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应予以重视。
    武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调查
    涂雯, 张曼, 杨莉
    2021, 47(9):  1118-1122.  doi:10.12183/j.scjpm.2021.1118
    摘要 ( 145 )   PDF (125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一般资料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促进行为状况,以便针对性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及医疗建议。方法 于2020年6—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中随机选取1个常驻人口≥5 000人的社区,对该社区内的≥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完成健康促进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315名武汉市社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39例,占比10.32%。危险因素≥3项者183例,8项危险因素筛查比例依次为:缺乏运动122例(66.67%)、血脂异常118例(64.48%)、超重或肥胖106例(57.92%)、高血压103例(56.28%)、脑卒中家族史74例(40.44%)、吸烟史66例(36.07%)、糖尿病34例(18.58%)、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5例(2.73%),满足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史的高危人群为56例,其中既往脑卒中史49例(87.50%),既往TIA史7例(12.50%)。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经济状况(月收入)、医保类型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HPLP Ⅱ总评分为(116.01±18.13)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间关系(64.42%)、营养(59.28%)、压力管理(58.08%)、健康职责(53.14%)、自我实现(57.13%)、运动锻炼(47.70%)。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缺乏运动以及高糖高脂饮食是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应针对以上要素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吴国芳, 潘艳, 刘爱芬, 杨丛莲
    2021, 47(9):  1123-1126.  doi:10.12183/j.scjpm.2021.1123
    摘要 ( 162 )   PDF (1242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并探讨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某医院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资料并进行术前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后24、48、72 h内各进行1次静脉血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研究1 370例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7.4%。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85例(83.3%)、肺动脉栓塞17例(16.7%)。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左下肢多见(69.4%),常见症状为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肺动脉栓塞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239)、合并基础疾病者(OR=1.351)、开放手术(OR=2.268)、手术时间≥60 min(OR=1.496)、术后D-二聚体水平≥500 μg/L(OR=2.869)、术后卧床时间≥24 h(OR=3.136)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OR=0.710)是发生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以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受到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等多因素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加强干预,减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
    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
    刘敏, 常琰, 安乐, 郭沙沙, 周桃艳
    2021, 47(9):  1127-1130.  doi:10.12183/j.scjpm.2021.1127
    摘要 ( 111 )   PDF (1247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心力衰竭(HF)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HF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个社区的≥50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HF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HF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F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615名调查对象的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62.3±8.7)岁。高血压患者1 334例,占36.9%,糖尿病患者560例,占15.5%,冠心病患者436例,占12.1%,高脂血症者985例,占27.2%,有HF家族史者763人,占21.1%。HF患病172例,患病率为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804)、高血压(OR=6.924)、糖尿病(OR=4.003)、冠心病(OR=8.240)以及高脂血症(OR=1.844)是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HF患病的危险因素,有体育锻炼(OR=0.670)是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HF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安市≥50岁人群HF患病情况与其他城市居民大致相当,影响该人群HF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理论上可降低≥50岁人群HF的发生风险。
    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懿蔚, 王婷, 马一玮, 张燕君, 秦菊
    2021, 47(9):  1131-1134.  doi:10.12183/j.scjpm.2021.1131
