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探讨
张文艳, 朱渝, 万朝敏, 李琴
2022, 48(3): 273-275. doi:
10.12183/j.scjpm.2022.0273
摘要
(
134
)
PDF
(116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炎链球菌(S.p)是正常人群鼻咽部的常见定植菌,能够诱发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S.p可通过血流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内繁殖,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在治疗S.p所引起的肺炎疾病时,出现了S.p耐药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肺炎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本研究中,以儿童S.p为主要探究要点,进一步分析儿童S.p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肺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应用进展
黄小容, 赵卫, 孙九峰
2022, 48(3): 276-280. doi:
10.12183/j.scjpm.2022.0276
摘要
(
98
)
PDF
(1213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抗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日趋成熟,单克隆抗体研发领域进展迅速,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继传统药物之后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重要利器。本文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进展出发,在综述单克隆抗体筛选制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述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著
深圳市宝安区二年级学生课余屏幕时间超时及家庭影响因素
李博雅, 刘锐国, 尤映彬, 张庆英
2022, 48(3): 281-285. doi:
10.12183/j.scjpm.2022.0281
摘要
(
112
)
PDF
(1199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低龄学龄儿童课余时间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情况及屏幕时间超时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8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情况。
结果
儿童电子产品拥有率为47.4%,46.8%儿童5岁以前开始接触电子产品,15.7%儿童超过2 h/d的建议屏幕时间,34.8%儿童周末屏幕时间>2 h/d。使用以做线上作业为主(60.5%),其次为娱乐/聊天(1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屏幕时间>2 h/d(
OR
=1.874)、母亲屏幕时间>2 h/d(
OR
=1.815)是男生屏幕时间超时的危险因素,充足母亲陪伴时间(>2.0 h/d)(
OR
=0.360、0.244)是其保护因素。父亲屏幕时间>2 h(
OR
=2.202)、母亲屏幕时间>2 h(
OR
=2.119)是女生屏幕时间超时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二年级学生普遍使用电子产品,应当引起家长重视,父母应减少自身屏幕时间,增加陪伴时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杭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友琴, 许秀娟, 李祥微, 俞琦, 谷成晓
2022, 48(3): 286-289. doi:
10.12183/j.scjpm.2022.0286
摘要
(
131
)
PDF
(1193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现患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某疗养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收集和整理,统计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体检者5 456人,平均年龄(40.15±9.31)岁;其中血脂异常者共2 096例,异常率为38.42%。各项血脂异常的指标中,仅1项异常者占20.38%,2项及以上异常者占18.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
OR
=1.765)、男性(
OR
=1.811)、BMI≥24.0 kg/m
2
(
OR
=2.546)、吸烟(
OR
=1.928)、血脂异常家族史(
OR
=1.755)、高血压(
OR
=2.748)是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
OR
=0.447)是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率较高,男性、高龄、吸烟、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建议开展针对性的血脂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
曾德菲, 宁敏, 陈玉柳, 钟丹萍
2022, 48(3): 290-293. doi:
10.12183/j.scjpm.2022.0290
摘要
(
109
)
PDF
(1192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3—6月在海口市某医院对进行健康体检的海口市≥40岁人群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
结果
纳入1 319名≥40岁健康体检人群,男性692名,女性627名。检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673例,检出率为51.02%。其中检出1种高危因素者469例(69.69%),检出2种高危因素者119例(17.68%),检出≥3种高危因素者85例(12.63%)。男性、70~78岁、居住地为村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或退休人员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更高(
P
<0.05或
P
<0.01)。血压升高者97例(14.41%),总胆固醇升高92例(13.67%),血糖升高82例(12.18%),超重或肥胖120例(17.83%),吸烟136例(20.21%),饮酒158例(23.48%),不健康膳食109例(16.20%),缺乏体育锻炼197例(29.27%)。
结论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部分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2005—2015年广东省糖尿病死亡概况及其变化趋势
唐思丽, 郑雪燕, 孟瑞琳, 许晓君, 王晔, 林立丰
2022, 48(3): 294-298. doi:
10.12183/j.scjpm.2022.0294
摘要
(
115
)
PDF
(1208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整体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糖尿病死亡情况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死因监测系统,计算糖尿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
APC
)等指标。采用
χ
2
检验用于率的比较,采用
t
检验用于趋势变化
APC
的判别。
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因糖尿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从1.40%下降到1.30%(
APC
=-1.09%,
P
<0.01);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下降到6.26/10万(
APC
=-1.69%,
P
<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0.37/10万下降到7.79/10万(
APC
= -3.15%,
P
<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47%下降到0.32%(
APC
=-4.11%,
P
