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20
    综述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鸿钰, 田建广, 胡滨, 薛建华, 朱勤忠
    2025, 51(2):  127-131.  doi:10.12183/j.scjpm.2025.0127
    摘要 ( 103 )   PDF (1001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尿酸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在适宜浓度下对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包括抗氧化、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及抗衰老等功能。高尿酸血症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其患病率的不断升高正在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在痛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高尿酸血症的文献,旨在深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总结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究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强调控制尿酸水平对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新视角。
    论著
    中国六省居民在外就餐情况与食盐摄入量关联性研究
    李晴, 于欢, 刘敏, 李园, 张普洪, 白雅敏, 徐建伟
    2025, 51(2):  131-136.  doi:10.12183/j.scjpm.2025.0131
    摘要 ( 61 )   PDF (1194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6省居民在外就餐情况与食盐摄入量的关系,为制定相关的减盐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河北、四川、黑龙江、青海、江西和湖南6个省的12个县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75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在外就餐情况及不同特征人群食盐摄入量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在外就餐情况与食盐摄入量的关联性。结果 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2 428名,其中男性1 225人(50.45%),城市人口1 171人(48.23%),在外就餐时有主动要求少放盐意识者471人(19.40%),总人群在外就餐率为26.98%。食盐摄入适量组有247人(10.17%),轻度超标组有1 575人(64.87%),严重超标组有606人(24.96%)。严重超标组与食盐摄入适量组相比,在外就餐高频组比不在外就餐组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的风险更高(OR=1.868,95% CI:1.035~3.369,P=0.011)。结论 高频率在外就餐行为与高食盐摄入量有关联,且居民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少放盐意识薄弱。
    2014—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达标分析
    黄敏婵, 陈凤灵, 黄锦航, 何锦森, 黄雅卿
    2025, 51(2):  137-142.  doi:10.12183/j.scjpm.2025.0137
    摘要 ( 75 )   PDF (1256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4类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变化趋势,预测2025年和2030年早死概率目标达标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户籍居民死亡个案信息和户籍人口资料,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和早死概率预测值。结果 2014—2021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4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3.01%、-2.52%和-3.66%(均P<0.01)。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0.01)。全人群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14年11.38%下降到2021年9.93%,AAPC为-2.48%(P<0.05),女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由7.51%下降到6.20%,AAPC为-3.65%(P<0.05),男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结果显示,佛山市禅城区2025年和2030年的早死概率预测值分别为9.33%、8.23%,分别低于《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025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30年早死概率目标值9.88%、8.65%。结论 2014—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争取实现低于2025年和2030年早死概率规划目标值。
    乙肝肝硬化患者次年住院风险及高医疗费用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舸, 李观海, 杨朔, 贾卫东, 李粤平, 郜艳晖, 梁晓峰
    2025, 51(2):  142-147.  doi:10.12183/j.scjpm.2025.0142
    摘要 ( 61 )   PDF (124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住院风险及高医疗费用的预测模型,以提高患者管理和临床决策的科学性。方法 研究样本来源于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70%)和验证集(30%)。针对类别不平衡问题,运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均衡训练集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结合logistic回归构建次年住院风险及高医疗费用的预测模型。随后,采用类别平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以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7 0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次年住院患者602例(8.57%),次年高医疗费用患者179例(2.55%)。随机森林算法、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当年住院、总蛋白异常、白蛋白偏低是发生次年住院和次年高费用的危险因素(均OR 95% CI>1),高谷丙转氨酶、恩替卡韦使用分别是次年住院和次年高费用的保护因素(均OR 95% CI<1)。在类别平衡数据集中,次年住院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44,高医疗费用预测模型的AUC为0.962。在验证数据集中,次年住院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787,高医疗费用预测模型的AUC为0.857,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次年住院风险及高医疗费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对于优化患者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贝叶斯核机器回归模型在环境健康研究中的应用及R语言实现
    欧可儿, 郑雯媛, 李杏, 曾韦霖, 容祖华, 龚德鑫, 肖建鹏
    2025, 51(2):  148-153.  doi:10.12183/j.scjpm.2025.0148
