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萌, 周康平, 蔡昆, 等. 2018—2020年湖北省新治疗HIV感染者病毒载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 48(1): 115-118.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12): 1266-1282.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特殊群体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 35(1): 1-4. [4] 卢志红, 庞敏红, 刘琪琛, 等. 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在疾病诊断和进展评估中的应用[J]. 医学动物防制, 2016, 32(6): 637-639. [5] 郭萌, 刘聪, 梅芳华, 等. 湖北省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21, 47(8): 1027-1030.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35. [7] 许铭玉, 卢娣, 李虎, 等.2020年阿克苏地区2 412例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2, 37(2): 62-64. [8] 李喜英, 段江洋, 刘征. 郑州市687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 31(10): 721-723. [9] 姜明东, 夏永惠, 胡玉宏,等. 2017、2018年德州市艾滋病病例抗病毒治疗HIV病毒载量抑制效果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9, 25(1): 11-13. [10] 陈天麒, 马迎华. 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防控策略分析[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8, 8(3): 170-176. [11] 徐海侠, 李春兰. 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3): 238-240. [12] 田翠翠,李辉,肖永康,等. 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5): 381-384. [13] 刘鹏, 田志红, 孙禄, 等. 天津市中青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 32(2): 126-129. [14] 袁吉惠. 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 2018, 37(15): 42-44. [15] 崔倩, 俞文祥,祁耀,等. 盐城市2005—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生存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5): 538-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