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济负担评估和流感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
向蓥飞, 周德谦, 钟杰伟, 虞心阳, 陈维清
2021, 47(10): 1231-1235. doi:
10.12183/j.scjpm.2021.1231
摘要
(
248
)
PDF
(1230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广州市越秀区学龄前儿童的流感经济负担进行评估,并针对流感疫苗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2019年1—6月发生的9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经济负担评估,并以其中1起暴发疫情为基础建立SEIAR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接种策略下的疫情趋势,评价其经济学效益。
结果
患病儿童总经济负担人均1 293.56(95%
UI
:1 096.23~1 592.8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人均422.56(95%
UI
:320.71~555.29)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人均125.95(95%
UI
:82.41~188.80)元,间接经济损失人均797.03(95%
UI
:661.50~938.76)元。在流行季前接种1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226.19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5.72元效益;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178.77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7.24元效益;接种四价流感疫苗,每投入315.83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4.10元效益。
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济负担较高,如在流行季前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可以获得正效益和最好的效益成本比。
2019—2020年西安市高氟地区学龄儿童氟斑牙和龋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杨柳小溪, 姚钰, 马文霞, 孙俊俊
2021, 47(10): 1236-1240. doi:
10.12183/j.scjpm.2021.1236
摘要
(
220
)
PDF
(1210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西安市临潼区高氟地区学龄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地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2019—2020年在西安市临潼区高氟地区分别选取3所小学,每个年级各选取1个班的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描述分析氟斑牙、龋齿情况,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学龄儿童氟斑牙与龋齿检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1 006名小学生,男性604名(占60.04%),女性402名(占39.96%);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60±1.18)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氟≥2.39 mg/L(
OR
=16.651)是学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的危险因素,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
OR
=0.224)、家庭年收入≥10万元(
OR
=0.058、0.083)的学龄儿童氟斑牙检出风险较低;经常吃甜食(
OR
=4.022)是学龄儿童龋齿检出的危险因素,尿氟≥1.28 mg/L(
OR
=0.460、0.348)、睡前刷牙(
OR
=0.075)、定期口腔检查(
OR
=0.169)、父母关注牙齿健康(
OR
=0.269)的学龄儿童龋齿检出风险较低。
结论
西安市临潼区高氟地区学龄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检出率均偏高,高尿氟是学龄儿童氟斑牙的危险因素,经常吃甜食是学龄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建议防范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氟斑牙和龋齿发生。
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研究
单良,李娟,杨荣平
2021, 47(10): 1241-1245. doi:
10.12183/j.scjpm.2021.1241
摘要
(
114
)
PDF
(1194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随访出院1年患儿脑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情况。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并发BPD的危险因素,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患儿脑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出院1年后随访患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肺功能情况。
结果
3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81例患儿并发BPD,发病率为25.3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28周(OR=3.443)、出生体重<1 500 g(OR=10.374)、5 min Apgar评分<7分(OR=8.888)、机械通气时间>7 d(OR=9.760)、吸氧浓度≥ 40%(OR=7.354)、新生儿感染(OR=12.872)及产前感染(OR=6.155)均是患儿并发BPD的危险因素。BPD组患儿的背景活动形式及睡眠清醒周期(SWC)均较非BPD组差(均P<0.01)。出院1年期间,BP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再入院次数均多于非BPD组(均P<0.01),2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500 g、5 min Apgar评分<7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吸氧浓度≥ 40%、新生儿感染及产前感染是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并发BPD的危险因素;并发BPD会对患儿脑功能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且会导致患儿在1岁内出现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症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远期观察。
成年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职统利, 卢明, 田春梅, 孟明哲, 张金盈
2021, 47(10): 1245-1249. doi:
10.12183/j.scjpm.2021.1245
摘要
(
179
)
PDF
(1209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多重耐药(MDRO)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参考。
方法
以2019—2020年焦作市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情况、疾病患者情况,从医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调取患者手术及术前相关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内容,对出现发热、切口红肿、引流液异常等疑似感染症状体征患者采集感染部位生物样本用于病原学培养及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7 82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发生MDRO菌感染250例,感染率为3.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
OR
=3.578)、肿瘤(
OR
=4.135)、贫血(
OR
=4.701)、入住ICU(
OR
=5.045)、脏器穿孔(
OR
=2.414)、切口分类为Ⅱ或Ⅲ类(
OR
=2.284、3.013)、手术有风险(
OR
=5.135)、抗菌药物应用≥2种(
OR
=2.340)、抗菌药物疗程≥5 d(
OR
=4.759)、再手术(
OR