    摘要 ( 57 )   PDF (1239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模型是近年快速发展的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旨在介绍BKMR模型在多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R语言的实现。方法 以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NIEHS)公开的数据集为例,运用BKMR模型分析多污染物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并基于R语言介绍其分析步骤。结果 依托R语言的“bkmr”程序包,BKMR模型可以探究暴露与健康的单暴露-反应关系,多种暴露之间的交互作用,估算单暴露的效应和多暴露物的联合效应。结论 BKMR模型可同时分析多污染物暴露与健康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和健康效应,是研究复合环境暴露健康影响的一种新分析方法。
    南京市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调查
    靳美蓉, 仰礼萍, 周沛, 李婷, 孟雪
    2025, 51(2):  154-158.  doi:10.12183/j.scjpm.2025.0154
    摘要 ( 61 )   PDF (1165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南京市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南京市4家三级及以上级别医院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判定患者过去1年内NSSI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孤独感量表(LRS)评估患者孤独感,Barratt冲动量表(BIS-11)评估患者冲动状况,儿童创伤问卷简表(CTQ-SF)评估患者童年创伤,童年不良经历问卷国际版(ACEIQ)评估患者童年家庭功能不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NSSI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12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共762例存在NSSI,发生率为37.87%。420例反复出现NSSI,342例为偶发NSSI。下臂及腕部是NSSI患者最常见的自伤部位(占39.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OR=4.683)、遭受校园暴力(OR=5.546)、存在孤独感(OR=4.958)、冲动感(OR=5.562)、童年创伤(OR=5.181)、童年家庭功能不全(OR=5.333)均是导致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南京市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抑郁程度越严重、目睹家庭暴力、存在冲动感等的患者更易出现NSSI,应对重点关注上述患者,并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降低NSSI发生率。
    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人岗匹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鲁志威, 李侠, 王宁宁, 王锡波, 梁梓芸, 谢银梅, 吴孟雄, 王剑莉
    2025, 51(2):  159-163.  doi:10.12183/j.scjpm.2025.0159
    摘要 ( 75 )   PDF (1151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广东基层医务人员人岗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该群体人岗匹配,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东省在职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人岗匹配量表开展在线调查,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16 573名基层医务人员纳入研究,人岗匹配得分为(21.87±3.58)分(满分30分);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本科β=0.036)、聘任职称(副高β=0.033、正高β=0.024)、工作年限(6~10年β=0.039、11~15年β=0.074、≥16年β=0.119)、行政职务(中层干部β=0.038、领导班子β=0.042)、专业[预防医学β=0.024、其他医学专业β=0.053、无专业(高中及以下学历)β=0.034]、从事岗位(检验、影像等技师β=0.035)是提升人岗匹配的主要因素;无职称人员(β=-0.044)、非在编人员(β=-0.030)、从事岗位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β=-0.071)的基层医务人员人岗匹配程度较低。结论 广东基层医务人员人岗匹配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无职称人员及低职称、工作年限短、行政职务低、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等人群需重点关注,采取分类干预措施来提升人岗匹配状态。
    2018—2023年淄博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张斯娜, 巩翠华, 边文建, 韩美辰
    2025, 51(2):  164-168.  doi:10.12183/j.scjpm.2025.0164
    摘要 ( 65 )   PDF (1265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淄博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同时探讨淄博市乡镇(街道)层面丙肝聚集性分布情况,为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3年淄博市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8—2023年淄博市累计报告1 130例丙肝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8/10万。男女比为1.32∶1,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合计占78.94%。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8—2020年和2023年淄博市Moran's I值分别为0.203、0.205、0.210和0.115(P<0.05或P<0.01),热点聚集区域分布在淄川区、桓台县、沂源县、临淄区、博山区和周村区所辖乡镇(街道)。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3年均有1~2个时空聚集区域,聚集时间各有不同,2022和2023年主要聚集区域类似,丙肝高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淄川区、桓台县和沂源县。结论 淄博市的丙型肝炎发病率在特定人群和时空上有明显的聚集现象。需特别关注男性、中老年人、农村居民以及淄川区、桓台县、沂源县及周边地区丙肝疫情情况。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10—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趋势分析
    王华丽, 马晓瑜, 李静, 郭慕真
    2025, 51(2):  169-173.  doi:10.12183/j.scjpm.2025.0169
    摘要 ( 74 )   PDF (1270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东营市2010—202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OID)流行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东营市2010—2023年OID病例监测数据,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对OID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3年东营市共报告OID 40 97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6.86/10万。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28∶1.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0~<20岁为主,共报告17 907例(43.70%)。发病呈夏季和冬季双峰分布特征,6—8月为夏季主高峰,12月至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3年东营市OID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7.19%,P<0.05),男性总体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0~<1岁组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P<0.05),1~<5、5~<10、10~<15、20~<25、25~<30、40~<45、50~<55、60~<65、65~<70、75~<80和80~99岁组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结论 2010—2023年东营市OID总体仍处于高位流行水平,应关注0~<20岁群体,把控好季节关键期,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分析
