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5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20
    论著
    基于IMB理论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蔡宇琪, 黄珊珊, 刘志东, 王嘉雯, 黄国楼, 李观海, 陈浩, 陈文杰, 姜悦, 尤心怡, 朱洋, 曹望楠, 陈亮, 李菁华
    2024, 50(5):  390-394.  doi:10.12183/j.scjpm.2024.0390
    摘要 ( 106 )   PDF (933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惠州市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3—4月在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院招募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治疗期间的服药依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服药依从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69例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46.64±16.47)岁,男性171例(63.6%),女性98例(36.4%)。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率为83.6%(225/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依从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越高(OR = 1.19)、自我效能越强(OR = 2.91)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障碍感知程度越高(OR = 0.76)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 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整体较好,主要影响因素为对治疗信息的了解程度、自我效能及障碍感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磨玻璃结节患病率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徐国厚, 黄海峡, 田建广, 蒋磊, 马光慧, 王丁要, 吴建彬, 王逊, 罗杨, 瞿明月
    2024, 50(5):  395-399.  doi:10.12183/j.scjpm.2024.0395
    摘要 ( 78 )   PDF (2407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磨玻璃结节(GGN)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和代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10 403名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对该人群GGN患病情况及代谢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代谢性疾病对GGN产生的影响。结果 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GGN患病率约35.90%(3 735/10 403),其中女性为38.87%(1 703/4 381)、男性为33.74%(2 032/6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代谢疾病患者之间GGN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OR=1.168)是该人群GGN患病的危险因素。除高血压之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OR=1.287)是女性GGN患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1.234)、糖调节受损者(OR=1.342)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OR=1.315)是男性GGN的患病危险因素;而脂肪肝(OR=0.858)是男性GGN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GGN患病率较高。女性GGN的患病率受到高血压、高LDL-C血症的影响,男性GGN的患病率与高血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低HDL-C血症及脂肪肝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9—2022年淮南地区剖宫产现状及指征变化情况分析
    王玲, 喻菊香, 吴慧, 张红, 李怡, 刘轶, 姜建兰, 孟家俊
    2024, 50(5):  400-404.  doi:10.12183/j.scjpm.2024.0400
    摘要 ( 95 )   PDF (973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淮南地区医疗机构剖宫产现状及指征变化情况,以期为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南东方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产妇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孕产相关信息,剖宫产指征依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剖宫产情况及指征变化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0 878例产妇的相关资料,其中剖宫产3 750例,占比为34.47%。2019—2022年剖宫产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趋势χ2=160.049,P<0.01),分别为45.63%、39.31%、31.85%、23.63%。2019—2022年剖宫产指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037,P<0.01),其中均以瘢痕子宫占比最高。2019—2022年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占比呈逐渐升高趋势,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占比呈逐渐降低趋势。3 750例剖宫产产妇中非医学指征剖宫产166例,占比为4.4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主要原因为担心无法自然分娩,试产后最后还要改剖宫产(32.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5、35~40岁(OR=1.093、1.097)、孕前BMI≥28.0 kg/m2OR=2.933)、经产妇(OR=1.664)、不知晓孕产相关知识(OR=1.670)、有产前焦虑(OR=4.865)的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可能更高。结论 2019—2022年淮南地区医疗机构剖宫产率呈降低趋势,剖宫产指征以瘢痕子宫占比最高,仍有一定比例的无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现象。
    上海市感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
    崔鹏, 柳怡章, 夏聪聪, 王袁, 蔡黎霞, 张燕, 张成钢
    2024, 50(5):  405-409.  doi:10.12183/j.scjpm.2024.0405
    摘要 ( 66 )   PDF (1743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院感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能力现状、经历经验和培训需求,为后续提高感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与风险评估能力、探索医疗机构感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储备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354名感控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感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能力得分为(187.82±27.3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级医院感控人员能力得分高于非三级医院,有传染病应急处置经验、应急救援经历、参加过应急演练、风险评估培训的感控人员能力得分高于无相关经历者(P<0.05或P<0.01)。79.94%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培训,培训需求中居前3位的内容分别为应急预案及演练(93.22%)、传染病基础知识(83.33%)和公共卫生应对(81.36%)。结论 上海市感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能力整体较强,但个体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可以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感控人才队伍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能力水平,做好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储备。
