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5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0
    综述
    游戏障碍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张美玲, 华珊珊, 刘玉锦
    2024, 50(11):  992-995.  doi:10.12183/j.scjpm.2024.0992
    摘要 ( 72 )   PDF (92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游戏障碍是一种失控的游戏行为,表现为游戏用户不可抑制地沉溺游戏,导致其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游戏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对游戏用户的干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游戏障碍的概念及内涵,对游戏障碍评估的相关量表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游戏障碍评估工具的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全球登革热流行与防控研究进展
    李文燕, 张诚之, 谭小华
    2024, 50(11):  996-1000.  doi:10.12183/j.scjpm.2024.0996
    摘要 ( 91 )   PDF (932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引起的蚊媒急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流行态势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登革热的流行趋势愈发严峻。为有效防控登革热的传播,各国积极采取多元化防控策略,包括加强蚊媒监测与控制、提高公众卫生意识等。本研究将重点介绍全球登革热的流行概况和防控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登革热后续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论著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评价指标体系
    胡培, 赵占杰, 李佳玲, 梁文佳, 谢莘, 孙立梅, 邓惠鸿
    2024, 50(11):  1001-1004.  doi:10.12183/j.scjpm.2024.1001
    摘要 ( 77 )   PDF (1205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参考其他试点地区及其他类似保险产品政策文件初步拟定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通过3轮调查问卷采集专家评分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共24名专家参加调查评估,其中来自国家与省级疾控中心7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5名,高等院校12名;正高级职称9名,副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7名。专业领域涉及流行病学9名,卫生政策7名,保险学6名,药学及卫生毒理学各1名。3轮评估专家的参与度分别为95.80%、100.00%、95.8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0.79,其中专家判断系数平均0.76,熟悉程度系数平均0.82。经过3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试点结果、事前规划、事中执行、事后总结分析和保障工作)、12个二级指标(投保数量、政策制定、保险资金筹集等)、34个三级指标(疫苗企业投保数、受种方投保数、政策完整性等)的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权威程度、协调程度均较高,可用于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的具体评价。
    山西省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王丽洁, 孟亚清, 陈伟, 师雅静, 王婷, 余丽萍
    2024, 50(11):  1005-1010.  doi:10.12183/j.scjpm.2024.1005
    摘要 ( 55 )   PDF (1196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山西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学校卫生科室设立和人员配备方面的现状,为山西省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体系建设、专业队伍建设以及工作执行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中国疾控中心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查工作的通知》中调查问卷内容对各级疾控中心进行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的设置情况及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信息开展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学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级、市、县(区)三级疾控中心共129家,其中设置独立学校卫生科室的有4家,占3.1%。省级无独立学校卫生科室;市级有1家独立学校卫生科室,占9.1%(1/11);县(区)级有3家独立学校卫生科室,占2.6%(3/117)。设置独立学校卫生科室的4家疾控中心中,省级、市级疾控中心均无编制人员,区/县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10人。保健教师人数在全部学校学生中的比例为0.24%,专职保健教师为0.03%,校医为0.03%,专职校医为0.02%。6 955所学校中普通高中设置卫生室比例最高,为48.97%,其次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3.28%);初中设置保健室的比例最高,为45.95%,其次为普通小学(44.15%)。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在岗人员有240人,省级疾控中心4人,市级疾控中心20人,县(区)级216人。240人中又以女性为主(62.5%),年龄以45~54岁为主(38.9%);临床医学类占27.5%,公共卫生类占25.4%;专科及以下占多数(61.3%),本科次之(35.4%);初级职称占27.9%。不同行政级别疾控机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在学历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9,P<0.01)。2020年山西省各市HRADi均<1;各市间HRADiPADi比较,太原和阳泉两市相对优于其他市。HRADiPADi之间的差值均<0。结论 2020年山西省学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足,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独立设置学校卫生科室的比例较低,存在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学历水平偏低,尤其在县(区)级控制机构中更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加强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荆门地区社区居民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婷婷, 曾真, 彭丹, 吕琢, 薛晓英, 杨艳丽, 黄娟
    2024, 50(11):  1011-1015.  doi:10.12183/j.scjpm.2024.1011