<0.01);广东省21个地市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均
P
<0.01)。
结论
广东省糖尿病总体死亡情况虽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须进一步持续实施全民干预措施。
平顶山市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特征及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刘晓慧, 王结实, 王培
2022, 48(3): 299-302. doi:
10.12183/j.scjpm.2022.0299
摘要
(
74
)
PDF
(1191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平顶山市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流行特征及其肠道菌群分布特点。
方法
以平顶山市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在同期以1∶; 1选择年龄±; 0.5岁、性别相同的同医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并采集粪便用于肠道菌群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2组人群的主要肠道菌群分布及菌量进行比较。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141例和健康体检者141名,病例组男性83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1.4∶; 1,病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3.21±; 7.24)岁,以50~5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汉族病例占88.65%。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39.72%。病变部位多在直肠(占51.77%),临床分期II期病例最多(63.83%)。对照组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4.01±; 7.68)岁,男性83人,女性58人,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的乳酸杆菌、消化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临床分期的新确诊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II期患者乳酸杆菌、消化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更少,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更多。
结论
平顶山市新确诊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特征,男性多于女性、50~59岁患者居多、病变多见于直肠,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提示可根据流行特征及菌群分布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连云港市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蒋茜, 江薇薇, 宋丹
2022, 48(3): 303-306. doi:
10.12183/j.scjpm.2022.0303
摘要
(
73
)
PDF
(1178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供借鉴资料。
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于2021年7—8月抽取连云港市公立医院1家三级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对2家医院内各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情况调查,并收集所有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级别、所在科室、职称、合同性质、工龄、夜班频次、相关培训学习经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共情能力,采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到349名护理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共情能力总分(96.75±12.17)分,其中观点采择维度(51.23±9.81)分、情感护理维度(32.60±7.14)分、换位思考维度(11.05±2.9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β
’=0.133)、学历(
β
’=0.281)、所在科室(外科
β
’=0.109、内科
β
’=0.163、妇产科
β
’=0.096、康复科
β
’=0.456、手术室
β
’=0.280、其他科室
β
’=0.263)、合同人员(
β
’=-0.109)、工龄(
β
’=0.087)、夜班频次(
β
’=-0.487)、相关培训学习经历(
β
’=0.369)以及职业倦怠(
β
’=0.357)均是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论
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通过相关培训学习、降低职业倦怠达到提高共情能力的目的。
郑州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伟玲, 张红梅, 李小粉, 刘金厚
2022, 48(3): 307-310. doi:
10.12183/j.scjpm.2022.0307
摘要
(
86
)
PDF
(119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现状,并调查影响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于2021年3—9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颈椎病的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最终获得3 150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及颈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男性1 497人,占47.52%,女性1 653人,占52.48%,年龄22~59岁,平均(40.02±6.31)岁。有970例医务人员诊断为颈椎病,占30.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41~50岁(
OR
=3.221)、51~59岁(
OR
=4.521)、非手术科室(
OR
=2.221)、手术科室(
OR
=4.654)、工作年限6~10年(
OR
=2.331)、工作年限>10年(
OR
=3.002)、经常加班(
OR
=1.365)、经常夜班(
OR
=2.554)的医务人员发生颈椎病的可能性大,而经常体育锻炼(
OR
=0.370)的医务人员发生颈椎病的可能性小。
结论
郑州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的发生率较高,年龄、科室、体育锻炼、工作年限等均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需要引起医院、科室及个人的重视,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并结合年龄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改善该地区医务人员的颈椎健康状况。
1781例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晓娟, 刘小兰, 张敏
2022, 48(3): 311-314. doi:
10.12183/j.scjpm.2022.0311
摘要
(
88
)
PDF
(118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及减少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某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 7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对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781例血液净化患者中,男性942例,女性839例;年龄37~76岁,平均(65.9±5.6)岁。317例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80%,感染类别依次为隧道感染95例(29.97%)、导管定植89例(28.08%)、出口感染70例(22.08%)、血行感染63例(19.87%)。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穿刺次数、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情况不同的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1.706)、合并糖尿病(