    2023年南京市通江河道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
    王毓, 谢朝勇, 杨佩才
    2024, 50(5):  410-414.  doi:10.12183/j.scjpm.2024.410
    摘要 ( 57 )   PDF (95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2023年南京市通江河道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为强化通江河道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和降低传播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滁河、便民河和水阳江3条通江河道地区开展钉螺监测、人畜活动情况调查及传染源监测,分析通江河道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采用三维风险矩阵法对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在通江河道12个环境开展钉螺监测,活螺平均密度0.2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10个环境有人群活动,共4个环境有牛羊放牧情况。对通江河道沿岸的居民开展血吸虫病筛查共7 273人,血检阳性率2.17%。对捡获的57份野粪均进行毛蚴孵化法检测,未检出阳性。共捕获野鼠31只,野鼠密度2.58%。三维风险矩阵评估结果显示,栖霞区便民河和六合区滁河为中等风险,高淳区水阳江为高风险。结论 南京市通江河道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因素依然存在,便民河和滁河为中等风险,水阳江为高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通江河道的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还需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传播风险。
    西安地区中老年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率及高危人群早诊意识调查
    宋钰, 赵阳, 王惠君, 廖新华, 王静, 刘战飞
    2024, 50(5):  415-419.  doi:10.12183/j.scjpm.2024.0415
    摘要 ( 59 )   PDF (2750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中老年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现状,了解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6—12月抽取西安地区40~74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调查问卷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对居民进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肿瘤早诊意识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早诊意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5 478名40~74岁居民进行结直肠癌危险因素调查,其中男性2 690人(49.11%),女性2 788人(50.89%)。评估出高危人群956例,高危率为17.45%。女性高危率(19.19%)高于男性(15.65%)(χ2=11.9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率呈上升趋势(χ2=113.178),60~69岁组的高危率最高(24.18%),40~49岁组的高危率最低(10.71%)。乡村居民的高危率(20.93%)显著高于城镇居民(13.72%)(χ2=49.331),教育水平对高危率也有显著影响,学历越低,高危率越高(χ2=162.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956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289例(30.23%)具备早诊意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0.455)、文化程度(OR=1.919)、家庭年收入(OR=1.358)、职业为农民/农民工(OR=0.495)和无/失业(OR=0.444)、定期体检(OR=3.121)、肿瘤史/肠息肉史(OR=2.438)、结直肠癌家族史(OR=2.484)均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具备早诊意识的相关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居民具有较高的结直肠癌高危率,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针对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影响因素给予干预,以期能够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
    现场研究
    盐城市大丰区高一新生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晶晶, 卢鹏, 薛浩, 周勇, 竺丽梅
    2024, 50(5):  420-423.  doi:10.12183/j.scjpm.2024.0420
    摘要 ( 67 )   PDF (98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3种检测方法筛查盐城市大丰区高一新生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阳性率,分析LTBI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test (QFT)、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SAT6-CFP10,EC)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对盐城市大丰区高一新生开展LTBI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TBI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学生697人,经≥1种筛查方法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为6.46%。QFT筛查阳性率为1.15%,EC筛查阳性率为0.86%,TST筛查阳性率为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8.5≤BMI≤23.9 kg/m2OR=3.570)、BMI>23.9 kg/m2OR=5.259)、近3个月发生结核相关症状(OR=2.538)、有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OR=49.145)、学习强度>12 h/d(OR=10.484)的学生检出LTBI阳性的风险较高。结论 盐城市高一新生LTBI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BMI≥18.5 kg/m2、近3个月发生结核相关症状、有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和学习强度过大是学生LTBI阳性的高危因素。
    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王坤, 祖晨曦, 杨鑫, 凌翔, 刘霄寒, 刘婷, 吴少龙
    2024, 50(5):  424-428.  doi:10.12183/j.scjpm.2024.0424
    摘要 ( 75 )   PDF (1114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广州市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称新冠)疫情分类管控措施对居民线上复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18日至12月31日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记录,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建立分段线性回归,根据拟合模型的水平改变和斜率改变分析分类管控措施对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患者数量的影响。结果 2021年1月18日至12月31日共有18 473例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复诊了39 239人次。中断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初次复诊患者数量在措施实施前随时间呈下降趋势(β1=-4.62,P=0.463);实施措施第1个周初次患者数量增加(β2=234.49,P=0.001),措施实施前后斜率改变量为55.04(β3=55.04,P=0.020);取消措施第1个周初次复诊患者数量减少(β4=-306.56,P<0.001),取消措施前后斜率改变量为-49.87(β5=-49.87,P<0.05)。复诊患者总数在措施实施前呈上升趋势(β1=11.21,P=0.243);实施措施第1个周复诊患者总数增多(β2=306.67,P=0.004),措施实施前后斜率改变量为39.28(β3=39.28,P=0.274);取消措施后第1个周复诊患者总数减少(β4=-291.20,P=0.016),取消措施前后斜率改变量为-30.72(β5=-30.72,P=0.362)。结论 新冠疫情分类管控措施提高了居民线上复诊服务利用率,建议持续推广线上复诊服务,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管理。