    摘要 ( 64 )   PDF (1187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荆门市社区居民的亚健康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荆门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每个区/县随机抽取3个街道/镇,每个街道/镇随机抽取3个社区,每个社区中随机选取100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对社区居民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社区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 7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656份,有效率98.37%,包括女性1 230名,男性1 426名。荆门市社区居民总体亚健康检出1 649例,检出率62.08%,其中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59.63%、52.03%和5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17)、BMI(<18.5 kg/m2 OR=2.233,≥28.0 kg/m2 OR=2.361)、在职(OR=1.582)、每周工作时间≥60 h(OR=1.494)、平均月收入<2 000元(OR=1.628)、吸烟(OR=1.980)、饮酒(OR=1.884)、睡眠时间<8 h(OR=1.668)、经常熬夜(OR=1.910)、不良饮食习惯(OR=1.668)、自我健康关注度低(OR=1.558)、体育锻炼(OR=0.667)、压力感受程度(大OR=1.976,中OR=1.232)、挫商程度(OR=2.041)、社会低支持度(OR=1.316)、近半年有应激事件(OR=1.697)是荆门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荆门地区社区居民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复杂,与年龄、健康行为习惯及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需采取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基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评估量表编制及评价研究
    林丹儿, 林晓, 吴功华, 胡俊贤, 黄勇, 李菁华, 郝元涛
    2024, 50(11):  1016-1020.  doi:10.12183/j.scjpm.2024.1016
    摘要 ( 76 )   PDF (1232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编制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专家调查编制基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评估初始量表,通过对接种门诊0~6岁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筛选条目后得到正式量表,评价量表信效度。结果 最终量表含5个维度3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为服务规范性、服务可及性和有形性、人文关怀、响应性、服务保障性,累计解释方差百分比为73.6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指数χ2/df=2.042、RMSER=0.067、CFI=0.942、TLI=0.933,各参数均达标准值,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较好;5个维度的CR依次为0.943、0.931、0.855、0.943、0.861,AVE依次为0.664、0.618、0.665、0.770、0.674,聚合效度良好;服务规范性、服务可及性和有形性的AVE平方根值小于部分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区分效度稍逊。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7,Guttman分半系数为0.932,信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基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评估量表信效度可接受,可为提升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一种工具。
    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静茹, 周佳音
    2024, 50(11):  1021-1024.  doi:10.12183/j.scjpm.2024.1021
    摘要 ( 56 )   PDF (2068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及居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6—10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登记在册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攻击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42例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1.67%,攻击行为主要包括攻击他人行为31例,占73.81%;攻击物品行为11例,占2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391)、既往危险性3~5级(OR=2.699)、过去1年攻击行为次数(1~2次OR=3.717,≥3次OR=4.439)、近期发生应激事件(OR=4.965)、涉及暴力的精神症状(OR=3.748)、阳性症状评分(OR=1.161)、阴性症状评分(OR=1.176)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OR=1.131)均是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遵医嘱规律服药(OR=0.160)、定期复查(OR=0.229)是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攻击行为发生风险,针对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要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有效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
    登革热防控
    深圳市盐田区登革热疫情防控脆弱性调查
    熊华威, 陈汉青, 黄宇城, 叶燕芬, 万佳, 刘阳, 林凯, 张振, 孔东锋
    2024, 50(11):  1025-1029.  doi:10.12183/j.scjpm.2024.1025
    摘要 ( 57 )   PDF (1184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深圳市盐田区登革热防控体系能力,为强化登革热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全区选取4个区域,采用入户调查、专业机构访谈及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评估辖区登革热疫情的输入风险、发现能力及扩散风险。结果 输入风险方面:海关通过主动申报进行登革热筛查,全区流动人口比例高、国际游客数量多和输入病例发病率居全市之首;发现能力方面:大梅沙村居民对登革热的知晓率最低(42.31%),暗径新村次之(50.75%),89.47%辖区居民出现症状时会选择就医,全区医务人员登革热流行病学史知晓率较低(14.61%),社康中心未配备非结构蛋白1(NS1)检测试剂;扩散风险方面:大梅沙村居民的防蚊意识较低(66.67%),安装纱窗率仅11.54%,布雷图指数显示大梅沙村为高风险地区(BI=26),中英街社区中风险(BI=18),暗径新村低风险(BI=6),渔民新村相对安全(BI=3)。结论 盐田区面临登革热输入风险高,居民和医务人员对疾病认知不足,检测能力有限等问题,需加强全区防控措施和提高防蚊意识。
    2023年广州市某区登革热蚊媒防制队伍现状和防控效果分析
    陈春华, 彭瑞媚, 冼剑锋, 张英俊, 罗晓媛, 陈振明, 杨杰, 刘文辉, 李凯
    2024, 50(11):  1030-1033.  doi:10.12183/j.scjpm.2024.1030