    余朝晖, 陈兴琴, 王思思, 朱一嵘, 金宇琴
    2025, 51(2):  174-179.  doi:10.12183/j.scjpm.2025.0174
    摘要 ( 47 )   PDF (1181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升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内3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评估。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基本知识、手卫生、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维度的掌握水平较高,但对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维度的答对率为60%~80%。514名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平均得分为(8.71±1.2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157名医务人员所有题目均回答正确,完全答对率为3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精神科工作年限(β'=0.074)、教育培训次数(β'=0.922)、最高学历(β'=0.078)、科室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β'=0.076)为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仍需提升,精神科工作年限、教育培训次数、最高学历、科室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为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四川省中小学生近视与超重肥胖共患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福艳, 周亮, 朱鸿斌, 张丽
    2025, 51(2):  179-183.  doi:10.12183/j.scjpm.2025.0179
    摘要 ( 56 )   PDF (117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近视与超重肥胖共患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建立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共病-共因-共防”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8个市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217 393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近视筛查和问卷调查。不同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近视与超重肥胖共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中小学生213 609名,近视率为65.82%(140 593例),超重肥胖率为23.47%(50 132例),二者共患率为15.26%(32 596例)。完全达到24 h活动指南推荐量是学生近视与超重肥胖共患病的保护因素(OR=0.858),此外,性别、民族、学段、经济区、家庭结构也对共患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生近视、超重肥胖与二者共患率较高,根据性别、民族、学段、经济区、家庭结构不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全达到24 h活动指南推荐量能降低近视与超重肥胖共患病的发生。
    医院感染安全文化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依从性的关联性研究
    钱美娟, 袁咏梅
    2025, 51(2):  184-188.  doi:10.12183/j.scjpm.2025.0184
    摘要 ( 43 )   PDF (116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简称院感)安全文化水平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的相关性,提升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水平。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三级医疗机构的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医院院感安全文化与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调查。结果 最终纳入调查1 707名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1 519人),年龄<30岁988人、年龄≥30岁719人,护士居多(1 587人);临床带教老师(OR=1.883)、直接接触过院感患者的医务人员(OR=2.071)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更好,领导重视度得分(OR=1.564)、院感事件上报得分(OR=1.219)、院感防控改进得分(OR=1.361)、院感管理激励得分(OR=1.548)、院感教育培训得分(OR=1.486)、人员配备得分(OR=1.618)、工作环境得分(OR=1.262)越高则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越好(均P<0.05)。结论 医院院感安全文化形成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措施依从性具有密切关系。
    现场研究
    2023年安康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相关因素研究
    梁磊, 邓英, 汪红梅, 苏锋, 张同蕾, 陆璐
    2025, 51(2):  189-193.  doi:10.12183/j.scjpm.2025.0189
    摘要 ( 34 )   PDF (119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安康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现状,分析非碘因素对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影响,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安康市在12个县(市、区)选取8~10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和甲状腺容积,分析不同特征儿童甲状腺容积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研究。结果 共调查8~10岁儿童2 520名,甲状腺肿大儿童39名,甲肿率为1.55%(39/2 520),8、9、10岁组甲肿率分别为1.64%(8/487)、1.11%(10/899)、1.85%(21/1 134)。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2.45 mL,其中8、9、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依次为2.29、2.39、2.59 mL,儿童甲状腺容积随着年龄、体重、身高和BMI的增长而增大,且甲肿率也随体重、身高和BMI的增长而增加。不同体重、身高、BMI维度下,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甲状腺容积及甲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体重、身高、地区与甲状腺容积之间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城乡差异仍有相关性(P<0.05),三者比例为1.87∶2.45∶1。结论 安康市8~10岁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地区均与甲状腺容积有相关性,其中体重与甲状腺容积的相关性最强。今后应持续开展儿童碘营养水平监测,探索综合评估甲状腺容积的方法,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
