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0
    论著
    珠三角地区PM2.5与人群急性咳嗽关系
    关绮华, 曾韦霖, 黄家殷, 梁自勉, 步梨, 朱克京, 宁婷, 刘涛, 李杏, 郭凌川, 马文军, 肖建鹏
    2020, 46(4):  329-332.  doi:10.12183/j.scjpm.2020.0329
    摘要 ( 343 )   PDF (1636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空气中PM2.5对人群急性咳嗽的短期效应。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7个社区进行居民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2周急性咳嗽症状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各社区对应时期每日空气污染和气象资料。采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7个社区居民急性咳嗽症状的发生与近期PM2.5暴露水平的关系。 结果 共调查7 151人,其中223例(发生率为3.12%)在调查日过去2周出现急性咳嗽症状。PM2.5暴露对社区人群急性咳嗽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短期效应,效应持续时间为7 d。其中PM2.5滞后1 d的健康效应最大,PM2.5每升高10 µg/m3对应的OR值为1.21(95% CI:1.06~1.37);PM2.5滑动平均0~4 d的效应最大(OR=1.19,95% CI:1.05~1.37)。人群分层结果显示,女性(OR=1.25, 95%CI:1.04~1.50)发病风险高于男性(OR=1.10, 95%CI: 0.9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M2.5可短期内增加当地居民急性咳嗽的风险,而且女性发生急性咳嗽的风险更高。
    台山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趋势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伍颖华, 梁侨任, 谭健烽, 曲亚斌
    2020, 46(4):  333-337.  doi:10.12183/j.scjpm.2020.0333
    摘要 ( 306 )   PDF (1560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台山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广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为工具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对台山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台山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共对台山市中学生1 901人进行调查,2016年979人,男生556人,女生423人,2019年922人,男生468人,女生454人。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6岁。该学生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019年(39.15%)较2016年(31.87%)高,女生(40.48%)较男生(31.05%)高,高中生(45.30%)较初中生(30.69%)、职中生(30.10%)高(均P<0.01)。2019年女生、高中生、职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均高于2016年(P<0.05或P<0.01)。2016、2019年具有缺乏运动(OR=1.957、2.333)、伤害自己(OR=2.144、2.289)、自杀意念(OR=3.347、3.270)、网络成瘾(OR=4.185、10.592)、2016年具有不健康饮食(OR=1.727)、2019年具有赌博(OR=2.034)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风险更高。 结论 台山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综合干预。
    魔芋复方调控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林清, 石红欣, 刘月环, 郭怡祯, 高美雯, 谷洪顺, 张建军
    2020, 46(4):  338-342.  doi:10.12183/j.scjpm.2020.0338
    摘要 ( 297 )   PDF (1546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魔芋复方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调节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肥胖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魔芋复方给药组。干预6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脂肪因子和抗氧化物指标。 结果 实验6周后各组大鼠间体质量、脂/体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体质量和脂/体比均随着剂量升高而下降,魔芋复方高剂量给药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水平以及中剂量给药组血清TG、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HDL-C上升。瘦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血清瘦素、MDA水平下降,脂联素、SOD、GSH-PX水平上升。 结论 魔芋复方可有效改善肥胖大鼠血脂紊乱,降脂减重,有效抑制肥胖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作用。
    海南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现状研究
    赵锐, 陈阳, 章小娟, 王菁, 王铭
    2020, 46(4):  342-345.  doi:10.12183/j.scjpm.2020.0342
    摘要 ( 288 )   PDF (1545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海南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PS)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2019年海南省某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40~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PP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055名40~60岁女性参与本调查,平均年龄(51.68 ± 4.14)岁,40~49岁占53.92%;汉族占86.08%;BMI正常占40.58%。该人群PPS发生率为2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292)、在职(OR=0.476)、知晓PPS(OR=0.493)、规律补充钙剂或食用奶制品(OR=0.243)、规律体育锻炼者(OR=0.589)发生PPS风险较低,BMI越大(OR=3.346)、文化程度越低(OR=1.863)、初潮年龄≤13岁(OR=1.699)、产次≥3次(OR=2.711)、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OR=4.288)PPS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海南省40~60岁女性PPS发生率较高,影响PPS发生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在职、PPS知晓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缓解该人群PPS发生风险。
    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滕勇勇, 谢水仙, 陈美婷, 赵金利, 郭红革, 徐郁
    2020, 46(4):  346-350.  doi:10.12183/j.scjpm.2020.0346