    摘要 ( 65 )   PDF (1162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登革热疫情期间街镇蚊媒防制队伍现状与防控效果,为蚊媒防制队伍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和现场访谈调查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情况,收集2023年广州市某区登革热个案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描述登革热疫情概况、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及物资储备现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蚊媒防控效果,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疫情消杀费用相关因素。结果 广州市某区2023年度登革热报告发病率为6.70/10万人,10个街镇聘请6个不同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组建蚊媒防制队伍,每支队伍消杀人员平均为47人,灭蚊药品储备量覆盖管辖面积86.96%。全年累计消杀费用为1 214.30万元,平均每个病例消杀费用11.04万元,与人口密度(r=0.683)、蚊媒密度第七天不达标疫点数(r=0.804)呈正相关(均P<0.05);疫情第三、七天的蚊媒监测指标(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指数)均低于第一天(P<0.05)。结论 广州市某区各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加强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和消杀费用投入能提高登革热控制效果。
    2023年广州市某居民小区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幼虫抗药性研究
    邓惠, 李乐扬, 张铭洧, 陈宗晶, 段金花, 芦瑞鹏, 程明基, 胡盛钧, 沈秀婷, 钟昱文, 邓惠鸿
    2024, 50(11):  1034-1036.  doi:10.12183/j.scjpm.2024.1034
    摘要 ( 46 )   PDF (1197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2023年广州市某居民小区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对常用药物的抗药性水平及异同,为探索精准防制蚊虫策略和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广州市某居民小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在实验室饲养繁殖一代后,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该地区幼虫的抗药性。结果 2023年广州市某居民小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的RR分别为5.83、7.44、72.69、13.16,分别呈低抗、低抗、高抗、中抗水平;对倍硫磷、双硫磷的RR分别为2.10、2.71,均呈敏感水平。致倦库蚊幼虫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RR分别为343.08、73.00、583.83、189.00,均呈高抗水平;对倍硫磷的RR为9.10,呈低抗水平;对双硫磷的RR为1.15,呈敏感水平。结论 广州市某居民小区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对常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均产生抗性,对有机磷类低抗或敏感,致倦库蚊抗性高于白纹伊蚊。应结合蚊虫生活习性与抗性监测结果,采取更精准的蚊虫防制措施,提高防制效果、延缓抗性发展。
    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分析
    蔡春生, 陈楚莹, 冯志锋, 钟杰发, 毛云霞, 缪文宇, 师舞阳, 郑杰君, 王曼
    2024, 50(11):  1037-1039.  doi:10.12183/j.scjpm.2024.1037
    摘要 ( 56 )   PDF (90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登革热聚集性疫情,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23年7月发生在某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的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高层住宅小区的物业工程人员累计发现6例病例,罹患率为66.67%(6/9),起因与输入病例有关,由于病例搜索和健康教育未覆盖小区所有人群以及物业地下工作室的成蚊消杀不足导致了疫情发生。结论 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加强发热病人旅居史的询问,及时在疫点开展全人群全覆盖的病例搜索和宣传教育以及彻底对疫点的蚊媒消杀是预防本地登革热传播的关键。
    深圳市罗湖区首起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江仕清, 叶秋燕, 旷翠萍, 孔东锋, 逯建华, 张振, 林良强, 欧蔚辉, 毛赛彩, 陈戊申
    2024, 50(11):  1040-1043.  doi:10.12183/j.scjpm.2024.1040
    摘要 ( 61 )   PDF (1245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23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为今后处置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罗湖区2023年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感染来源。结果 本起登革热疫情从2023年10月5日开始至11月4日结束,共报告病例25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东晓街道围岭公园及周边区域,年龄以40~<60岁为主,占64%,男女比例4∶1。社康中心组网监测筛查出16例病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法等多种监测方法伊蚊密度监测,针对公园环境开展专项灭蚊,疫情于11月4日平息。结论 本起疫情为罗湖区首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的NS1检测早发现病例,制定符合疫情特征的灭蚊策略,进而控制疫情。
    东莞市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在登革热防控中的预警作用
    黄振宇, 李登峰, 汪文腾, 万锦祥, 何巧珩
    2024, 50(11):  1044-1046.  doi:10.12183/j.scjpm.2024.1044
    摘要 ( 41 )   PDF (1236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在登革热防控工作中的预警作用,为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3年在东莞市采用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收集每月伊蚊幼虫密度数据及登革热本地病例数,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3年东莞市监测期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布雷图指数的总均值为12.57,月布雷图指数均值为9.35~16.94,8―9月是东莞市蚊媒密度的最高峰(布雷图指数均值为15.39~16.94),不同月份间布雷图指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00,P< 0.01)。监测期内伊蚊幼虫密度为高密度次数占11.45%(30/262),中密度次数占32.06%(84/262),9月份的高密度次数占比为全年最高,达25.71%,不同月份间伊蚊幼虫密度风险点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27,P<0.05)。2019―2023年东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203例,9―11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占总病例数85.22%(173/203),相关性分析表明,BI与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在月份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 0.659,P<0.05)。结论 布雷图飞行监测能较真实反映伊蚊幼虫密度并起到一定的预警提示作用。8―9月是伊蚊幼虫密度的高峰,本地病例发病高峰较布雷图指数高峰延后1个月。