    2012—2021年湖北省当阳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钟华, 陈勇, 吴倩, 曹亚军
    2025, 51(2):  193-197.  doi:10.12183/j.scjpm.2025.0193
    摘要 ( 48 )   PDF (137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当阳市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疾病监测系统2012—2021年期间当阳市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WPS Office软件及R 4.3.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2—2021 年当阳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5 454 例,年平均发病率328.85/10万;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231.18,P<0.01)。2020年传染病发病率最低为221.98/10万,2012年最高为444.99/10万,乙类年均发病率198.37/10万,波动于165.95/10万~221.44/10万,2012—2019年发病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χ2=10.98,P<0.01);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30.48/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434.44,P<0.01)。结论 2012—2021年当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主导这一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丙类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关注对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监测,提高疫苗接种效率。
    恩施地区成年居民肝癌高危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刘月, 彭双, 谭黎黎
    2025, 51(2):  198-202.  doi:10.12183/j.scjpm.2025.0198
    摘要 ( 41 )   PDF (115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恩施地区成年居民肝癌高危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本地区防控肝癌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抽取湖北省恩施市下辖区5个街道、6个镇、7个乡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完成肝癌高危评估并收集研究所需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肝癌高危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成年居民肝癌高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 376名、有效率95.56%。共检出肝癌高危人群214例,肝癌高危检出率为15.55%。肝癌高危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分别占比48.13%、18.22%、13.08%、7.94%、14.95%、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021)、BMI(≥24.0 kg/m2 OR= 2.910)、体育锻炼(OR=0.723)、乙肝e抗原(HBeAg)阳性(OR=2.504)、合并糖尿病(OR=1.990)、血小板计数降低(OR=1.623)是肝癌高危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恩施地区成年居民肝癌高危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综合考虑性别、BMI、体育锻炼、HBeAg阳性、合并糖尿病、血小板计数降低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防控肝癌发生、发展。
    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梁鹏艳, 陈慧雯, 黄鹏展, 邹明镜, 高俊, 罗芳, 吴孟雄, 苗景锐, 秦祖国, 王剑莉
    2025, 51(2):  202-205.  doi:10.12183/j.scjpm.2025.0202
    摘要 ( 38 )   PDF (1150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非珠江三角洲地区10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共25所小学1 532名五年级学生作为干预对象,于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开展综合性营养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学生的营养素养和饮食行为。结果 干预前学生1 532名,其中男生771名(50.33%),女生761名(49.67%);干预后学生1 499名,其中男生762名(50.83%),女生737名(49.17%)。干预后学生的营养素养总分(62.05±10.75)高于干预前(57.68±9.10),其中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3个层次的得分分别高于干预前,食物营养相关知识与理念、选择食物、制作食物、摄入食物4个维度的得分也分别高于干预前(均P<0.05)。学生在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吃油炸食物、吃腌制食品、喝含糖饮料的比例低于干预前(均P<0.05),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的比例高于干预前(均P<0.05)。学生在过去1周摄入奶及奶制品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营养干预活动可有效提高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营养素养,改善饮食行为。
    南昌地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熊飞, 刘珍珍, 饶裕莲, 蔡诚, 胡云云, 葛军
    2025, 51(2):  206-209.  doi:10.12183/j.scjpm.2025.0206
    摘要 ( 38 )   PDF (115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南昌地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风险现状以及潜在影响因素,为未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筛查、预防等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筛查和问卷调查,描述筛查性近视风险现状并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筛查性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并分析3 770名中小学生的近视筛查和问卷资料,筛查性近视的检出率为6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均近视(OR=1.382)、每天做眼保健操次数(OR=0.781)、课间休息场所主要在室内(室外OR=0.652)、家庭作业时间较长(OR=1.318)、读写姿势(正确OR=0.860)、近距离用眼休息频率较低(≥1次/h OR=0.746)、每日电子屏幕观看时长较长(OR=1.191)、看书/屏幕时关闭背景灯光(开启OR=0.860)、行走或乘车时看书/屏幕(OR=1.298)、睡眠时长(达标OR=0.715)均是南昌地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南昌地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仍较高,其中父母均近视、每天做眼保健操、课间休息场所、家庭作业时间、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休息频率、每日电子屏幕观看时长、看书/屏幕时关闭背景灯光、行走或乘车时看书/屏幕、睡眠时长等众多因素均为筛查性近视风险升高的因素。