    摘要 ( 127 )   PDF (1231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及促进其完成母亲角色的顺利转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市某医院产科门诊建卡产检和分娩、且在产后42 d时进行产后复查的产褥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育儿胜任感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4名产褥期妇女进行分析,年龄20~42岁,以26~30岁为主(358人),以初产妇为主(69.9%),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71.0%),新生儿喂养方式以混合喂养所占比例较高(40.5%)。产褥期妇女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育儿效能、满意度维度得分分别为(39.25±5.16)、(30.78±6.03)分,总分为(70.92±6.8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63)、参加孕妇学校学习(β'=1.453)、产次(β'=0.142)、喂养方式(β'=0.167)、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β'=-0.289)是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其现状受到产褥期妇女年龄、孕妇学校学习、产次、喂养方式、产后抑郁等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采取提供育儿知识及技术指导、心理疏导等有效措施,提高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袁红艳, 于楠, 王媛媛
    2021, 47(9):  1135-1138.  doi:10.12183/j.scjpm.2021.1135
    摘要 ( 103 )   PDF (1246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及空腹静脉血采集,并采用灭菌棉拭子擦拭创面拭取分泌物用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多重耐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12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MDROs感染情况分析,年龄35~85岁,平均(61.03±11.19)岁,糖尿病病程1~29年,平均(12.32±7.16)年。多重感染者210例,多重感染率为4.10%。共分离出265株MDROs,居于前3位的MDROs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41.13%)、铜绿假单胞菌61株(23.02%)、大肠杆菌58株(21.89%)。主要的MDROs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100%耐药,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100%耐药,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暴露史(OR=1.962)、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OR=1.970)、骨髓炎(OR=4.323)、神经缺血性伤口(OR=1.269)和抗菌药物疗程≥5 d(OR=1.487、3.274、1.60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暴露史、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与发生MDROs感染存在密切关系。
    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分布及异常情况因素分析
    黄艳君, 吕亚, 周冠琼, 朱燕, 杨明明
    2021, 47(9):  1139-1143.  doi:10.12183/j.scjpm.2021.1139
    摘要 ( 246 )   PDF (1254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结果分布及异常情况,并探讨影响NIPT高风险产前诊断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预测值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某医院行NIPT的16 523名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NIPT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 523名孕妇中NIPT高风险例数为183例,NIPT高风险检出率为1.11%。不同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胎儿超声软指标(USM)结果、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的孕妇NIPT高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50例接受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检查率为81.97%。产前诊断的选择与胎儿NT有关(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预测值为68.67%(103/150)。其中21-三体(T21)、18-三体(T18)、13-三体(T13)、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s)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68.75%、54.55%、71.43%、14.29%。染色体异常结果类型、USM异常、NT均影响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预测值(P<0.05或P<0.01)。结论 孕妇NIPT高风险检出以T21和SCAs为主,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及USM、NT均影响NIPT高风险检出率。NIPT结果的准确度与染色体异常结果类型、USM异常和NT有关。
    蚌埠市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皎平, 张春莲, 刘秀玲
    2021, 47(9):  1144-1147.  doi:10.12183/j.scjpm.2021.1144
    摘要 ( 126 )   PDF (1239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蚌埠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为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蚌埠市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筛结果及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蚌埠市居民大肠癌初筛2 552人,年龄50~74岁,以60~69岁为主,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1,城市居民占51.88%。初筛阳性674例,初筛阳性率为26.41%,其中653例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96.88%。共检出病变392例,异常率为60.03%,以结肠息肉(65.5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52)、男性(OR=1.439)、粘液血便史(OR=6.197)、慢性便秘史(OR=4.162)、慢性阑尾炎史(OR=3.931)、吸烟(OR=3.083)的蚌埠市居民肠镜检出异常的风险较大。结论 蚌埠市居民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肠镜依从性较好,肠镜异常检出率较高,异常以结肠息肉为主,影响当地居民肠镜异常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动员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某医科大学医学生知信行现状调查
    任敬娟, 梁瑞峰, 杨守林, 余红梅, 白剑英, 刘懿, 朱豆豆, 程丽婷
    2021, 47(9):  1148-1150.  doi:10.12183/j.scjpm.2021.1148