=2.036)是成年手术患者发生MDRO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成年手术患者手术部位MDRO菌感染较为常见,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围手术管理,减少MDRO菌感染的发生。
上海市发热儿童病例热性惊厥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晶,王瑞琪,许莉莉
2021, 47(10): 1250-1253. doi:
10.12183/j.scjpm.2021.1250
摘要
(
115
)
PDF
(119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发热儿童病例热性惊厥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热儿童病例的热性惊厥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 825例发热儿童进行分析,其中男17 377例,女12 448例,男女性别比为1.4∶ 1,年龄5个月~12岁,平均(5.02± 1.64)岁,体温高峰38.5 ℃~39.6 ℃,平均(39.08± 0.21)℃。发热儿童发生252例热性惊厥,发生率为0.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岁(OR=0.879)、6~12岁(OR=0.326)、男童(OR=1.219)、早产(OR=1.553)、体温高峰>39 ℃(OR=5.80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OR=3.155)、特定疫苗接种后2周内(OR=1.486)、小细胞低色素贫血(OR=5.425)、低血钙(OR=4.632)、低血钠(OR=4.473)是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发热儿童有热性惊厥发生风险,造成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磷摄入现状及与钙磷代谢相关性研究
罗芳,朱雪丽,刘小兰,唐晓娟
2021, 47(10): 1254-1257. doi:
10.12183/j.scjpm.2021.1254
摘要
(
111
)
PDF
(1192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磷摄入情况,并分析饮食中磷摄入量对血营养指标及钙磷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成都市某医院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3 d 24 h膳食调查、营养状态评估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磷摄入量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15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25~75岁,以60~75岁为主,占64.9%,男女性别比为1.25∶ 1,疾病分期以3期为主,占49.0%,原发病以肾小球肾炎为主,占70.9%,主观营养评估(SGA)法评定结果以B级(可疑营养不良)为主,占86.1%。饮食磷摄入量以中等水平(600~800 mg/d)为主,占58.6%,其次是高水平(>800 mg/d),占23.6%,摄入量低水平(<600 mg/d)的占17.8%。不同饮食磷摄入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血磷钙乘积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转铁蛋白、血钙水平在不同饮食磷摄入量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磷及血钙磷乘积与饮食磷摄入量呈正相关(r
s
=0.736、0.809,均P<0.05)。
结论
饮食磷摄入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磷代谢有一定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注意按营养师的指导注意挑选钾含量较低的食物,在保证机体生理需求前提下,有效控制磷的摄入量,预防高磷血症的发生。
8 798例骨科关节手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孟楠,张烁,屈燕馨
2021, 47(10): 1258-1261. doi:
10.12183/j.scjpm.2021.1258
摘要
(
98
)
PDF
(1202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为临床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某医院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骨科关节手术后患者病历资料、手术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 798例骨科关节手术后患者共发现628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14%,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为主(78.82%)。628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645株病原菌,含354株革兰阴性菌、248株革兰阳性菌及43株真菌。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68.9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均超过7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100%。
结论
骨科关节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不容乐观,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建议临床医师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以最大限度降低骨科关节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风险。
郑州市社区老年人衰弱及认知衰弱现状研究
孙环, 乔永涛, 夏昱, 鲁智敏, 王钟敏, 周丽娜
2021, 47(10): 1262-1266. doi:
10.12183/j.scjpm.2021.1262
摘要
(
129
)
PDF
(1208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市社区老年人衰弱及认知衰弱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分别在郑州市下辖区、县和代管县级市的其中1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调查项目志愿者招募点招募≥60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进行衰弱及认知衰弱评估,对≥60岁居民衰弱及认知衰弱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衰弱及认知衰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 596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男性1 391人,女性1 205人。年龄60~86岁,以60~6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38.0%。衰弱247例(9.5%)、衰弱前期614例(23.7%);认知衰弱169例,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
OR
=2.563)、BMI≥28.0 kg/m
2
(
OR
=2.447)、有基础疾病(
OR
=2.76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与配偶和(或)子女居住(
OR
=0.442、0.575)、体育锻炼>3次/周(
OR
=0.629)是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保护因素;有基础疾病(
OR
=2.743)是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越长(
OR
=0.388)、与配偶和(或)子女居住(
OR
=0.452、0.612)、体育锻炼>3次/周(
OR
=0.429)是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保护因素。
结论
郑州市社区老年人衰弱及认知衰弱较为常见,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关注高危人群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或延缓社区老年人衰弱及认知衰弱的发生,提升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凋亡分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李静,毛重山,肖二辉,刘俊平,卢喜玲,彭真,刘翠平
2021, 47(10): 1267-1271. doi:
10.12183/j.scjpm.2021.1267
摘要
(
108
)
PDF