    摘要 ( 309 )   PDF (1653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根据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与死亡率、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并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86.4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22.69/10万,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72.75%。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6.16/10万,中标死亡率为88.83/10万,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80.27%。2010—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率APC为3.27%(P<0.05),死亡率APC为3.03%(P<0.01)。 结论 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呈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宫颈癌是珠海市需重点防治的癌症。
    深圳市龙岗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永平, 李晓霞, 赵锦, 刘渠, 谢显清, 龙清平
    2020, 46(4):  351-354.  doi:10.12183/j.scjpm.2020.0351
    摘要 ( 510 )   PDF (1539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死亡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深圳市龙岗区的HIV/AIDS患者,按照病例入选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590例HIV/AIDS患者,死亡236例(男性187例,女性49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或丧偶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未婚者的0.003倍和0.418倍;确诊时为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9.149倍;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和采供血的死亡风险分别是注射吸毒的0.319、0.079和0.004倍;未接受CD4检测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CD4检测者的9.166倍;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0.052倍。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HIV/AIDS患者死亡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接受CD4检测和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扩大CD4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并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以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基质Gla蛋白对骨量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李婧, 赵俐婷, 张燕
    2020, 46(4):  355-358.  doi:10.12183/j.scjpm.2020.0355
    摘要 ( 352 )   PDF (1904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基质Gla蛋白(MGP)对小鼠骨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腺相关病毒干涉小鼠体内MGP基因表达,microCT扫描分析检测小鼠骨量,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破骨细胞的数目,利用ELISA检测骨转换标志物TRAP5b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MGP干扰处理的小鼠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厚度也显著减少,骨小梁间隔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鼠股骨切片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增多,血清TRAP5b水平显著增加(P<0.01)。 结论 MGP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来维持骨量。
    深圳市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邹旋, 王鲜, 高文会, 刘威, 任晓虎, 杨淋清, 周彦, 刘建军
    2020, 46(4):  359-363.  doi:10.12183/j.scjpm.2020.0359
    摘要 ( 313 )   PDF (1544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圳市年龄≥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下辖全部5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有年龄≥60岁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结果 本调查共纳入7 98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7.68 ± 5.41)岁,女性偏多,占57.2%。共检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 257例,患病率1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79岁(OR=2.60)、80~92岁(OR=3.91)、超重(OR=1.82)、肥胖(OR=4.1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OR=2.12)、患高脂血症(OR=1.59)的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文化程度越高、新鲜水果、大米以及豆制品食用频次越多的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较低;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OR值分别为0.82、0.65;与<4次/月组相比,新鲜水果的食用频次4~11次/月、≥12次/月的OR值分别为0.55、0.46;与<12次/月组相比,大米的食用频次≥12次/月的OR值为0.46;与<4次/月组相比,豆制品的食用频次≥12次/月的OR值为0.80。 结论 深圳市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高龄、超重、肥胖、HDL-C异常和患高脂血症是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摄入较多的新鲜水果、大米和豆制品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分析
    叶兵, 钟若曦, 胡伟, 屠鸿薇
    2020, 46(4):  364-367.  doi:10.12183/j.scjpm.2020.0364
    摘要 ( 393 )   PDF (1545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广东省21个地市医院病床使用效率情况。 方法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医院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病床工作日以及病床周转次数这4项指标,利用权重的标准构成计算法,结合TOPSIS法对21个地级市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018年广东省平均病床使用率为83.0%,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7 d,病床工作日为303.0 d,病床周转为38.8次。广东省病床使用效率最高的5个地市分别是:梅州市、清远市、中山市、潮州市及云浮市,评价分数(Si值)分别为0.791、0.762、0.737、0.707以及0.643;病床使用效率最低的5个地市分别是:汕尾市、东莞市、肇庆市、茂名市及河源市,Si值分别为0.199、0.338、0.340、0.401以及0.415。 结论 广东省21个地市平均病床使用率为83.0%。病床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使用率应保持在85%左右,以达到最佳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有助保持良好的医疗服务水平。