OR
=2.077)、合并低蛋白血症(
OR
=1.960)、穿刺次数≥2次(
OR
=1.283)、留置导管时间≥1周(
OR
=2.588)、住院时间≥2周(
OR
=1.387)、应用抗菌药(
OR
=0.352)是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穿刺次数、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有关。
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红祥, 张喜梅, 李伟
2022, 48(3): 315-317. doi:
10.12183/j.scjpm.2022.0315
摘要
(
81
)
PDF
(1178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降低3~12岁儿童贫血发生率、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许昌市某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本市户籍3~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及饮食相关信息,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儿童贫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贫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 406名3~12岁儿童,检出贫血儿童1 109例,贫血检出率为13.19%,以轻度贫血占比最高,达66.54%,其次为中度、重度贫血,分别占27.48%、6.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0.694)、BMI(偏瘦
OR
=2.106)、贫血史(
OR
=2.986)、早产儿(
OR
=1.711)、偏食/挑食(
OR
=2.208)、体育锻炼(
OR
=0.879)、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
OR
=0.751)、主要照护人贫血认知(
OR
=0.581)是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
结论
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较突出,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高危儿童群体,针对性加强预防和 饮食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营养状况,以减少贫血发生、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四川省自贡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刘晓, 张宏艳, 李爽乐
2022, 48(3): 318-320. doi:
10.12183/j.scjpm.2022.0318
摘要
(
82
)
PDF
(1176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四川省自贡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四川省自贡市8所幼儿园(城区4个、郊区4个)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检查,收集儿童及母亲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影响因素。
结果
943名学龄前儿童中男468名,女475名;年龄3~6岁,中位年龄[4.00(4.00,5.00)]岁。筛查出弱视47例,患病率为4.98%,其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36.17%),其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34.04%)、斜视性弱视(21.28%)、形觉剥夺性弱视(8.51%)。母亲妊娠期吸烟、妊娠期饮酒、孕次、产次、儿童斜视病史、早产、屈光不正家族史与儿童弱视发生有关(
P
<0.05或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吸烟(
OR
=10.450)、产次≥3次(
OR
=3.508)、儿童斜视病史(
OR
=16.877)、早产(
OR
=4.285)、屈光不正家族史(
OR
=9.075)是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学龄期儿童弱视的影响因素可能为有斜视病史、早产、屈光不正家族史,以及母亲妊娠期吸烟和产次。
现场研究
北京市顺义区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闫丽, 刘云慧, 刘小翠, 张松建
2022, 48(3): 321-325. doi:
10.12183/j.scjpm.2022.0321
摘要
(
81
)
PDF
(1211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市顺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为提高随访管理和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现住北京市顺义区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采用网络宣教、同伴持续干预结合专业心理辅导模式,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在AIDS知识、治疗知识及HIV相关压力方面的差异。
结果
经过6个月的综合干预,204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AIDS知识基本知晓率从干预前93.14%升高至干预后98.53%,治疗知识基本知晓率从干预前81.86%升高至干预后93.63%,干预后高于干预前(
P
<0.01),压力得分从干预前(28.15±15.28)分下降至干预后(22.16±13.99)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
P
<0.01)。
结论
网络宣教、同伴持续干预结合专业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降低HIV相关压力,有助于其积极接受和正确对待抗病毒治疗,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石家庄地区4 742例恶性肿瘤新诊断病例疾病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乔晶喆, 张丽辉, 纪月然, 孟蓓
2022, 48(3): 326-329. doi:
10.12183/j.scjpm.2022.0326
摘要
(
81
)
PDF
(1222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恶性肿瘤病例疾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该地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6—2020年石家庄地区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纳入分析石家庄地区4 742例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分别有742、869、935、1 014、1 182例,每年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逐年增多。每年病例均男性多于女性,5年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年间年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 742例恶性肿瘤病例中,前10位为肺癌(993例,占20.94%)、肝癌(859例,占18.11%)、结直肠癌(692例,占14.59%)、食管癌(539例,占11.37%)、胃癌(495例,占10.44%)、鼻咽癌(384例,8.10%)、淋巴瘤(285例,占6.01%)、乳腺癌(174例,3.67%)、宫颈癌(126例,占2.66%)、前列腺癌(101例,占2.13%),5年间肺癌病例所占比例均最高。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前5位疾病种类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石家庄地区2016—2020年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逐年增多,具有一定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肺癌一直高居发病首位,需针对病例特点积极开展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改善恶性肿瘤病例的预后。