    摘要 ( 174 )   PDF (1244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现状,为高校开展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从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合计84个班级全部学生,采用结构式自编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45份,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药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分别为805人(35.8%)、435人(19.4%)、667人(29.7%)、132人(5.9%)和206人(9.2%)。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为(9.42±1.47)分,知晓率为91.2%。不同专业、年级、年龄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获取COVID-19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87.5%)和电视广播(82.1%)。学生“关注COVID-19疫情”态度持有率为96.1%,“积极预防COVID-19”态度持有率为99.7%,仅10.0%的学生感到恐惧焦虑。消毒、洗手和戴口罩等健康行为增加的医学生分别占73.1%、83.8%和90.7%,46.3%的医学生减少了“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情况良好,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高校与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降低校园感染风险。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现况及我国对策研究
    林智烨, 郝春, 吴少龙
    2021, 47(9):  1151-1154.  doi:10.12183/j.scjpm.2021.1151
    摘要 ( 186 )   PDF (132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的每百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剂数,估测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在未来3个月的疫苗接种趋势。方法 基于OurWorldinData网站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对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并使用指数平滑模型对聚类产生的4个类别和中美的每百人累计接种剂数进行预测。结果 将201个国家和地区划分为4类,第1类为中国、美国和印度,第2类为直布罗陀、塞舌尔、阿联酋、以色列、新加坡等38个国家,第3类为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等67个国家,第4类为埃及、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日本、泰国等93个国家。以2021年5月的接种速度中国每百人累计接种剂数将于8月达到100剂/百人,而美国则提前1个月达到。结论 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每百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剂数过去半年来一直低于美国,但近来接种速度大大加快,可能实现药物和非药物防控的双赢。
    共识标准指南
    青春前期女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专家共识
    李小毛, 李依芬, 万璟, 杨越波, 张宇
    2021, 47(9):  1155-1161.  doi:10.12183/j.scjpm.2021.1155
    摘要 ( 876 )   PDF (1303KB) ( 1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子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综合考虑HPV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安全性、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专家强烈推荐青春前期(9~14岁)女性作为重点目标人群应优先接种HPV疫苗,提高重点目标人群HPV疫苗免疫覆盖率,以达到子宫颈癌一级预防策略的最佳效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武汉市江汉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调查
    王银凤, 黄红艳, 李恭驰
    2021, 47(9):  1162-1164. 
    摘要 ( 84 )   PDF (1239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武汉市江汉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降低患者恐惧感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江汉区各社区服务中心为志愿者招募点招募社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低血糖恐惧及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获得有效调查样本198例,男性97例,女性101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6.53±6.92)岁,病程1~22年,平均为(14.55±2.34)年。过去6个月内发生过低血糖次数以1~3次为主(占72.73%),低血糖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占42.42%)。2型糖尿病患者CHFSII-WS得分平均为(14.69±6.15),单项平均得分最高为在公共场合晕倒(4.01±0.26),其次是当发生低血糖时周围无人帮助(3.59±0.33)和一个人的时候发生低血糖(3.57±0.2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严重程度越严重(β'=0.408)、半年内低血糖发作次数>3(β'=0.279)、未婚/离婚/丧偶(β'=0.204)、病程越长(β'=0.181)、女性(β'=0.149)的2型糖尿病患者CHFSII-WS得分可能越高,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越强烈。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病程长、半年内低血糖发作次数多、未婚/离婚/丧偶有关,女性患者应加强相关知识指导降低患者的恐惧感。
    现场研究
    2017—2020年阜阳市儿童腹泻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李运勤, 穆广虹, 郭蓉蓉
    2021, 47(9):  1165-1167. 
    摘要 ( 91 )   PDF (1232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2017—2020年分析阜阳市儿童腹泻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方法 选取2017—2020年阜阳市儿童腹泻病例,收集患者药敏检查结果、粪便病原学培养结果、实验室及病案等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儿病原菌分布、构成及药敏结果。结果 儿童腹泻病例均有粪便性状异常及腹泻症状,每天排便3~8次,其中粪便异常包括脓血便(65例,8.28%)、血便(121例,15.41%)、黏液便(238例,30.32%)及稀水便(361例,45.99%);785例患儿粪便样本共检出6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6株,占79.1%,主要包括沙门菌属(150株,22.1%)、致病大肠埃希菌(131株,19.3%)、志贺菌属(131株,19.3%)、弧菌属菌种(65株,9.6%)、邻单胞菌及气单胞菌(59株,8.7%);革兰阳性菌142株,占20.9%,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对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均<30%;对于阿奇霉素、利奈唑胺、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等临床首选抗菌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30%。结论 阜阳市儿童腹泻病例病原菌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儿药敏结果及病原菌感染类型使用耐药率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
    2008—2017年广东省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国恒, 郭汝宁, 代吉亚, 黄琼
    2021, 47(9):  1168-1170. 