    北京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欣彤, 葛心佩
    2025, 51(2):  210-213.  doi:10.12183/j.scjpm.2025.0210
    摘要 ( 40 )   PDF (115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应急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心内科和老年病科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值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借助统计软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约为37.06%(298/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568,即患者年龄越大,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小,95% CI为0.473~0.682)、吸烟史(OR=0.445,即有吸烟史的患者,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小,95% CI为0.291~0.681)、高血压病程(OR=0.735,即患者高血压病程时间越长,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小,95% CI为0.683~0.792)是患者血压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OR=2.296,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者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高,95% CI为1.274~4.139)、体重控制(OR=1.842,即体重控制的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高,95% CI为1.784~1.902)、规律锻炼(OR=3.118,即规律锻炼的患者,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高,95% CI为1.352~7.192)和遵医嘱服药(OR=2.339,即患者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越好,血压达标的可能性越高,95% CI为1.325~4.128)与患者血压达标可能性越高有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达标率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程、受教育程度、体重控制、规律锻炼和遵医嘱服药是其血压达标情况的影响因素,应予以针对性管理。
    2010—2021年广州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
    祁娟, 董航, 陈远源, 黄婷苑, 梁伯衡
    2025, 51(2):  214-217.  doi:10.12183/j.scjpm.2025.0214
    摘要 ( 39 )   PDF (115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0—2021年广州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0—2021年广州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死亡率等,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广州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从2010年的72.69/10万上升到2021年的94.0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2.6%,P<0.01);各年标化死亡率为59.99/10万~69.13/10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全人群、男性、女性脑血管疾病年龄别死亡率最高值均在≥85岁年龄段,随年龄越大,粗死亡率越高(均P<0.01)。2010—2021年广州市户籍居民≥75岁年龄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5~<75岁年龄组死亡率由2010年278.37/10万降至2021年206.20/10万,呈下降趋势(AAPC=-2.7%,P<0.01)。结论 广州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重点防控人群为高年龄组、男性人群,需进一步加强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健康干预。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2017—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杨长绢, 吴昕锴, 张协, 徐茜, 杨连建, 支倩
    2025, 51(2):  218-221.  doi:10.12183/j.scjpm.2025.0218
    摘要 ( 53 )   PDF (1178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17—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开展评价。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法定传染病病例数据,通过每日审核记录获取评价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278 550张,年平均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和重卡率分别为99.81%、99.45%、99.51%和1.18/万。2017—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准确率、报告完整率以及报告重卡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显示,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其中2023年报告质量最高,2020最低;三级医疗机构的报告质量高于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驻区部队医疗机构的报告质量高于区属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结论 2017—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机构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趋势向好,仍存在报告不及时、填报不规范等现象,应继续加强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控制,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
    张家口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张倩倩, 李璐, 韩芸
    2025, 51(2):  222-225.  doi:10.12183/j.scjpm.2025.0222
    摘要 ( 32 )   PDF (115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1—2023年每年固定调查日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全部急诊科重症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收集其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张家口急诊科重症患者1 327例,感染者237例,医院感染率为17.8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4.89%和19.8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分别占9.70%和7.1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3.118)、深静脉置管(CVC)(OR=1.979)、住院时间(OR=2.803)、气管插管或切开(OR=2.320)、留置导尿管(OR=2.078)、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天数(OR=3.365)、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种类(OR=5.057)、机械辅助时间(OR=8.330)和合并糖尿病(OR=4.810)是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每日病房消毒次数(OR=0.786)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多且复杂。因此仍需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20—2023年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现状