    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吴德元, 卓彬鼓, 肖扬
    2024, 50(11):  1047-1050.  doi:10.12183/j.scjpm.2024.1047
    摘要 ( 60 )   PDF (139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病例感染地、发病至确诊时间、病原学检测情况和蚊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3年东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792例,其中本地病例460例,输入病例332例。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为3.4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690例,占87.12%)。病例男女比例1.40∶1,职业分布前3位为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共483例,占60.98%),以20~<60岁为主(636例,占80.30%)。报告病例最多的镇街为麻涌镇(104例,年均发病率6.60/10万)。输入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176例,占86.27%)。病例从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5(3,7)d。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以登革热病毒I型为主,占83.27%(438/526)。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4.08%。每年4—11月的蚊媒密度主要在8~20波动(占82.50%,33/40)。结论 东莞市的本地疫情主要由输入病例引起,需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
    现场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焦虑现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杨瑆, 陈宏燕, 张爽, 张璐璐
    2024, 50(11):  1051-1054.  doi:10.12183/j.scjpm.2024.1051
    摘要 ( 46 )   PDF (924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焦虑现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2月选取本地区医院的护理人员2 197名进行焦虑现状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社会支持情况,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突发COVID-19期间,2 197名护理人员SAS得分为(38.84±9.45)分,高于国内常模(n=1 158)SAS的(29.78±0.46)分(P<0.01);SSRS得分(42.41±7.68)分,其中客观支持为(10.61±2.24)分、主观支持(24.21±4.76)分,对社会支持利用度(7.59±1.7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越久(OR=2.847、3.006、3.243)、进入隔离病区(OR=1.762)、社会支持水平越低(OR=1.381、4.583)的突发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焦虑检出风险越大。结论 突发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存在焦虑问题,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建议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以降低焦虑水平。
    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朱超, 吉俊敏, 崔艳丽, 骆文书, 田惠敏
    2024, 50(11):  1055-1058.  doi:10.12183/j.scjpm.2024.1055
    摘要 ( 48 )   PDF (1171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描述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分析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对常州市钟楼区社区诊断人群进行调查,共纳入2 286例已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相关因素。结果 2 286例已确诊高血压患者中,1 122例患者(49.1%)血压控制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025)、农民(OR=1.604)、BMI较高(OR=1.110)、不知晓高血压饮食(OR=2.248)、未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OR=1.370)、吸烟但不是每天吸(OR=2.455)、每天吸烟(OR=1.647)、未服用降压药(OR=2.156)、每周饮酒次数超过4次(OR=1.815)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差,商业服务人员(OR=0.392)、定期自测血压每月≥1次(OR=0.350)或每周≥1次(OR=0.32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结论 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较高,年龄、职业、BMI、定期自测血压状况、高血压饮食知晓情况、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吸烟、遵医服药行为、饮酒情况等均与血压控制效果密切关联。
    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符小晴, 朱庆, 何红欣
    2024, 50(11):  1059-1062.  doi:10.12183/j.scjpm.2024.1059
    摘要 ( 34 )   PDF (130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0~<75岁累积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发病与死亡顺位,并利用期望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28.97/10万,中标率为189.22/10万,世标率为183.91/10万,0~<75岁累积发病率为21.39%,恶性肿瘤发病在35岁后快速上升,在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6.01/10万,中标率为91.32/10万,世标率为90.27/10万,0~<75岁累积死亡率为12.98%,恶性肿瘤死亡在50岁之后快速上升,在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居民因肿瘤导致的平均期望寿命损失为2.78岁。结论 海口市2022年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35岁以上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肺癌、甲状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和乳腺癌应作为海口市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
    海安市妊娠期糖尿病与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关联研究
    章杨韦, 陈薇, 丁其培, 徐晓英, 薛晓玲
    2024, 50(11):  1063-1066.  doi:10.12183/j.scjpm.2024.1063