    枣庄地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慢性并发症现状分析
    李滨, 张世新, 罗琼, 王远方
    2024, 50(5):  429-432.  doi:10.12183/j.scjpm.2024.0429
    摘要 ( 54 )   PDF (1064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枣庄地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慢性并发症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枣庄地区3家医院(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市立医院、山东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中青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依从性及慢性并发症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慢性并发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中青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5 246例T2DM患者中,3 059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好(58.31%),2 187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41.69%);3 461例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65.97%),1 785例患者未发生慢性并发症(34.03%),以糖尿病肾病(28.13%)、糖尿病心血管病(25.45%)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62%)等为主要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2.340)、文化程度(OR=2.531)和家庭月收入(OR=3.284)是中青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年龄(OR=4.032)、BMI(OR=2.251)、病程(OR=3.854)、血糖(OR=2.546)、血脂(OR=5.137)和治疗依从性(OR=4.295)是中青年T2DM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病程较长、文化程度较低和家庭月收入较少的中青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可能性较大;年龄越高、BMI越高、病程越长、血糖和血脂不达标的中青年T2DM患者更容易发生慢性并发症。
    2011—2022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刘天, 赵婧, 阮德欣, 向泉, 曾玉洁, 胡婕, 胡龙
    2024, 50(5):  433-436.  doi:10.12183/j.scjpm.2024.0433
    摘要 ( 83 )   PDF (1817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1—2022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11—2022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阳性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2年荆州市累计收集5 281份手足口病病例样本,检出阳性3 694份,阳性率69.95%。其中重型病例125份,阳性率66.40%;聚集性疫情5起共采集30份样本,阳性率93.33%。3 694份阳性样本中,EV 71型和Cox A16型混合感染16例。剩余3 678份阳性样本中,EV 71型占15.36%(565份),Cox A16型占28.11%(1 034份),其他肠道病毒占56.53%(2 079份)。EV 71型在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检出,随后未再检出;占比与年份整体呈负相关(rs=-0.77,P<0.05)。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2,P<0.01),介于57.14%~83.48%之间。不同地区阳性率介于85.63%~54.12%之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9,P<0.01)。Cox A16占比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rs=0.890,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较男性(OR=0.83)、其他地区均较石首市(均OR<1)检出阳性的概率低(均P<0.05),不同年龄、是否重症、发病至采样时间间隔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1—2022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较高,优势毒株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不同地区年份、不同地区阳性率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
    高热惊厥儿童病例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臧然, 马江涛, 齐欣
    2024, 50(5):  437-440.  doi:10.12183/j.scjpm.2024.0437
    摘要 ( 56 )   PDF (1053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保定市高热惊厥儿童病例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以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诊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信息获取患儿基本信息及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并对患儿进行1年内复发情况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病例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高热惊厥患儿1 341例,男女性别比1.44∶1(792/549),3月龄至1岁年龄段患儿比例最高(44.97%),多为初次发作患儿(89.93%),有癫痫家族史患儿占14.32%,体温高峰≥39 ℃者比例(71.14%)高于<39 ℃者(28.86%),单纯型患儿(63.01%)明显多于复杂型患儿(36.99%),发热至惊厥时间<24 h者较多(67.86%),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异常者分别占25.95%、31.47%、29.16%、17.23%。高热惊厥患儿预后不良294例(21.9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HR=0.595)、有癫痫家族史(HR=1.784)、体温高峰(HR=3.522)、疾病分型(HR=2.841)以及血清PCT异常(HR=1.878)、CRP异常(HR=1.777)、IL-6异常(HR=1.266)、NSE异常(HR=2.366)均为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保定市高热惊厥患儿发病特征表现为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岁年龄段比例最高,体温高峰多≥39 ℃,单纯型惊厥多见,发热至惊厥时间多<24 h。患儿预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针对高危患儿,监测相关生化指标,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癫痫或复发,改善高热惊厥患儿预后。
    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胆囊息肉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石祥慧, 毛艳铃, 张漩
    2024, 50(5):  441-444.  doi:10.12183/j.scjpm.2024.0441