    广安市住院新生儿院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况建华, 魏春艳, 向豪
    2020, 46(4):  368-371.  doi:10.12183/j.scjpm.2020.0368
    摘要 ( 222 )   PDF (1543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住院新生儿院内肺部感染(PI)现状,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对广安市某医院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中2010—2019年儿科收治的所有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住院新生儿院内PI发生情况、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5—2019年广安市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住院新生儿5 673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胎龄34~41周占64.93%,出生体重2.5~3.8 kg占77.31%,住院时间>7 d占60.16%,自然分娩占54.83%,Apgar 评分8~10占88.38%,发生院内PI感染185例,感染率为3.28%,分离培养出232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164株,占7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2.5 kg(OR=3.593)、胎龄<34周(OR=2.653)、住院时间>7 d(OR=1.941)、Apgar 评分<7分(OR=2.440)、侵入性操作(OR=3.323)、剖宫产(OR=2.492)是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发生院内PI危险因素。 结论 广安市存在住院新生儿院内PI情况,感染发生风险与较多因素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对策,降低甚至预防住院新生儿肺部感染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邱倩文, 张弘玥, 黄冰, 陈新, 郝莹, 陈雄飞, 王声湧, 董晓梅
    2020, 46(4):  372-375.  doi:10.12183/j.scjpm.2020.0372
    摘要 ( 386 )   PDF (1570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0年2月16—20日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基本知识、个人防护行为情况、新冠肺炎相关影响态度、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100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22.5 ± 2.5)岁,以华南地区学生为主(占37.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8.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5%、10.5%、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受歧视(OR=2.535)、担心学业进度落后(OR=2.304)、担心返校后与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同宿舍(OR=1.531)、对本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满意(OR=1.793)、毕业班学生(OR=1.452)、文科类学生(OR=1.876)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学校应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防范校园的地域歧视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返校与复课,最大程度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宣传教育效果调查
    丘志坚, 钟小燕, 温小鲜, 麦洁梅, 高宏熙, 陈路强
    2020, 46(4):  376-380.  doi:10.12183/j.scjpm.2020.0376
    摘要 ( 454 )   PDF (1540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此验证健康教育成效。 方法 通过问卷星,于2020年2月23日至3月13日邀请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居民在线填写COVID-19防控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35 797名成年居民,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知识得分高认知率83.9%,知晓率最高的前3项分别是传播途径(99.3%)、外出回家后要洗手(99.2%)和感染后症状(98.9%)。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积极态度持有率87.0%,99.9%调查对象认可勤洗手,99.9%相信国家能战胜疫情;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良好行为形成率86.6%,行为形成率最高的前2项是减少外出(98.3%)和勤洗手(9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职业为医务人员、广州户籍、常住城市、高认知水平、态度积极者,其COVID-19防控健康行为执行水平越高。 结论 COVID-19防控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对疾病认知度高,并采取积极防护措施。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防控认知度较低,态度较消极,健康行为执行较差,建议针对薄弱人群开展重点健康教育。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马蒙蒙, 马晓薇, 吴燕, 李琴, 步犁, 梁颖茹, 张玉华, 甄若楠, 李科, 陈雄飞, 张维蔚, 董志强, 景钦隆, 罗雷
    2020, 46(4):  380-384.  doi:10.12183/j.scjpm.2020.0380
    摘要 ( 596 )   PDF (1710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效果评价
    陈衍芳, 李文豪, 陆敏, 陈青山
    2020, 46(4):  385-388.  doi:10.12183/j.scjpm.2020.0385
    摘要 ( 544 )   PDF (1668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中山市疫情的防控效果,为该市进一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0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中山市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合中山市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评价其干预效果。 结果 中山市确诊病例6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3.8 ± 18.2)岁,77.3%的病例具有湖北相关暴露史,71.2%为家族聚集性病例。普通型占95.5%。截至3月10日中山市连续23 d零新增病例,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和死亡病例。 结论 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具有疫情初发地人群接触史及家庭聚集性,治愈率较高。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现场研究
    肇庆市端州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研究