    摘要 ( 37 )   PDF (1179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海安市孕妇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海安市人民医院产科临床诊断为GDM的孕妇为病例组,按照年龄±0.5岁1∶1选取于该院进行建立档案的血糖水平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及身体活动情况,采集孕妇孕24周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空腹10 mL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25-(OH)D3以及维生素B12水平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维生素D、维生素B12与GDM的关联通过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分析2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纳入妊娠期糖尿病病例271例,对照组272人,2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3±3.5)、(28.4±3.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病例组孕期增重(13.2±3.0)kg,高于对照组的(10.2±3.6)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894,P<0.01)。其他项目中2组人群的民族、孕次和产次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族病史、身体活动水平、维生素D、维生素B12在2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整孕期增重水平、家族病史、身体活动水平等变量,经过后退法筛选变量后,孕妇血清维生素D<20 nmol/L(OR=3.425)、血清维生素B12<200 pg/mL(OR=3.271)者发生GDM的风险增加(均P<0.05)。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孕妇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0.37(95% CI:0.11~0.95,P=0.005)。结论 孕妇血清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B12不足与GDM密切相关,孕妇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对GDM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需为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营养补充计划,降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姣, 李婵, 陈彩霞, 张奔辉, 陈秋阳, 方可喜, 殷梦
    2024, 50(11):  1067-1069.  doi:10.12183/j.scjpm.2024.1067
    摘要 ( 35 )   PDF (1210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武汉市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分为饮食依从组和饮食不依从组对2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情况及相关因素开展评估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1例MHD患者中饮食不依从556例,占比6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79)、透析龄(OR=1.720)、饮食知识水平(OR=0.735)、家庭关怀度(OR=0.853)、疾病家庭负担(OR=1.935)、社会支持度(OR=0.786)、SAS(OR=2.320)和SDS(OR=1.757)评分均是MHD患者饮食行为不依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透析龄、饮食知识、家庭关怀、疾病家庭负担、社会支持、SAS和SDS评分是导致MHD患者饮食行为不依从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需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
    2020年广东省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雪, 邵晓萍, 孙长云, 孙立梅, 吴承刚, 方苓, 谢莘, 刘隽, 何剑峰, 邓惠鸿
    2024, 50(11):  1070-1074.  doi:10.12183/j.scjpm.2024.1070
    摘要 ( 51 )   PDF (1201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20年广东省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20年10—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2个地区1~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检测,用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分析各标志物阳性率。结果 实际共调查到10 679人,乙肝标志物的阳性率(标化率)为HBsAg 7.21%(6.91%)、抗-HBs 53.62%(57.35%)和抗-HBc阳性率37.62%(40.89%)。12个调查地区HBsAg阳性率2.16%~14.74%、抗-HBs阳性率42.33%~67.65%。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分别为1~4岁0.46%和76.65%、5~14岁0.31%和36.79%、15~29岁4.36%和49.17%、30~69岁12.60%和57.32%。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为98.72%,各年龄层间未接种或疫苗接种史不详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高于接种疫苗人群(均P<0.01)。HBsAg+抗-HBc+HBeAg阳性(大三阳)、HBsAg+抗-HBc+抗-HBe阳性(小三阳)分别占0.69%、6.02%。结论 广东省人群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但成人HBsAg阳性率仍处在高位。建议进一步完善乙肝综合防治体系,开展筛查、感染者治疗随访,制定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
    同伴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易斌, 李佳萌, 龚静, 刘忆媚, 杨源, 袁术生
    2024, 50(11):  1075-1078.  doi:10.12183/j.scjpm.2024.1075
    摘要 ( 33 )   PDF (117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同伴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AID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12月200例AI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12个月的干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访谈,观察组给予同伴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病毒(HIV)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脱落4、2例,分别96、9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HIV病毒载量[(2.36±0.42) Log 拷贝/mL vs. (1.83±0.25) Log 拷贝/mL]、SAS[(55.93±7.08)分vs. (47.02±8.14)分]和SDS[(59.98±7.42)分vs. (50.01±8.54) 分]降低(均P<0.01),血液CD4+T淋巴细胞[(283.09±6.47) 个/mm3 vs. (371.24±6.52) 个/mm3]、安全性行为(11.46% vs. 60.20%)、定期复查(12.50% vs. 45.92%)、遵医嘱用药(28.13%vs. 69.39%)、合理饮食(18.75% vs. 58.16%)的依从性增高(均P<0.01)。结论 对AIDS患者予以同伴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HIV病毒载量,增强免疫功能,可能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况有关。