(1215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凋亡分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市某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PBMC中凋亡分子(Caspase-3、Caspase-6、Caspase-8)mRNA表达量、辅助T细胞(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凋亡分子与IL-2/IL-10、IFN-γ/IL-4的相关性。根据凋亡分子表达均数分为低表达者、高表达者,比较不同表达CHB患者HBV-DNA载量,并分析凋亡分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HB患者116例,男83例,占71.6%。患者年龄27~78岁,以45~5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50.9%。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6、45、35例,分别占31.0%、38.8%、30.1%。不同病情程度的CHB患者PBMC中Caspase-3 mRNA、Caspase-6 mRNA、Caspase-8 mRNA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度患者IL-2、IFN-γ、IL-2/IL-10、IFN-γ/IL-4低于中度、轻度患者,IL-4、IL-10高于中度、轻度患者(均P<0.01)。以HBV-DNA载量1× 10
5
copy/mL为界分为高载量与低载量,HBV-DNA高载量患者PBMC中Caspase-3 mRNA、Caspase-6 mRNA、Caspase-8 mRNA表达量高于HBV-DNA低载量患者(P<0.01);且3者mRNA与IL-2/IL-10、IFN-γ/IL-4呈负相关(P<0.05),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
结论
PBMC中凋亡分子(Caspase-3、Caspase-6、Caspase-8)mRNA表达随CHB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与Th1/Th2失衡及HBV-DNA载量具有相关性,抑制凋亡分子表达可为Th1/Th2失衡的纠正及控制HBV的复制提供新思路。
郑州市常见风湿免疫病病例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
赵常华, 姬永辉, 丁艳霞
2021, 47(10): 1272-1275. doi:
10.12183/j.scjpm.2021.1272
摘要
(
124
)
PDF
(1193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常见风湿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骨关节炎(OA)病例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Treg)细胞变化。
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郑州市某医院免疫风湿门诊就诊的成年RA、AS、OA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的T淋巴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病例组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成年RA、AS、OA病例1 486例,男女性别比为0.56∶1,年龄18~67岁,18~44岁占35.5%。RA、AS、OA病例分别有327、270、889例,RA、AS、OA 3种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例的性别、年龄、家族史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T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在RA、AS、OA病例、健康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RA、AS、OA病例的CD4、CD4/CD8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水平高,CD8水平较健康人群低。AS、OA病例CD4
+
T、CD25
+
T、CD4
+
CD25
+
T、CD4
+
CD25
+
CD127-T水平均较健康人群高。
结论
RA、AS、OA病例具有一定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应当引起重视。
伤害防控
2019年广东省居民产品伤害现状研究
黄婷苑, 秦发举, 段丹萍, 梁伯衡, 秦鹏哲, 徐浩锋, 林伟权, 林立丰
2021, 47(10): 1276-1278. doi:
10.12183/j.scjpm.2021.1276
摘要
(
126
)
PDF
(1182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9年广东省居民发生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2019年广东省伤害监测系统中产品伤害总体情况、涉及产品情况、伤害事件及临床特征。
结果
共报告产品伤害98 060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9.30%。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集中在25~44岁(37.74%),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最高(24.45%)。引起伤害的前3位产品为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63%)、家用日用品(15.42%)、汽车(11.60%)。夏秋季节是产品伤害的高发季节,均占28.28%。家是产品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33.94%),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刀/锐器伤(28.21%),发生部位多为上肢(40.97%),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39.04%)。
结论
广东省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人群、原因和地点不尽相同,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2019年广东省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特征分析
钟洁莹, 杨盛, 陈妙嫦, 彭丹丹
2021, 47(10): 1279-1282. doi:
10.12183/j.scjpm.2021.1279
摘要
(
113
)
PDF
(1180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病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广东省19家产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流行特征。
结果
2019年广东省报告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监测58 839例,男女比2.05:1,平均(32.00±19.57)岁,主要以20~49岁为主(63.01%)。造成伤害前3位的产品依次为其他产品(40.17%)、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48%)和家用日用品(13.36%)。产品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刀/锐器伤(30.10%)、钝器伤(21.59%)、机动车车祸(17.19%)。产品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1.33%)、家中(27.94%)、工业和建筑场所(21.66%)。发生活动以工作为主(27.38%),受伤部位以上肢为主(43.23%),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76.35%),中、重度分别占22.07%、1.5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88.40%)。
结论
广东省流动人口产品伤害以男性、青年、务工人员为主,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年龄段特征、原因、性质和部位各有特点。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方式,针对不同种类产品的伤害特征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提高生活质量。
广东省学生课桌椅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陈景蔚, 董文芳, 李文进, 徐云靖, 胡向东, 周恒通
2021, 47(10): 1282-1284. doi:
10.12183/j.scjpm.2021.1282
摘要
(
122
)
PDF
(1207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学生课桌椅伤害病例进行研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支撑。
方法