    赖志胜, 贺娟娟, 潘婧珊, 辜洁妮, 曾珏, 李洪玲, 王金平, 彭亦舟
    2025, 51(2):  226-229.  doi:10.12183/j.scjpm.2025.0226
    摘要 ( 49 )   PDF (114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20—2023年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非免疫规划(non‑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NIP)疫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nNIP疫苗接种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流通与接种管理信息系统采集2020—2023年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nNIP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3年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nNIP疫苗使用的种类从21种增加至22种,共接种nNIP疫苗487 733剂次,占所有疫苗接种总剂次的45.68%。未成年nNIP疫苗接种量、nNIP疫苗接种量占所有疫苗接种总剂次比例和人均接种剂次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未成年nNIP疫苗使用量较多的主要是流感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总接种量均在4万剂次以上。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nNIP疫苗接种剂次数占所有疫苗接种剂次数比例较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高(P<0.01)。结论 2020—2023年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nNIP疫苗使用的种类、数量增加,接种量在不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分布不均衡,需进一步加强nNIP 疫苗的监测与管理,完善接种服务。
    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
    张黎, 高兴, 李晶, 黄燕, 刘相炎, 马然, 全晶
    2025, 51(2):  230-233.  doi:10.12183/j.scjpm.2025.0230
    摘要 ( 38 )   PDF (1159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勐海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SQI与HAMA、HAMD的相关性,控制混杂因素后,分别对睡眠障碍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50名老年人中,1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发生率为17.69%,249例存在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31%。HAMA、HAMD均与PSQI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192~0.58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维度均为老年人焦虑[OR=6.165,95% CI:3.717~10.226]和抑郁[OR=6.383,95% CI:3.702~11.003]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人焦虑和/或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增加对老年人焦虑和/或抑郁的关注及干预,重视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2019—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黄燕莉, 杨燕君, 罗芳, 吴利楠, 孔敏玲
    2025, 51(2):  234-238.  doi:10.12183/j.scjpm.2025.0234
    摘要 ( 99 )   PDF (1218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番禺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番禺区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9—2023年番禺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19—2023年番禺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205 018例,年均发病率为1 762.0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42/10万。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00.15/10万,去除新冠感染病例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 261.93/10万,发病率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男性年均发病率1 902.57/10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1 603.24/10万(P<0.05);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23.30%);发病主、次高峰分别为12月至次年1月、4—6月;年均发病率居前3的为钟村街(2 262.43/10万)、化龙镇(2 105.05/10万)、南村镇(1 983.48/10万)。发病顺位居前5位的病种为流感、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梅毒。按传播途径分,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309.68/10万)最高。结论 2019—2023年番禺区法定传染病防控重点为丙类传染病,应结合重点病种、重点区域及重点群体,在传染病发生的各个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全方位保障居民健康。
    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
    2019—2023年南通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鲍超, 魏叶, 苗峻峰, 张吴宏, 赵恩慧, 刘珍珍
    2025, 51(2):  238-242.  doi:10.12183/j.scjpm.2025.0238