    2016—2023年赣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郑志鹏, 廖勇, 方欢, 符含敏, 刘微, 行阳
    2024, 50(11):  1079-1081.  doi:10.12183/j.scjpm.2024.1079
    摘要 ( 46 )   PDF (1213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赣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收集2016—2023年赣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疾病个案病例监测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年赣州市食源性沙门氏菌腹泻病例的病原检出率为7.39%(223/3 019),8年期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食源性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42.15%)。住院病例的检出率(13.82%)高于门诊病例(3.70%)(P<0.01),男女性病例检出率(7.54 % vs 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沙门氏菌检出率(10.69%)为全年高峰,0~<4岁婴幼儿(19.57%)和散居儿童(20.39%)为沙门氏菌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托幼儿童的沙门氏菌检出率(5.96%)低于散居儿童(20.39%)(P<0.01)。结论 赣州市夏季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高发,应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加强对群众的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重点做好婴幼儿及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防控。
    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黄梅, 潘庭荣
    2024, 50(11):  1082-1085.  doi:10.12183/j.scjpm.2024.1082
    摘要 ( 35 )   PDF (116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因分析和用药依据。方法 以泸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乳腺科收治的诊断为乳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收集手术过程中或切开引流的组织或脓液,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原菌鉴定结果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乳腺炎患者1 568例,占就诊乳腺科诊疗患者的43.3%(1 568/3 620),女性1 565例,男性3例(其中2例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33岁。1 487例无菌采样的患者中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 317例,占88.6%(1 317/1 487)、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敏感性较低(<30%);对红霉素敏感性中等(30% ~75%);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 75%)。肉芽肿性乳腺炎141例,占9.5%(141/1 487),分离培养出以棒状杆菌为主的细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低(<3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敏感性中等(30%~75%);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75%)。结论 乳腺炎患者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为主,但有9.5%左右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肉芽肿性乳腺炎常发生在非哺乳期,棒状杆菌的感染与之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疗效,对合并棒状杆菌感染的肉芽肿性乳腺炎可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张倩, 张燕妮, 孟玮, 刘倩文
    2024, 50(11):  1086-1089.  doi:10.12183/j.scjpm.2024.1086
    摘要 ( 56 )   PDF (117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河北地区2家三级医院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同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诊疗信息、营养状态评估及免疫功能检测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36例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9.41%;2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单次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有无使用激素、化疗次数、免疫功能、堵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370)、导管留置时间≥30 d(OR=3.138)、使用激素(OR=1.756)、化疗次数≥10次(OR=2.156)、堵管(OR=3.083)的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更高(均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激素、化疗次数多、堵管可增加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减少感染发生。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济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长新冠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赵旭翀, 金雅晴, 李盈盈, 尹志扬, 刘丹蕾, 穆尊龙, 王珂, 王加坤
    2024, 50(11):  1090-1093.  doi:10.12183/j.scjpm.2024.1090
    摘要 ( 86 )   PDF (1174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济南市主城区长新冠患者的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估,以期为长新冠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系统抽样法于2023年8月抽取新冠阳性患者进行长新冠的判定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本情况对长新冠的影响、患者急性期症状与长新冠的关联。结果 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 311例,长新冠发生率为32.11%;长新冠的症状达到20种;心脑血管疾病(OR=2.73)和慢性肺部病(OR=4.02)均为患长新冠的危险因素(均P<0.05)。流涕(OR=0.728)与长新冠发生呈负相关(P<0.05);嗅觉减退(OR=2.042)、胸闷(OR=1.711)、呼吸困难(OR=1.603)、结膜炎(OR=2.339)症状与长新冠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长新冠广泛存在且表现多样,但可以通过基础病和急性期症状进行危险因素识别,以便早期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