    罗彦亨, 郭赐贶, 梁敏妮
    2020, 46(4):  389-392.  doi:10.12183/j.scjpm.2020.0389
    摘要 ( 294 )   PDF (1523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学生人群维生素D营养改善建议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端州区2个街道随机抽取1所初中和1所小学共12个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维生素D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学生409人,其中中学生212人(男生119人、女生93人),平均年龄(13.37 ± 0.53)岁;小学生197人(男生116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8.95 ± 1.07)岁。中小学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1.64 ± 4.54)ng/mL,缺乏率为39.1%,不足率为55.7%,充足率为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维生素D充足的可能性是初中生的3.284倍(OR=3.284,95%CI:1.152~9.363),有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学生维生素D充足的可能性是无服用者的8.291倍(OR=8.291,95%CI:2.138~32.145)。 结论 端州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均较高,该人群维生素D充足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学段和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情况,建议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监测和干预,确保每天在校户外体育活动时间>1 h,倡导合理膳食、适量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和增加超重和肥胖学生的监测等措施,预防相关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陆昊, 郑闻
    2020, 46(4):  393-395.  doi:10.12183/j.scjpm.2020.0393
    摘要 ( 211 )   PDF (1505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8年诊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血脂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符合研究条件的COPD患者共320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5~70岁,以46~56岁为主,占45.94%,BMI以18.5~23.9为主,占73.12%,高血压患者占75.94%,320例COPD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2例,血脂异常率为53.75%。生存质量评分平均为(44.73 ± 6.45)分,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血脂常患者(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TC、TG、L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 H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COPD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该人群生存质量较低,血脂异常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对COPD患者血脂指标的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预后。
    2011—2015年青海省某医院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雷延虹
    2020, 46(4):  395-397.  doi:10.12183/j.scjpm.2020.0395
    摘要 ( 335 )   PDF (1532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青海省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对落实宫颈癌前筛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青海省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1—; 2015年全部筛查妇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 2015年青海省某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筛查者10 964名,5年分别筛查妇女1 010、2 778、2 563、1 710和 2 903名,分别占9.21%、25.34%、23.38%、15.60%、26.48%。筛查妇女年龄35~68岁,以46~55岁为主,占46.55%。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共检出异常者259例,异常率为2.36%。不同年份TC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年龄筛查者细胞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6~55岁异常率较高。高危HPV阳性检出1 419例,阳性率为12.94%,不同年份、年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6~68岁人群高危HPV阳性率较高。TCT异常者检出宫颈上皮瘤变39例,检出率为15.44%,高危HPV阳性者检出宫颈上皮瘤变100例,检出率为7.04%。TCT异常且高危HPV阳性者102例,检出宫颈上皮瘤变28例,检出率为27.45%,不同筛查结果人群宫颈上皮瘤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持续开展宫颈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降低宫颈癌患病率,保障妇女生命健康。
    广州市增城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伟权, 黄婷苑, 杨韵鸥, 利耀辉, 孙敏英, 刘览, 秦发举, 杨琼英, 沈纪川
    2020, 46(4):  398-400.  doi:10.12183/j.scjpm.2020.0398
    摘要 ( 313 )   PDF (1516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增城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增城区7个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行设计跌倒发生情况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有效问卷338份,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62 ± 7.06)岁。老年人抑郁自评标准总分为(45.90 ± 11.79)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81%(94/338)。老年人过去1年内跌倒发生率为23.37%(79/33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25)、非农牧人员(OR=2.209)和有跌倒史(OR=2.295)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基本不需要日常生活照料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OR=0.463)。 结论 广州市增城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女性、有跌倒史和需要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张家口市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娜, 卓思思, 张海燕
    2020, 46(4):  401-403.  doi:10.12183/j.scjpm.2020.0401