    摘要 ( 65 )   PDF (1051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胆囊息肉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长沙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中心的所有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胆囊息肉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 760名健康体检者,共检出2 472例胆囊息肉患者,胆囊息肉发生率为21.02%。单发者1 409例(57.00%),多发者1 063例(43.00%);直径<0.5 cm者841例(34.02%),0.5~1.0 cm者1 197例(48.42%),>1.0 cm者434例(17.56%)。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676)、日常饮食(OR=1.933)、脂肪肝(OR=2.452)、BMI(OR=4.536)、糖尿病(OR=2.499)、血脂异常(OR=4.066)、运动习惯(OR=7.182)、肝功能异常(OR=8.400)、幽门螺杆菌感染(OR=2.529)是胆囊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长沙市体检人群胆囊息肉发生率偏高,性别、日常饮食、脂肪肝、BMI、糖尿病、血脂异常、运动习惯、肝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是胆囊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需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重大传染病防控背景下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周颖, 王志伟, 蔡文锋, 郑红英, 陈嘉敏, 陈伟平, 张嘉玮
    2024, 50(5):  445-447.  doi:10.12183/j.scjpm.2024.0445
    摘要 ( 73 )   PDF (1841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对广州市、区级疾控机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人员基本情况、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量表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不同人口学特征人员工作绩效得分进行差异分析,对组织支持感得分与工作绩效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629人,女性409人(65.02%),男性220人(34.98%),以30~49岁居多(54.53%);疾控人员组织支持感总体得分为(3.63±0.84)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绩效总体得分为(4.06±0.69)分,处于中高水平;不同年龄、学历、工龄、工作类别、婚姻情况、子女情况、已聘任岗位、编制情况、工作类型的人员工作绩效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工作支持、价值认同、利益关心维度得分与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480~0.681,均P < 0.01);工作绩效得分与工龄(β' = 0.180)、工作支持(β' = 0.560)、利益关心(β' = 0.155)得分呈正相关关系(调整后R2 = 0.496,P <0.001)。结论 疾控机构人员组织支持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疾控机构人员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有直接预测作用。
    大庆市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雪, 高亚楠, 马超然, 马宁宇, 于思远
    2024, 50(5):  448-451.  doi:10.12183/j.scjpm.2024.0448
    摘要 ( 56 )   PDF (1059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大庆市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征,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大庆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916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其中57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30.06%;共分离出病原菌629株,其中35例患者感染2种病原菌,19例患者感染≥3种病原菌。629株病原菌中包括革兰阴性菌455株(占72.34%),革兰阳性菌136株(占21.62%),真菌38株(占6.04%)。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2.002)、重症监护病房治疗7~14 d(OR=1.330)、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5 d(OR=2.073)、留置引流管(OR=2.351)、气管插管(OR=2.652)、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OR=1.735)、抗菌药物使用≥2种(OR=1.423)、手术与否(OR=1.846)、合并糖尿病(OR=2.265)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庆市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药物使用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成都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重症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霞, 方钰, 张珊, 胡言东, 罗丽
    2024, 50(5):  452-454.  doi:10.12183/j.scjpm.2024.0452
    摘要 ( 48 )   PDF (1850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重症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纳入邛崃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大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重症肺炎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重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81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其中重症肺炎409例,占14.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299)、热程(OR=4.262)、支原体感染(OR=1.763)、C反应蛋白水平>28.5 mg/L(OR=2.255)、贫血(OR=1.890)、营养不良(OR=1.809)、合并基础疾病(OR=2.389)及重复入院(OR=2.672)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重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重症发生率还处于较高水平,与年龄、热程、感染类型、C反应蛋白水平、贫血、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及重复入院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张旭, 李海雪, 沈艳宇, 闫和朋, 袁名泽
    2024, 50(5):  455-458.  doi:10.12183/j.scjpm.2024.0455
    摘要 ( 94 )   PDF (106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高血糖患者共患高尿酸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3年1—7月在北京市3家医院(北京核工业医院、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首次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共患组和非高尿酸共患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调查5 479例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1 150例(2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61)、年龄(OR=1.733)、BMI(≥24.0 kg/m2 ,OR=2.201)、饮酒(OR=2.298)、糖尿病病程(OR=1.238)、血糖水平达标(OR=0.267)、高血压(OR=2.392)、血脂异常(OR=3.393)、心理痛苦(OR=1.699)是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的影响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发生率较高,其受到多种相关因素影响,综合各项因素可重点关注高龄、男性、糖尿病病程长、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史的人群,并针对体重、饮酒、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水平等可干预项目,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降低糖尿病患者共患高尿酸发生风险。