    摘要 ( 59 )   PDF (1240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2019—2023年南通市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数据,了解禽流感病毒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控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样本进行甲型流感通用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样本检测H5、H7、H9、N2、N6、N8等亚型。率的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9—2023年南通市共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样本1 295份,检出A型阳性331份(25.56%),阳性率居前2位的亚型为H9(81.87%,271份)和H5(3.02%,10份),同时检出多种混合亚型。各年份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冬春季(10月至次年4月)流行。不同地区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0.05),崇川区阳性样本检出率最高(43.75%),海安市最低(2.46%)。不同监测点场所、样本类型阳性率均不同(均P<0.05)。其中城乡活禽市场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最高(41.66%),样本类型以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样本阳性检出率最高(44.00%)、禽鸟类饮水检出率最低(16.40%)。结论 2019—2023年南通市城乡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污染的高风险场所,以H9、H5亚型为主,冬春季流行。需加强对城乡活禽市场等重点地区的样本监测,有效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2020—2024年资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情况及耐药性
    王华国, 漆星, 林胜
    2025, 51(2):  243-246.  doi:10.12183/j.scjpm.2025.0243
    摘要 ( 43 )   PDF (1153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资阳地区2020—2024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季节、感染部位等资料,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Ig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水平,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肺炎支原体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5 387例肺炎支原体患者中共1 033例患者检出肺炎支原体阳性,阳性率19.18%。2020—2024年资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患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其中2020—2023年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从7.76%上升至28.60%,呈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不同的肺炎支原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3~<6岁、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更高,冬季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26.38%),其次为夏季(21.94%),秋季最低(12.80%)。207株肺炎支原体中,对阿奇霉素(2.42%)、罗红霉素(3.38%)、克拉霉素(3.38%)、莫西沙星(3.38%)耐药性最低;对红霉素(4.35%)、依托红霉素(6.76%)、交沙霉素(6.76%)、左氧氟沙星(8.70%)耐药性低于10%。结论 2020—2024年资阳地区年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女性感染率高男性,3~<6岁年龄段高发,下呼吸道感染率高于上呼吸道,夏冬季为高发季节。临床上可合理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喹诺酮类(莫西沙星)进行治疗。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段小磊, 薛乾隆, 高飞, 朱丽娟, 郭浩强, 梁丽伟
    2025, 51(2):  247-250.  doi:10.12183/j.scjpm.2025.0247
    摘要 ( 39 )   PDF (114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3家综合医院接诊的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认知水平均值为(38.44±3.02)分,信念水平均值为(24.11±1.70)分,行为水平均值为(44.26±2.4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β'=0.129)、居住地(乡镇β'=-0.144)、脑卒中家族史(β'=0.206)、脑卒中后就医便捷度(不便捷β'=-0.123)、腔隙性脑梗死史(β'=0.155)、合并基础疾病(β'=0.179)、脑卒中健康教育培训经历(β'=0.256)是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认知水平得分影响因素(均P<0.05);文化程度(β'=0.131)、脑卒中病程(β'=-0.114)、脑卒中后就医便捷度(不便捷β'=-0.121)、合并基础疾病(β'=0.175)、腔隙性脑梗死史(β'=0.164)、脑卒中家族史(β'=0.295)、脑卒中健康教育经历(β'=0.320)是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信念水平得分影响因素(均P<0.05);脑卒中病程(β'=-0.131)、脑卒中后就医便捷度(不便捷β'=-0.111)、运动锻炼(从未/偶尔β'=-0.175)、合并基础疾病(β'=0.219)、腔隙性脑梗死史(β'=0.207)、脑卒中家族史(β'=0.126)、脑卒中健康教育经历(β'=0.198)是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行为水平得分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普遍较低,需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积极干预,提高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避免缺血性脑卒中二次发生。
    唐山市成年居民HIV/AIDS知信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张学忠, 杨海峰, 苗益辉
    2025, 51(2):  251-254.  doi:10.12183/j.scjpm.2025.0251
    摘要 ( 50 )   PDF (115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唐山市成年居民HIV/AIDS知信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HIV/AIDS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18个辖区(县)中分别抽取2~3个街道或乡镇,再分别随机选择50名成年居民纳入调查,采用自制HIV/AIDS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成年居民HIV/AIDS知信行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474名唐山市成年居民,其中女性居民占64.45%,年龄分布以18~<20岁为主,占46.34%,汉族占95.05%,职业分布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分别占30.93%和28.56%,城镇居民占47.63%,农村居民占52.37%。学历水平以大专/本科为主,占71.07%。居民对7题均选肯定者1 256人,肯定率为85.21%,其中“怀疑自己可能有HIV/AIDS暴露,除了医院,是否知道以下几个部门也可以获得免费、保密、专业的咨询和检测服务,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开展HIV/AIDS预防活动的社会组织“红丝带之家”等。”的肯定率最高,为97.96%,“是否了解HIV/AIDS除了暴露后预防,还包括暴露前预防,在发生高危行为前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HIV/AIDS感染。”的肯定率最低,为83.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OR=2.350)、年龄(越大OR=0.262)、居住地(农村OR=0.633)、学历(越高OR=1.573)均可影响HIV/AIDS知信行的因素(均P<0.05)。结论 唐山市成年居民HIV/AIDS知信行肯定率较高,但仍建议继续加强唐山市HIV/AIDS宣教工作,以农村为重点地区,加强对男性、高龄、低学历和农村人群的宣教,有效促进HIV/AIDS预防措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