    摘要 ( 78 )   PDF (1226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8—2017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广东省2008—2017年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广东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28起,中毒人数5 520例,死亡62例,罹患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9月报告事件数最多(38起),4月份病死率最高(5.81%)。细菌性食物中毒报告事件数最多(占54.82%),致病因子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33.6%)。病死率最高是真菌性食物中毒(占42.55%)。食物中毒罹患率较高的是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均为0.68%),各地级市中珠海市罹患率最高(4.74%);病死率最高的是云浮市(66.67%)。罹患率最高的场所是集体食堂(占58.33%),家庭的病死率最高(占13.82%)。结论 各地应在高发季节提前发布食品安全预警,珠三角地区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管,粤北地区应加强居民居家烹饪安全的健康教育。
    2015—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曾伟, 刘国恒, 曹蓉, 江金女
    2021, 47(9):  1171-1174. 
    摘要 ( 109 )   PDF (1244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15—2019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2019年现住址为广州市番禺区的肺结核确诊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48.21/10万。以新发肺结核为主,占94.27%;菌阳病例占42.68%;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青壮年为主(21~60岁),占76.23%;未填写职业、家务待业、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合计为67.08%;发病后以医院转诊发现(62.70%)和因症到结防机构就诊发现(29.66%)为主;患者发病后不及时就诊延误率为53.70%,确诊延误率为35.55%。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肺结核病例以中青壮年为主,存在发现晚、患者配合管理难等问题,结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青少年健康教育、重点村居结核病筛查、上门访视方面加强联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科学防控肺结核疫情。
    膳食中大豆异黄酮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关系
    章涵, 赵玉霞, 岑章建, 吕晓龙
    2021, 47(9):  1175-1177. 
    摘要 ( 94 )   PDF (1224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膳食中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信阳市选取3所小学的在校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女生为对象,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和性发育评价。膳食调查采用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结果 共调查1 278名女生,性发育提前检出率为15.8%;性发育延迟检出率为14.3%。不同乳房发育组、月经初潮组和性发育组(发育提前、发育正常和发育延迟)的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多有可能与青春期女生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和性发育提前有关。
    上海市成年女性体检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及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路潞, 黄凌, 马莉, 王竹青, 徐嘉琳, 樊雅静
    2021, 47(9):  1178-1180. 
    摘要 ( 84 )   PDF (1227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HPV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意愿,为制定及调整女性人群HPV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全年在上海市某医院总院及分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收集所有受检女性的人口学资料(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检测所有受检女性HPV感染情况及HPV基因型,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受检女性对HPV认知及对HPV疫苗接种意愿。结果 本研究共850名成年女性体检者进行有效HPV检测及调查。平均(29.65±12.32)岁,以企业员工为主(551人,占64.82%),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400人(47.06%),家庭年收入≤3万441人(51.88%)。HPV感染272例(32.00%),HPV知识认知合格246人(28.94%),531人有HPV接种意愿(62.47%)。不同职业、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常住人口的成年女性HPV感染率、HPV认知合格率及HPV疫苗意愿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年女性HPV感染率、HPV认知合格率、HPV疫苗接种意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HPV单一型感染为主(219例),HPV低危型基因分型主要是HPV6 86例,HPV高危型基因分型主要是HPV16 52例、HPV58 30例和HPV52 10例。结论 上海市成年女性体检者HPV感染以单一型、高危型基因分型为主。≥30岁、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成年女性HPV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教育程度的提升,女性HPV认知和HPV疫苗接种意愿增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水平及肺功能情况分析
    冯营利, 王晓霞, 闫竹琴, 孙志宏
    2021, 47(9):  1181-1184. 
    摘要 ( 82 )   PDF (1247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水平及肺功能情况,探讨COPD患者营养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 同期按同性别、年龄±0.5岁条件1∶1在医院体检中心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体格测量和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用于实验室指标检测,由临床医师及营养师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评定,由呼吸科医师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研究对象肺功能指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236例、有营养不良风险133例、营养不良58例,对照组中营养正常349例、有营养不良风险58例、营养不良20例,CO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3组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FEV1、FVC、FEV1/FVC、PEFR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患者的营养水平指标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高,营养不良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应当重视COPD患者的营养评估、加强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阜阳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现状调查
    武献红, 时晓洁, 刘柯君
    2021, 47(9):  1185-1187. 