2013—2020年海安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特征及耐药性变化趋势
卢晓平, 丁左缨
2022, 48(3): 330-332. doi:
10.12183/j.scjpm.2022.0330
摘要
(
71
)
PDF
(1177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13—2020年江苏省海安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特征及耐药的变化趋势。
方法
以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海安市某医院消化科就诊的H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耐药性监测部门档案统一表格收集Hp感染者姓名、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结果、疾病类型、Hp耐药试验结果等数据并完成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海安地区2013—2020年Hp感染病例1 756例,病例年龄18~73岁,45~73岁感染者占57.74%。男女性别比为1.18∶1,疾病类型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为主,占68.96%。Hp对甲硝唑耐药菌株1 033株,耐药率为58.83%,对克林霉素耐药667株,耐药率为37.98%,对阿莫西林耐药30株,耐药率为1.71%,对四环素耐药5株,耐药率为0.28%,其中单耐药1 233株,单耐药率为70.22%,双重耐药457株,双重耐药率为26.03%,多重耐药66株,多重耐药率为3.76%。不同年份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44.00%~66.94%,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1.35%~63.30%,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为0.00%~2.92%,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0.00%~2.02%,不同年份Hp对甲硝唑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检测结果显示从2015年开始检出Hp对阿莫西林耐药,从2017年开始检出Hp对四环素耐药。
结论
海安地区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双重耐药率较高,检出多重耐药菌。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检出Hp对阿莫西林和四环素耐药,应引起重视。
2018—2020年2 126例心律失常住院病例特征及预后研究
王玉娟, 李新, 刘敏, 梁淑红
2022, 48(3): 333-336. doi:
10.12183/j.scjpm.2022.0333
摘要
(
100
)
PDF
(1190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特征及其预后,为该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分类(以病历资料中记录结果为准,包括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患者2 126例,2018年654例,2019年688例,2020年784例,病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为1.3∶1,年龄42~81岁,以60~81岁所占比例最高,为71.59%,就诊时间以8:00~12:59时所占比例较高,为35.75%。疾病分类中激动起源异常情况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占56.91%,心率失常以快速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高,为57.29%。不同年龄和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患者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不同性别和激动起源异常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心率失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2 126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好转出院2 010例,转院70例,死亡46例。2020年好转出院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年份、年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
结论
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好转出院患者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病特点存在差异,掌握疾病发病特点有利于整合工作,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健康危害。
郑州市6~12岁儿童脊柱侧弯病例生活行为调查
崔晓丽, 冯芳, 陈艳平
2022, 48(3): 337-339. doi:
10.12183/j.scjpm.2022.0337
摘要
(
85
)
PDF
(1179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市6~12岁儿童脊柱侧弯病例生活行为情况及其对脊柱侧弯的影响,为预防学龄儿童脊柱侧弯提供借鉴资料。
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郑州市某骨科医院诊断为脊柱侧弯的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中非脊柱侧弯儿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生活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儿童生活行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研究共对257例6~12岁脊柱侧弯儿童及257名健康体检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均为100%。男童均为125名、女童均为132名,年龄6~12岁。病例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脊柱侧弯儿童BMI偏瘦42例。坐/站姿不良124例,占48.25%。书包类型中单肩包11例,占4.28%。每日静坐时间>10 h者 65例,占25.29%。每日睡眠时间<10 h者126例,占49.03%。每日接触自然光时间<1 h者56例,占21.79%。每日视屏时间>2 h者104例,占40.47%。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182例,占70.82%,体育锻炼项目中以单侧运动为主的占33.85%。桌/椅高度不合适者61例,占2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偏瘦
OR
=2.004)、坐/站姿(
OR
=0.326)、每日静坐时间(
OR
=2.968)、每日睡眠时间(
OR
=0.3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OR
=0.689)、体育锻炼项目(
OR
=1.245)、桌/椅高度(
OR
=0.417)是6~12岁儿童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
结论
6~12岁脊柱侧弯儿童多存在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儿童家长应对儿童的生活习惯加强引导及规范,避免生活行为习惯不良而造成身体发育异常。
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其与职业倦怠和工作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苏金玲, 张欢欢, 尹慧捷, 王婷, 杜琳
2022, 48(3): 340-343. doi:
10.12183/j.scjpm.2022.0340
摘要
(
75
)
PDF
(1192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其与职业倦怠和工作效能感的相关性。
方法
调查5所三级医院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以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评估职业倦怠情况,由相应科室护士长评估工作效能感。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工作效能感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