提取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内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课桌椅伤害数据共239条,从性别、受教育程度、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等字段进行分析。2018年5月1日至8月31日由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现场随机检测广东省6个地区22家中小学课桌椅共206套,包括锐利边缘、锐利尖端和突出物。结合课桌椅生命周期,对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和在用课桌椅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39例课桌椅伤害中,男、女比为2.37∶1。中小学生为主要受伤人群,占比93.31%。206套受检课桌椅中,多数具有危险结构(83.01%),其中具有锐利尖端的数量最多(68.45%),锐利边缘危险程度最大。生产、购买和管理环节造成课桌椅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环节也是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结论
课桌椅致伤因素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可就各阶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伤害进行防控。
2019年广东省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监测分析
徐云靖, 周恒通, 陈景蔚, 胡向东, 李文进, 杨婕莎
2021, 47(10): 1285-1287. doi:
10.12183/j.scjpm.2021.1285
摘要
(
124
)
PDF
(1178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儿童玩具及用品类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提取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2019年儿童玩具及用品相关的伤害数据,采取χ
2
检验分析玩具、儿童用品和童车3类产品伤害病例的性别、年龄、伤害发生原因、伤害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和伤害严重程度等特征。
结果
2019年广东省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中,玩具、儿童用品和童车的伤害占比分别为47.4%、32.1%和20.5%。伤害病例中男性(62.7%)多于女性(37.3%),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88.4%),玩具类和童车类产品伤害受伤人群以1~6岁居多(75.0%和77.2%),而儿童用品类产品伤害则集中于0~2岁人群(92.3%)。与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相关的主要发生原因有钝器伤(29.3%)、跌倒/坠落(25.2%)和烧烫伤(21.2%),主要伤害发生地点在家中(72.7%)和公共居住场所(11.1%)。不同产品伤害病例在性别、年龄、伤害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分布差异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2019年广东省不同的儿童玩具及用品,具有不同的伤害特征和规律,在制定防控策略上需要综合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主要受伤人群的特征,对不同的产品伤害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产品伤害的发生。
2019年广东省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发生特征分析
李文进, 徐云靖, 陈景蔚, 胡向东, 周恒通
2021, 47(10): 1288-1291. doi:
10.12183/j.scjpm.2021.1288
摘要
(
96
)
PDF
(1184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提取2019年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9年广东省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数据共计2 063例,男女性别比为1.37:1,造成伤害的家用电器产品主要为电热水壶(21.81%)、电风扇(16.63%)、热水器(11.25%)、冰箱(6.93%)和饮水机(6.79%)。不同家用电器产品,在人群、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发生时活动、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政府部门可综合考虑家用电器产品伤害特征,从职能干预、社会共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2019年广东省中小学生产品伤害特征分析
蔡伟聪, 雷林, 王一茸, 彭绩, 徐浩锋, 孟瑞琳
2021, 47(10): 1291-1294. doi:
10.12183/j.scjpm.2021.1291
摘要
(
111
)
PDF
(1199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的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开展学生产品伤害防控工作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提取广东省2019年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中小学生的产品伤害数据,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广东省6个地区19家医院共收集学生产品伤害病例9 944例(男生6 912例,女生3 032例)。涉及伤害病例数居前5位的产品大类依次为其他产品(27.75%)、家具(16.03%)、文教体育用品(15.69%)、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5.50%)和家用日用品(12.68%)。在所有产品伤害病例中,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刀/锐器伤(25.54%)、跌倒/坠落(24.27%)与钝器伤(23.72%);主要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34.20%)、公路/街道(22.54%)和学校与公共场所(21.74%);伤害部位以上肢(39.93%)、下肢(24.69%)和头部(21.49%)为主;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4.68%)和锐器伤/开放伤(34.48%);大多数伤害病例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且以处理后离院为主要结局。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不同产品伤害涉及的发生原因、地点、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与结局等有所不同,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学生产品伤害防控工作。
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黄锦裕, 龚家辉, 李燕妮, 彭晓琳, 邓晓, 雷林, 彭义祥, 赵丹, 李丽萍
2021, 47(10): 1295-1298. doi:
10.12183/j.scjpm.2021.1295
摘要
(
124
)
PDF
(1178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1月3日至27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4个社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4 134份有效问卷,男童2 144人(51.9%),女童1 990人(48.1%),3岁以下儿童2 412人(58.3%),3~6岁儿童1 722人(41.7%)。最近1年中,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4.30%。跌倒或坠落(65.2%)、钝器伤(11.8%)和烧烫伤(10.1%)是目前导致深圳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性别(
OR
=0.566)、年龄(
OR
=1.822)和照料者的伤害预防态度得分(
OR
=0.671)是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儿童伤害预防的相关部门和组织应结合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现况、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2019年广东省产品伤害典型案例特征分析
郭文燕, 周勇, 黄晖, 焦亮, 陈泽玲, 徐浩锋
2021, 47(10): 1298-1301. doi:
10.12183/j.scjpm.2021.1298
摘要
(
91
)
PDF