    摘要 ( 269 )   PDF (1534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张家口市≥60岁居民进行抽样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日常生活方式、活动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C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CI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年龄≥60岁的老年人3 247人,平均年龄为(71.58 ± 5.41)岁。其中男性1 482人(占45.64%),女性1765人(占54.36%);年龄以70~79岁为主,共1 611人(占49.6%)。共筛查出MCI 396例,发生率为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618、0.444)、在婚(OR=0.336)、体育锻炼≥3次/周(OR=0.217)是张家口市≥60岁居民MCI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70岁(OR=1.528、2.256)、吸烟(OR=2.512)、患有脑卒中(OR=3.143)是张家口市≥60岁居民M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张家口市老年人MCI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吸烟、脑卒中是张家口市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重点干预,延缓、抑制老年人MCI的发生和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管麒元, 刘淮玉, 江玉
    2020, 46(4):  405-408.  doi:10.12183/j.scjpm.2020.0405
    摘要 ( 314 )   PDF (1519KB) ( 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某医院全院在职满1年及以上正式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锐器伤发生情况等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818名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0.25 ± 5.03)岁,以25~34岁为主,占37.90%。男性占25.06%,女性占74.94%。科室以外科为主,占28.85%;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1.88%;工作性质以护士为主,占64.43%。工作年限以5~20年为主,占67.97%。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占55.01%。过去1年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137例,发生率为16.75%。女性(OR=1.817)、外科(OR=3.915)、初级职称(OR=1.990)、护士(OR=4.882)发生锐器伤的风险更大,年龄越大(OR=0.369)、工作年限越长(OR=0.364、0.537)、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0.613、0.656),偶尔或经常参加培训(OR=0.331)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可能性更小。共出现175次锐器伤,锐器类型以一次性注射器(占38.29%)为主,发生环节以双手回套针帽(占29.71%)为主,发生地点以治疗室(占37.14%)为主。 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措施以降低锐器伤发生风险。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
    王瑞芳, 魏广友, 刘鑫, 孟志远, 刘迎迎
    2020, 46(4):  409-411.  doi:10.12183/j.scjpm.2020.0409
    摘要 ( 164 )   PDF (1530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与父母养育方式、自我意识特征关系。 方法 以2017—2019年在亳州市某医院确诊为ADHD的6~12岁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调查儿童用药6个月时依从性、管教体罚、溺爱程度、儿童自我意识量表4部分内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描述,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服药依从性与父母养育方式、儿童自我意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100对ADHD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男女童比例为1.63∶1,8~11岁儿童占52.00%,服药类型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为主,占38.00%,儿童智商值以普通为主,占59.00%。服药依从性高和依从性低分别为60、40例。不同服药依从性儿童在性别、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类型、智商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依从性与溺爱程度、管教体罚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23、-0.612),与儿童自我意识呈正相关关系(r=0.684)。 结论 父母管教体罚和溺爱可降低儿童服药依从性,儿童自我意识可提高服药依从性,父母应避免体罚管教方式及减少溺爱行为,促进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提高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
    海口市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研究
    马克, 黄尧, 王开梅
    2020, 46(4):  412-414.  doi:10.12183/j.scjpm.2020.0412
    摘要 ( 258 )   PDF (1516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海口市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发生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8—2019年海口市某医院确诊的3~6岁RRTI儿童为病例组,3~6岁非RRTI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8—2019年海口市某医院确诊为RRTI 3~6岁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各436名。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男女比为1.51∶1,年龄以3岁为主,分别占38.07%、3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史(OR=3.834)、过敏性疾病史(OR=4.272)、哮喘病史(OR=5.072)、偏食厌食(OR=3.277)、家庭成员吸烟(OR=3.443)是3~6岁儿童RRTI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新生儿肺炎史、过敏性疾病史、哮喘病史、偏食厌食、家庭成员吸烟的儿童是海口市3~6岁儿童RRTI发生危险因素,建议采取针对性方案减少儿童RRTI发生。
    饮食及运动习惯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性研究
    王雪梅, 王培培, 典凤丽, 夏俊杰, 刘娟
    2020, 46(4):  415-417.  doi:10.12183/j.scjpm.2020.0415