结果
共调查介入手术室17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35岁,平均(27.42±2.26)岁。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平均为(222.32±23.17)分。不同年龄、学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职业倦怠评分较低、工作效能感评分较高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工作年限较短、职称较低、职业倦怠评分较高、工作效能感评分较低的护理人员(
P
<0.05或
P
<0.01)。各项心理健康评分与个人成就感、工作效能感评分呈负相关(
P
<0.05),与情绪衰竭及情感淡漠呈正相关(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评分较高(
OR
=2.171)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工作年限较长(
OR
=0.651)、工作效能感评分较高(
OR
=0.412)、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
OR
=0.623)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较好。
结论
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与工作年限、职称、职业倦怠及工作效能感相关。
2015—2020年贵港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杨忠秀, 梁正林, 周柳金, 邓星超
2022, 48(3): 344-346. doi:
10.12183/j.scjpm.2022.0344
摘要
(
74
)
PDF
(117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贵港市的居民碘缺乏病流行情况和碘营养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指导人群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居民家庭食用盐、8~10岁儿童、孕期妇女的尿样进行尿碘检测,并对抽到的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
结果
2015—2020年贵港市共检测碘盐9 450份,年碘盐覆盖率均达到99.00%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不同年份为87.75%~94.51%,不同地区为91.37%~9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检测儿童尿样5 483份,尿碘中位数为201.30 μg/L,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尿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检测孕期妇女尿样2 705份,尿碘中位数为158.70 μg/L,不同年份和地区孕妇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2 838名儿童甲状腺进行检查,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儿童甲肿率均低于1.00% 。
结论
贵港市2015—2020年的碘盐覆盖率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碘偏高水平,孕妇碘营养水平处于碘缺乏水平。建议联合医院加强对甲状腺结节及肿大等疾病的监测及分析,综合评估全民补碘、人群碘摄入量与人群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联,科学评价补碘效果。
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分析
陈晓敏, 王菲
2022, 48(3): 347-350. doi:
10.12183/j.scjpm.2022.0347
摘要
(
72
)
PDF
(1172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为预防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来源于医院院感中心质管部的2015—2019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血源性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某医院共报告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26例,各年依次为32、28、29、23、14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例数逐年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以女性为主,占66.67%。年龄20~53岁,以20~39岁为主,占57.94%。以医师为主,占70.63%。大专学历的医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43.65%,只有32.54%的医护人员有参加过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培训,病原体以乙肝病毒为主,占53.97%,其次为丙肝病毒,占31.75%,苍白密螺旋体占5.56%。暴露发生环节以术中缝合、传递手术器械以及协助操作为主,共占总暴露病例的71.43%。
结论
北京市某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逐年减少,但仍有发生,院感防控任务仍较重,标准预防需要加强,需健全手术室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能力,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济南市女性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结果分析
杨锐, 董孝芳, 赵燕, 牛余霞
2022, 48(3): 351-354. doi:
10.12183/j.scjpm.2022.0351
摘要
(
105
)
PDF
(1188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女性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结果,为早发现、早诊治及预防宫颈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山东省济南市辖区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并签署知情告知书后采用巴氏涂片法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于细胞学异常及高危型HPV阳性者进一步行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宫颈细胞学异常及HPV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10 176名女性纳入研究,宫颈细胞学异常319例、异常率3.13%,HPV异常1 025例、异常率10.07%。不同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
OR
=1.430)、产次(
OR
=2.330)、不良孕产史(
OR
=3.086)是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不良孕产史、宫颈癌家族史、妇科疾病史、定期妇科检查的女性HP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
OR
=1.342)、不良孕产史(
OR
=2.735)、宫颈癌家族史(
OR
=2.293)、妇科疾病史(
OR
=1.694)是女性HPV异常的相关因素。宫颈细胞学异常且HPV阳性者宫颈上皮瘤变检出率更高。
结论
济南市女性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异常率均较高,其受到多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相关人群健康宣教,提高宫颈癌防范意识,预防宫颈癌。
1594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病原学特征分析
詹小妹, 陈小建, 符荣益
2022, 48(3): 355-357. doi:
10.12183/j.scjpm.2022.0355
摘要
(
76
)
PDF
(1177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病原学特征,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0年1—12月临高县某医院明确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包括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 (PIVS)IgM抗体和Q热立克次体(COX),分析病原体检出及分布情况。