    摘要 ( 97 )   PDF (1241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冠心病(CHD)患病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至 2020年12月在阜阳市某医院进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筛查出来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相关体检结果并进行补充调查表的调查,由心内科医师对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冠心病诊断。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4 982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48~82岁,平均(56.8±11.9)岁。男性占60.78%,BMI以≥24.0者居多,占49.4%,检出CHD 842例,检出率为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804)、BMI超重或肥胖(OR=2.713、2.951)、高血压(OR=3.219)、糖尿病(OR=2.968)、血脂异常(OR=3.158)、饮食口味偏咸或偏甜或偏油(OR=3.031、2.323、2.686)、糖化血红蛋白≥6.5%(OR=2.423)、总胆固醇≥5.2 mmol/L(OR=2.354)、甘油三酯≥1.7 mmol/L(OR=2.217)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CHD的危险因素,有锻炼(OR=0.689)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阜阳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患病率较高,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监测及开展预防工作,减轻疾病负担。
    2014—2018年张家口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
    宁建峰, 辛丽娟, 郄国花, 胡地侠, 王文强, 孙孟雄, 韩会贤, 常鹏飞
    2021, 47(9):  1188-1191. 
    摘要 ( 70 )   PDF (1228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张家口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4—2018年张家口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送检的各类样本资料,描述性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实验结果,并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4—2018年共送检样本28 295份,痰液样本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为71.81%。共检测出致病菌3 054株,革兰阴性菌占61.98%,革兰阳性菌占25.93%,真菌占12.0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在9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达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20%,对其他抗菌药均较敏感。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13%、28.29%,对其他抗菌药均较敏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97.81%,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2.37%,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等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率高达85%以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环丙沙星等均较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药物耐药率在20%以下。结论 2014—2018年张家口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呼吸科患者耐药菌株监测,以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菌治疗效果。
    2018—2020年东方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符香坚, 冯新丽, 张子友, 朱厚才, 彭琼芳
    2021, 47(9):  1192-1194. 
    摘要 ( 93 )   PDF (1231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情况进行监测,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方市某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登记表收集儿童性别、年龄、症状发生时间、临床症状等,并采集儿童静脉血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儿童病例共3 825例,男童2 017例,女童1 808例。年龄0~14岁,平均(5.9±3.4)岁。冬季发病时间所占比例最大,占35.8%,其次为秋季,占26.8%,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为主,占54.1%,以门诊病例为主,占68.4%。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1 456例,阳性率为38.1%,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阳性分别为747、709例,共同流行为主。2018—2020年不同年份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率、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性别、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不同的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8—2020年东方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率较高,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流行特征,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陈娟娟, 董春秀, 许秋竹, 乐娜, 蔡麟, 范如意, 李迎春
    2021, 47(9):  1195-1197. 
    摘要 ( 102 )   PDF (1232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在海口市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检测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血液透析患者694例纳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9.5%,其中HBsAg、HBeAg、抗HBe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5%、3.0%、6.6%、12.5%。以上1项阳性者104例、2项阳性者5例、3项阳性者26例,分别占77.0%、3.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438)、透析年长>3年(OR=2.956)、血管通路方式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OR=1.917)、透析频次≥3次/周(OR=1.682)、有既往肝病史(OR=4.49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OR=0.26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年龄及透析年长增加、透析频次高和有肝病史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接种疫苗等干预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研究
    董爱芹, 解秀霞, 李红霞
    2021, 47(9):  1198-1200. 
    摘要 ( 78 )   PDF (1232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廊坊市已婚育龄女性常见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杜晓丽, 张东明, 徐洪
    2021, 47(9):  1201-1203. 
    摘要 ( 65 )   PDF (1233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廊坊市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RTIs)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廊坊市广阳区和大城县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已婚育龄女性常见生殖道疾病筛查招募点,同意参与研究者按指示要求参加本研究,对符合研究条件女性进行基本情况和卫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RTIs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问卷调查及妇科相关检测者共1 202人,年龄20~49岁,以30~39岁为主,占39.35%,初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72.04%,个人月收入<5 000元者占59.90%, RTIs患病481例,患病率为4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现年龄越大(OR=1.324)、有RTIs病史(OR=2.732)、流产次数3~4次(OR=1.581)、丈夫/性伴侣生殖器感染(OR=3.080)的廊坊市已婚育龄女性RTIs患病可能性较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73)的廊坊市已婚育龄妇女RTIs患病可能性较低。结论 廊坊市已婚育龄妇女常见RTIs患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建议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定期开展相关检查,最大限度降低RTIs患病率。
    珠海市18 294名成年女性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现况
    邓鹏飞, 冯淑娴, 姜雪, 邓瑶, 郭玉芝, 黎华文
    2021, 47(9):  1204-1206. 