    运城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古肖峰, 皇甫晓, 王冰
    2024, 50(5):  459-461.  doi:10.12183/j.scjpm.2024.0459
    摘要 ( 44 )   PDF (922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共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运城市某医院2022年建档管理的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调查,调查包括药物种类、给药方式、药物剂量、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和持续时间,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 287例,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47.63%(613/1 2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OR=3.258)、居住方式(OR=0.483)、药物素养(OR=1.672)、服药种类(OR=0.743)、给药方式(静脉给药OR=0.583、联合方式OR=0.624)、服药次数(OR=0.410)、治疗费用结算方式(OR=2.395)是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 运城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稳定期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较低,其受到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应根据相关因素明确重点人群,并针对可干预项目实施针对性有效措施,提升其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
    廖俊蕾, 甘立勤, 赖妙儿, 何志海
    2024, 50(5):  462-464.  doi:10.12183/j.scjpm.2024.0462
    摘要 ( 53 )   PDF (1719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质量现状,发现消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指导消毒工作。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龙岗区112家托幼机构(68家公办、44家民办),采集消毒前后物体表面样品进行自然菌检测,评价环境卫生学状况及消毒效果。结果 共采集样本3 360份,其中消毒前1 680份,自然菌检测合格率82.86%;消毒后1 680份,合格率97.44%;消毒前合格率明显低于消毒后合格率(P<0.01)。消毒后,水龙头的自然菌检测合格率最低(81.08%),椅子、凳子的合格率最高(99.24%),不同物体表面自然菌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84%和96.82%;消毒前、后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自然菌检测总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1 680个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总合格率为83.51%;桌子的消毒合格率最高(88.10%),水龙头的消毒合格率最低(59.46%),不同物体表面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4.61%和81.82%。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消毒情况总体较好,但消毒合格率偏低,应规范消毒工作,加强消毒效果评价,确保消毒质量。
    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
    健康体检人群携带肠道病原体状况调查
    肖允, 王涛, 马爽, 何冬梅, 邹敏, 江捷莹, 马翔, 柯昌文, 柯碧霞
    2024, 50(5):  465-469.  doi:10.12183/j.scjpm.2024.0465
    摘要 ( 58 )   PDF (945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健康体检人群肠道携带病原体的携带情况,为调查和处置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健康人本底数据。方法 2022年全年从广州市花都人爱医院体检中心收集健康体检人群肛拭子样本,每人采集2份肛拭子,1份使用直接法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分离培养;另1份采用LUMINEX胃肠道多病原试剂盒(NxTAG GPP)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对沙门菌和弯曲菌核酸阳性样本使用增菌法进行分离培养,并比较核酸检测和分离结果。结果 共检测566名健康体检人群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检出54例,核酸阳性检出率为9.54%。共检出5种细菌、2种病毒。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病原总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艰难梭菌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沙门菌检出率在不同职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直接法在566名健康体检人中检出1份沙门菌肛试子样本,未分离出志贺菌。使用增菌法在7份沙门菌核酸阳性样本中分离出6份沙门菌,5份弯曲菌核酸阳性样本中分离出1份弯曲菌。结论 广州市花都区健康体检人群肠道中携带多种肠道病原体,病原体核酸检出率为9.54%。餐饮从业人员存在较高的沙门菌核酸检出率,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传播或暴发的风险,应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
    2021—2023年重庆市北碚区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健堂, 徐杰
    2024, 50(5):  470-473.  doi:10.12183/j.scjpm.2024.0470
    摘要 ( 60 )   PDF (944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庆市北碚区2021—2023年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重庆市北碚区儿童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送检的儿童流感样病例(ILI)样本进行检测,其中阳性者应用狗肾传代(MDCK)细胞法分离毒株,通过“O”型血红细胞凝集试验(HA)与凝集抑制试验(HI)鉴定毒株。结果 2021—2023年重庆市北碚区ILI病例数为23 419例,ILI就诊比例(ILI%)为14.36%,各年度的ILI%分别为1.24%、16.93%和24.89%,呈上升趋势(P<0.01)。 2021—2023年儿童ILI样本阳性1 134例,总阳性率为13.64%,各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流感A(H1)型、A(H3)型、B型以及混合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1年、2023年流行株均为A(H3)型,2022年为B型;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15岁阳性率最高(13.99%);不同性别、地区儿童流感阳性率和核酸型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别病毒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3)型分离率最高(46.20%)。结论 重庆市北碚区各年度儿童流感流行强度及优势毒株存在差异,需加强流感毒株变化分析及低学龄儿童的流感防控。
    西安地区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王莉娟, 李丹, 程玮, 张玉凤, 杜虹
    2024, 50(5):  474-477.  doi:10.12183/j.scjpm.2024.0474