结果
1 594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中共有701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检出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为43.98%。单一病原体感染643例、2种或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58例。共检出病原体769株,感染病原体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MP 25.49%、RSV 23.41%、INF-B 13.27%、ADV 11.83%、PIVS 9.27%、LP1 6.85%、INF-A 5.14%、CP 4.42%、COX 4.14%。病原体总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不同年龄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以<1岁婴儿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84.26%),在不同季节发病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以冬季发病的患儿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61.79%)。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病原体以MP、RSV、INF-B等多见。病原体在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中具有年龄和季节流行特征。
2012—2020年隆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
苏永健, 李嘉铃, 农秋锋, 陆雪明, 陆彩云, 陆占伟, 宋玉婷, 李海
2022, 48(3): 358-362. doi:
10.12183/j.scjpm.2022.0358
摘要
(
78
)
PDF
(1203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隆安县2012—2020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和病原学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0年HFMD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导出。
结果
2012—2020年隆安县报告HFMD共24 680例,其中重症83例,死亡8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56.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1/10万。每年4—6月和9—10月是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以城厢镇最高(944.68/10万),以屏山乡最低(469.46/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751.32/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50.6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HFMD病例以0~4岁儿童为主(95.28%)。在558例病例中检出EV 71病毒阳性109例(21.25%);EV 71在重症、死亡病例中比例分别为54.22%、87.50%。
结论
2012—2020年隆安县HFMD总体上仍然处于高流行趋势,存在地区、性别、季节分布的差异,2012—2017年EV 71型感染是HFMD感染的优势病株,应继续推进EV 71疫苗接种对防控HFMD流行和暴发具有重大意义。
2016—2020年西安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
吕静, 韦方, 张红菊, 安慧
2022, 48(3): 363-365. doi:
10.12183/j.scjpm.2022.0363
摘要
(
78
)
PDF
(117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2016—2020年西安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疾病谱变化,为妇科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西安市某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妇科门诊就诊病例疾病谱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39 528例妇科疾病病例,患病例次共计44 109例次。2016—2020年妇科患病例次数依次为8 643例次(19.59%)、8 883例次(20.14%)、9 615例次(21.80%)、10 023例次(22.72%)、6 945例次(15.75%);其中疾病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阴道炎(41.36%),宫颈炎(29.03%),子宫肌瘤(10.83%),盆腔炎(7.19%),子宫内膜异位症(1.95%)。妇科门诊疾病患者以21~40岁为主(56.35%),其次为41~60岁(31.32%),≤20岁年龄患者最少(3.59%)。其中炎症类妇科疾病高发于21~40岁(52.11%),肿瘤类患者主要集中在41~60岁(7.74%),内分泌类疾病多为41~60岁(1.86%)及>60岁(1.41%)女性人群。
结论
西安市某医院5年间妇科门诊疾病患病例次数呈增加趋势,妇科疾病顺位变化不明显,以炎症类疾病为主,可针对妇科疾病患者分布特点进行诊疗管理与生殖健康知识宣教。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杜亚楠, 马景月
2022, 48(3): 366-369. doi:
10.12183/j.scjpm.2022.0366
摘要
(
71
)
PDF
(1192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邯郸市某医院ICU病房VAP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ICU病房患者中诊断为VAP的患者共379例,其中男性223列,女性156例,年龄45~82岁,平均(63.72±7.12)岁。共培养出病原菌494株,革兰阴性菌440株,占89.07%,革兰阳性菌43株,占8.70%,真菌11株,占2.23%。检出的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数量最多,共276株,占55.87%。不同年度VAP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
结论
2016—2020年邯郸市某医院ICU病房内的VAP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在工作中需加强管理,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控制。
平顶山地区6~14岁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凌云
2022, 48(3): 370-372. doi:
10.12183/j.scjpm.2022.0370
摘要
(
75
)
PDF
(1179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平顶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14岁癫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5版)》对癫痫儿童是否共患ADHD进行诊断,并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儿童病例基本情况及患病情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因素。
结果
共调查473例癫痫儿童,男266例,占56.24%,女207例,占43.76%,平均年龄(9.86±; 1.93)岁,难治性癫痫52例,占10.99%, 全面性发作270例,占57.08%,部分性发作148例,占31.29%。共患ADHD 160例,共患率为33.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1岁(OR=2.331)、难治性癫痫(OR=3.154)、ADHD家族史(OR=4.521)、脑电图持续异常(OR=3.025)的癫痫儿童共患ADHD风险更高。
结论
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父母、医师及社会的关注,癫痫起病年龄、ADHD家族史、癫痫控制不佳等多种因素可增加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风险,提前给予针对性干预可能改善癫痫患儿的远期预后。