    摘要 ( 63 )   PDF (1228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调查珠海市成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HPV感染及基因分型特点。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在珠海各社区公开招募方式招募自愿进行HPV筛查的成年女性进行HPV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珠海市成年女性18 294人进行HPV筛查。研究对象年龄18~68岁,平均(40.59±11.30)岁,以35~44岁所占比例最高(28.7%)。2018—2020年接受HPV筛查的成年女性分别占16.6%、52.1%、31.3%。检出3 793例HPV感染者,检出率为20.7%,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6%,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1%。不同年龄珠海市成年女性HPV检出率、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和≥55岁HP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7.4%,呈U型分布。HPV感染患者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单一型、双重型和多重型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5.2%、4.0%、1.5%。高危型H PV感染者中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HPV 52(5.2%)、16(2.3%)、58(2.2%)和51(1.8%)。在578例低危型HPV感染者中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HPV 42(1.4%)、44(1.4%)和81(1.2%)。结论 珠海市成年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以高危型和单一型HPV感染类型为主,并呈现U型年龄分布特征。这一发现为本地区HPV感染重点人群筛查与分层管理以及合理接种HPV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卫辉市社区获得性儿童肺炎病例病原特征和耐药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
    席慧芳, 郭慧峰, 孙亚洲, 宋琛, 唐成和
    2021, 47(9):  1207-1210. 
    摘要 ( 62 )   PDF (1246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病例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T细胞亚群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卫辉市某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病例儿童进行资料收集、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用于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对儿童病例和健康儿童均采集静脉血2 mL用于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结果 共纳入396例CAP儿童病例,男童249例,女童147例,年龄2月龄至13岁,平均(3.53±5.34)岁。CAP儿童病例与健康儿童的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459株,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74.51%。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94.5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70.93%),2者均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G+)占23.3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2者均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 CAP病例CD19+、CD4+和CD3+水平及CD4+/CD8+均低于健康儿童(均P<0.01)。结论 CAP儿童病例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菌多对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耐药,G+菌多对青霉素和部分头孢类耐药,儿童病例T细胞表达较低,临床需控制抗生素使用,合理配伍以避免耐药发生。
    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情况研究
    赵贝贝, 杜文婷, 陈婕, 王文娟, 娄小平
    2021, 47(9):  1211-1213. 
    摘要 ( 61 )   PDF (1225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为掌握该人群血糖控制水平及运动情况提供线索。方法 2019年4—7月在郑州市金水区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562例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男性占52.1%,病例年龄31~86岁,以60~86岁为主,占47.4%,BMI≥24.0者占3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8.5%。血糖控制达标人数698例,达标率为46.7%。运动达标者543例,达标率为3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988) 、社会支持较高(OR=1.982)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大,病程≥10 年(OR=0.765)、有合并症(OR=0.227)、有并发症(OR=0.214)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男性(OR=2.596)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大,BMI≥24.0(OR=0.350)、病程≥10年(OR=0.735)、有并发症(OR=0.64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均不理想,影响该人群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因素较多,健康管理部门应重视存在上述因素者的血糖控制及运动情况的防控及干预。
    中青年和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及发病影响因素比较
    袁海潮, 王秋芳, 吴艳, 刘文静
    2021, 47(9):  1214-1217. 