    摘要 ( 55 )   PDF (939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以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资料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所选患儿的基本情况、病原菌鉴定及耐药性测定结果,对不同特征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细菌病原学、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的1 56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1 004例患儿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4.36%。不同年龄、住院时间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 004例重症肺炎患儿共检出菌株1 015株,包括革兰阴性菌584株(57.54%),革兰阳性菌431株(42.46%);1 004例患儿中102例检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检出比例为10.16%。2019—2021年,革兰阴性菌占比逐年上升,革兰阳性菌占比逐年下降。2019—2021年分离出的584株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24株,占38.36%)、大肠埃希菌(113株,占19.35%)为主。2019—2021年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平稳,二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2019—2021年分离出的431株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179株,占41.53%)、金黄色葡萄球菌(133株,占30.86%)为主。2019—2021年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平稳,其中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20.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为0,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70.00%。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上升趋势,且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
    呼吸内科患者病原菌特征及耐药现状
    张欣欣, 张春蕾, 任腾, 王静, 成佳
    2024, 50(5):  478-481.  doi:10.12183/j.scjpm.2024.0478
    摘要 ( 74 )   PDF (938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病原菌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促进科学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6—12月期间在陕西省西安市3家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情况、病原菌鉴定与药敏实验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 642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4.57%,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36.00%)。年龄、吞咽障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3次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均P<0.01)。75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56.86%)、革兰阳性菌17株(16.67%)、真菌27株(26.47%)。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8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相对敏感,耐药率均<2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均≥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替加环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相对敏感,耐药率均<2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80%,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相对敏感,耐药率均<2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白色念球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伊曲康唑耐药率为6.67%。结论 呼吸内科患者病原菌种类多样,且耐药状况严峻,需加强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阜阳地区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杜宜名, 刘子豪, 海雯雯, 吴曹, 王愉婷
    2024, 50(5):  482-485.  doi:10.12183/j.scjpm.2024.0482
    摘要 ( 70 )   PDF (1047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阜阳地区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阜阳市医联体成员单位中的1家二级医院和2家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人员使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以上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抽取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医护人员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38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107例,发生率为25.4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1)、三级医院(OR=2.270)、急重症科(OR=2.268)、每周工作时长≥60 h(OR=2.769)、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经历(OR=2.944)、离异(OR=2.864)、平均月收入<5 000元(OR=2.449)、子女数量≥2个(OR=2.300)、罹患慢性病(OR=1.904)是影响医联体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阜阳地区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年龄、三级医院、急重症科、每周工作时长≥60 h、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经历、离异、平均月收入<5 000元、子女数量≥2个、罹患慢性病等是影响医联体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淮安市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袁娴, 李海珍, 于培, 袁雅
    2024, 50(5):  486-489.  doi:10.12183/j.scjpm.2024.0486
    摘要 ( 62 )   PDF (1047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淮安市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行为情况,为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淮安市2家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2 220例冠心病患者,利用自制问卷对其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日常行为开展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28.96%,其中患者对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使用方法的回答正确率最高(76.67%),对心肌梗死征兆的回答正确率最低(29.68%)。年龄小、居住地在城镇、学历高、病情分级高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年龄大、居住地在农村、学历低、病情分级低的患者(P<0.05或P<0.01)。不同性别患者在戒烟酒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在遵医嘱规律用药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患者在规律运动、戒烟酒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患者在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酒、按医嘱规律用药、情绪控制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病情分级患者在合理饮食、戒烟酒、按医嘱规律用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淮安市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低下,老年、居住地在农村、低学历、低病情分级的患者尤甚,且健康行为较为薄弱。