(1230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收集2019年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点的伤害典型案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产品伤害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6个产品伤害监测点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的产品伤害典型案例的全部病例,对其伤害发生的人口学特征、原因、地点和性质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9年广东省6个产品伤害监测点共收集典型案例1 674例,占全省产品伤害的1.7%。男性1 172例,女性502例,性别比2.33∶1,平均年龄(39.96±18.77)岁,以30~59岁占比最多(57.2%)。居前5位的产品大类依次为汽车(35.8%)、其他产品(28.9%)、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9.5%)、家用日用品(4.8%)、家具(4.6%)。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非)机动车车祸(53.0%)、跌倒/坠落(14.3%)、刀/锐器伤(13.3%)、钝器伤(11.6%)、烧烫伤(4.9%)。伤害发生地点最多的为公路/街道(55.3%)。
结论
广东省发生产品伤害典型案例特征表现为男性、30~59岁居多,发生在公路/街道上,以(非)机动车车祸为主要原因,应针对上述特征加强管制,减少伤害的发生。
现场研究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
曹月,朱晶波
2021, 47(10): 1302-1305. doi:
10.12183/j.scjpm.2021.1302
摘要
(
100
)
PDF
(118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儿童病例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影响因素,为防治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安市某医院诊治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研究对象(重症组),同时按1∶ 1纳入手足口病儿童非重症病例作为非重症组。采用描述流行学分析方法对重症病例神经损害表现进行描述,并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发生重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病例收集期间符合研究儿童手足口病例重症病例120例,最终有效病例112例,有效率为 93.3% 。儿童手足口重症病例男童69例, 女童43例,年龄 1月龄至7.8 岁,平均年龄(2.7± 0.8)岁。非重症儿童病例120例,男童73例, 女童47例,年龄3月龄至8.2岁,平均年龄(2.8± 0.6)岁。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儿童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儿童病例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以手足抖动(45例,占40.2%)、易惊(34例,30.3%)、精神差(31例,27.7%)、抽搐(26例,23.3%)、嗜睡(19例,17.0%)为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诊断时间间隔≥ 4 d(OR=3.297)、感染病原体类型EV 71和Cox A16(OR=7.729、4.402)、发热热峰>39 ℃ (OR=2.504)、发热持续时间>3 d(OR=2.614)、外周血WBC计数≥ 15× 10
9
/ L (OR=4.011)以及空腹血糖≥ 6.1 mmol/L (OR=6.001)是儿童手足口病例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手足口病病例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众多,重症病例神经损害表现主要有手足抖动、易惊、精神差及抽搐等。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手足口病神经损害特征进行识别和诊断,做好早期预防和干预,以期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上海市城镇外来劳动者幸福感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施佳华, 吕韵佳, 王韬
2021, 47(10): 1305-1308. doi:
10.12183/j.scjpm.2021.1305
摘要
(
105
)
PDF
(1195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上海市外来劳动者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以中国科协授牌的上海“智慧蓝领”健康科普服务站为调查点对上海城镇外来劳动者开展幸福感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外来劳动者幸福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来劳动者6 494人,平均年龄(28.41±8.85)岁,男性占57.2%,农业户籍占82.6%,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6.1%,服务业占82.6%。幸福感自我评价为很幸福、较幸福、一般、较不幸福、很不幸福比例分别为30.7%、51.3%、17.2%、0.4%和0.5%。女性(
OR
=2.568)、25~34岁(
OR
=1.355)、35~44岁(
OR
=1.522)的外来劳动者自评为幸福的可能性较高,基本医保保障水平满意度越低(
OR
=0.359)、健康自评越差(
OR
=0.314)的外来劳动者自评为幸福的可能性越小。
结论
上海市外来劳动者的幸福感总体呈现较好状态。性别、年龄、基本医保保障水平满意度、健康状况均可对劳动者幸福感产生影响,应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升该群体的幸福感。
启东市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汤卫红, 王柳柳, 沈琦博
2021, 47(10): 1309-1311. doi:
10.12183/j.scjpm.2021.1309
摘要
(
84
)
PDF
(1181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和了解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启东市某医院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给予高血压患者免费体检前进行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4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高血压患者年龄 34~78岁,以45~54岁为主,占38.6%。男女性别比为1.03∶1,服药品种2种者占46.8%,每日服药次数2次者占38.9%。治疗依从性高的高血压患者1 089例,发生率为4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
OR
=1.317)、服药次数(
OR
=0.743)、合并疾病(
OR
=0.889)、独居情况(
OR
=0.708)、每日坚持血压监测(
OR
=1.130)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
启东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不理想,年龄、服药次数、合并疾病、独居情况、每日坚持血压监测是影响高血压患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早期的干预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效果。
广州市社区≥60岁人群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丽华, 肖艳, 杨秋莲
2021, 47(10): 1312-1315. doi:
10.12183/j.scjpm.2021.1312
摘要
(
110
)
PDF
(1180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广州市老年人群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6个社区的1 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利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与衰弱评估表(FRAIL),调查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及衰弱发生情况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400名老年人中衰弱患病人数为185例,检出率为13.21%,衰弱前期检出率为59.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89岁(
OR
=2.043)、抑郁(
OR
=2.694)、营养不良(
OR
=4.346)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BMI≥24.0(
OR
=0.269)、有伴侣(
OR
=0.358)、文化程度是专科及以上(
OR
=0.342)为老年人衰弱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广州市老年人群衰弱检出率较高,高龄、抑郁、营养不良可增加老年人群衰弱发生风险,高文化程度、高BMI、有伴侣可减少衰弱发生风险。可通过加强健康宣教、衰弱筛查、指导老年人加强运动锻炼、给予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措施预防老年衰弱及控制病情进展。