郑州市金水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褚晓蒙, 张彩萍, 李新
2022, 48(3): 373-375. doi:
10.12183/j.scjpm.2022.0373
摘要
(
80
)
PDF
(1181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市金水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金水区辖区3个社区招募点招募年龄≥60岁的郑州市金水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评估营养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能状况等资料,通过单、多因素方法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老年人1 872人,男性954人,女性918人;年龄60~86岁,平均(71.9±6.4)岁。共检出营养不良19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1.919)、居住方式(
OR
=1.732)、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OR
=3.11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OR
=0.410)、体能状况(
OR
=0.359)为郑州市金水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
郑州市金水区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秦皇岛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王晓唐, 邹哲华, 李燕莉
2022, 48(3): 376-378. doi:
10.12183/j.scjpm.2022.0376
摘要
(
71
)
PDF
(117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查秦皇岛市≥40岁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及高危险因素水平,为预防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海港区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抽取5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分别抽取4个社区(或村),对抽中社区的所有年龄≥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进行判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秦皇岛市≥40岁常住居民1 978人,男性879人,女性1 099人;年龄40~89岁,平均(56.74±12.53)岁。共检出256例(12.94%)脑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检出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缺乏体育运动、超重或者肥胖、吸烟、脑卒中史、糖尿病、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4.95%、36.05%、29.98%、25.99%、16.03%、6.02%、2.93%、1.01%。年龄越大(
OR
=1.931)、有糖尿病家族史(
OR
=9.438)、有血脂异常家族史(
OR
=7.237)、有脑卒中家族史(
OR
=8.659)的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风险显著增加。
结论
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脑卒中高危因素在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家族史均是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当地应该关注重点人群,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该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2018—2020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
毛雅楠, 尹红梅, 单单单
2022, 48(3): 379-382. doi:
10.12183/j.scjpm.2022.0379
摘要
(
100
)
PDF
(1186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8—2020年每年的8月25日作为调查日以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6 269例住院患者,其中2018年2 208例,2019年2 019例,2020年2 042例。应调查人数6 269例,实际调查6 269例,实查率为100.0%。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08%、2.03%、 2.06%,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院感发生均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5.24%、14.29%、9.52%)。住院患者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比例最高(43.80%)。3年中有521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8.31%,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治疗为(70.44%),且一联使用比例最高(81.76%),治疗及治疗+预防患者中有72.99%(300/411)完成细菌培养。共送检300份病例样本,检出病原菌391株,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63.68%)。
结论
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均在标准范围内,但仍需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控工作,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承德市健康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饶井芬, 朱彤, 刘艳丽, 杨春丽, 朱翠敏
2022, 48(3): 383-385. doi:
10.12183/j.scjpm.2022.0383
摘要
(
88
)
PDF
(1172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承德市某医院进行普通体检的成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两癌”筛查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两癌”筛查意愿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有效调查承德市健康女性3 150人,30~60岁1 752人,占55.62%,已婚2 159人,占68.54%,有筛查意愿970人,占30.79%。个人月收入>8 000元(
O
R=3.025)、居住地为城市(
OR
=3.154)、31~60岁(
OR
=1.335)、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
OR
=2.331)的健康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高。
结论
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低,需引起重视,需要加强“两癌”筛查相关认知宣传,需制定综合措施增加女性“两癌”筛查积极性。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会, 王素芳, 杨莹
2022, 48(3): 386-389. doi:
10.12183/j.scjpm.2022.0386
摘要
(
72
)
PDF
(1179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健康及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11—12月以新乡市3家三级医院和2家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损伤发生情况、职业防护知识及职业防护行为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13名消毒供应室护士中男性10名,女性103名。年龄24~53岁,平均(36.7±5.2)岁;学历中专2人,大专62人,本科及以上49人。医院级别三级59人,二级54人;职称初级59人,中级48人,高级6人。工龄1~31年,平均(9.7±4.4)年。共有22例护士发生过职业损害事件,共计41例次,以生物因素损害事件最多(12例次),其次为化学因素损害事件(7例次)。职业防护认知平均为(20.93±1.26)分,职业防护行为平均分为(36.79±2.4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β