    摘要 ( 270 )   PDF (1512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与居民饮食习惯及运动关系,为有针对性的饮食策略改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2019年1—6月诊治为AP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同医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居住地、身高、体重)、近1年来饮食及运动习惯、调查前近2 d饮食及运动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AP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AP病例7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人,2组人群的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频次≥4次/周(OR=0.375)、进餐规律(OR=0.275)、近2 d规律摄入主食(OR=0.795)者发生AP的风险较低,饮食偏好荤食(OR=1.630)、近2 d暴食(OR=3.669)者发生AP风险较大。 结论 部分饮食行为和运动习惯与AP发病有关联,在制定宣传教育时应结合当地人群生活及饮食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题材及措施,以提高人群预防相关疾病的能力。
    唐山市妇科门诊就诊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结果比较
    柴静, 孙亚玲, 李正伟, 赵宏艳, 李梦
    2020, 46(4):  418-420.  doi:10.12183/j.scjpm.2020.0418
    摘要 ( 298 )   PDF (1512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高危HPV检测在妇科就诊者中宫颈癌的筛查效果。 方法 以2017—; 2019年在唐山市某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就诊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性生活年限、生育情况等,并进行妇科检查及采集相关样本用于TCT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1 660例妇科就诊者进行宫颈癌筛查,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8.4 ±; 12.4)岁,以30~49岁为主,占55.60%,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占75.16%,家庭年收入以3~5万元为主,占49.25%。TCT筛查结果显示阳性例数为312例,阳性率为18.79%,检出高危HPV感染272例,感染率为16.39%,不同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TCT阳性率和高危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3例TCT阳性或高危HPV感染者进行阴道镜下病理学检查,检出144例阳性,占检测者的41.98%。241例TCT阳性且高危HPV感染的就诊者中病理检查阳性者125例,占51.86%。31例高危HPV感染者但TCT检测阴性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9例,占29.03%,71例TCT阳性但高危HPV感染阴性者中10例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占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唐山市妇科门诊就诊者宫颈癌筛查结果阳性率较高,在实际使用中建议采用联合检测手段提高筛查效果,降低诊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春平, 杨晓雅, 柯磊
    2020, 46(4):  421-423.  doi:10.12183/j.scjpm.2020.0421
    摘要 ( 267 )   PDF (1519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4—2019年首次在沧州市某医院诊治的TN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疼痛程度、抑郁状态、睡眠情况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抑郁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对519例TN患者进行调查,TN患者平均年龄(51.19 ± 7.32)岁,男性306例(占58.96%),女性213例(占41.04%)。519例TN患者HAMD评分平均为(18.67 ± 5.22)分,147例得分>20分,抑郁发生率为28.32%。年龄<45岁(OR=4.162)、男性(OR=1.307)、病程(OR=3.923)、VAS评分≥7分(OR=5.058)、睡眠障碍(OR=12.949)的TN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较高。 结论 TN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青中年、男性、病程较长、中重度疼痛及睡眠障碍者更易发生抑郁,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疏导心理,缓解负性情绪,减低抑郁风险。
    2017—2019年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接种水平与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陈成连, 陈阿群, 李昕韵, 刘玉兰, 叶秀华, 陈茂余
    2020, 46(4):  424-426.  doi:10.12183/j.scjpm.2020.0424
    摘要 ( 340 )   PDF (1583KB)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EV 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接种月报表”收集江门市2017—2019年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上报的EV 71接种数据并汇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提取江门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哨点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估算EV 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江门市共报告接种EV 71 456 686剂次,3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7.96%、29.33%和30.75%,估算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3年EV 71感染手足口病估算发病率分别为21.21/10万、3.02/10万和0.00/10万,估算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3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季节性波动,每年5—7月为手足口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018年比2017年下降42.17%,2019年比2018年上升54.45%,5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发病总数的87.24%。 结论 接种EV 71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EV 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王何平, 张建薇
    2020, 46(4):  427-429.  doi:10.12183/j.scjpm.2020.0427
    摘要 ( 394 )   PDF (1520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早诊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9年3—10月确诊的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同性别、年龄 ± 1岁高尿酸血症无合并AMI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及血生化检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病例组)123例,≥60岁高尿酸血症非AMI患者(对照组)123例,2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吸烟史≥5年、饮酒史≥5年的分布在2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60岁高尿酸血症是否并发AMI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5年者(OR=3.074)、BMI(OR=3.121)、LDL-C(OR=3.951)、FBG(OR=2.899)、SUA(OR=3.564)、CRP(OR=2.812)、IL-6(OR=3.105)、TNF-α(OR=1.853)等值越高,≥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风险更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升高有关,应重视各项指标值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的风险。