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阳冬, 蒋富生, 刘岳龙, 付小凤
2021, 47(10): 1315-1318. doi:
10.12183/j.scjpm.2021.1315
摘要
(
152
)
PDF
(1195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HIV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
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艾滋病自愿咨询门诊咨询的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HIV抗体检测、梅毒抗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I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1 138人进行研究,年龄26~57岁,以26~34岁为主,占47.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43.1%。共检出HIV感染者116例,感染率为10.2%,梅毒感染者104例,感染率为9.1%。HIV知识知晓者1 035人,知晓率为90.9%。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梅毒感染率和HIV知识知晓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
OR
=4.933)、梅毒感染(
OR
=6.172)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
OR
=0.259)、最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
OR
=0.357)、HIV知识知晓(
OR
=0.263)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保护因素。
结论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梅毒感染率均较高,HIV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性行为情况及认知存在脱离现象,影响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部门还应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安全性行为的执行情况,控制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传播。
大连市≥40岁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郝爱丽,董斌,崔薇
2021, 47(10): 1319-1321. doi:
10.12183/j.scjpm.2021.1319
摘要
(
103
)
PDF
(1182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大连地区≥ 4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大连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40岁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对该人群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2 580名≥ 40岁大连市健康体检者,评估结果显示极高危者145例,高危464例,中危913人,低危1 058人,分别占5.62%、17.98%、35.39%、41.01%,极高危和高危发生率为2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24.0(OR=7.199)、腹型肥胖(OR=7.622)、经常吸烟(OR=2.368)、糖尿病(OR=7.584)、高血脂(OR=7.308)、高Hcy(OR=5.366)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OR=6.462)是大连市≥ 40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充足(OR=0.451)是该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保护因素。
结论
大连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生活运动习惯及疾病情况,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干预与防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黄金楷,蔡刚峰,黄国河,廖圣芳
2021, 47(10): 1322-1325. doi:
10.12183/j.scjpm.2021.1322
摘要
(
94
)
PDF
(1177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20年1— 12月泉州市某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以同性别、年龄± 0.5岁为条件,按1∶ 1选取同医院门诊复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2组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各210例,男女性别比均为1.44∶ 1,患者年龄均为39~78岁,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级高(OR=3.924)、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OR=2.971、2.983)、合并高血脂(OR=2.036)、近3个月内发生过负性生活事件(OR=1.988)、口味偏咸(OR=2.111)等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律服降压药物(OR=0.557)是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分级高、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脂、近期发生过负性生活事件及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口味偏咸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应针对相关高危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新乡市398例严重精神障碍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马敬, 仲照希, 岳凌峰
2021, 47(10): 1325-1327. doi:
10.12183/j.scjpm.2021.1325
摘要
(
108
)
PDF
(114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乡市新诊断严重精神障碍病例特征,为调整及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及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首次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病例资料来源于新乡市某精神卫生医院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专项数据库。
结果
新乡市某精神卫生医院首次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例共398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75.9%,其次为精神发育迟缓,占13.8%,癫痫性精神障碍占7.0%,双相障碍占2.0%,其他5例,占1.3%。男女性别比为0.99∶1,年龄18~77岁,以18~34岁的占比最大,占47.5%。有家族史占4.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9.8%,贫困人口占59.8%,居住在农村为主,占57.3%,职业以无业为主,占33.9%。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0%,婚姻状态以未婚为主,占59.0%。
结论
新乡市严重精神障碍防治重点存在性别、年龄、居住地分布特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精神分裂症及医疗机构优化管控模式,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以此降低严重精神障碍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
杨浦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量减少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张辉, 王多军, 林在俊
2021, 47(10): 1328-1330. doi:
10.12183/j.scjpm.2021.1328
摘要
(
96
)
PDF