’=0.023)、学历(
β
’=0.416)、医院级别(
β
’=0.121)、职称(
β
’=0.109)、工龄(
β
’=0.197)均是职业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年龄(
β
’=0.076)、学历(
β
’=0.314)、医院级别(
β
’=0.242)、职称(
β
’=0.198)、工龄(
β
’=0.192)、职业防护知识(
β
’=0.354)是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健康及职业防护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其受到该职业人群年龄、学历、医院级别、职称、工龄多因素影响,针对护士个体情况加强干预措施,提高其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增强职业防护行为,更好地保证消毒供应室护士工作安全。
围手术期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孙静岚, 周红艳, 任春玲, 徐风, 贾娟娟
2022, 48(3): 390-392. doi:
10.12183/j.scjpm.2022.0390
摘要
(
66
)
PDF
(1175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及相应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西安某医院需要接受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进行焦虑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该人群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术前择期手术患者1 186例进行调查,男性617例,女性569例,年龄20 ~81岁,平均(50.08±13.46)岁。共有776例术前焦虑者,发生率为65.43%。轻度焦虑412例,占53.09%;中度焦虑233例,占30.03%;重度焦虑131例,占16.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
OR
=1.494、1.450、1.948)、女性(
OR
=5.058)、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
OR
=2.511、1.603)、预估手术时长≥3 h(
OR
=3.258)、疾病情况严重(
OR
=3.550)的择期手术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前焦虑风险。
结论
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在术前焦虑发生率较高,建议对术前患者心理干预、服用药物等多种措施进行积极的干预,缓解过度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手术适应水平及预后效果。
郑州市≥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
谢爽, 朱玉芬, 杨睿, 杨园园
2022, 48(3): 393-396. doi:
10.12183/j.scjpm.2022.0393
摘要
(
80
)
PDF
(1191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市≥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提高居民COPD知信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40岁居民进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及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调查人数1 476人,男性720人(48.78%),女性756人(51.22%),年龄40~79岁。慢性咳嗽者51例(3.47%),慢性咳痰者60例(4.07%),喘息者58例(3.93%),呼吸困难者99例(6.71%)。不同年龄段的≥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不同性别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吸烟与不吸烟者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知晓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名称的897人(60.77%),知晓肺气肿疾病名称的918人(62.20%),知晓COPD名称的77人(5.22%),知晓COPD相关知识的46人(3.12%)。在77名知晓COPD名称的调查对象中对COPD症状相关知识以及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5.45%~72.73%。
结论
郑州市≥40岁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程度较高,但是该群体COPD认知水平呈现较低的水平,对COPD的主要症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该项工作需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低年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吴秀丽, 倪娟, 李淳丽, 谌芬, 薛玲, 陈青
2022, 48(3): 397-399. doi:
10.12183/j.scjpm.2022.0397
摘要
(
100
)
PDF
(1162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长沙市某医院入职时间为3年内的且已获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的护士人员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低年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低年资护士112人,均为女性,平均(22.12±2.12)岁。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总评分为(18.51±2.98)分,得分>20分的低年资护士有46人,依从性良好率为41.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年参与职业暴露培训次数(
β
’=0.248)、职业暴露风险认知水平(
β
’=0.379)、自我效能水平(
β
’=0.106)、防护态度水平(
β
’=0.241)、健康信念水平(
β
’=0.119)是影响低年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的因素。
结论
低年资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较低,通过加强低年资护士职业暴露培训、提高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及自我效能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检验技术
7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变异株检测性能比对分析
邹丽容, 黄洁, 郭前方, 庾健祥, 张欢, 邓小玲, 李柏生
2022, 48(3): 400-40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00
摘要
(
108
)
PDF
(115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常用的7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荧光定量PCR法)对2019-nCoV变异株的检测性能。
方法
收集已知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变异株样本,包括Alpha变异株、Beta变异株、 Eta变异株样本。比较7种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Kappa系数对7种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
结果
7种检测试剂对3种变异株的灵敏度均>85%,特异度均为100%,Kappa系数均>0.8。
结论
7种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在检测现有流行变异株时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未造成脱靶和漏检,且与基因测序结果相比一致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