    摘要 ( 63 )   PDF (124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及发病影响因素,指导相关防治工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定县某医院急性脑出血存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年龄<60岁的患者归为中青年组,≥60岁的患者归为老年组,采用自制信息登记表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病因及出血部位等内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1 038例,其中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237例,老年患者801例,以老年患者为主,占77.2%。中青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组患者在性别、BMI、吸烟、饮酒、有效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为高血压脑出血(63.3%)、动脉瘤破裂(13.2%)、脑肿瘤(9.6%)、动静脉畸形(6.1%)、全身性疾病(4.0%)。出血部位包括深部(51.7%)、脑干(3.8%)、小脑(6.6%)、脑叶(22.4%)、单纯脑室(2.7%)、多部位(13.4%),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 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以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为主,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患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差异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健康行为指导,及早干预,避免急性脑出血的发生。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吉米兰木·麦麦提明, 木尼拉·阿不都乃依木, 哈尼克孜·阿不都艾尼, 宋向欣, 汪艳茹, 阿地拉·阿里木, 衣巴地古丽·库土鲁克, 卢佩佩, 王新玲
    2021, 47(9):  1218-1220. 
    摘要 ( 85 )   PDF (1224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DM)的流行现状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6月乌鲁木齐市18岁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调查该人群的DM前期及DM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 992份,其中男性513人,女性1 479人,平均年龄为(40.50±12.88)岁;DM患病率为9.29%,DM前期患病率为8.13%。年龄标化后的DM患病为12.21%;DM前期患病率为8.62%;新发DM患病率为5.01%,占总DM患者的51.03%;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以及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的维吾尔族居民DM患病率不同(均P<0.01),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以及有无血脂异常的维吾尔族居民DM前期患病率不同(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龄、肥胖、高血压史、家族史、吸烟、血脂异常是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06、1.537、1.790、2.088、1.425和3.216;高龄、肥胖、血脂异常是DM前期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523、1.415和1.737。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总体DM和DM前期患病率较高。年龄、BMI、高血压史、家族史、血脂异常是DM和DM前期共同的危险因素。
    石景山区社区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
    胡丹红, 马岭涛, 刘仲楠
    2021, 47(9):  1221-1224. 
    摘要 ( 67 )   PDF (1251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为提高社区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8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景山区10个社区,对抽中社区中≥60岁居民进行呼吸康复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石景山社区老年居民5 294人。男性2 705人,女性2 589人,年龄60~82岁。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占26.3%。两周患病率为29.4%,两周就诊率21.4%。总体需求得分为(19.32±4.48),得分率为60.4%。各条目得分中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指导得分率最高(82.4%),得分率最低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协助转院(44.6%)。年龄(β'=0.296)、子女数量(β'=-0.032)、居住情况(β'=-0.083、-0.063、-0.016)、医药付费方式(β'=0.201)、呼吸系统疾病(β'=0.316)、生活自理能力(β'=-0.197)、两周患病(β'=0.375)、两周就诊(β'=0.332)是社区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石景山区社区老年居民呼吸康复服务需求受到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多因素影响,应当根据需求内容并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升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水平。
    东莞市儿童呼吸道异物救治开展情况调查及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探讨
    秦怡珍, 骆庆明
    2021, 47(9):  1225-1227. 
    摘要 ( 61 )   PDF (120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东莞市医院的儿童呼吸道异物救治开展情况,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方法 于2020年6—8月通过微信问卷星APP软件,通过微信平台对东莞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的儿童呼吸道异物救治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医院基本情况、是否收治儿童呼吸道异物病例、救治情况、配备设备、人力资源情况、未开展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原因等,通过网络后台收集数据,并进行现场访谈。结果 调查全市共39家医院(包括9家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其中开展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医院共7家(17.9%),分别有5家为三级医院,2家为二级医院。32家医院没有开展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原因包括:有32家(100.0%)缺乏设备,19家(59.4%)缺乏专业医生,18家(56.3%)认为医疗风险高,1家(3.1%)认为经济效益低。结论 全市开展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医院少,区域分布不平衡,为规范诊治和转送儿童呼吸道异物患者,保障其生命健康,建立完善的市级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十分必要。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
    张玉花, 赵良存
    2021, 47(9):  1228-1230. 
    摘要 ( 75 )   PDF (123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 以武威市某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进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检测,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最近1次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44例,男性400例,女性444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59.35±11.24)岁,病程6~35年,平均(10.45±5.19)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11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3例。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肌酐(Scr)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TNF-α和TGF-β指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hs-CRP、IL-6、TNF-α和TGF-β等血清炎症因子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监控,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