(1183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杨浦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量减少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及腰椎骨密度检测,从健康体检结果中提取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腰椎骨量减少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中老年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1 826名杨浦区≥45岁健康体检者资料,男性占38.61 %,女性占61.39 %。年龄以45~75岁。 1 826名中老年人群中,1 186例腰椎骨量减少,减少检出率为6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大(
OR
=4.057)、有骨折史(
OR
=2.854)的≥45岁健康体检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可能性较大,ALP>70 mmol/L(
OR
=0.325)、每天运动≥1 h(
OR
=0.337)的≥45岁健康体检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可能性较小。
结论
中老年人群易受年龄、运动等因素影响,腰椎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实际生活中需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运动、体重等方面管理,最大限度改善腰椎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海南省839例新生儿溶血病例严重程度及相关因素研究
黄美源,羊玲,王惠芳
2021, 47(10): 1331-1334. doi:
10.12183/j.scjpm.2021.1331
摘要
(
124
)
PDF
(1181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海南省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特征、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新生儿溶血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7— 2020年新生儿溶血病例发生重度溶血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7— 2019年海南省某妇儿专科医院共有1 105例新生儿溶血,本研究纳入有效病例数839例,有效率为75.9%。纳入病例中男性426例,女性413例,男女性别比为1.03∶ 1。血型不合类型以O-A型(378例)、O-B型(402例)为主。重度溶血新生儿45例,发生率为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37周(OR=0.467)、生后1 min Apgar评分≥ 7分(OR=0.409)、出生24 h内血红蛋白水平≥ 145 g/L(OR=0.409)、胎次为二胎及以上(OR=1.355)、母亲情况中的产前抗体Ig A(B)效价越高(OR=3.892)均为新生儿重度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例以ABO溶血多见,病情严重程度受到胎龄、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次、出生24 h内血红蛋白水平、母体中产前抗体Ig A(B)效价等多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熟悉并掌握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特点、准确评估病情,正确防治该疾病。
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林林,段培蓓,修闵宁, 顾玉华, 周扣香, 杨群, 王乐红
2021, 47(10): 1334-1337. doi:
10.12183/j.scjpm.2021.1334
摘要
(
122
)
PDF
(1199KB) (
7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以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7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357例PD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平均总得分为(37.69± 9.32)分,条目均分为(2.36± 0.76)分,4个维度的高依从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身体锻炼(45.66%)、锻炼监测(31.37%)、注意事项(22.41%)、寻求建议(17.3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β'=0.215)、康复指导(β'=0.281)、锻炼知识掌握程度(β'=0.307)、Hoehn-Yahr分期(β'=-0.430)、社会支持(β'=0.398)、运动自我效能(β'=0.224)和身体疲劳(β'=-0.253)是其功能锻炼依从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PD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水平较低,且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康复期间应针对性为PD患者提供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吕书华,冯海娟,郭卫丽
2021, 47(10): 1338-1340. doi:
10.12183/j.scjpm.2021.1338
摘要
(
122
)
PDF
(118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AMI住院病例资料来源于郑州市某医院病例系统,从系统中导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AMI住院病例资料进行住院时间延长现状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AMI存活出院患者住院延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5 012例住院存活出院AMI患者,以男性为主,占59.3%; 年龄以60~80岁为主,占40.0 %; AMI患者住院时间为1~20 d,中位时间为13 d,四分位间距为10 d, 2 004例住院时间>9.2 d,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率为39.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411)、高血压(OR=1.998)、就诊时心脏骤停(OR=2.705)、LVEF<50%(OR=3.629)、就诊时心律失常(OR=4.486)、支付方式为自费(OR=4.284)的AM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可能性较大。
结论
AM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年龄、LVEF、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建议临床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临床诊疗规范性,缩短住院时间。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胡庆京, 马庆华, 张秋, 齐娜娜, 徐庆荣, 陈丽, 陈璐, 车碧众, 沈苏文, 张旭光, 陈丽华, 张永红
2021, 47(10): 1341-1344. doi:
10.12183/j.scjpm.2021.1341
摘要
(
113
)
PDF
(1186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方法
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下降率、晨峰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95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服药率为75.84%,高于男性。总体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0.26%,服用降压药组昼夜节律异常率高于未服药组。不同亚组间动态血压指标有差异。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给药时间有指导价值。
292例脑出血病患者住院时间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婷婷,杨亚飞,王婷,唐姗钐
2021, 47(10): 1345-1347. doi:
10.12183/j.scjpm.2021.1345
摘要
(
131
)
PDF