    2017年广州市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曾君玲, 杨春, 杨培喜, 陈庆良, 梁志轩, 彭明益
    2020, 46(4):  430-434.  doi:10.12183/j.scjpm.2020.0430
    摘要 ( 368 )   PDF (1534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1 119人,男女性别比为1∶1.2;城镇户籍993人,占88.7%,以35~54岁居多,占49.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本科为主,占30.5%,职业以其他职业人群居多,占29.5%。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9.8%,其中,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知识和理念41.0%、健康生活与行为22.7%及基本技能20.1%;6类健康问题素养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60.9%、科学健康观54.1%、健康信息30.0%、基本医疗24.3%、慢性病防治23.1%及传染病防治2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识字/少识字相比,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3.667、6.994);与公务员相比,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7.629),农民健康素养水平则较低(OR=0.223)。 结论 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职业;建议今后将基本技能、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内容,健康教育干预重点人群为低文化程度人员和农民。
    2013—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2~6岁儿童贫血与生长发育相关性分析
    任军爽, 鲍玲, 王蕊
    2020, 46(4):  435-437.  doi:10.12183/j.scjpm.2020.0435
    摘要 ( 233 )   PDF (1511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6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贫血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3—2018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入园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对儿童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贫血现况进行评价,并对贫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2 037名2~6岁儿童,其中男童22 057人,女童19 980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平均年龄为3.56岁。贫血检出率为0.98%;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检出率分别为0.75%、0.58%;消瘦检出率为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生贫血可能性越小(OR3~4岁=0.614、OR4~5岁=0.608、OR5~6岁=0.341),生长迟缓儿童贫血发生的可能性较大(OR=7.052)。 结论 大兴区2~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低,同时应对生长迟缓儿童常规进行贫血筛查,开展有效措施改善营养状况,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临床研究
    复方一枝蒿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效果研究
    张裕祥, 杨浩, 玛依拉·艾尼瓦尔, 姜雯
    2020, 46(4):  438-440.  doi:10.12183/j.scjpm.2020.0438
    摘要 ( 880 )   PDF (1535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型流感效果。 方法 以2019年6—12月于新疆某医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甲型流感的16~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愈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指标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男、女各占50%。对照组年龄(27.16 ± 13.30)岁、观察组年龄(26.47 ± 11.28)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P<0.01),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PCT水平的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好转,观察组治疗周期(7.79 ± 2.12)d,短于对照组的(10.74 ± 2.65)d(P<0.01)。 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流较单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感染指标转归明显,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吕俊杰, 胡春秀, 陈京亭, 吴淑琴
    2020, 46(4):  441-444.  doi:10.12183/j.scjpm.2020.0441
    摘要 ( 384 )   PDF (1512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2015年间铜陵市某医院进行手术的初次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开展5年期影像学复查,并在术后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至5年随访期结束时对复发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复发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至术后5年内随访期结束共完成随访390例,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46 ± 6.65)岁,以<60岁为主,占61.79%,肿瘤类型以子宫内膜癌为主,占46.15%,5年内随访期内复发164例,复发率为42.05%。年龄≥60岁(OR=3.393)、临床分期(OR=5.990)、腹腔镜手术(OR=1.980)、浸润深度≥1/2(OR=5.039)、淋巴结转移(OR=7.323)、低分化(OR=5.692)、CEA阳性(OR=3.703)、CA199阳性(OR=4.057)、CA125阳性(OR=4.835)、HE4阳性(OR=4.482)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OR=0.522)、盆腔淋巴结清扫(OR=0.565)、术后放化疗(OR=0.477)是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相关部分应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
    妇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芳, 范雅静
    2020, 46(4):  444-446.  doi:10.12183/j.scjpm.2020.0444