(1169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患者住院时间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节约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存活出院患者病历资料来自医院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由研究组成员从医院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存活出院的脑出血患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患者住院时间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292例脑出血存活出院患者信息,以男性(占67.81 %)为主,年龄37~83岁,以70~83岁为主(占35.62%),出血量以10~<30 mL(占46.23%)为主。发病季节为冬季(占40.41%)居多。出血部位以丘脑(占32.19%)所占比例较高。发病以首发为主(占65.41%)。脑出血存活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8(8,23)d,住院时间范围为3~52 d,住院时间11~20 d者占52.40%(153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β’=0.211)、出血量越大(β’=0.060)、BMI越大(β’=0.074)、患有高血压(β’=0.688)、饮酒(β’=0.056)的脑出血存活出院患者住院时间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
脑出血存活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与年龄、出血量、高血压病、BMI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学者密切监测脑出血患者血压、出血量,做好饮食、体重指导,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天津市北辰区饮水型氟中毒改水监测结果分析
曹立春, 穆小瑜, 李文凤
2021, 47(10): 1348-1350. doi:
10.12183/j.scjpm.2021.1348
摘要
(
127
)
PDF
(1179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动态观测天津市北辰区饮水型氟中毒改水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当地饮水型氟中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方法
2017—2019年在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3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改水情况调查、饮用水氟浓度监测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诊断。
结果
2017—2019年北辰区大张庄镇3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分别完成改水17、28和31个村(含拆迁村),病区村水氟合格率分别为51.61%(16/31)、61.29%(19/31)、93.55%(29/3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69.46%(571/822)、69.30%(596/860)、52.47%(500/953),2019年氟斑牙患病率较2018年明显降低(
P
<0.01)。男、女童的氟斑牙总患病率分别为63.64%、6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44.58%、56.32%、70.26%、75.20%和73.45%,氟斑牙指数分别为1.05、1.30、1.69、1.84、1.90,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均随年龄降低而降低(均
P
<0.01)。
结论
天津市北辰区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需进一步落实改水降氟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最终消除饮水型氟中毒危害。
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
孙亮,周慧嘉,王勇
2021, 47(10): 1351-1354. doi:
10.12183/j.scjpm.2021.1351
摘要
(
137
)
PDF
(1180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及其影响因素情况。
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郑州市某医院内分泌科复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64例,男性452例,女性4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4.9± 9.3)岁。运动强度以小强度为主,占54.2%,中等强度占33.2%,大强度占12.6%,运动频次以每周<3次为主,占73.5%,每次运动时间以<30 min为主,占56.8%,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539例,达标率为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33)、BMI≥ 24.0 kg/m
2
(OR=0.59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OR=1.763、2.173)、运动强度越大(OR=2.565)、运动频次≥ 3次/周(OR=3.543)、运动时间≥ 30 min(OR=1.962)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病程越长(OR=0.4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
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较低,生活方式干预中的运动情况执行率较差。影响该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因素也较多,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干预,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
南京市26 788名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仝瑞祥, 何忠华, 王阳春, 陈婷婷, 方琴, 冯锋
2021, 47(10): 1354-1357. doi:
10.12183/j.scjpm.2021.1354
摘要
(
110
)
PDF
(1192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以期对甲状腺癌的早期防范提供线索。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某医院体检中心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体检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多因素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6 788例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6 965例,总体检出率为26.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1.7%,女性检出率为41. 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χ
2
=919.785,
P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显著增加(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OR
=3.075)、年龄越大(
OR
=1.066)、空腹血糖异常(
OR
=1.136)、血压异常(
OR
=1.151)为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
结论
女性、高龄、血糖异常、血压异常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对代谢异常人群早期筛查可尽早发现甲状腺结节并采取防治措施。
2017—2019年深圳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陈蕾, 唐秀娟, 高玮, 温莹, 梅树江, 姜虹
2021, 47(10): 1358-1360. doi:
10.12183/j.scjpm.2021.1358
摘要
(
148
)
PDF
(1217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7—2019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9年流感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7—2019年流感年平均发病率为7.04/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
P
<0.01)。3年流感在冬春季均有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的辖区为南山区,年均发病率为16.02/10万;除去未分型流感病毒, 3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均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占68.93%。
结论
深圳市2017—2019年流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感发病率高的辖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南部;发病率高的人群主要是儿童和学生,建议加强对流动人员监测与合理管控以及加强对儿童、学生流感防控,及时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