    摘要 ( 412 )   PDF (1518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妇科住院患者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CAUTI的发生及管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医院妇科住院管理部信息系统中留置导尿管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共收集妇科留置导尿管住院患者4 856例,年龄20~82岁,平均(43.86 ± 6.63)岁;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18 d,平均(6.35 ± 2.33) d。CAUTI患者共60例,导尿管置管总天数为52 636 d,CAUTI感染率为1.14‰。送检52份共检出病原菌68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1.76%,革兰氏阳性菌占26.47%,真菌占11.76%。年龄60~74、75~82岁(OR=5.328、5.658)、使用抗菌药物(OR=1.269)、留置时间(OR=1.603)、糖尿病(OR=8.654)及意识障碍(OR=5.296)是妇科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妇科留置导尿管住院患者可发生CAUTI感染,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在留置导尿管前应充分评估,减少非必要置管,定期评估拔管指征,尽量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水平相关性研究
    夏琀, 黄治霞, 刘东, 张波
    2020, 46(4):  447-449.  doi:10.12183/j.scjpm.2020.0447
    摘要 ( 265 )   PDF (1530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静脉血中D二聚体(D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重庆市某医院2018年收治的年龄≥50岁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性别、年龄 ± 1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空腹静脉血进行DD、LP-PLA2及CRP水平检测,并对出院后CHF患者随访至第12个月,对2组人群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绘制DD、LP-PLA2及CRP预测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HF患者(CHF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26名,男性均为76名,女性均为50名,CHF组年龄55~75岁,平均(63.9 ± 5.4)岁,对照组55~74岁,平均(63.9 ± 5.4)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的血浆DD、LP-PLA2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良心血管事件CHF患者DD、LP-PLA2及CRP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CHF患者(P<0.01)。DD、LP-PLA2及CRP预测CHF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值分别为0.714、0.742、0.816。 结论 CHF患者处于凝血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状态,检测DD、LP-PLA2及CRP对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空间自回归分析及其在R软件中的实现
    龚德鑫, 刘涛, 朱志华, 李懿涵, 马文军, 肖建鹏
    2020, 46(4):  450-453.  doi:10.12183/j.scjpm.2020.0450
    摘要 ( 380 )   PDF (2422KB) ( 1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产后保健服务现况分析
    关蔚, 顾晶菁, 黄勤瑾, 黄英, 张敏, 施君瑶
    2020, 46(4):  454-456.  doi:10.12183/j.scjpm.2020.0454
    摘要 ( 287 )   PDF (1519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产后保健服务提供现况,为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提供改进依据。 方法 2018年3—6月采用简单抽样方法抽取分别在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婴儿进行免疫接种的产后4个月内的母亲进行产后保健服务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840名产后4个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处于产后26~126 d,平均年龄(29.50 ± 4.23)岁。调查产妇中674人(占80.24%)接受过产后保健服务,408人(占48.57%)接受过≥2次的家庭访视服务。不同区域产妇产后接受访视次数及形式分布情况不同(P<0.01)。401人(占59.50%)在出院1周及以内接受服务,不同区域服务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访视中了解一般情况和体格检查分别占82.20%、83.68%,营养指导、卫生指导、避孕指导、42 d健康检查告知分别占72.55%、71.81%、65.28%、75.96%,新生儿访视内容中体格检查占93.62%、喂养指导占80.42%、预防接种指导占84.12%、28 d健康检查告知占79.08%。不同区域对产妇的体格检查、营养指导、卫生指导、避孕指导和对新生儿喂养指导的比例差异不同(均P<0.01)。家庭访视时长以20~39 min为主(占51.48%),不同区域家庭访视时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社区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覆盖率有所上升但质量仍需提高,需要加强对产后访视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培训、监督,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基于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进行微信公众平台健康传播改进措施的评估
    陈思秇, 钟若曦
    2020, 46(4):  457-460.  doi:10.12183/j.scjpm.2020.0457
    摘要 ( 319 )   PDF (1555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评估“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改进措施,为同类型平台开展微信健康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头脑风暴法初拟改进措施集,通过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筛选改进措施。 结果 经过头脑风暴法初拟改进措施27项。2轮参与咨询的专家均为2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5.0%,中级及以上职称占70.0%。2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7和0.809,专家对措施合理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的2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0.154、0.138和0.109、0.097、0.130(P<0.01)。经过德尔菲法筛选形成改进措施20项,“如何提高推文质量,增加关注用户”的12项措施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评分均数分别为4.10~4.80、4.10~4.65、3.85~4.70,“如何充分利用功能,改善运营管理”的8项措施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评分均数分别4.35~4.75、4.25~4.55、4.20~4.70分。 结论 本研究针对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可结合实际工作改善健康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